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乌鸦反哺 2011-12-08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玩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 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1=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1=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体积的测量:

1)液体的体积:                                                           

2)规则的固体:                                                          

3)不规则的固体:

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7、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偏小,俯视导致:偏大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温度定为100

                  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 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             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                 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5、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3)优点: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5)测量范围(量程):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                                  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

质量单位的换算:

1=        千克,1千克=        =          毫克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放平稳;调平;称量;收拾)

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

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

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

4)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

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古代的计时方法:                           ,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测量。

2、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1=24小时,1小时=60分,1=60

3、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               的工具,而      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                           两种。

4、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

5. 时间的两种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6,测量时间的其他工具:日晷、沙漏、钟、表和原子钟。

第七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指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

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需要新陈代谢

不需要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动物

植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

基本上能快速运动

基本上不能快速运动

靠摄取食物以获得营养

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

对刺激有反射

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否持续终生

生长持续终生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 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2,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3动物的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类群

代表物

特征

生活习性

呼吸器官

鱼类

鲫鱼,鲢鱼

生活在水中,无四肢,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

水生

两栖类

青蛙,娃娃鱼

幼体生活在水肿,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在陆上或水中,卵生

成体水陆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

爬行类

蜥蜴,乌龟

一般贴地爬行,表皮干燥,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生

陆生

用肺呼吸

鸟类

家鸽

提表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

陆生并能飞翔

肺较发达有气囊相连

哺乳类

人,虎,鲸鱼

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温恒定

陆生

用肺呼吸

4,无脊椎动物

动物类群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

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部扁平

涡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丝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沙蚕、蚂蝗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螺、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蝗虫、虾、蚱蜢、蜈蚣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参、海盘车、海胆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6.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

7、学会利用生物分类的:逐级分类框架检索图来给生物分类。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

相同点越多。

2、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种子(生殖器官)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种子靠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种子靠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和分裂繁殖

3.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一个),雄蕊(多个)组成。

4.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

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

6.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

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7.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变量)。

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一般无

植物

一般有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细胞的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 单细胞生物

1)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里。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衣藻(单细胞植物)与洋葱表皮细胞(多细胞植物)的对比

内 容

    

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不同点

眼点(感光)、鞭毛(运动)

无眼点和鞭毛

3)衣藻(单细胞植物)与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对比

内 容

    

草履虫

相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眼点、鞭毛、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纤毛、收缩泡、食物泡、肛孔

2、细菌和真菌(两者合称微生物)(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按形态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靠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酵母菌、霉菌、食用菌。常见的食物菌有:香菇、蘑菇、木耳、金针菇、银耳、灵芝。

3、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对比

对比内容

细菌

真菌

植物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营养方式

异养型

异养型

自养型

生物类型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4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细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

筛状,管状结构

输送物质,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营养组织

绿色,有叶绿体

制作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

分生组织

始终保持分裂能力

分裂产生新细胞

5、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组织。

6、植物组织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看书P73

7、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特点

主要类型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体表和管腔壁内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骨组织、软骨组织、血液、肌腱

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肌肉组织

骨骼、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管壁上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排列有序、间质少

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脑、脊髓、

感觉器官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触觉小体和冷敏小体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

8、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9、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10、食物的贮藏方法:干藏法、冷藏法、加热法、真空保存法。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4.系统: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其中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肝脏等器官构成。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运输、调节体温和防御等功能。

当你在运动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呼吸变急、心跳加快。

5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统

6、注意消化系统和食物消化的过程图。

5、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光学显微镜(实验室用)、电子显微镜。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适应类型

适应性特征

作用

实例

保护色

颜色与大背景相同

躲避天敌,利于捕食

蛙、北极熊、蝗虫、变色龙

警戒色

颜色与大背景不同,具恶臭、有毒刺、毒毛

警告作用

蝮蛇、黄蜂、箭蛙

拟态

形状和色彩与背景中的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躲避天敌

枯叶蝶、竹节虫、尺蠖

向光性

植物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

利于光合作用

向日葵、向阳花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掠夺性的开发、外来物种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一定要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措施。

4)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水杉、秃杉、人参、珙桐(鸽子树)、桫椤、金花茶、望天树

中国动物国宝: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黔金丝猴、白鳍豚、褐马鸡、中华鲟。

3、实验:沙蝎藏匿沙下的原因。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安放:置于体前略偏左。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左眼观察目镜,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至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4)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双倒的,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

4、注意两个实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要染色)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1 放大镜:主要构造凸透镜,观察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像。(注意使用方法)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知识点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的;现代科技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梢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

第二节知识点

..地球仪:

1.      经线:子午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度:以00经线左为西经001800,右为东经001800

2 .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纬度:赤道为界,分北纬00----900和南纬00----900,赤道的纬度为00

3.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左为西半球,右为东半球。

4. 南、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5.经纬网-----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可进行目标定位,可从地图上查某地的经度.纬度分别是多少,分别处在哪个半球。

6...低纬度

具体内容:

纬线和经线: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经线和经度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 地图

1.地图上三个基本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指北方向标(3)一般方法。

3.比例尺:(1)大比例尺,如15000,反映范围小,内容详细。校园、社区、景点平面图等。

         2)小比例尺,如110000,反映范围大,内容粗略。中国、世界地图等。

4.比例尺的含义:如12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则为200000厘米,也即2千米

具体内容: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利和标记)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上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关系。如: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数字式:用分数来表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1000000

3线段式:地图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如:

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图例和标记

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 :太阳与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出现在光球层(不能直接用眼睛或望远镜观测太阳)

5    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上短波通信;(2)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大量紫外线会损伤皮肤。(3)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

大气层分层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

与降雨量变化

色球层

耀斑 日珥

---------

日冕层.

太阳风

影响短波通讯

月球

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的直径很小约为太阳的1/400。月球表面亮处为高原,暗处为平原或低地。

2月球表面景观:(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2)月球表面物体失重,重力减小,但质量不变。(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0C。(4)月球表面有环形山。(5)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具体内容: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它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才被地球上的人观测到。

2、月球上即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上昼夜温差达300

3、月球在绕自身的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1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2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是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的引力(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引力(重力加速度)的1/6

3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和低地地区。月面上明亮的部分有众多的环形山。一般认为,这些山主要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7、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8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更高更远)

例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那些影响?

分析和答:1.对气候的影响。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厄尔尼诺现象。2.对电离层的影响。如果在太阳风暴爆发期间,通过收音机收听短波节目,则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看卫星转播的球赛实况,卫星信号可能不稳定,甚至完全中断。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          座:国际上天空中共命名为88个星座。

1常见的星座及恒星:

2画图寻找北极星:

3北斗七星斗柄朝向: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二、            星图:(夜晚我们所看到天空的繁星点点都是恒星)

1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天空是时刻变化的。

感觉整个天空是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2有些恒星常年可见,有些恒星永远也看不到。

3不同的恒星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

4活动星图上所剪的窗口为某地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星空。

具体内容:

星座和星等

1、星空中除少数行星外,都是恒星,它们都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发热,只因同地球的距离遥远,才成为一个个的小亮点。

2星座: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把星星组成的图案,划分成许多的区域,叫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等为第六等星。天狼星(大犬座)是全天最亮的星。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1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2顺着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亮星连线的延长线,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和小熊座。北极星是小熊座中最亮的恒星,它总是在北方天空,离北天极1°左右。

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常见的星座和恒星

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星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大犬座(天狼星),牧夫座(大角星)。

1 四季星座

春季:常见的亮星有大熊座的北斗七星,有代表性的星座是镰刀形的狮子座。

夏季:常见的亮星有牛郎星和织女星,有代表性的星座是巨大的弯钩星的天蝎座

秋季:常见的亮星有北斗七星,有代表性的星座是正方形的飞马座。

冬季:常见的亮星有天狼星,有代表性的星座是猎户座。

星图: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星空的四季变化。

利用活动星图寻找恒星和星座。

例题:星星在天空中是不是永恒不动的?恒星离地球的距离是否相同?

分析和答:星星也和太阳一样有冬升西落的现象。在同一时间,北京和浙江看到的星空是不同的,在地球上任何地点,看到的星空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如北斗七星是由七颗大致处于同一方向而与地球距离各不相同的星星组成,由于恒星离地球很远,使我们觉得看到的恒星好像都在一个平面上。

 

第五节:月相

一、月相

1、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动。

2、农历一个月中,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 望月。

1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

具体内容: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 ,平均为 29.53天。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一个月有2930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 朔)

月球——地球——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               地球——太阳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太阳                    月球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原因

在新月,三球同在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地球——月球——太阳

在满月,三球同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月球——地球——太阳

发生时间

发生在新月(初一)

发生在满月(十五、十六)

方向

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东边开始,西边结束。

类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月全食、月偏食

具体内容:

1 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新月农历初一)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3、日食形成的原理:在地球被月球的本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在地球被月球的伪本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1. 在地球被月球的半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日食形成原理:由于月球远远小于地球,因此,任何时候,月球本影只能笼罩地球表面一个很小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整个太阳被遮掩了,这就是日全食。如果当月球距太阳较近,本影不够长,以致同地面接触的不是月球的本影,而是月球的伪本影。在伪本影笼罩的范围内看到的太阳只有中部被遮掩,四周依然光明,这叫做日环食。在日全食或日环食地带的四周,还有一个被月球的半影笼罩的环形地带,在那里看到的太阳,只有一部分被遮掩,呈现残缺的样子,这叫做日偏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几分钟。)

4、日食的过程:太阳被月球遮掩从西缘(右边)开始,东缘(左边)结束。(P108页日全食过程图:)

5、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满月十五十六)

6、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

7、月食形成原理: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形成   月偏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形成    月全食           

8、月食的过程:月球被地球遮掩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

P110页月全食过程图:从 正“D”形到全暗到反“D”形。

9、注意: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地轨道面与地日轨道面有一个5o左右的夹角。

10、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第七节:探索宇宙

一、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2太阳系组成——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3、九大行星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1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都有美丽的光环。

2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小行星带。

6、哈雷慧星:出现周期为76年。

7、流星现象:太阳系中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陨星: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   主要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二、银河系:

1、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

2、光年:长度单位。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

3、星系:所有天体系统统称为星系。

4、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具体内容:

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恒星)

九大行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

     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称蒙面逆子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火星(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有很多光环和卫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远日行星)

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包括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彗星:(1)彗星的结构: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运行的轨道是不对称的椭圆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流星:(1)流星体:由太空中一种岩石或尘埃的聚积物。

(2)流星现象: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3)陨星: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

(4)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

注意:流星和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原因:日地距离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有大气层的保护和保温作用.

              地月系——地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

2、宇宙 其他恒星系(2000多亿个)

     河外星系(10亿多个)

3、银河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

4、光年表示恒星之间的距离,1光年=94605亿千米。

5、宇:空间(150亿光年)  宙:(时间100多亿年)

6、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

(旧 地球上)       (新 走出地球)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熔化

物质由固态——液态

吸热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非晶体无一定熔化温度,无熔点。

凝固

物质由液态——固态

放热

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有凝固点。

非晶体无一定凝固温度,无凝固点。

汽化

物质由液态——气态

吸热

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表面汽化;沸腾是表面和内部同时汽化)

液化

物质由气态——液态

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升华

物质由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物质由气态——固态

放热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0C,水的凝固点为00C,水的沸点为1000C

液体沸点随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高山煮不熟饭)

液体蒸发:

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降低周围温度。(实际运用)

液体蒸发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控制变量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一样

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一样

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一样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二、物质的构成(第4节)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水——水分子构成,蔗糖——蔗糖分子构成,

酒精——酒精分子构成。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如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气体压缩液化后体积缩小。物质中分子空隙大小一般为:气态〉液态〉固态.

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扩散——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物质的溶解性(第5节)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2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探究实验设计)

3物质溶解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大多数物质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如蔗糖。个别物质却相反。)

4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能在另外一些物质中溶解。

5气体也能在液体中溶解,且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

1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2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三)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影响因素(变量)

搅拌

液体温度

颗粒大小

控制变量

(对比实验)

液体体积、液体温度、颗粒大小、食盐质量

液体体积、颗粒大小、食盐质量、搅拌

液体体积、液体温度、搅拌、食盐质量

四、物质的酸碱性(第6节)

1酸性物质(腐蚀性):弱酸性物质:食醋、水果。

强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等三大强酸。

2碱性物质(腐蚀性,制去污剂):   

弱碱性物质:氨水、洗涤剂。

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等四大强碱。

3、判断物质的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4、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强弱——PH试纸

10———————————7———————————14

PH=7时物质显中性,PH7时物质显酸性,PH7时物质显碱性。

2)测量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和标准比色卡对比。

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者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特性)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熔点、液体沸点,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可燃性等。

如:碳燃烧——化学变化;碳能燃烧——化学性质

具体内容:

一、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

2、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即有无熔点。

3、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

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

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态。

8、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        、海波          

二、汽化与液化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

汽化的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相同点

都是由液态变成固态;都是吸热的过程。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6、沸点是液体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酒精的沸点           

8、液化的两种方法:                       

9、液体蒸发可降温,气体液化可供热。试举例说明:

三、升华与凝华

1、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

2、完成物态变化过程图:

3、自然现象中水的物态变化:

云:       、雨:       、雾:        

露:       、雪:       、霜:        

冰雹:         。请说出除云雨外的现象发生的季节:

4、请描述云雨形成的过程:

四、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微粒       。(注意:物质并不是全由分子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注意:证明有空隙的实验)

3)分子之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举例证明)

4)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发生该现象,只不过快慢不同,        最快         最慢。

4、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2)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              气。

3)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

五、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

1 溶解是一种扩散现象,它的结果是形成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物质的溶解能力称为溶解性。

2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所以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固态物质:温度、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气态物质:温度、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气压。

4、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量是有限的。

5、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例: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例:            

6、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溶质溶剂的量。

六、物质的酸碱性

1、酸性物质:酸、其他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碱、其他碱性物质。

2、强酸、强碱都具有         性,例如:                              

3、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1)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

2)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               

3)溶液的酸碱度用     表示,它的范围为           。酸性越强           ,碱性越强             

4)酒精、水、食盐水、蔗糖水为中性物质。洗涤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具碱性。醋、果酱、汽水、可乐、水果等具酸性。

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物质状态、形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2、化学变化:生锈、腐烂、燃烧、石灰水变浑等。

3、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可以不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必定发生物理变化。

4、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吸水性、密度……

5、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

注意:判断性质要从它对应的变化着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