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军事制度

 秀水拖蓝 2011-12-12
春秋战国军事制度


春秋战国是列国纷争时期,兼并和反兼并的战争频繁。列国不论为了争霸或为了保存自己,都必须大力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军队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促使军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兵役制度    

  春秋时期仍普遍实行国人当兵的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国野之间的经济界限逐渐打破,国人野人长期聚居在一地,经过250 多年的演变,历史上留下来的战胜和战败的荣誉和屈辱逐渐淡化,人为的界限逐渐消失,更由于战争需要扩大兵源,征调野人当兵就成为普遍的趋势。到了战国时,野人已经普遍服兵役。随着郡县制的出现。国野的界限已经完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郡县征兵制。    

  郡县征兵制是以郡县为单位,凡是达到服兵役年龄的男子,一般是15岁至60 岁,都要服一定时期的兵役。在紧急的时候,"悉五尺(13 岁)至六十"①均得征发,有时成年女子也被征发以助军。    

  战国时,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组建了数目不同的精锐部队。为保证这支部队的素质,有些国还采取召募精壮入伍,再加以特殊的训练的方法,如"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②。上述召募制是与普遍实行的征兵制同时并行的。    

  (二)军队编制和兵种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军队的编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管仲组建齐国军队时,以"作内政而寄军令"为基本原则,以"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③为具体内容,把社会组织作为军队编制的依据,使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结合起来,即所谓"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④。这样将地缘的行政的组织与军事编管高度结合起来,可以使官兵之间、兵兵之间互知根底短长,可以人尽其才,有效地发挥互助和互相监督的作用,赏罚易于公平,这在当时对于巩固军伍、加强战斗力、便于管理,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总体说来,基本上还是"寓兵于农"和"兵农合一"的编组形式。    

  以卒伍为基本军事编制单位,是春秋战国军队编制的共同点,同时,还有适合于作战的战斗编制,如"战车之制"。通常以一辆战车配备甲士10人,步卒20 人,车上主力3 人,执矛者居右,执弓者居左,御者居中,驷马驾车,余者为预备和护从。    

  ① 《战国策·楚策二》。    

  ② 《荀子·议兵》。    

  ③④ 《国语·齐语》。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兵种,如楚、吴、越等国有水军,在一支船上配备弓、戈、戟、剑、盾等不同武器装备的战士和专门的划船手。后来还发展起可以独立作战的骑兵以及专门攻坚的云梯兵和弹石兵,增加了兵种,扩大了作战范因。这些兵种的"装备、编成、编制、战斗和战略,首先依赖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①,并且随着战争经验的丰富,继续得到发展完善。如秦国商鞅变法,以什伍为基本单位,实行连坐,"五[十]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②。也就是说,以编伍配合军功,并且实行连坐赏罚,以发挥每个编组的最大战斗力。    

  (三)军事行政和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军队的行政建置和管理,在每一级编制内都设有军官主管军事行政事务,以实行层层控制。当发生战事时,君主命将出征,主管将领在一定程度上有指挥和管理所部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是很有限的,君主们总怕军权旁落,总是尽可能把持着军队的调动部署权。在战国时,军队的调动以君主行文命令为准,并必须根据调兵的凭信--兵符行事。兵符,亦称甲兵之符或虎符,其状为伏虎形,一分为二,以样相合,上有铭文,右半存君主处,右半颁发给将领。凡调动军队50 人以上,必须有玉符会合将领左半符③,并以文书指令为准。所以,魏国信陵君救赵时,首先窃得深藏在魏王宫中的半个虎符,然后又假造文书才取得将军晋鄙所率的8 万军队的指挥权,解了赵国之围①。    
    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各国还相继建立了一整套军事刑罚制度。这套制度包括死刑、肉刑、财产刑、自由刑和流刑等刑罚等级。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在死刑中又区分为杀、戮、斩、枭首、车裂、灭族等不同种类;肉刑则有鞭、抶、墨、贯耳等差别;财产刑也有赎、罚、没等差别;自由刑有沦为徒隶、鬻其妻儿等差别;流刑有近、远、边、戍等差别。此外,还有一套名目繁多、规定严格的军事犯罪名目,形成特有的军法体系,在军事刑罚的执行上,上一级将领对下级军官和士卒有权实行肉刑以下的处罚,然后报主要将领备案;死刑要上报君主核准。在战场上,统兵将领握有对一般军人的生杀大权,可以执行斩首以下的死刑,对于地位较高的军官,要押解回京,候君主裁决,对于战败、逃跑、叛变、降敌等严重犯罪者则可以就地处置,事后再报告君主。这套军事刑罚管理体系,在当时被认为是维持军队纪律、提高军队素质、保证战争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    

  (四)军事理论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产生了许多专门指挥作战的将帅以及专门研究军事的理论家,他们著书立说,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也丰富了我国的军事学术史,并且直接影响以后的军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据《汉书》卷30《艺文志》所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这35 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艺文志》收兵书53 家,790 篇,图43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06 页。    

  ② 《商君书·境内》。    

  ③ 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8《秦新郪虎符跋》。    

  ① 参见《史记》卷77《信陵君列传》。    

  卷,还包括部分秦汉的著作。这53 家又分为"权谋"、"阴阳"、"形势"、"技巧"四大类。"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技功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诸家的理论大多是对当时实战战例的总结和军事策略研究的结晶,而且相互兼容并蓄,大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其中影响较深的、至今尚流传不衰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兵书,今天仍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受到中外军事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韦庆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