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慈的《夜莺颂》

 怠者 2011-12-11

济慈的《夜莺颂》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1年12月 1日

1.

昨天,上海开始大幅降温。

到了晚上,寒冷的北风夹带着雨点,从街道的一头刮到另一头,行人匆匆。昏黄的路灯下只听到风声,以及雨水溅落在路面的声音。

结束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我站在窗前,想歇口气,但是只觉得寒风一阵阵往脖子里钻,令人簌簌发抖。

突然之间,一个词冒了出来:"温柔的夜色"。此时此刻,我多么期待"温柔的夜色"啊!

2.

这个词是如此熟悉,不加思索就出现了,似乎在哪里见过。

想了半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菲茨杰拉德的一篇小说的名字:《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

好多年前,我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入了迷,觉得原著的语言太优美了。读完以后,就想看菲茨杰拉德的其他作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堪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续集《夜色温柔》。虽然后来终究没有读,但是对这本书始终没有忘记。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大才子,海明威的密友。他出身普通家庭,但是爱上了富家小姐塞尔达,经过苦苦追求,两人终于结婚。他最有名的作品,内容都与这场婚姻有关。

婚后,两人移居巴黎。塞尔达富家小姐的习性暴露无遗:喜欢喝酒、讲究排场、挥霍无度。菲茨杰拉德为了维持婚姻,伤透了脑筋,最终身心俱疲,不仅写不出小说,身体也垮了,1940年死于酗酒后的心脏病。他死后,患了精神分裂症的塞尔达被送入精神病院,1948年死于一场火灾。

不知为什么,这个寒冷的夜晚,我又想起了菲茨杰拉德的悲剧人生,以及他笔下死于心碎的盖茨比。

3.

我找到了小说《夜色温柔》,想让菲茨杰拉德抒情忧伤的笔触,伴随我度过这个夜晚。

翻开第一页,意外发现有一段题诗。

这段诗是这样的:

  Already with thee! tender is the night...
  ...But here there is no light,
  Save what from heaven is with the breezes blown
  Through verdurous glooms and winding mossy ways.

    -- Ode to a Nightingale

译成中文就是(本文所有译文都是我的翻译):

  你已经在我身边!夜色如此温柔......
  ......但是没有一丝光亮,
  四周只有微风吹来
  穿过阴暗的绿茵,以及长满青苔的小径。

多美的诗句啊!而且与菲茨杰拉德想在小说中表达的情感,异常贴切: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你已经在我身边",就连夜色也"如此温柔";但是,这段感情没有希望,看不见"一丝光亮";黑暗中"微风吹来",四周是"阴暗的"环境,以及"长满青苔的"弯曲道路,暗示内心的寂寞,以及前途未卜的未来。

难怪这本小说取名为《夜色温柔》。作者借此表达心中的忧伤,也就是后面三句。

4.

这一段诗,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的名作《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

我这才想到,菲茨杰拉德引用济慈的作品不是偶然的,他们两人的人生非常相似,同样的悲惨。

济慈堪称是英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大诗人。父亲是马厩工人,在他8岁时去世,母亲也在几年后死亡,他依靠兄弟姐妹互相支持长大。20岁以后,他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写诗,终生拮据。1820年,他患上了肺结核,第二年逝世,享年只有26岁。

根据记载,1819年5月,他住在伦敦一个朋友家里。一个黄昏,听到花园的树上有夜莺啼叫,他心有所感,就写下了《夜莺颂》。

当时,他正与邻家女孩Fanny Brawne恋爱。他很珍惜这段感情,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身体和经济状况,就不胜烦恼,觉得前途渺茫。盼望逃避现实,像夜莺一样飞走,但是又不可能实现。

网上的材料这样介绍两人的爱情:

"1820年的初春,济慈去了伦敦城,那天他没有穿大衣。回来的时候为了省钱,他坐在马车的外面,结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等他回到家里,他的恋人范妮为他打开门,他几乎是倒在范妮的怀中。

那天晚上,他开始咳血。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结核,并从此不让范妮再接近他。他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范妮在院子里玩耍,他每天给范妮写信,尽管她就住在自己的隔壁。

到秋天的时候,医生建议他必须住到比较温暖的地方去。他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罗马。1821年2月,济慈在罗马病逝。

消息传回伦敦,范妮悲痛欲绝,她那个时候只有19岁。"

5.

《夜莺颂》不长,只有80行,但是用词华丽、语法古老,不易读。好在全诗的结构,以及想要表达的情绪,还是很清楚的。

开头先说,作者羡慕夜莺的欢乐。

  'Tis not through envy of thy happy lot,
  But being too happy in thine happiness --

  我并不感到妒忌,
  反而因为你的欢乐,我也产生欢乐。

接着说,希望追随夜莺而去。

  ...leave the world unseen
  And with thee fade away into the forest dim.

  将这个世界抛在身后
  与你一起,隐入幽静的森林。

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悲伤了。

  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
  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ey hairs.

  这里,人们只能坐着互相叹气;
  在岁月的麻木中,听任白发飘零

但是,四周是一片黑夜,终究无力飞翔。

  ...But here there is no light,
  Save what from heaven is with the breezes blown

  ......没有一丝光亮,
  四周只有微风吹来

作者感叹身边的花草是如此葱郁,

  I cannot see what flowers are at my feet,
  Nor what soft incense hangs upon the boughs,

  我不知道脚边是什么花,
  也不知道枝头的清香从何而来,

若能就此死去,也算是美好。

  Darkling I listen; and for many a time
  I have been half in love with easeful Death

  许多次,我在黑暗中这样倾听
  几乎爱上这种安详的死亡

但是,夜莺的歌声是不死的。

  Thou wast not born for death, immortal Bird!
  No hungry generations tread thee down;

  永生的鸟儿,你不会死
  人类世代的悲伤,无法令你停止歌唱。

只可惜现在它飞走了,只把我一个留在这里。

  Was is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Fled is that music -- Do I wake or sleep?

  这是幻觉,还是白日梦?
  歌声消逝,我到底算醒着还是在做梦?

6.

此诗有查良铮(穆旦)的中译。我认为,他的译文质量很好,基本上把原诗的意思翻译出来了,没有错译。但是还不算完美,有些段落他的译文与原诗的意境差别比较大,而且没有注解,典故的处理不理想。

我个人特别喜欢全诗的第三大段,那一段描写现实世界的悲凉,我想很多中国人会深有同感。

  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
  这里,人们只能坐着互相叹气,

  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ey hairs.
  在岁月的麻木中,听任白发飘零。

  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这里,青年逐渐变得苍白、消瘦,直至死亡;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这里,稍一思考,就充满悲伤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黯淡的眼神中只有绝望;

  Where Beauty cannot keep her lustrous eyes,
  这里,美神无法保住她的姿色,

  Or new Love pine at them beyond to-morrow.
  新生的爱情第二天就消亡。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