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再是一种“奢侈”
——全国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探营
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有一双渴望的眼。
——采访手记
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全国第一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在上海出现。从即日起,只要登录上海图书馆官方网站,在首页醒目处点击“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链接,就可以进入专为视障人士提供“阅读”服务的无障碍页面了。本市持证残障人士借助读屏软件可以读到300种电子书和620场上图讲座,待到明年年初,电子书的数量将增长到2000种。
无障碍阅读,不再是一种奢侈。
小云是上海盲童学校的一名孩子。她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有时候,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由于盲文资料的出版难度高和数量上的稀缺性,小云经常是依靠想象来完成认知的。
上海有94万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人有15.8万。在互联网时代,视力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不但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得到相应提高,反而被进一步“信息边缘化”。如何消除“信息鸿沟”,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是当前残疾人服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残疾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上海图书馆本身就是一座无障碍建筑,从2001年5月开设盲人阅览室至今,一直关爱着残疾人读者。在与市残联、市邮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视障读者免费邮寄外借”服务。视障读者无需出门,只要一个电话,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就能送到读者手中。去年6月,又推出了“阳光听书郎”免费外借服务。这是一款支持电子书朗读、MP3/wma播放的便携式设备,它还带有语音菜单导航、通用U盘、FM收音、录音、复读等功能。此外,还与“博看畅销期刊数据库”合作,开发了供视障读者下载的平台,可看到900多种最新电子期刊。
能否借助网络延伸阅读,让更多的视力残疾人共享信息?2010年7月,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和上海图书馆携手合作的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项目正式上马。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并非像听上去那么简单,由于信息提供方和获取方都需装配不同的设备,对于网站的技术服务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作为视力残疾人来说,他们希望以最少的步骤进入无障碍频道,这在设计时就已充分考虑。由于盲人使用的读屏软件难以识别图片,因而进入无障碍频道后,就尽量不用图片,颜色反差和对比色也进行了调节以适合无障碍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可以听到几百种电子书和上图讲座。这么多品种的电子书在国外也比较少见,而且还进行了语音优化,包括增加了标点符号的停顿,使其听上去更像真实的声音。
因为有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更多的小云们欣欣然地笑了。
来源:http://www./a/243898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