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官员名号、章服、官俸、爵位、勋级明细总汇

 荷花小女子 2011-12-10
历代官员名号、章服、官俸、爵位、勋级明细总汇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宋代宰执(宰相、执政)名号变更简表

宰执名 北宋初 神宗元丰后 徽宗政和后 南宋初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同宋初 同宋初,但称“三公” 同政和之时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同宋初 同宋初但称“三孤” 同政和之时
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中书令、尚书令不除人
(即因品级高,不授于人)
左辅、右弻
不除人
改称左丞相、右丞相
参知政事(副相) 尚书左仆射
尚书右仆射
门下侍郎
中书侍郎
尚书左丞
尚书右丞
太宰
少宰
门下侍郎
中书侍郎
尚书左丞
尚书右丞
参知政事
枢密院 枢密使(知院事)
枢密副使(同知院事)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签书院事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注:

1、“三师”、“三公”为宰相、亲王的加官,除少数权臣外并不预政事。

2、宋承唐制,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才为担任实际职务的宰相。

资料来源:刘昫《旧唐书·职官志》,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百官志》,脱脱、阿鲁图《宋史·舆服志》,徐松《宋会要辑稿》
 
 

历代中枢部曹演变简表

朝代 部曹建制 演变情况
六官 六官为:天、地、春、夏、秋、冬
西汉 尚书四曹 成帝时设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此时之曹即“部”
东汉 尚书六曹 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分为六曹
曹魏 五尚书,二十三曹 此时之曹,即后来之“司”;五尚书为: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
西晋 六尚书,三十六曹 六尚书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
东晋 五尚书,十五曹 五尚书为:吏部、祠部、度支、五兵、左民
宋、齐 六尚书,二十曹 六尚书为:吏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祠部
六尚书,二十三曹 同“宋、齐”
六尚书,二十一曹 同“宋、齐”
北魏 五尚书,三十六曹 五尚书为:殿中、乐部、驾部、南部、北部
北齐 六尚书,二十八曹 六尚书为: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
北周 六官 仿周制,六官为:天、地、春、夏、秋、冬
六部尚书,二十四司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此制一直延续到清
同隋 同隋
同唐 同唐
同宋 同宋
六部四十二司 吏、礼、工、兵各四司,户部、刑部各十三司
六部四十八司 吏、礼、工、兵各四司,户部十四司、刑部十八司
 
 

唐代中枢三省名称变更简表

年代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附注
高祖武德三年 尚书令、左右仆射 中书令 门下侍郎 李世民曾任尚书令,即位后不再授其职于人。
高宗龙朔二年 改称中台,改“仆射”为匡政 改称东台,改中书令为右相 改称西台,改侍中为左相 咸亨二年废去,仍用旧称
武后光宅元年 改称文昌台,改称文昌左右相 改称凤阁,中书令改称凤阁内史 改称鸾台,侍郎改称纳言 中宗神龙元年恢复旧制
玄宗开元五年 尚书省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玄宗天宝元年 尚书省左右仆射 中书省改中书令为右相 门下省改侍中为左相 肃宗至德二年又恢复旧制
 
注: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其后以中书令、门下侍郎及加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平章事”等方为宰相。
 

唐宋元明清官员章服制度表

唐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 服色 冠式 鱼袋 附注
一品 三梁冠 金玉带十三銙 金饰鱼袋 象笏  
二品 三梁冠 金玉带十三銙 金饰鱼袋 象笏  
三品 三梁冠 金玉带十三銙 金饰鱼袋 象笏  
四品 深绯 二梁冠 金带十一銙 银饰鱼袋 象笏  
五品 浅绯 二梁冠 金带十銙 银饰鱼袋 象笏  
六品 深绿 一梁冠 银带九銙 竹木笏  
七品 浅绿 一梁冠 银带九銙 竹木笏  
八品 深青 一梁冠 鍮石带九銙 竹木笏 睿宗文明元年后
九品 浅青 一梁冠 鍮石带九銙 竹木笏 八品以下为“碧”
庶民   黄铜铁带七銙  

注:

1、“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赐五品以上官员鱼袋,饰以金银,内装鱼符,出入宫庭时须经检查,以防止作伪。武则天时,曾改佩鱼为佩龟。宋代不再用鱼符,而直接于袋上用金银饰为鱼形。

2、“带”: 指皮革制的腰带。“金带”、“玉带”、“银带”是指装饰革带用的金、银、玉制品,称为“带銙”。皮革制的腰带上面套有锦缎带套,带銙就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有的记载说:一、二品官员用金带,三、四、五、六品用犀带,七、八、九品用银带。

3、武后延载元年(694)规定: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着绣袍,上面所绣图案为:诸王为盘龙、鹿;宰相为凤池;尚书为对雁;十六卫将军各卫分别是:麒麟、虎、鹰、牛、鹘、狮子、豸等,并绣文字于其上。

4、服色以散官为依据,并不根据现任职务。

资料来源:刘昫《旧唐书·舆服志》,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车服志》,王溥《唐会要》31卷、32卷

宋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 服色 冠式 鱼袋
一品 七梁冠 玉带 金鱼袋 象笏
二品 六梁冠 玉带 金鱼袋 象笏
三品 五梁冠 玉带 金鱼袋 象笏
四品 五梁冠 金带 金鱼袋 象笏
五品 五梁冠 金涂银 银鱼袋 象笏
六品 四梁冠 金涂银 银鱼袋 象笏
七品 绿 三梁冠 黒银及犀角 木笏
八品 绿 三梁冠 黒银及犀角 木笏
九品 绿 二梁冠 黒银及犀角 木笏
庶民   铁角带    

注:

1、宋初章服制度,一如唐制。至神宗元丰年间改用上述章服,一直延续到南宋。但宋代官员章服,以官不以品,与唐代不同。

2、此为朝官章服,宋代外地官员可以“借”,如通判可以“借绯”,知州、监司可以“借紫”。

3、宋代规定:凡服绿、服绯满二十年者,历任又无过失,允许磨勘改授章服。

4、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大理卿,大理少卿等风宪大员,戴獬豸冠,服青荷莲绶,以示正直清廉。

资料来源:脱脱、阿鲁图《宋史·舆服志》,徐松《宋会要辑稿》

唐宋元明清官员章服制度表

元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 服色 袍服绣花
一品 紫大独颗花,直径五寸
二品 紫小独颗花,直径二寸
三品 散答花,无枝叶
四品 小杂花,直径一寸五分
五品 小杂花,直径一寸五分
六品 小杂花,直径一寸
七品 小杂花,直径一寸
八品 绿 无花
九品 绿 无花
 
资料来源:《元史·百官志》、《元史·舆服志》

明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 冠式 公服袍色 公服纹饰
文官 武官
一品 七梁冠 玉带 云凤、四色 仙鹤 狮子 象牙
二品 六梁冠 犀带 云凤、四色 锦鸡 狮子 象牙
三品 五梁冠 金花 云钑鹤 孔雀 虎豹 象牙
四品 四梁冠 素花 云钑鹤 云雁 虎豹 象牙
五品 三梁冠 银钑花 盘雕 白鹇 象牙
六品 二梁冠 素银 练鹊、三色 鹭鸶 槐木
七品 二梁冠 素银 练鹊、三色 鸂鶒 槐木
八品 一梁冠 乌角 鸂鶒、二色 绿 黄鹂 犀牛 槐木
九品 一梁冠 乌角 鸂鶒、二色 绿 鹌鹑 海马 槐木
未入流       绿 练鹊    
 
资料来源:《明史·舆服志》,《明会要》第24卷《舆服》下

清代官员章服制度表

品级 文官顶戴 补服 蟒袍 武官顶戴 补服
一品 红宝石 绣仙鹤 九蟒五爪 红宝石 绣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绣锦鸡 九蟒五爪 起花珊瑚 绣狮子
三品 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 绣孔雀 九蟒五爪 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 绣豹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绣雪雁 八蟒五爪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绣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绣白鹇 八蟒五爪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绣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绣鸬鹚 八蟒五爪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绣彪
七品 素金顶 绣鸂鶒 五蟒四爪 素金顶 绣犀牛
八品 阴文镂花金顶 绣鹌鹑 五蟒四爪 阴文镂花金顶 绣犀牛
正九品 阳文镂花金顶 绣练鹊 五蟒四爪 阳文镂花金顶 绣海马
从九品 阳文镂花金顶 绣黄鹂 五蟒四爪 阳文镂花金顶  
未入流          

注:

1、王公百官补服皆石青色,朝服、蟒袍为石青色或蓝色。

2、风宪大员的补服绣獬豸,以示正直清廉,同宋、明之制。

3、五品以上用“花翎”,六品以下用“蓝翎”。其双眼、三眼花翎系特赏。
 

清代文武官员散阶简表

品级 散阶等级 文官散阶名称 武官司散阶名称 授阶方式
正一品 一等 光禄大夫 建威将军 诰授
从一品 二等 荣禄大夫 振威将军 诰授
正二品 三等 资政大夫 武显将军 诰授
从二品 四等 通奉大夫 武功将军 诰授
正三品 五等 通议大夫 武义都尉 诰授
从三品 六等 中议大夫 武翼都尉 诰授
正四品 七等 中宪大夫 昭武都尉 诰授
从四品 八等 朝议大夫 宣武都尉 诰授
正五品 九等 奉政大夫 武德骑尉 诰授
从五品 十等 奉直大夫 武德佐骑尉 诰授
正六品 十一等 承德郎 武略骑尉 敕授
从六品 十二等 儒林郎 武略佐骑尉 敕授
正七品 十三等 文林郎 武信骑尉 敕授
从七品 十四等 征仕郎 武信佐骑尉 敕授
正八品 十五等 修职郎 奋武校尉 敕授
从八品 十六等 修职佐郎 奋武佐校尉 敕授
正九品 十七等 登仕郎 修武校尉 敕授
从九品 十八等 登仕佐郎 修武佐校尉 敕授
 
 

唐代官员爵位简表

等级 爵号 视品 食邑
正一品 万户
 嗣王、郡王 从一品 五千户
国公 从一品 三千户
开国郡公 正二品 二千户
开国县公 从二品 一千五百户
开国县侯 从三品 一千户
开国县伯 正四品上 七百户
开国县子 正五品上 五百户
开国县男 从五品上 三百户
 
 

唐代官员勋级简表

等级 勋号 视品
十二转 上柱国 视正二品
十一转 柱国 视从二品
十转 上护军 视正三品
九转 护军 视从三品
八转 上轻车都尉 视正四品
七转 轻车都尉 视从四品
六转 上骑都尉 视正五品
五转 骑都尉 视从五品
四转 骁骑卫 视正六品
三转 飞骑尉 视从六品
二转 云骑尉 视正七品
一转 武骑尉 视从七品
 
 

唐代文官散阶简表

阶级 品级 文散阶 授阶方式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册授
正二品 特进 册授
从二品 光禄大夫 册授
正三品 金紫光禄大夫 册授
从三品 银青光禄大夫 册授
正四品上 正议大夫 制授
正四品下 通议大夫 制授
从四品上 太中大夫 制授
从四品下 中大夫 制授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制授
十一 正五品下 朝议大夫 制授
十二 从五品上 朝请大夫 制授
十三 从五品下 朝散大夫 制授
十四 正六品上 朝议郎 敕授
十五 正六品下 承议郎 敕授
十六 从六品上 奉议郎 敕授
十七 从六品下 通直郎 敕授
十八 正七品上 朝请郎 敕授
十九 正七品下 宣德郎 敕授
二十 从七品上 朝散郎 敕授
二十一 从七品下 宣议郎 敕授
二十二  正八品上 给事郎 敕授
二十三 正八品下 征事郎 敕授
二十四 从八品上 承奉郎 敕授
二十五 从八品下 承务郎 敕授
二十六 正九品上 儒林郎 敕授
二十七 正九品下 登仕郎 敕授
二十八 从九品上 文林郎 敕授
二十九 从九品下 将仕郎 敕授
 
附注:文官分为九品,除不设正一品外,每品有“正”有“从”。从正四品开始,每品的正、从又各分“上”、“下”阶。
 

清代文武品官岁俸简表

品级 文官岁俸 武官岁俸
一品 180两 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
二品 155两 正二品67两,加支444两
从二品53两,加支324两
三品 130两 正三品39两,加支204两
四品 105两 正四品27两,加支114两
五品 80两 正五品18两,加支72两
六品 60两 正六品14两,加支35两
七品 45两 正七品12两,加支23两
八品 40两  
正九品 35两  
从九品 31两  
未入流    

注:

1、以上为正俸,京官按规定支取双俸。

2、俸银之外禄米,其规定是:正俸一两支取禄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六部侍郎的禄米加倍,即正俸一两支取禄米两斛。

3、武官除“加支”外又有“养廉银”,如提督的养廉银为每年880两,逐级递减,最低的把总为100两。
 

宋代官俸简表

品级 官职名称 年俸
一品 诸王,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南宋末左右丞相 1000两
从一品 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郡王,国公 900两
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 800两
从二品 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 650两
三品 宣奉郎、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 500两
从三品 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 400两
四品 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 300两
从四品 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260两
五品 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220两
从五品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190两
六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 160两
从六品 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 140两
七品 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 120两
从七品 诸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 100两
八品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80两
从八品 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70两
九品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60两
从九品 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50两

注:

1、宋代官员除年俸银外,还有禄米、绫、绢、绵、薪、炭、盐等供给,如:宰相、枢密使还供给禄粟100石,绫40匹,绢60匹,绵100两,月薪1200束,年炭1600称,盐7石,随身傔人衣粮七十人;参知政事禄粟100石,绫20匹,绢30匹,绵50两,随身傔人衣粮五十人,月薪400束,年炭360称,盐2石等。

2、还分等级拨给“赠给”、“赡家钱”、“马刍”、“给卷”、“茶酒厨料”、“公用钱”等生活补助费和招待费。

3、宋代官员还另分给职田,如:两京大藩府为40顷,次镇35顷,上州、中州30顷,下州、军、监15顷,边远小州、上县10顷,中县8顷,下县7顷,转运使、转运副使10顷。
 

两汉官俸简表

朝代 品秩 实俸 附注 印绶
西汉 万石 每月350斛谷 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号“万石”。 金紫印绶
中二千石 每月180斛谷 “中”即“满”。 银印青绶
二千石 每月120斛谷   银印青绶
比二千石 每月100斛谷   银印青绶
千石 每月90斛谷   铜印黒绶
比千石 每月80斛谷   铜印黒绶
八百石   成帝时除去不设。  
六百石 每月70斛谷   铜印黒绶
比六百石 每月60斛谷   铜印黄绶
四百石 每月50斛谷   铜印黄绶
比四百石 每月45斛谷   铜印黄绶
三百石 每月40斛谷   铜印黄绶
比三百石 每月37斛谷   铜印黄绶
二百石 每月30斛谷   铜印黄绶
一百石 每月16斛谷    
斗食 每月11斛谷    
佐吏 每月8斛谷    
东汉 万石 每月350斛谷 太尉、司徒、司空 金紫印绶
中二千石 每月180斛谷 太常卿、光禄勋卿 银印青绶
二千石 每月120斛谷 郡太守,太子少傅 银印青绶
比二千石 每月100斛谷 中郎将,郡国长吏、郡国相 银印青绶
千石 每月80斛谷 太中大夫,县令(大县) 铜印黒绶
比千石 每月80斛谷 宫掖门司马、光禄勋丞 铜印黒绶
六百石 每月70斛谷 中散大夫,太史令 铜印黒绶
比六百石 每月50斛谷   铜印黄绶
四百石 每月45斛谷 尚书左、右丞、县令(中) 铜印黄绶
比四百石 每月40斛谷 虎贲中郎将 铜印黄绶
三百石 每月40斛谷 县令(小县) 铜印黄绶
比三百石 每月37斛谷   铜印黄绶
二百石 每月30斛谷 太子舍人 铜印黄绶
比二百石 每月27斛谷   铜印黄绶
一百石 每月16斛谷    
斗食 每月11斛谷    
佐吏 每月8斛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