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力」 与 「学习力」

 yagi1 2011-12-11

「写作力」  「学习力」

听、说、读、写,是人类处理语言信息的四种基本方式。听、读是吸纳信息,说、写是输出信息。就输出信息而言,口头输出为说,书面输出为写。写,就是用笔说话写作=+作。写作是书写与创作的复合,写是外壳,作是内涵。写作的本质是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系统。写作力=的能力+的能力。

写作与学习是统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作是提取知识,并进行加工、重组,创造新作品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积累过程,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才得以开启写作过程。也就是说,写作具有知识门槛限制。当知识积累不足知识门槛要求之时,就是大家所说江朗才尽。这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对写作有用的。所以,又表现出如饥似渴之状,千方百计寻求精神食物。也就是说,学习推动写作,写作反过来推动学习,学习与写作的一个双螺旋上升结构。学习从阅读开始,读有字书+读无字书,经过想象+思考,记忆与储存,再到创作写作,形成新作品。作品就是是有字书,是阅读的对象。阅读写作再阅读再写作,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

  与听、说、读相比,写作是更高级的思维活动。与听说读相比,写作具有两化两性,即

(1)精细化。听、说、读都可大而化之,观其大略,可只要根茎,粗枝大叶。只须领会其精神,达到获取信息目的即可。写作则不同,要完备详尽,枝繁叶茂,唯恐意思有疏忽,理论有缺失。有人形象地说:说话是意识的汽化状态,写作则是意识的固化状态。

(2)系统化。听、说、读,可零敲碎打,侧敲旁击。听者可听愿意听和听得懂的,不必照单全收;言者可说想说,可意犹未尽,可点到即止,可掐头去尾,可留下暗语;读者可读个别章节,不必一字不漏。作者则不同,必须结构完整、内容严谨、形式有序、意思连贯。

(3)逻辑性。听与读,可能断章取义,说可断断续续,不经推敲。写作则要逻辑严谨。记叙文要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前因后果明显。说明文要清晰事物性状、特点、功用、价值。议论文要立论、论证、结论清澈。政论文和策论文要列举问题、解剖问题、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办法。每一文体都有内在逻辑规定,要符合事物发展顺序和思维规律。

(4)创造性。写作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科学叙事文章,都是思维创造的文字产品,是原有知识、信息重新组合的新产品。说,更多是知识、信息扩散,其中也包含一些创造因素,但失于科学、规范和严谨。听、读,则是传播,是语言传输。

写作过程可分解为五个环节:采集、运思、谋篇、用语、修改。每个环节都有规律。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就能妙笔生花,创作文质兼备的好作品。

(1)采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知识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基础越扎实,就越有可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提供大量写作信息,而且激发写作欲望,调动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使作品充实、生动、优美。

(2)运思。清代学者李渔说,写作要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这深刻揭示了思考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在写作之前,必须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深思熟虑,这样把思想、材料变成系统的语言,把系统的语言变成书面文字。运思过程是将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功夫,发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求得立意正确、深刻、新颖。

(3)谋篇。谋篇布局是表现思路的形式。谋者,筹划也。从立规矩开始,到成方圆结束。谋篇最终目的是形成服从文章中心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的文章结构。完整,指文章结构首尾圆合,前后连贯。严谨,指文章结构组织严密,无懈可击,过渡自然,连接紧凑,照应配合,精当细密。自然,指文章结构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浑然天成。统一,指文章结构形式和谐统一,通篇一贯。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断续相间,气势流畅,波澜起伏,开合适度。

(4)用语。人有求美的本性。文如其人,文章也要修饰、润色,巧妙运用语言,使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对比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政论性和策论性文章,毕竟不是文学作品,应该平实无华为本,不宜过分追求文采。

(5)修改。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修改符合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规律,也是写作责任心的表现。文章频改,功夫自出。多一次修改,多一份体验,多一项收获。

作品因表现形式,可分成不同文体。最典型的两种

(1)有形象塑造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类。

(2)没有形象塑造的实用文章。实用文章,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不同文体对作者写作能力要求不同。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写作记叙文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写作说明文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写作议论文、应用文需要有很强的思考力。作品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写作能力本质上是内在精神外化为文字的能力。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智能类型不同,知识优势不同,对文字驾驭能力不相同,表现为写作的差异化发展取向。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评论家、小说家也是写作差异化发展的结果。

    不论何种文体,提高写作力,必须提高四种能力

首先是修炼记事能力。写是技巧,作是内涵。写就像笔法,作就像笔墨。没有笔墨,笔法再好也是枉然。先有笔墨,然后展示笔法。先有知识内涵,然后有写作技巧。的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来源,即自身实践经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二是间接来源,即他人已有经验。多阅读就是为了多借鉴他人经验。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论是直接来源,还是间接来源,关键要对所见所闻用心、上心,勤阅读、善观察、常思考、多记事。厚积薄发,必才华横溢,才智不竭,文思泉涌,游刃有余,创造出新颖性,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作品。

其次是持续习练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空谈写作如何重要,而不提起笔来实际写作,恐怕永远不得写作之法。学会如何写作,最主要方法是自我实践,在写作过程中找巧道。写的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提高写作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者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反复练习,日积月累,逐步提高。要从火柴盒豆腐块写起,从模仿他人手法练起,勤写多写,坚持不懈,直至掌握写作技巧,最终形成自我风格,自成一家。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勤练笔,善总结,常请教,笔耕不止,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必然外行变内行,后生变先生,小生变高手。

第三是深化实践能力。多阅读、多实践、多体验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保证作品质量的根本方法。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好《本草纲目》,到全国各地上山采药,搜寻民间验方,甚至不惜以身试险,遍尝毒草,历经27年终于编成52卷稿本,成为明代本草集大成的巨著。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徒步遍访地理人文、名山大川,游历学习30年,撰成60万字《徐霞客游记》,成为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巨著名篇。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提高写作力,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社会生活,不断地跟踪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时代跳动脉搏,捕捉社会生活热点,激发写作热情,挖掘写作源泉。

第四是捕获灵感能力。灵感是突然爆发的思想火花,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灵感是非常宝贵的思维活动,一旦失去难以挽回,一旦抓住有可能点燃智慧,引爆思想革命。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思想火花,使之成为燎原之势。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要牢牢地抓住,这星星之火,很可能成为足以照亮世界的智慧之光。灵感不是天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是灵感爆发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灵感爆发的必备条件。要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增加知识存量,优化知识结构,为触发灵感,活跃文思提供引信

中国人善不善,作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科学知识著作,能够称得上世界级作品的,寥若晨星,少之又少。优秀作品短缺的背后,不是缺少写的技巧,不是有东西写不出来,而是我们的学习力不足,知识积累不足,肚子里没水水,没有值得东西

党双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