分享

老子生平三考(3)

 欧若心海 2011-12-06

史书载:周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周厉王时期,政治衰败。他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专天地百物之利为王所有,将山川林木鱼猎之利统归王室,并且加重了对于民众的剥削。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的局面,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当民众指责厉王的暴虐行径时,“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其施行的无疑的是“霸道”和“暴政”。公元前871年“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统治。周厉王狼狈逃出王宫,在国人的追逐之下,渡过黄河,一直逃奔到彘(山西霍县东北)。大家推举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另说:平民推选诸侯共伯和执政}。“共和行政”长达十四年之后,周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

这段历史,为老子及其《道德经》“柔弱胜刚强”思想提供了“社会实证”。

基于此,老子从“道法自然”及其“阴阳辩证法”出发,提出了“柔弱胜刚强”思想,以之对“刚强胜柔弱”进行了批判。

“刚强胜柔弱”是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基础”。在统治者看来,“刚强胜柔弱”是颠扑不灭的永恒真理。以此,统治者自比为“天子”、“太阳”等等,俨然不可侵犯。但是,统治者的“刚强”,却在“柔弱”的百姓发起的“国人暴动”面前被碰得粉碎。故老子认为,“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从而彻底动摇了统治者赖以的“统治思想基础”。

也正是这段历史,使老子产生了以“民心”观和“契约”观为根本的“民本”思想,和指出了实现“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的途径。


表现在:

第一、“国人暴动”,使老子看见了百姓的巨大力量,从而产生出了“民本”思想。

老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概括起来,这就是,其一,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为“公”,不为“私”的“忘我”思想。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认为,道和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道”,这里简单说就指“政权”。道生长培育出来,不把它据为已有,不为个人所依赖,不以个人的意志去主宰它,这就是极其高尚的品德。故老子认为,只有统治者做到为“公”不为“私”,其统治才能长久;其二,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有“先人后已”的思想。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认为,要成为“圣人”,则要将自身置之于度外,不计个人的安危、得失,和艰辛,并身先士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干,方才可能。这也正如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其三,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爱民”的思想。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认为,将个人的利害得失与天下苍生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人,方才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以爱天下苍生为已念的人,百姓才会相信他,并靠他为百姓办事,百姓方才放心;其四,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得“民心”的思想。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认为,圣人的思想虽然是经常变化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变化,都要把百姓的心思作为自己的心思,言行一致。只有这样,就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就没有办不成的大事。

第二、“共和行政”,使老子看见了“契”的重大作用,从而产生出了“有德司契”、“以契彰德”的“契约管理”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