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智力学破解达尔文的三大理论空白

 循天园 2011-12-10
        摘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存在着生命起源理论空白、生命智力起源与生命智力进化理论空白、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理论空白等三大理论空白,以及至少28个悖论、疑点、错误。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发现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推论,可以破解达尔文进化论的所有理论空白和悖论。相对论是对牛顿古典力学的超越,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是对达尔文古典进化理论的超越,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深远的、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智力学,智因进化论,达尔文,理论空白,悖论,破解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1],对进化论学说的确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庸置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用“随机微变”、“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性选择”,以及“适者生存”、“生存斗争”、“优胜劣汰”等说法(我其将其概括为“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来对生物进化现象进行的解释,其解释存在着诸多的逻辑悖论、理论困惑和与事实不符的错误、缺陷、问题、难题,我把这些悖论(包括错误、缺陷、问题、难题)统称之为达尔文悖论。

  进一步说,达尔文悖论的根源在于其进化学说存在着三大理论空白,它们分别是生命起源理论空白、生命智力起源与生命智力进化理论空白、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理论空白,我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达尔文空白。

  有必要指出的是,做为一名认真求学探索的学者,达尔文对自己的进化学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在《人类的由来》一书第二版的序言里曾这样写道:“但我也承认,我作的许多结论中,今后将发现有若干点大概会是,乃至几乎可以肯定会是错了的。一个题目第一次有人承当下来,加以处理,这样的前途也是难以避免的了。”[2]

  如今15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生物现象和生物进化现象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达尔文悖论和达尔文空白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以致已经威胁到进化论本身能否成立。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故意忽视达尔文悖论和达尔文空白,宁可违背科学探索精神,也要把达尔文古典进化论神化?还是从全新的角度全面审视达尔文悖论和达尔文空白,寻找新的生物科学理论来破解达尔文悖论和达尔文空白?我选择了后者,并由此而创建了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我有充足的信心,历史将证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不但挽救了进化论,而且推动进化论登上了更高层次的理论殿堂。

  一、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大理论空白

  1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生命起源理论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在深入研究物种起源的问题时,拒绝讨论生命起源问题。他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疑难”里明确写道:“神经怎样对于光线有感觉的问题,正如生命本身怎样起源一样,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1](P136)

  一部研究物种起源的大部头专着,却拒绝探讨生命起源问题——我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学术缺陷,并将其称之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生命起源理论空白。事实上,达尔文不对生命进行定义,既表明他有自知之明,也说明他未能认识到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所在。

  2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生命智力起源与生命智力进化理论空白

  达尔文不仅拒绝讨论生命起源问题,而且也拒绝讨论生命智力起源、生命智力进化的问题。《物种起源》第八章“本能”里是这样说的:“在此当先说明,我不拟讨论智力的起源问题,正如我没有讨论生命的起源问题一样。” [1](P187)

  我认为达尔文拒绝讨论生命智力起源及其对进化的作用问题,乃是其学说的最大理论缺陷,并将其称之为生物进化与生命智力理论空白。事实上,达尔文不对生命智力进行定义,也不讨论生命智力的起源,既表明他有自知之明,也说明他未能认识到生命智力的本质,以及生命智力对生命的关键作用所在。

  3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理论空白

  达尔文既拒绝讨论生命起源问题,也拒绝讨论生命智力起源、生命智力进化的问题,当然也就不会深入讨论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的问题。对于达尔文进化学说存在的这个问题,我将其称之为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理论空白。

  需要说明的是,达尔文在其研究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涉及到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的问题。事实上,达尔文用了大量时间来讨论人工选择和性选择问题。可惜的是,他没有从生命智力角度来深入解释人工选择、性选择现象,更没有认识到在自然选择里也同样存在着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二、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大理论空白

  生命智力学是一种从生命智力角度描述、解释生命现象、生物行为的全新的生物学理论。与此同时,生命智力学也是一门研究所有生命智力现象、所有生命智力结构或形式、所有生命智力运作方式的新兴的前沿科学。生命智力学亦可称之为生物智力学,因为生命与生物两个词汇在这里具有等效性。事实表明,生命智力学可以解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现象及其生命行为。

  智因进化论是一种根据生命智力学原理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发展进行阐释的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与此同时,智因进化论也是一门研究生命智力起源、研究生命智力进化的新兴的前沿科学。智因进化论在创建初期曾使用过基因设计论、基因自主设计论、智因设计进化论等词汇。事实表明,智因进化论可以解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进化现象和各种层次生命智力进化现象。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或生命智力系统,它们主要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大脑细胞生命智力系统,以及生命智力巨系统等等。其中,D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组成,智因即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基因。“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自觉,“灵魂”属于高级层次的生命智力。如果说,相对论是对牛顿古典力学的超越,那么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是对达尔文古典进化论的超越。[3]

  1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生命起源空白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对物种起源与生命起源有着明晰的论述: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生命起源可以追溯到智蛋白和智核酸的出现。

  智蛋白是指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组,它们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起源的初期结构物,亦即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前身。从使用间接信息的角度来说,智蛋白的核心是某些特殊的酶蛋白(例如转录酶和逆转录酶等),以及若干膜蛋白、组蛋白等。智蛋白的“智”,寓意它具有了初步的生命智力;所谓“初步的生命智力”,意味着智蛋白的功能超越了非生命物质结构的自组织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期望效应。智蛋白亦可称之为灵蛋白。

  智核酸是指某些特殊的核酸分子或核酸分子组,其核心结构是若干RNA分子和DNA分子;它们是DNA生命智力系统起源的初期结构物,亦即DNA生命智力系统的前身。智核酸的“智”,寓意它具有了初步的生命智力;所谓“初步的生命智力”,意味着智核酸的功能超越了非生命物质结构的自组织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期望效应。智核酸亦可称之为灵核酸。

  据此可知,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了达尔文进化理论存在的生命起源空白。

  2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生命智力起源与生命智力进化空白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把生命智力起源、生命智力进化、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达成某种期望效应的智力系统。准确说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大量间接信息、实施某些认知和选择活动、达成某些期望效应、拥有复杂协同结构的智力操作系统,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命智力亦可称之为生物智力。

  也就是说,生命智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质行为,这类物质(实施智力行为的主体)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结构、性能或者功能;这类物质具有用信息重构(包括再现和模拟、预演)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行为;这种类质能够根据信息来复制并重构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类物质能够有目的的使用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种物质对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形成好恶取舍行为。据此可知,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了达尔文进化理论存在的生命智力起源空白与生命智力进化空白。

  3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物种起源》第七章“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几乎所有的自然学者现在都已承认了某种形式的进化论。密伐脱先生相信种的变化是由于一种‘内在的力量或倾向’,但这内在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却又全无所知。物种有变化的能力,当为所有进化论者所承认。但是除了普通变异性的倾向之外,依我的意见,似乎没有主张任何内在力量的必要。”[1](P183)

  这段话表明,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学者已经隐隐约约考虑到生命智力的存在,以及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的作用。遗憾的是,达尔文不仅忽视了密伐脱先生的观点,而且以其拥有的学术地位批驳(客观上是压制)了密伐脱先生的观点——而这就使他错过了发现生命智力的大好机会。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据此可知,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填补了达尔文进化理论存在的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作用空白。

  具体来说,生命智力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智力推动着生物自主生存技术的创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我们人类热衷的仿生学,其实质乃是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在向其它生命智力系统学习借鉴各种生存技术。

  (二)生命智力推动着自身的创新:一种生命智力可以创造另一种生命智力,初级生命智力可以创造高级生命智力。例如,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由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组成)创造出了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对应的是多细胞生物),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包括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创造出了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对应的是动物),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包括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创造出了大脑细胞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对应的是人类)。[4]

  (三)根据生命智力的形式和生命智力的层次,可以对生物进行新的分类,或者有助于对生物进行更准确的分类。例如,人类与猿类的分水岭在哪里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以往的标准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后来发现许多猿类或猴类也能够直立行走(包括短时间直立行走)、也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到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的着作,她观察到非洲黑猩猩会制作并使用工具,例如黑猩猩会用细树枝伸到蚂蚁窝里粘出蚂蚁吃,还会把树叶嚼烂制成“海绵”,以吸取小树洞里的水喝。[5](P114)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几天前(我正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专栏播出一期“聪明的猴子”。内容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居住着一群会吃棕榈果核仁的卷尾猴,它们在棕榈树上先选择摘取成熟的棕榈果,然后剥皮,再扔在地面晒三四天;接下来挑出晒干的棕榈果核(通过相互碰撞、摇晃听声),拿到专门的果核加工场,把干透的棕榈果核放在大石头上的凹坑处,再举起从河边找来的形状合适的大鹅卵石(重量可与其体重相当),瞄准砸在棕榈果核上,通常要砸好几次才能够把极其坚硬的棕榈果核砸开,这时才能吃到美味的营养丰富的棕榈果核里的核仁。此外,这些卷尾猴已经会制作简单的石头工具和树枝工具,还会在山头上准备好石块,用以击退前来冒犯的花豹。[6]面对如此聪明的猴子,生物学家对“人”的定义显然是不能继续使用了。

  那么,“人”的定义究竟该如何界定呢?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人类拥有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而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是从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发展出来的。进一步说,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与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分界点在于,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能够更多的超越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其标志就是人类能够使用火,也就是说只有举起火把才是人![7](P74)
       三、达尔文悖论一览表

  为了方便读者思考,也是为了方便论述,本文列出一份达尔文悖论一览表,这些悖论都是从科学角度、逻辑角度和事实角度提出的。我在下一节会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逐一破解达尔文悖论。

  大约在上高中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种物质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的问题,此后逐渐接触到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并陆续对达尔文学说存在的众多悖论提出质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想考证谁是对达尔文的什么悖论最早提出质疑的人,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早在达尔文150多年前撰写《物种起源》一书时,就有许多人从科学角度、逻辑角度和事实角度对达尔文的各个具体观点提出了质疑,而且类似的质疑一直持续至今。

  在2008年出版的《完全图解达尔文进化论》一书里,列举了达尔文进化论存在的若干不符合逻辑的矛盾点和令人困惑的地方,并未提及是谁首先提出了这些质疑。例一,19世纪末,英国工业区的浓烟密布,当地桦尺蛾的翅膀也由白变黑,这种“工业暗化”的适应性与进化无关。例二,抗药性细菌的问题。例三,突变是基因从母体复制到子体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这类变异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例四,许多情况与其说是适者生存,不如说是幸运者生存。例五,微小突变难以形成新物种。例六,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后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过渡物种化石。[8](P116-123)对此,我想指出的是,把达尔文悖论视为“不足之处”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实际上达尔文悖论乃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致命伤,而这意味着一定存在着更好的进化理论可以超越和取代达尔文进化论。

  以下是我列出的达尔文悖论一览表,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个悖论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密切关联,在叙述时难免前后交叉;这是因为,生物界是统一的,而生物进化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

  A、达尔文进化学说的28个悖论一览表:

  1 、生命与非生命悖论(石头进化悖论)

  2 、生命树与杂交悖论

  3 、自然选择悖论

  (一)自然选择与生命智力自主选择悖论

  (二)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悖论

  (三)自然选择与性选择悖论

  (四)自然选择与相互选择悖论

  (五)自然选择的多里挑一悖论

  (六)自然选择的重里挑轻悖论

  4 、适者生存悖论

  (一)适者生存的果因悖论

  (二)适者生存与幸运者生存悖论

  (三)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悖论

  (四)适者生存与进化悖论

  (五)活化石悖论

  5 、进化机制悖论

  (一)随机变异与定向变异悖论

  (二)随机变异与风险成本悖论

  (三)微小变异的量级悖论

  (四)随机微变与连续复杂性悖论(猪笼草悖论)

  (五)随机微变与并行复杂性悖论

  (六)随机微变与协同复杂性悖论

  (七)随机微变与精巧复杂性悖论

  6 、过渡物种悖论

  (一)中间状态悖论

  (二)达尔文黑匣子悖论

  (三)无数多的中间阶段与物种划分悖论

  (四)剖腹产悖论

  (五)化石与现实悖论

  (六)半成品器官悖论

  7 、非遗传进化悖论(工蚁悖论)

  8 、生殖进化悖论

  B、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其它悖论:

  除了上述三大理论空白和28个悖论之外,达尔文进化学说还存在着诸多其它悖论、错误、缺陷、问题、难题,其中不乏许多致命的悖论和重大的疑点、难点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这些悖论与上述28个悖论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复杂的关联。

  (一)微小变异与有影响变异悖论,变异可以是微小的,但不等于一定是随机的、有影响的。

  (二)渐近式微小进化与突变悖论

  (三)无影响的中间状态悖论

  (四)随机微变与人造生命悖论

  (五)局部与整体悖论(局限性悖论)

  (六)生存斗争与生存合作悖论

  (七)突变不利于生存悖论

  (八)演化与进化悖论

  (九)染色体套数悖论

  (十)适者生存与生存斗争悖论

  (十一)物种爆发与物种灭绝问题

  (十二)进化单位问题(个体与群体进化悖论)

  (十三)本能进化缺失问题(未讨论本能是如何进化形成的)

  (十四)进化不可逆问题(为什么不能够重复进化)

  (十五)无用器官问题

  (十六)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难题
      四、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破解达尔文悖论

  以下内容是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推论,对达尔文进化学说存在的诸多悖论、错误、缺陷、问题、难题的逐一破解。

  1 、生命智力学破解“生命与非生命悖论”(石头进化悖论)

  由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大部头专着里,并没有对“生命”进行定义。因此,达尔文用“随机微变+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同样可以用于解释自然现象:一块石头之所以是这样的,乃是因为它在不断地随机变化,其中有利于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变化,在自然选择机制下就使它“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种生物学的理论,却不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显然这里一定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悖论。有鉴于此,我把达尔文的这一悖论称之为生命与非生命悖论,亦可形象的称之为石头进化悖论。为什么鸡蛋能够孵出小鸡,而石头就不能孵出小鸡?这里的关键在于,鸡蛋(指受精卵)的内因与石头的内因不同,因此尽管有着同样的外因(孵化温度),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鸡蛋之所以能够孵化出小鸡,乃是因为鸡蛋拥有生命智力,正是在生命智力的内因作用下,鸡蛋孵化成为了小鸡。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是我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一种浓缩与概括,达尔文使用的是“微细的”、“有利的”、“有害的”、“变异”、“自然选择”。例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里写道:“用譬喻的说法,可以说自然选择是每日每时在世界上检查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和推进。”[1](P68)

  2 、生命智力学破解生命树与杂交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里的“本章提要”里写道:“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常常可用一株大树来表示。我相信这种比拟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真实···依我想,这巨大的‘生命之树’的传代亦是如此,它的许多已毁灭而脱落的枝条,充塞了地壳,它的不断的美丽分枝,遮盖了大地。”[1](P101-102)

  有必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生命树”原本是用来描述“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但是,这种“生命树”(又称“进化树”或“系统树”)很容易进一步引申用来描述从生命起源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直至可以把所有生物都追溯到最初的一个生命上(或许这正是达尔文想说而又不肯明说的观点)。

  例如,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编着的《生物史图说》一书里,绘有“植物界系统树”插图[9](P40)和“动物界系统树”插图[9](P114)。其中,“植物界系统树”的源头是原核细胞植物,“动物界系统树”的源头是“单细胞动物的起源”。与此同时,该书还有一幅“魏泰克五界系统简图”[9](P21),描绘的是从原核生物界到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分支发展,其源头则是原核单细胞生物。与此同时,达尔文的生命树,对社会大众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致明确表示自己不研究生命起源问题的达尔文,被赞誉为世界上研究生命起源坐“第一把交椅”。[10]

  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的生命树虽然形象,但是只适用于部分情况,并不适用于生物进化的全过程。理由如下:其一、地球上生命起源时,一开始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地球上到处都有液态水,而且彼此相隔甚远,这样一来生命就有可能在不同地方分别起源,并且各不相同。其二,在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不仅不断发生着生物自身变异导致的进化,同时也不断发生着不同生物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相当于外来变异)所导致的进化,例如病毒、细菌的基因进入到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植物、动物之间的杂交,人类对其它生物实施的基因工程。有鉴于此,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生命树与杂交悖论。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并不是平面的或分支状的生命树结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生命网格结构。

  3 、生命智力学破解自然选择悖论

  (一)、自然选择与生命智力自主选择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四章里写道:如果会发生有利于生物本身的变异,“那么个体之具有任何优越的性质,无论怎样细微,将有较好的机会以生存繁殖,我们对这件事还有疑问吗?从另一方面讲,任何有害的变异,虽为害程度极轻微,亦必然消灭。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我称之谓‘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至于那些无利也无害的变异,将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2](P66)众所周知,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对此,我把达尔文古典进化论概括为公式:“生物进化=随机微变+自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自己承认,他使用“自然选择”一词,是一种拟人化的叙述。具体来说,他对自然选择一词里“自然”的定义是:“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我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2](P66)

  尽管如此,我认为,客观的说,“自然选择”一词,确实或多或少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并产生误解,因为这个词及其内涵确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悖论。对于“自然选择”现象,我愿意指出的是,生物界发生的真实情况乃是:不是“自然”在选择,而是生命智力在选择;而所谓适者生存的“适者”,实际上就是生命智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生物进化=生命智力选择+自然环境淘汰”。这是因为,生命智力的发展方向及其期望效应,体现着生命智力在选择;与此同时,生命智力的选择,也要接受“自然环境”的“淘汰”,亦即要符合自然规律。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淘汰”,也包括“生命智力淘汰”,例如某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淘汰,以及人类对其它物种的淘汰,因为生物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悖论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大部头生物学专着《物种起源》一书里,反复强调指出,他提出的自然选择原理,借鉴的是家养状态(亦即人工选择)下的生物变异现象。事实上,《物种起源》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家养状态下的变异”[1](P15),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的标题则是“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1](P35)。正是通过对人工选择现象的观察,达尔文得到启发“让我们记住无数的微小的变异和个体差异,在家养产物中不断发生,在自然产物中也常出现”[1](P65),“人类应用有计划的和无意识的选择方法,能产生而且的确已经产生巨大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自然选择不能发生效果呢?”[1](P67)

  尽管达尔文没有直接说人工选择是生命智力在选择,但是他是承认人是有生命智力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人是有生命智力的。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人工选择就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应该是能够成立的。显然,由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排斥生命智力的作用,这样一来他的自然选择理论也就与人工选择之间存在着悖论。

  (三)、自然选择与性选择悖论

  《物种起源》第四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的第二小节的标题是“性的选择”[1](P70)。十几年后,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大部头生物学专着《人类的由来》一书里,用了绝大部分篇幅反复论述“性选择”原理。他是这样说的:“在诸如此类的例子里,雄性的所以取得他们现有的更为发达的结构,目的所在,既然不是为了更适合于在生存竞争之中取得胜利,而是为了在求偶的竞争之中,占些便宜,而比其它的雄性,稍胜一筹,同时,也是为了他们把这种便利传给了和自己属于同一性别的子孙——在这里,而不在别处,我们说,起了作用的一定是性选择了。恰恰就是这么一点不同于通常的自然选择的重要的差别导致我把这一形式的选择定名为‘性选择’。”[2](P159)

  具体来说,达尔文是在用“性选择”来解释生物(主要是指动物)的第二性特征是如何进化形成出来的。例如,雄孔雀华丽的尾羽,其目的是为了吸引雌孔雀,因为华丽的尾羽象征着健壮(暗示着基因优秀)。

  无庸置疑,性选择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把性选择视为自然选择之外的另一大类现象,暴露出其进化理论的内在矛盾与悖论。我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一文中指出:选择指生命智力具有“选”和“择”的能力,“选”涉及到生命智力的认知、评判和欲求,“择”涉及到生命智力达成欲求或期望效应的实施能力。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选择能力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

  据此可知,能够实施性选择的当事者,应当是具有相当程度的智力的,这种智力行为完全可以归入到生命智力范畴;而这也就意味着,性选择的实质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

  (四)、自然选择与相互选择悖论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人工选择的主体是人类,但是对于那些被人工选择的生物(包括农作物和家养的动物)来说,它们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人工选择,而是或多或少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主动性选择,例如某些宠物会主动讨好主人。显然,在人工选择里存在着相互选择现象,而不单纯是“自然选择”。

  类似的情况是,在实施性选择的过程中,既存在着雌性对雄性的选择,也存在着雄性对雌性的选择(例如人类),还存在着雄性为了迎合雌性而进行的自我选择,以及雌性为了迎合雄性而进行的自我选择。也就是说,在性选择里同样存在着相互选择现象,而不单纯是“自然选择”。

  进一步说,在所谓的自然选择情况里,同样大量存在着相互选择的现象。例如,植物的花的结构、色彩、气味,与采食花粉、花蜜的动物之间(昆虫、鸟类),以及众多共生关系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选择。

  上述相互选择现象,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因为这里存在着生命智力的自主选择,而自然选择却是排斥生命智力的。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充分的解释生物相互选择现象。

  综上所述,达尔文在研究和论述生物进化的机制或原理时,实际上是对生物进化现象分别用“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三种理论予以解释,亦即存在着人工选择、性选择、自然选择不统一悖论。与此同时,如果再考虑到被达尔文忽视的相互选择、自主选择等情况,那么自然选择与其它多种选择之间的矛盾就更多了。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应该能够用同一种进化机制或进化原理对所有的生物进化现象予以充分的说明和解释。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达尔文所说的人工选择、性选择、自然选择,以及达尔文没有认识到的相互选择,实际上都是生命智力在自主选择。

  事实上,生命智力自主选择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着,而正是由于生命智力拥有自主选择的欲求及其能力,生命才如此的绚丽多彩。有关生命智力自主选择的具体案例,我将在下面讨论达尔文的其它悖论时一并介绍。这里先举一个起源于西方人的隆胸案例:其手段是向女性乳房里注入硅胶之类的填充物,以达到使乳房变得格外丰满的效果,无庸置疑这是人对自己身体结构进行改变的一项自主选择。类似隆胸这样的人改造自身结构的自主选择还有很多项,例如古代中国的缠足,以及现代泰国的人妖。如果有人说,人类是特殊情况,那么我想提醒他们:人属于灵长类人科动物。

  (五)自然选择的多里挑一悖论

  众所周知,每一种生物,即使是那些简单的生物,也都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各种各样的生理结构。从基因数量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命体至少拥有数以百计的基因,复杂一些的生命体则拥有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次有十分之一的基因发生变异,那么发生变异的数量(准确说是参数)也是数以十计、百计、千计。问题是,当多项参数同时发生变异时,自然选择何以知道是哪些参数变得对生物有利或有害呢?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自然选择的多里挑一悖论。

  对比之下,这个问题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很好解释: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清楚的知道,什么参数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六)自然选择的重里挑轻悖论

  每一种生物,即使是那些简单的生物,都拥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在这些众多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里,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问题是,当重要的生理结构和不那么重要的生理结构同时发生变异的时候,自然选择如何也能够对那些非重要生理结构的变异发挥选择作用呢?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自然选择的重里挑轻悖论。

  对比之下,这个问题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很好解释: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同时兼顾到重要的生理结构和不那么重要的生理结构的进化问题。

  4 、生命智力学破解适者生存悖论

  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适者生存,而适者生存的另一种说法则是优胜劣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三章“生存斗争”里写道:“这种原理,就是说每一微小而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的原理,我名之为自然选择,以与人工选择相对照。但是斯宾塞先生所常用的‘适者生存’这个名词,比较更为确切,并且有时亦同样方便。”[1](P52)我想指出的是,既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与自然选择所用词汇不同,那么就有必要讨论由适者生存一词所引起的若干悖论。

  (一)适者生存的果因悖论

  我在10年前撰稿的《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一文中写道:“从思维逻辑角度来说,适者生存这个词具有循环论证的性质,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我们就将其定义为”适者“,凡是灭绝了的生物我们就将其定义为”不适者“;也就是说,适者生存属于一种”马后炮“或事后诸葛亮式的判断,乃是把结果作为原因:因为它适应所以它生存——因为它生存所以说它适应。”[11]

  整整10年过去了,我今天仍然要强调指出,适者生存属于果因悖论,即用结果来解释原因,乃是存在即合理悖论的翻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而存在的原因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解释,至于其原因是否合理,则取决于当事人的判断。

  (二)适者生存与幸运者生存悖论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鱼可以产生大量鱼卵,在鱼卵孵出的众多小鱼里,那些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育后代的个体就是适者,而那些被天敌捕食的则是不适者。但是,对此类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众多小鱼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与其说是适者生存,不如说是幸运者生存。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鱼类之所以要生产大量鱼卵,表明其已经知道新孵化的小鱼处于危险的生存环境里,因此必须依靠数量众多,才能够确保有一定数量的后代继续生存繁衍下去。更为简单明了的例子是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只有那些幸运的种子才能够落到有土有水的地方,生根发芽。因此,蒲公英为了繁衍后代,必须要制造出足够多数量的种子。

  (三)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悖论

  我在10年前撰写的《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一文中还写道:“从适者生存到优胜劣汰,这两个词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适者生存并不涉及到判断什么生物的孰优孰劣问题,所有的生物在生存上都是平等的,正如所有的物质在存在上都是平等的一样。但是,优胜劣汰则涉及到生物优劣的评判,而这又涉及到谁是评判者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标准进行评判的问题。有趣的是,对生物优胜劣汰的评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循环论证式的判断,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就是优秀的生物,凡是被淘汰的生物就是劣等的生物。另一种则是由评判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生物的优劣进行评判,而不同的评判者可能设定不同的标准。”[11]

  值得注意的是,“优胜劣汰”被与达尔文同时期的殖民主义者当成对外殖民、侵略的理论依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第二年英法殖民主义者就侵略中国、火烧人类历史上最瑰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从中国掠夺走的珍贵文物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其中许多仍然陈列在今天的英法博物馆里。

  (四)适者生存与进化悖论

  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概括其进化论。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些适者生存现象导致了生物进化,但是还有许多适者生存现象与进化无关。因此,适者生存不等于生物一定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也就是说,存在着适者生存与进化悖论。例如,19世纪末,英国工业区的浓烟密布,当地桦尺蛾的翅膀也由白变黑,这种“工业暗化”的适应性与进化无关。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桦尺蛾的翅膀由白变黑,与变色龙有一点类似之处,意味着它们的生命智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五)活化石悖论

  众所周知,银杏、熊猫、拉蒂迈鱼等活化石,尽管它们很好的适应了环境,但是并没有进化。然而,按照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在不由自主的随机微变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活化石。有鉴于此,我把达尔文的这一悖论,称之为活化石悖论。

  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不同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对自身变异的速度、量级,有着不同的控制和选择。因此,一些生物的变异速度或变异量级比较大,而另一些生物的变异速度或变异量级则比较小。

  5 、生命智力学破解进化机制悖论

  达尔文坚持进化论是正确的,其进化理论的主要问题出在对进化机制的解释上。一般来说,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可以概括为“随机微变+自然选择”,或者“生存斗争+变异遗传”。更详尽的说法是,生物发生着随机的、微小的、无数次的、连续的、有影响的、可遗传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得到积累,这样一种生物就可以变成另一种生物。这里所谓“有影响的”是指对生物发生有利的或有害的变异。

  在《物种起源》第六章“学说的疑难”里达尔文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有人能证明有任何的复杂器官,不是经过无数的、连续的、微细的变异而造成的,那我的学说便将根本推翻,可是我却找不到这样的例子”[1](P138)

  我对达尔文所说的“找不到这样的例子”持有严重质疑,因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达尔文不是视而不见,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见而不识”——明明有这样的例子,而他却认识不到。对比之下,达尔文所说的“如果···那我的学说便将根本推翻”却是一句大实话。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达尔文进化论里面的诸多进化机制上的悖论各种各样的吧——每一个都足以推翻其进化理论。

  (一)随机变异与定向变异悖论

  无庸置疑,随机变异意味着生物变异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这一次的随机变异指向生物某种结构的某项参数变化,下一次变异就会指向生物另一种结构的另一项参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生物经由无数次随机变异就能够变成另一种生物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变异与定向变异悖论。

  (二)随机变异与风险成本悖论

  由于随机变异是没有固定方向的,这就意味着,某一次的随机变异对生物可能是有利的,另一次的随机变异对生物则可能是有害的,而且有害的变异要远远多于有利的变异。在这种情况下,随机变异就存在着高成本、高风险、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而这与生物生存具有的低成本、低风险、低能耗、高效率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鸡蛋孵化成雏鸡,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资源浪费)。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变异与风险成本悖论。事实上,如果一种生物真的要想经由随机变异变成另一种生物,那么它将为此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所冒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样的高昂代价会让这种生物全军覆没。

  (三)微小变异的量级悖论

  我们知道,达尔文经常说“无数的、连续的、微细的变异”,这句话暗含着生物“微小变异”的变异量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亦即变异的量级是“连续的”。考虑到达尔文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原谅他的错误,但是却不应该停下继续探索的脚步。

  事实上,生物进化的变异量是不可能无限分割的,因此生物变异一定存在着某种最小的量级单位。由于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这里仅以基因量级为例,其它的变异量级(涉及到蛋白质分子、生物功能控制分子等)容后再叙。

  我们知道,最初的生物只有几十个基因或几百个基因,而我们人类却有几万个基因,显然后来的这么多基因都是逐渐进化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每一个新基因就是生物变异的最小量级单位。也就是说,生物变异的最小量级是一个基因。对于某些生物变异来说,可能会同时或连续出现多个新基因,这往往对应着全新的物种出现。

  进一步说,一个基因通常是由数百个、数千个核苷酸分子构建起来的。对于生物来说,那些正在构建过程中的新基因,并不发生任何作用。也就是说,陆续新增加上去的核苷酸分子,这种量级的微小变异,在这个阶段,对生物来说并不体现出来任何“变异”。只有当新基因构建完成之后,启动信号和终止信号也装配好了,新基因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去指导编码合成新的蛋白质,接下来这个新的蛋白质又可以去承担新的生命功能。

  无庸置疑,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能够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其它的进化理论也不能够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解释新基因的形成全过程。我在《新基因的形成验证了智因进化论和生命智力学》一文中指出: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间接信息试图达成预期目的的能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不断实施的自主生存技术创新···其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新基因的出现,这些新形成的基因给生命带来新的生存技术。

  生命智力有多种形式和层次,其中DNA、R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构成,智因是正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新基因,它们就位于DNA上所谓的“冗余基因”上,我把这个阶段的生物进化称之为隐性进化。只有在新基因被设计制造完成后,新基因才会承担工作任务,去进一步合成新的蛋白质,再由新的蛋白质去实施生命体所需要的具体任务,用于组建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我把这个阶段的生物进化称之为显性进化。

  一般来说,自然选择效应不对隐性进化产生作用,而只对显性进化产生作用。这有一点好像是自然环境不会对汽车设计图纸产生作用,而只对成品汽车产生作用一样,那些性能有缺陷的汽车将被市场淘汰,同理那些性能有缺陷的新基因也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据此可知,生物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数以万计的新基因,完全可以用生命智力学和智因进化论原理予以充分合理的解释:它们都是由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出来的。[12]

  (四)随机微变与连续复杂性悖论(猪笼草悖论)

  猪笼草是石竹目的多年生藤本或直立草本食虫植物,拥有能够捕食昆虫(大的猪笼草甚至能够捕捉小鸟)的特殊器官“捕食器”。所谓的捕食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叶子,对比之下猪笼草的叶柄在靠近根部或茎部的地方长出的则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正常绿叶。

  猪笼草捕食器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1、叶柄的前端继续伸长,在最前端长出一个全封闭的壶状口袋,这表明猪笼草长出捕虫器的密码就藏在叶柄的尖端里,如果叶柄尖端折断就不会再长出捕虫器了;2、这个壶状口袋能够感知重力,并与叶柄产生180度的转折,使壶状口袋垂直向上;3、壶状口袋的袋口叶片张开口后,形成一个半开的盖子,正好可以用来阻挡异物(例如鸟粪)掉进壶状口袋里;4、壶状口袋里还能够分泌出吸引昆虫的气味(瓶子草的袋口边缘能分泌出蜜汁);5、壶状口袋的袋口和内壁都非常光滑,掉入口袋里的昆虫难以再爬出来;6、壶状口袋底部分泌有消化液和分解动物蛋白的酶,可以把昆虫杀死,并将其变成猪笼草能够吸收的营养物。也就是说,猪笼草的捕食器具有动物的嘴、食道、胃、肠的功能,那么它又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呢?无庸置疑,上述6个步骤或功能乃是缺一不可的。[13](P13)

  如果“随机微变+自然选择”原理真的对猪笼草发生作用,那么猪笼草的捕虫器是不可能进化出来的——因为捕虫器在没有完成上述6个进化过程之前,不仅对猪笼草没有任何有利的用处,而且还会让猪笼草额外消耗大量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捕虫器是根本不可能进化成功的。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随机微变与连续复杂性悖论,简称达尔文的猪笼草悖论。

  猪笼草悖论的存在表明,并不是每一次微变都有利,而是经过若干次这样看起来没有用的连续定向微变之后,最终才会形成对生物有利的进化。对此,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生命智力选择+自然环境淘汰”原理,可以很好的解释猪笼草捕虫器的进化方式:猪笼草的生命智力系统实施了定向性变异和设计性选择(属于自主选择),而其期望效应就是要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捕食器——它成功了!

  (五)随机微变与并行复杂性悖论

  一般来说,达尔文进化论对描述同一物种内的生物变异是有用的或方便的。然而,一旦涉及到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的跨越式进化时,达尔文进化论就力不从心了。例如,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进化,就存在着随机微变与并行复杂性悖论。所谓“并行复杂性”的例子很多,例如两栖类动物需要同时掌握两种以上的呼吸方式,既能够用鳃呼吸(幼体),也能够用肺和皮肤呼吸(成体)。

  显然,用随机微变是无法解释两栖类动物呼吸方式(包括呼吸装置和呼吸技术)进化过程的。对比之下,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解释两栖类动物呼吸方式的进化过程:两栖类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为了能够来到陆地觅食,在保留在水中用鳃呼吸氧气的功能之外,又设计制造出了能够并行使用的在空气中呼吸氧气的新的呼吸装置(肺和皮肤)。

  (六)随机微变与协同复杂性悖论

  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的跨越式进化时,不仅存在着并行复杂性进化现象,而且还存在着协同复杂性进化现象。例如,从鱼类到两栖类,除了要解决在陆地呼吸问题之外,还要同时解决在陆地行走问题和在陆地保持身体水分问题。从两栖类到爬行类,不仅需要从体外受精转变为体内受精,而且受精卵还要从水中孵化转变为陆地(土里或土表)孵化。从爬行类到鸟类,不仅需要从冷血变温转变为热血恒温,而且还需要形成抱窝孵化受精卵的行为,而这又要求设计论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而这又要求完成孵化的幼雏具有足够坚硬的喙,以便及时啄破蛋壳。

  显然,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进化论,根本就无法解释如此复杂的协同进化现象,因此我将其称之为随机微变与协同复杂性悖论。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充分地解释复杂的协同进化现象:在一种物种向另一种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生命智力系统发挥着“总设计师”的职责。

  (七)随机微变与精巧复杂性悖论

  不久前(2010年4月18日),我应邀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艺术中心报告厅讲演“光的奥秘与人类社会三原色”,其中谈到眼睛的精巧复杂性。眼睛的微妙结构包括眼球、瞳孔、视网膜、光敏细胞、视神经、专门承担视觉信息处理的大脑细胞。视网膜的光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视蛋白有一个凹口,能够与11-顺-视黄醛分子的“钮扣”契合在一起,当光量子照射到的11-顺-视黄醛分子上时,该分子的“钮扣”与视蛋白的凹口脱开,这时视蛋白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得到释放而改变形状,改变形状的视蛋白能够启动杆细胞和锥细胞里的其它细胞膜上相关的蛋白质,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最终使得电信号(离子的运动)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后部的一个区域(枕叶),由视觉信息处理大脑细胞构建成为视觉图像。

  其中,视蛋白与11-顺-视黄醛分子之间的“钮扣”关系,就属于一种精巧的配合关系,它们彼此缺一不可。显然,试图通过随机微变就形成这样的精巧和相互配合的复杂结构,其成功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为此,我把这类问题称之为随机微变与精巧复杂性悖论。

  6 、过渡物种悖论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假设从一种物种进化到另一种物种,需要经过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这些中间阶段又称“中间类型”或“过渡类型”、“过渡物种”,后世比较常用的是“过渡物种”一词。我这里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过渡物种假设,存在着诸多悖论,我把它们统称之为过渡物种悖论。

  (一)中间阶段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六章讨论“极完备而复杂的器官”时说,先是承认“假定说眼睛是自然选择作用而造成的,我将坦白的承认这似乎是极度荒谬的。”然后又解释道:“据我理性的判断,如果在简单不完全的眼睛与复杂完全的眼睛之间,确有无数多的中间阶段存在,而每一阶段,对于具有该眼的动物是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同时如果眼睛是有变异的,并且这种变异是遗传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这些变异,对于处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的任何动物是有利的;那么,相信复杂完善的眼睛,可以经自然选择作用而形成的难点,虽然出于我们想象之外,但不至于被认为能够颠覆我的学说了。”[1](P136)

  我想指出的是,达尔文所说的“据我理性的判断”云云,乃是一种缺少根据的假设(他的进化理论中类似的假设还有许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于视觉功能来说,除了视蛋白与11-顺-视黄醛分子的精巧结构之外,视蛋白本身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精巧的结构。视蛋白是由数以千计的氨基酸分子(共有20种类型)按着严格的顺序排列组合、折叠而成。为了制造这个视蛋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基因,而这个基因是由3倍于视蛋白氨基酸分子的核苷酸分子(按碱基不同共有4种类型)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具体来说就是每3个核苷酸分子编码一个对应的氨基酸分子。据此可知,视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视蛋白与11-顺-视黄醛分子等各种功能结构形成视觉功能的过程,确实存在着许多中间阶段(但并不是“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这里的问题是,这些中间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并非如达尔文所说的“对于具有该眼的动物是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而是只有到最后阶段才能够发挥有利于动物生存的视觉功能。对于这个问题,我称之为中间阶段悖论。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中间阶段悖论?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承认生命拥有生命智力,因为只有生命智力才能够持之以恒的经由一个个中间阶段,并最终达成其期望效应。

  (二)达尔文黑匣子悖论

  对达尔文“无数多的中间状态”深表质疑的人还很多,迈克尔。J.贝希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达尔文的黑匣子:生化理论对进化论的挑战》一书中,特别强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降解的复杂性”现象,并以此质疑达尔文随机进化论的复杂器官可以经由“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进化而成的观点。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达尔文黑匣子悖论。

  迈克尔。J.贝在该书第二章的“不可降低的复杂性和变异特性”小节里写道:“‘不可降低的复杂性’指的是某个系统是由匹配得当、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这个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因而,缺少任何部分都将使这个系统无法有效的发挥功能。不可降低的复杂系统并不是由前一个系统通过微小的渐进的变化直接产生的,因为,对于缺少某一部分的不可降低的复杂系统来说,任何前一个系统都是绝对无法起作用的。一种不可降低的复杂的生物系统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既然自然选择只能选择那些正在发挥功能的系统,那么,不能渐进发展的生物系统只能是作为整体一次形成的,因为自然选择对这样进化的系统是无所作为的。“[14](P46)

  在该书里,迈克尔。J.贝详细论述了生物系统里存在着许多”不可降低的复杂性“的例子,其中也包括眼睛的例子,这些问题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个黑匣子。可惜,迈克尔未能找到打开这些黑匣子的办法。或许,当迈克尔读到本文,或者读到我关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述时,他应该能够豁然开朗。

  (三)无数多的中间阶段与物种划分悖论

  如果真的如达尔文所说的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存在着无数多的中间状态,那么生物学家将无法对生物进行划分和分类。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无数多的中间阶段与物种划分悖论。

  (四)剖腹产悖论

  画家孙晓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达尔文与剖腹产》(48×68cm),描绘的意境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里反复强调认为,生物进化需要经历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过渡物种),并认为这是他的进化学说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这种生育方式的大变化,却没有任何中间阶段。对此,达尔文当然要目瞪口呆,留下失望的眼泪了。[15](P19)

  由于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生育方式进化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阶段,因此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不存在中间阶段悖论。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充分解释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生育方式进化现象:自然分娩是由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和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共同实施的,而剖腹产则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自主选择。

  (五)化石与现实悖论

  按照达尔文的说法,生物进化要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过渡物种)“。问题是,由于生物自古至今始终处于进化过程中,那么今天就应该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阶段物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把这种逻辑悖论称之为化石与现实悖论。

  对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十五章”复述和总结“里的解释是:”依照自然选择学说,必曾存在过无数的中间类型,像现存变种那样微细的梯级把每一类群中的一切物种连结在一起;那么,可以问: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看不到这些锁链类型呢?为什么一切生物不是混合成为不可分解的紊乱状态呢?关于现存的类型,我们必得记住,我们没有权利去期望(除了稀少场合)找到它们之间的直接连结锁链,我们只能找到每个现存类型和某一灭绝的且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的锁链。“[1](P357)

  我相信,除了那些迷信达尔文的人之外,所有的科学研究者都会对达尔文的上述解释感到失望——凭什么”我们没有权利去期望“呢?为什么”我们只能找到每个现存类型和某一灭绝的且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的锁链“?

  其实,对于”今天并不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的问题,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可以给予很好的解释:生物进化存在着隐性进化和显性进化两种情况或两个阶段,隐性进化发生在DNA上,亦即生命智力正在设计制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我把处于这种状态的核苷酸分子段落称之为”智因“),只有在完成新基因的设计制造之后,新基因才能够发挥其功能,从而进一步制造出新蛋白质、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下物种,生物进化也就由隐性进化转变成为显性进化。

  进一步说,不仅今天不存在着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而且在地质时期同样也不存在无数多的活生生的中间状态物种。也就是说,达尔文用化石缺失来解释地质时期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物种的说法,仍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由于地质时期并不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物种,因此也就不存在达尔文假设的无数多的中间状态物种的化石。在这种情况下,”化石缺失“实际上乃是一种虚构出来的理由。

  (六)半成品器官悖论

  如果生物进化真的要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那么生物就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半成品器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有着半成品的器官——我把这个问题称之为半成品器官悖论。进一步说,对于生物来说,半成品器官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这样的生物在没有进化出完整器官之前,早就该被”自然选择“统统淘汰掉了——其结果是生物根本就无法经由”无数多的中间阶段“实现进化。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物进化有隐性阶段和显性阶段,新基因、新蛋白质、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新躯体、新物种的设计制造阶段是隐性的,看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长着半成品器官的生物的原因所在。隐性进化阶段的过程,或许可以从蚕的幼虫变成蛹,再由蛹变成蛾(成虫)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端倪。

  7 、非遗传进化悖论(工蚁悖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八章专门讨论了动物的本能问题,其中涉及到没有生育功能的工蚁是如何进化的问题:”可是工蚁的情况却不同,它和亲体差异极大,但又完全不育,所以它决不能把历代获得的构造上或功能上的变异传给后代。因此,这种情形怎么能够与自然选择的学说调和,实在是个问题。“[1]P206

  我把达尔文进化学说遇到的工蚁如何进化难题,称之为非遗传进化悖论或工蚁悖论。对于蚂蚁、蜜蜂这类的生物来说,郭志忠先生是从”生命聚合体“的角度予以研究的[16],我则把蚂蚁、蜜蜂称之为”分体式群居动物“。

  既然蚂蚁确实在进化,工蚁的觅食工作越来越有效(有些蚂蚁会采集树叶喂养蚜虫,以便吸食蚜虫分泌的蜜汁),兵蚁的看家护院本领越来越高(有些蚂蚁为了保护房东树给自己提供的窝,会赶走吃房东树的虫子,甚至咬断并用蚁酸杀死那些影响到房东树吸收阳光的其它植物),那么就一定有着某种人类目前尚未知晓的机制在实施其进化历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人类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为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物现象),尽管机器人并不具备自我繁殖和自我改进的能力,但是机器人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功能却越来越强大,这是因为有人的大脑思维智力信息系统在不断地设计改进机器人。

  据此可以推知,或许蚁后(包括蚁王)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正是该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改进工蚁、兵蚁的躯体结构,使之更胜任其工作。进一步说,蚂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是由蚁后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蚁王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工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兵蚁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共同构建起来的,上述生命智力信息系统彼此之间能够进行生存信息沟通(其具体机制的发现将是生物学的一项重大事件),而处于核心地位的应该是蚁后的生命智力信息系统。

  8 、生殖进化悖论

  我们知道,生物有许多种生殖方式,既有无性繁殖,也有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出现,有助于整合个体的变异为群体的变异。

  其中,有性繁殖又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体内受精又分为卵生、胎生和胎卵生,卵生又分为自然孵化(对应于变温动物)和亲体孵化(对应于恒温动物),人类生育又分为自然分娩和剖腹产等等。事实表明,对于生殖器官的进化来说,每一步的进化都必须出现功能完整的生殖器官,这个新进化出来的生殖器官应该立即就能够用的上,否则就无法生育后代,也就不可能继续完成其生殖进化过程。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基本假设”一个物种要经过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才能够进化成为另一个物种“,至少在生殖进化过程中是不成立的。例如,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涉及到性器官结构精密配合的进化、受精卵发育器官的进化等诸多方面)的进化必须一步到位,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的进化也必须一步到位。

  与此同时,从生殖进化悖论又可以引申出个体与群体进化悖论。这是因为,在有性生殖进化过程中,例如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如果仅仅是雄性的性器官发生进化,或者究竟是雌性的性器官发生进化,都是无济于事。也就是说,单凭个体的进化,并不能够实现群体的进化。显然,对于这样的问题,达尔文的随机微变进化学说乃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术界能够接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那么所有的问题、难题都将迎刃而解:生殖进化、群体进化以及所有的进化,都是由生命智力设计实施的。

  综上所述可知,达尔文进化理论存在着太多的悖论,而这些悖论均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破解。例如,局部与整体悖论(局限性悖论)是指达尔文进化论不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号称全面的系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生物学理论却不能够解释人类这种生物现象,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悖论。然而,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这个局限性悖论,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面前,立即就会烟消云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乃是因为人类拥有其它生物所不拥有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

  限于篇幅,达尔文的其它悖论,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和逐一破解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检索阅读我的其它相关论文或论述。在百度、谷歌检索”生命智力学“合计已有近6000万篇。[18]
      五、没有上帝也行

  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还流行着“上帝创造说”及其现代版“智慧设计论(又称智能设计论)”。智能设计论认为生命的复杂、精巧结构是由智慧的设计者设计制造出来的,这个智慧的设计者是在生命体之外的超自然的“神”或上帝。

  令人深思的是,智能设计论的支持者,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对进化论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挑战,他们列举出了大量的生命复杂、精巧结构的例子,让持有传统达尔文随机微变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哑口无言或无言以对,只能喃喃辩解到“会有更好的进化理论来解释这类问题”——在这一时期,进化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有趣的是,当有人问:“你们(智能设计论)说人是神造的,那么神又是谁造的呢?”智能设计论的回答是:“这种类推式的问题乍听似乎有理,其实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神是造物者不是受造之物,你不能把造物者和受造之物等同起来。”[17](P102)也就是说,智能设计论可以符合逻辑的解释生命复杂、精巧结构的形成,但是却拒绝对“智慧的设计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既可以回答传统达尔文随机微变进化论不能够解释的生命复杂、精巧结构如何形成的问题,也欢迎人们对“智慧的设计者”以及“生命智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生命智力不是超自然的,它们就在生命体之中,因此既可以去研究,也可以去验证。

  据此可知,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问世,既挽救了进化论,也向世人表明:在生命领域,没有上帝也行!
    六、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意义

  1 、能够取代已有的理论,能够解释已有的问题。具体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可以取代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和其它的新达尔文进化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既可以解释其它进化理论能够解释的生物现象,也可以解释其它进化理论不能够解释的生物现象。

  2 、能够引发出更多的新的问题。例如,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实上,目前学术界仅仅是刚刚开始了解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而对其它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则几乎是一无所知。无庸置疑,这表明还有大量的的生命奥秘,在等待着科学家去探索。

  3 、能够指导新的研究,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有望开发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相互对话”技术;一旦这项技术开发成功,我们就可以给DNA生命智力系统下指令,让它修改某个有缺陷的基因,或者设计制造出某个我们需要的新基因。又如,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力、生命活力的本质乃是生命智力的有效运转,据此可以形成全新的养生健身理念,并发展出相应的一系列养生健身方法。再如,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去指导人造生命的研究工作。

  4 、综上所述,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和持久的。历史将表明,哪个国家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方面研究的越深入、应用的越广泛,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国家的理论话语权和文明话语权就会越充分,她就能够就处于领先地位,并引领人类社会前行。

  参考文献

  [1]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3]王红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EB/OL]。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http://blog.scol.com.cn/dysht,2010年。

  [4]王红旗,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进化法则(智因进化论)[J]。墨尔本:汉声杂志,2008年12期。

  [5]珍妮。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

  [6]聪明的猴子·动物世界。北京:中央电视台,2010年8月7日18时30分。

  [7] 重构,解读远古密码[M]。北京:八纮九野丛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

  [8]杨静,完全图解达尔文进化论[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8年。

  [9]北京自然博物馆编着,生物史图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

  [10]重构(王红旗),生命起源:重构与郑渊洁、郑亚旗商榷[J]。墨尔本:汉声杂志,2010年3期。

  [11]王红旗,适者生存与优胜劣汰[C]。重构,比较中生存暨比较学概论。北京:电子稿(待出版),2000年8月8日。

  [12]王红旗,新基因的形成验证了智因进化论和生命智力学[J]。墨尔本:汉声杂志,2009年12期。

  [13]邱强等人撰摄,花卉与花卉病虫原色图谱(2)[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

  [14]迈克尔。J.贝希,达尔文的黑匣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5]孙晓琴创作、王红旗创意,达尔文与剖腹产(油画)[J]。当代实力派书画家油画家庆祝新中国60周年专场拍卖会专刊,2009年。

  [16]郭志忠,生命聚合体[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

  [17]微言,科学与信仰[M]。非卖品,1994年。

  [18]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检索“生命智力学”,2010年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