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哥们干杯 2011-12-11

对于现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80后来说,“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出现在课本里的名词。然而,在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却有一个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在存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周家庄人民公社,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仍是这里的主要劳动形态。日前,记者前往周家庄,用镜头记录下了这里的生活,将通过两篇报道向读者展示“最后的人民公社”现状。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68岁的公社饲养员孟振水给公社养了一辈子牲口。他习惯了几十年不变“记工分儿年底拿钱”的生活,觉得“保靠、安生”,不愿随子女到外乡住。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69岁的高玉川在队上干了40多年会计,如今全队人每天出工,劳力,工分统计仍在老高头儿一支笔上。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大场院上集体劳作,大队统一调配的农用机械轰鸣阵阵,人们脸上没有焦虑和过多的激情,有的是汗水和太阳洒下的一缕光。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周家庄土地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田埂”,浇地、播种、收割都在一起,到年底才分享劳动成果。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周家庄农民仍习惯头带“毛巾帕儿”,身穿老三色。

揭秘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组图】 - 哥们干杯 -

至今仍有18头牲口10套大车供队里使用。

傍晚,公社饲养员孟振水给干了一天活儿刚回到牲口棚里的18头大牲口下完草料,特别给昨天有点儿打蔫儿的红骡子“大个儿”来了点儿细粮,端详着这些膘肥腿壮的“老伙计们”有节奏地嚼着料。老孟眯缝着眼蹲在食槽前抽完一袋烟,直起腰紧紧裤袋,背着手儿踱向大队高会计那屋,昨儿为了“大个儿”能尽快好起来,老孟几乎一宿没睡,在牲口棚忙前忙后,今儿这工分,他得和会计老高计较计较……

这不是小说《暴风骤雨》里的情节,也不是人民公社题材老电影里的片段,就是昨天在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仅60多公里的晋州市周家庄乡北涅盘村生产大队里的一幕。

“包产到户、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外出打工、经商”等等在如今的周家庄农户们看来仍是“外面的事”。这里仍然是合作社,实行社、队两级所有,乡统一核算管理体制。这么做,作为一个乡,目前在全国已经是唯一的了,可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一处“桃花源”。

放眼京郊乃至整个河北大平原上,眼下秋种冬小麦正是“庄稼把式”们的头等大事。

对多数农民来说,要操心的远不止是地里的那点事儿,丰收粮食找买家、冬小麦下地的种子、化肥、农具、浇地水源……样样都得亲力亲为。人们早已习惯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广大农村确立的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想象如果当年没有从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吹向全国的那一股“包产到户”的劲风,如今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人们是在以怎样一种形态生息劳作。

一路打听,终于来到这样一个仍以“记工分儿、出劳力、算工时”为生活主旋律的乡村,心里满怀好奇。眼睛所及之处的的确确给人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