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秀水拖蓝 2011-12-10
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今天在网上看了《河北日报》高级记者储瑞耕在“燕赵讲坛”上的演讲: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心情振奋而激动,尤其在时下金钱至上、精神空虚、思想麻木、信仰失却,听听“三不朽”,不失为一剂镇静剂、强心针,整理转载,以飨博友。

做人鈥溔恍噔濃斺 <wbr>立德、立功、立言(转载共享)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什么是“三不朽”?“三不朽”这个思想出自《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情:鲁国大夫叔孙豹与范宣子讨论“朽不朽”的问题。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经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于是他问叔孙豹: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个太就是最高的意思,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其次要立功,再其次要立言,虽然时间很久,但是废除不了,这个叫“不朽”,所有说“三立”,后世也叫“三不朽”。 

做人鈥溔恍噔濃斺 <wbr>立德、立功、立言(转载共享)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不朽”。“三不朽”,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也就是“三

做”——“做人、做事、做文章”。
    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人生的自觉的价值意识的人,这“三立”、“三不朽”都是非常要紧的,不可偏废,不可缺一,而要“三管齐下”,十分重视,十分努力。 
    “三不朽”是很高的人格追求。
    “三不朽”,我理解是我国伦理史、思想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东西。 
    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被公认为“三不朽”的人物,他们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姜子牙,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朝的刘基(刘伯温)、王守仁(王阳明),前面讲到的一个说法,两个半里的一个,清朝的曾国藩、胡林翼,近代的沈钧儒,等等。

    人生在世,实践“三不朽”,就是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是可以做得到的。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具体作为和标准,当然不是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能够企及的,但是,作为一个有进取心、事业心的人,必须有一个高目标,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说我们效法一个最高的,可能得到一个中间的,那么如果我们主观上效法一个中间的,那么就只能得到一个最下面的,所以我们目标还的高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自我的一个参照物,人生努力的方向和标杆,并且比较自觉的,切实的,刻苦的持久的努力,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所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一、立德(做人) 
    立德(做人),我想就是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比较强的人格意识。这是人生立命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立德”,就好像是一棵树的主干。
    1、做人的生命历程。
    中国的大圣人孔子的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立德”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坚持学养和修养的递进,才能完成“立德”。
    2、做人的境界。
    前面讲的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还有世界的大圣人就是马克思,他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说明一点:这不是马克思中年和老年阶段说的话,写这话的时候马克思是17岁,他是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的。17岁的“小青年”就想到自己“骨灰”的价值,可见马克思这位伟大的人物的做人的基础打得特别地好,非比寻常啊!他在人格问题上、立命处世的问题上,有远远高于其他人的深刻和远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定位准确,是“立德”的根本问题。
    3、坚持人格操守。
    比如说真理意识,明白和追求真理、平民意识,摆正自己和社会上的位置,特别是百姓的关系,为老百姓,为“草根”,为弱势群体鼓与呼、“补天”,就是当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存在毛病,存在缺点的时候,遇到反对冷嘲热讽,观潮,在野、看客心态,要“补天”、“平常心”意识,特别是我们在这种比较佛教的社会,用佛教的话是“五心不定,六根不净”,在这个情况下,尤其要提倡平常心的意识,取一种平常心。有两句话:取平常心做非常事。敬业,任何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要敬业嘛!奋斗意识,人不免遇到困难、矛盾、艰辛,那是没有奋斗;殉道意识,为信仰牺牲性命在所不惜、慎独意识,人格修养不可以为了做给别人看),要自我修养,所以要慎独。
    4、做人与“世风”的关系。
    今天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价值取向多元,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对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有冲击。比方说对新闻界的干扰、影响和冲击就不小。我在新闻界说一说新闻界的例子,新闻界是社会的“良心”,而“良心”怎么能够坏掉呢?良心坏掉了这社会怎么办呢?还有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怎么可以经受不住世风的侵蚀的考验?
    那么而既不是新闻工作者也不是官员的平常的社会成员,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比较高的人格追求,久而久之,也要出问题:既没有工作上、事业上的成就,又没有思想上的进步和德行上的高标准,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暗淡无光。
    因此,今天时代我看特别重要的精神状态,意识追求,人格修养的问题,应当是“三不”——我觉得不迷糊,不违规,不浮躁。不迷糊,那就是光明磊落,比较无私,比较聪明,比较看得清楚历史的发展规律,叫不迷惑。比较能够把握世事的是非曲直、基本章法,叫不违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个腐败的典型例子,往往很可笑啊,是不是?公安局长,居然最后要吃枪子,枪把他打死,这是人民的枪子,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提倡这种把握是非曲直、基本章法,不违规。再一句就是,气定神闲,成竹在胸,举重若轻,不浮躁。“三不”方针,精神状态“三不”,不迷糊,不违规,不浮躁。 
    5、做人与“正气”的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要有一股气——浩然之气,大气,堂堂正正。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人的“气”正不正,在于“心”。心正了,才能正气昂然,就能正气昂然。
    正气昂然,硬装是装不出来的。所以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光明正大,刚直不阿,凛凛然不可侵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节和气概。
    那么用孟子的话说,重要的“气”,“正气”和“浩然之气”,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别人赐给的,那是要自己下苦功夫来“养”的!所以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要自己来养。
    6、做人与朋友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人格问题。
   “交友”向来可以反映人格。比如最起码的。最重要的“信用”,比如“利他”,比如“尊重”、“公平”,比如“感恩心”,比如“见贤思齐”。
    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嘻嘻哈哈把你卖,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友谊原则放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不讲人格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法制条件下的“亲兄弟明算帐”也是一种交友原则和方法。少数人在这个问题上一点道义感没有。他怎么占别人的便宜都可以,而别人合理合法的利益保护都不行,这就违反了天公地道。
    7、做人与利益的关系。
    孔子有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如果是不义的事情,虽然是富贵,但是对我来讲如浮云一样,根本没有重量,没有分量,这是一句话。另外一句话,他表扬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颜回啊,是非常贤的,贤良。箪就是竹筒子,一竹筒子的食物,一瓢水来饮用,一箪食物来吃,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巷里。谁都承受不了,好像非常痛苦,但是颜回不改其乐,这是颜回贤惠的境界,大贤的境界,又贤又惠。
    列宁有一句话,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这句话我在《杨柳青》的文章里几次用到,因为这个说的非常通俗,就是你政治上有修养,你就豁达。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没有修养,政治上不要面子,他就贪污了。像胡常青这样。当了一个副省长,你政治上都没有一点修养吗?你还有问题吗?所以说,我们看孔子的话和列宁的话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所以说,古今中外的圣人的心是相通的。
    8、说一点健康与精神状态问题。
    基于三个理由:
    其一、没有健康,就没有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所以健康问题是“做人”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二、健康包括人的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要“健康”才好。有的人虽然是肉体上的强壮者,但在精神上却是病患者,当然不行;有的人精神上很健康,很坚强,可是肉体生命不健壮,病病怏怏,禁不起风吹雨打,也不行。
    其三,时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我们有相当一些的人精神上不健康,人格上不健康,无目标,无追求,不昂扬,不奋发,萎靡不振,混天度日,吃喝玩乐,低级趣味。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经受不住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头脑不清醒了,人格操守坚持不住了,“五心不定,六根不净”。
    一个人,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实在是非常重要的。高尔基说过这样的话:“人的心灵如果不光明地燃烧,那就会塞满烟灰。”台湾有位高僧说:“佛前的灯你不要刻意去点,心中的灯你要点亮。”这句话我一直很欣赏,很有道理啊,这就是精神状态问题,就是强调自我精神要健康。有的人经常要求外界,浮浅的人就要求外界的,外界怎么照顾自己,怎么顺自己的心意,不考虑自己的心理。所以说,这个高僧讲的很有道理,你光是上佛前去点灯,那是不够的。刚才讲的是第一个问题。
    二、立功(做事) 
    立功(做事),我想就是要用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来丰富、充实我们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棵树,那么“立功”,就好比是一棵树的花与果。刚才我讲立德是主干嘛,立功就是这棵树的花和果。
    1、取平常心,做非常事。
    这是刚才我讲的,比较常用的。“非常”就是“不平常”,就是“不一般化”,就是有点突出,有些特点,比前人、他人“更高”或者“更好”。
    在做事的问题上实事求是:我想,应当,最好,去做那些数量不受限制只要个人刻苦努力就有可能成功的事,而不去强“不可”以为“可”,做那些有许多限制的事情。比如在一个单位,一个公司,“总头”就是一个,可“名人”、“有贡献的人”、“有作为的人”、“杰出人物”可以有一群。

    2、做事问题上的“可以”与“不可以”。
    我坚持一个说法:一个人,可以做不成大事,但不可以不做事;可以做不成许多事,但不可以不努力做成几件事。     

    3、在地方和单位的问题上,破除一个迷信。
    在“单位、地方有大小,责任都一样。”不能说在一个相对小的单位、地方工作,所承担的的责任,就一定比在相对大的单位、地方所承担的责任小。
    我有一个观点:与其在“大的”单位、地方做些一般化的事情,不如在“小的”单位、地方做些杰出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视角看问题:与其在“大的”单位、地方被人当棵草,不如在“小的”单位、地方被人当个宝。这是一个观点。
    4、在做人、做事的问题上的横比与竖比。
    可不可以比?一个人我们做事情可不可以比、怎么比?有句话说“人比人,死;货比货,扔。”反对比较,那是不对的。人要有比较,而且要自觉的比较,而且要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
    说一个人做事,就一定要成为全世界、全中国的名事名人,那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在我们自己所在的地方,所在的企业,所在的单位,做出些名堂来,成为“名家”和“高手”,就不仅应当,而且可能。
    5、“红烧鱼理论”。
   这是我的一个理论,什么叫红烧鱼理论,既然是一道红烧鱼的菜,这个菜叫红烧鱼。那么我们就要去做那条红烧鱼,而不做红烧鱼上那几根香菜或胡萝卜丝——有你不多,没你不少。要当红烧鱼,不要当红烧鲍鱼上的香菜。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地方要应当用自己刻苦的工作和奋斗,用自己实在的成果和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有我”与“没有我”是不一样的。      

     6、兴趣和成事的关系。
       一定要有兴趣。

     7、做事,立功,要强调“创新”。 
     8、“坚持心”。
     做事的坚持心,如果有没有“坚持心”,做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说一点,坚持做事情,不放弃。作为个人行为,还有一个“守诺”的问题——属于人格范畴。      

     三、立言,做文章
     立言,我想就是要用我们自己的思想成果来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丰富我们人类的文明宝库。“文章千古事”,思想的传递要靠文章。如果人生是一棵树,那么“立言”,就好比是一棵树的种子。
    1、破除迷信。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一个“立言”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出去。
    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其它作品,是立言;写博客,你看现在很通行,也是一种立言。写博客就是“零编辑”,不要编辑,自己写,自己就是总编,啪上去了,发表了。如今到了一个“泛媒体时代”,差不多每个人都是——起码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工作者”。比如博客,就是自己个人的发表思想观点、抒发情感的空间,是自己个人意志、思想、观点的表达,所以也叫“自媒体”,博客也叫自媒体。写博客与通常报刊上发表作品不同: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社出版书籍,通常要有“三审”:一审、二审、三审。博客不需要经过编辑的审稿和修改,自己写了自己发表,非常自由和随意。但是,正因为太自由、太随意了,有的博客作品非常潦草,非常肤浅,甚至非常无聊,非常不负责任。打个不很文雅的比方:自由嘛,人的大小便通常可以自由的,但是,请问:可以“自由”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拉下裤子就大小便,这样可以吗?这样是维护了自己的自由吗?所以说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
    讲到立言写文章,邓小平有句话话:“写文章也不是很困难,主要是意思好。”什么叫意思好?通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只要善于思考,应该说并不是很难。不见得我们的文字有多么宏大,但要有思想,能够丰富人类文明宝库,就是有价值和“立言”。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破除迷信!
    2、坚持读书学习
    说到立言,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文化的不断传承,所以说要强调读书学习。
    要自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三国时代有位吕蒙,吕蒙是一个大将,后来顶周瑜呀。他当时是借口事情多太多不爱读书,孙权对他讲:“要你读书,不是说要你当博士,而要让你知道历史、兵法。你说你事情多太忙,你有光武帝、曹孟德忙吗?他们还手不释卷呢!”孙权跟他讲了,吕蒙很受刺激就读书了,史书、兵书都读,博览群书,变得很有学问。后来鲁肃见到他,发感慨说“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死后,吕蒙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成就了一番事业。

    读书学习有两层好处:
    一个是从做人的角度我们应当读书学习,因为如果不这样,一是我们会失去许多发言权,二是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很狭小,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人会变得很猥琐。三是一个人缺少丰富知识的营养,个人的工作、生活会很没有味道,很没有活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个从做人的角度。
    再一个从生活的角度也要坚持读书学习,因为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我们就会有许多生活的技能,我们对世事人事就有了相对比较多的发言权,我们的心胸就会比较地开阔。说到阅读问题,手拿着一本书读,和上网阅读,是不一样的。      

    3、力争有点自己的新东西。
   “立言”要有创新。大家都努力创新,我们这个世界才会不寂寞,才会大有希望。比如文章、论文等等。总要比自己的过去和别人的过去一定有些不同,有一些改善,有一些进步,有一些突破。
    第二“立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风格,我可以不是最大的、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早的、不是最全的、不是最美的,但是我是“有特点的”。包括写文章要有这样一个要求。
    4、力争总结出自己的“理论”。
    理论,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它是实践的条理、总结和提高。因此,任何从事社会实践的人,都应该也可以总结出带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来。
    5、提倡写日记。

    先提一个问题: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是一天一天,日记就是天天记的,所以我是非常提倡大家写日记的。 
    再提一个问题:什么陪伴我们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师长、同学、同事、朋友、战友、夫妻、子女、亲戚——任何人,都只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伴侣,时间或长一些或者短一些,但是都不可能陪伴我们的终生!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一个终身的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而用文字记录心灵的,就是日记。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写日记,我的日记的13岁,到现在是51年,我的日记,今年64岁。所以,我就很不理解我们的人怎么可以不写日记,一天一天过去,今天,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怎么可以一天天过去了。所以说呢,我还是很不理解,我还是主张写日记。
    日记不仅仅是“立言”,实际上还涉及立命立身问题。所以说,坚持写日记,可以修身,可以砺己,还可以调节情绪;可以记事,可以论世,当可以成为历史。
    天底下成功人士、名人、伟人,不一定都写日记;写日记的人,也不一定都成为成功人士、名人、伟人。但是,坚持写日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成事、成功、成气候,一定大有好处,大有帮助,大有促进。为什么呢?因为—吃饭只能够喂饱肚子,而思考才能够充实心灵。
    6、一个“选择性”的命题。

    美国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这个人为什么说是政治家呢,他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什么讲他是思想家,他出了好多语录,好多富兰克林语录。为什么讲他科学家呢?避雷针是富兰克林发明的。而且他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上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是组织了美国哲学协会;科学上他发明了避雷针。你看,他有个语录说:如果你希望死后仍不被人们遗忘,那么就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我认为这段话写的太好了,富兰克林本身是这句话的实践者,因为他既写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又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所以《富兰克林传》就很畅销。
    富兰克林的命题在这里好象是“两难”的,或者是“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者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它们好象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我认为,天底下有一种人,是可以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既有这个又有那个的,那就是既努力做事情又努力从理论上总结和表达思想的人。努力做事情,就是做一些事情让后人去写,“努力从理论上总结和表达思想”那就是写一些东西让后人去读,两个都可以统一起来。

    在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中,对于《弟子规》的宣传普及比较集中。《弟子规》的最后的四句话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就是一个人,不要自曝,不要自弃、不要自己放弃、不要自己对自己那么急躁、那么急于求成又不要放弃。“圣与贤,可驯致”就是慢慢的逐步地就会达到古代圣贤的水平。就是一个人,只要不自我糟蹋,不自我抛弃,自暴自弃啊,那么你就可以逐渐地接近和达到古代圣贤的水平。
    李白有一首诗叫《将进酒》,头两句话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你看不见吗,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奔流到海不再回来了。你看不见吗,“高堂”就是父母亲,“明镜悲白发”就是在明亮的镜子面前因为头发白了而悲伤呀。“朝如青丝暮成雪”,早晨还是乌黑的头发,到了晚上就成了雪了嘛。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但是你曾经是青丝满头,后来就会满头白发,是这一个规律。“高堂明镜悲白发”——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在座的所有的朋友,无论男女,无论美丑,无论胖瘦,无论穷富,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才能大小,无论年轻年老,无论社会行当,无一例外,统统在内,随着岁月的流逝,“明镜”中也一定会有“白发”生出来,但是我们应当而且可以做到不“悲”,应当就可以坦然面对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总结我们的此一生,我们有着充分的“聊以自慰”的权利,有着充分的“无愧于人”的权利、有着充分的“无愧于世”的权利。

    总而言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我们“做人”做得不错,“立德”了,人格上立得住;我们“做事”做得不错,“立功”了;我们“做文章”也做得不错,“立言”了,有了一些甚至不少产生社会影响而且放得住的文字作品。那么最后几句话是,我们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

    我们总结人生,俯仰天地,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外有益于社会,内有益于自身;前无愧于祖宗,后无愧于子孙。这就是最光彩的人生!

做人鈥溔恍噔濃斺 <wbr>立德、立功、立言(转载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