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阿房宫赋》

 澄净心镜 2011-12-0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阿房宫赋》相关资料

 (2010-04-13 12:01:36)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言赋是赋的一类,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结果。“文赋”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是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文章的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首先对阿房宫的全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交代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人宫墙”写出了阿房宫在地理上依山傍水的宏阔景象。以上语句勾勒出阿房宫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的气势,接下来,作者又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地描绘。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和屋檐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气势,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虹一样的复道。甚至写到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写出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这一段对阿房宫全局的描写笔法简练,对阿房宫局部的描写细腻周到,充分描绘出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又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连用了五个夸张兼比喻句描写她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妆镜如星,乌发如云,香气如雾,车过如雷,以自然界的星云雷雾作为喻体,可见宫人数量之多,追求靡丽的风气之盛。然后写她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写宫人就是写皇帝,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把六国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宫中,满足他一个人的声色欲求,可见秦皇的荒淫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仅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就描写出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第一段写宫室建筑也好,第二段写美女珍宝也好,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铺垫。

    第三段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写到暴秦的灭亡。作者首先提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接着语意一转,再次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侈。连续用了六个排比句,极力写阿房宫的柱子、椽子、钉子、瓦缝、栏槛、乐声之多,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的豪华气派,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句都以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为比较对象。农夫、织女、谷粒、帛缕、城郭、市井言语,这些人和事物的数量竟然不如阿房宫中微不足道的部件的数量多。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这种巨大的反差已经预示了秦王朝的危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阐明了论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对于历史发出无限感慨,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并且思及未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在言外,很显然也是在警示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的危机,提醒他要爱惜民力,不要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

    杜牧的这篇史论性质的赋最终想说明的道理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但是,他并没有用多少篇幅来抽象地说理,而是用相当多的笔墨渲染阿房宫的宫室之华美、生活之奢靡。对于阿房宫建筑群的描写和美女梳妆的描写可谓不厌其烦,细腻精致。仿佛复原了秦代阿房宫的生活,非常形象,如在目前。这些形象化的描写都是有用意的,通过铺张的笔墨写出了秦始皇铺张的生活,把阿房宫写得越穷奢极丽,越能更有力地显示秦王朝灭亡的必然性。因此,最终的结论水到渠成。

 这篇文章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段,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描写楼阁之间的钩连环绕的形势用了比喻:“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描写桥和复道的形态用诘喻(以反诘句的形式来表现比喻内容的修辞方法):“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通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描写宫人梳妆和出行盛况的句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描述六国的宝藏使用互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描写秦人弃置珍宝用比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述说秦王奢靡的六个句子既是排比,又是对比:“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刁: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语言品味

 

  一、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杏不知其所之也。

    这一段话描写阿房宫中宫人梳妆以及出行的盛大场面。这是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同时,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众多喻体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明星闪烁,绿云扰扰,渭水涨腻,烟雾蒙蒙,雷声乍起,这些自然界的天象变化给人以新奇惊讶的视听感受,有一种盛大的气势;然后,作为本体的事物出现了,原来是美丽妖娆的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梳理鬓发、洗去脸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乘坐宫车出行。排比兼比喻的写法,有力地突出了宫人生活的奢华靡丽。

二、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这段话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为比较对象,每一句话都构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奢侈铺张,另一方面是百姓和他们生存环境的穷困艰难,讽刺之意不言而喻。同时,这种对比又是不平衡的,阿房宫中的柱子、椽子、钉子、瓦缝、栏槛、乐声比农夫、织女、谷粒、帛缕、城郭、市井言语还要多,阿房宫中构建的数量处于强势,和百姓相关的事物的数量处于劣势,阿房宫越是豪华气派,百姓的生活就越发困苦。六个排比句铺张开来,气势流畅,对比双方的悬殊更加明显,作者的讽喻之意也更加突出了。

 

 

 

关于练习

一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2.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

3.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4.最后一段的议论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这一段的哪些话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设题意图    …

    本题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运用铺叙手法证明论点的,体会形象描写对说理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2.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

    3.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在辛勤劳作。老百姓的怒气已经积压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说罢了。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

    二  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就本文而言,把阿房宫写得越穷奢极丽,才能更有力地显示秦王朝崩溃的必然性。反复诵读本文,结合学过的《赤壁赋》等文章,仔细体会赋体的特征。

    设题意图

    通过诵读,体会赋体在句式、声律、结构方面的特征。

    参考答案

    “赋”这种文体以楚辞为滥觞。苟况《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赋”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关于赋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采摘文”指赋的形式特征,即注重铺叙,词藻华荚,浓墨重彩。另外,赋把散文的章法与诗歌的韵律结合在一起,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和对偶。既适合铺陈事理,又保存了诗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骚赋指楚辞体的作品,体制未定,是诗向赋的过渡,如屈原的《离骚》。汉赋也称古赋,篇幅较长,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韵散夹杂,喜用典故难字,被视为赋体正宗,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骈赋又称俳赋,是东汉抒情小赋在六朝的变体,多为四六言,讲究平仄押韵骈偶用典,辞藻绮丽,体格渐卑,如江淹的肘艮赋》《6,3赋》。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辞采、典故,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着散文的气息,重视清新流畅,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典型作品。

    杜牧《阿房宫赋》是开文赋先声的作品。赋体“铺采搞文,体物写志”的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得很鲜明。文章通过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文末言志,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并委婉地讽喻唐敬宗,希望他不要让“后人而复哀后人”。同时,本文和《赤壁赋》,都体现了文赋的典型特征。文中句式灵活多变,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气势畅达,末段全为散体,流动着一股清新质朴之风。

    三  背诵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设题意图

    本题意在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赋体妁语感;设计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活用的习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能够单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r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它们,指六国的珍宝)

    之/燕赵÷立藏(结构助词,的)

    [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去)

    l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r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代词,他们的,指百姓)

    其<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应该)、

    l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活用情况。    ·‘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活用为动词,成为一体,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西)

    (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为“来”的方式)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收藏”指收藏的珍宝,“经营”指聚敛的金玉)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哀;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一、参考译文

    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阿房宫建成了。  (它)覆盖三百多里,  (几乎)遮蔽天日。(阿房宫)从骊山的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水波缓缓,流人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腰,迂回曲折,屋檐高挑,  (像鸟嘴)在空中飞啄;这些楼阁各依地势而建,它们向中心攒聚,如同钩连心脏,它们的檐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它们)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高低低(的楼阁)使人迷惑,分辨不清西和东。歌台上传来温暖的乐声,如同春天一般融和;大殿里舞袖飘拂,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不一。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从早到晚歌唱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清晨在梳理鬟发;渭水涨起了(一层)脂膏,(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原来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  (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遥遥地不知道它驶向何方。(宫女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了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甚至)有三十六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抢掠来的,堆积如山;一旦不能拥有,都运送到这里。(在这里,)宝鼎被看做铁锅,美玉被看做石头,黄金被看做土块,珍珠被看做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钱财的时候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呢?(秦始皂)使(阿房宫里)支撑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织机旁的做工的女子还要多;钉头个个突起,比谷仓里的谷粒还要多;瓦缝参差,比全身衣服上的丝线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之声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这)使天下人口亡不敢说而心里充满了愤怒。独夫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普通人(陈胜、吴广)呐喊了,函谷关被(刘邦)攻占了,项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华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那么(六国)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秦)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作君王,谁能够灭了它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  (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