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柴胡疏肝散

 黄国坚8 2011-12-13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原方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由“醋炒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麸炒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钱半”组成,煎服法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临床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证。近年来,该方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症,现将其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11 胃肠疾病

111 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刘桂珍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62例,其中肝胃不和型87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结果有效率839%。赵建新等用该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合证40例,认为方中陈皮功效多端,其功效随配伍药物变化而不同,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比较理想。宋楠等用该方加三七治疗慢性胃炎50例,有效率100%,其强调加用三七的目的在于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临床收效满意。刘定军以本方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39例,治愈7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2例。年生元用该方加金钱草、法半夏、黄连、灵脂、蒲黄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57例,治愈108例,好转39例,总有效率9363%。叶萍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100例,并以促胃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及抗菌药为对照组,总有效率943%。张东鸣认为,泻肝可以安胃,肝气条达,胃不受侮。临床上用该方法治疗胃脘痛多有疗效。该方乃疏肝理气之良方,但柴胡用量宜810 g,多则克伐肝气。

112消化性溃疡 朱建华以柴胡疏肝散治疗老年性消化溃疡肝胃不和型lO例,结果痊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陈建国、吴恒中。亦用本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各20110例,效果良好。同时溃疡性结肠炎多由脾虚、肝郁所致,钟传珍以本方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7例,1015 d1疗程,结果:1疗程治愈25例,2疗程治愈38例,4例好转。

113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学腹痛、泄泻、便秘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大多与肝郁气滞或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有关。故选用柴胡疏肝散,方中以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疏肝理脾行滞;陈皮芳香理气醒脾;白芍、甘草疏肝行气止痛。杨晓斌、陈维强、王素轩分别用柴胡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6151例,均获满意疗效。柴胡疏肝散不仅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有效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不良心态。

12肝胆疾病 各种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均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范畴。柴胡疏肝散对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均有较好的疗效。

1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肝、心、脾功能失调是内在发病因素,故而需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郑建军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肿瘤患者抑郁症6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华昌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并配合西药阿米替林等治疗抑郁症35例,并与单纯西药相对照,有效率分别为97%和857%。

14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之胸痹范畴。临床实践证实部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心血淤阻有明显关系。李双蕾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8%。郑献敏用柴胡疏肝散方中加重芍药用量治疗自发性心绞痛亦取得了显著效果。

15头痛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胃运化的功能。而肝郁头痛是由于内伤七情致肝失疏泄,从而形成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肝气循经上逆巅顶,引起经络淤阻而致头痛。故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此病,每获良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使肝疏泄功能正常;川芎辛温升散,性最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走肌肤,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是治疗头痛之圣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使肝不横逆。陈花敏、蔡大庆分别以此方加减治疗肝郁头痛64例、36例,有效率分别为985%、889%。聂伟用此方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明显。

16顽固性失眠 顽固性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以七情所伤者为多见。董长华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30例,基本方:柴胡、香附各15 g,白芍20 g,川芎、枳壳各12 g,甘草6 g。血淤者加赤芍、丹参;肝火盛者加菊花、栀子;挟痰湿者加胆星、石菖蒲;心神不安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茯神。1剂/d,水煎早晚分2次服,10 d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7%。

17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通常认为病机为阴虚,但宋代波发现肝郁气滞亦是基本病机之一。故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80例,总有效率9375%。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2 g,川芎、白术各10 g,枳实、丹参、天花粉各20 g,香附、白芍、长春花各15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2周为1疗程。范恒等c30j亦用此方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对照组用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8斑秃 斑秃是一种组织限制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杨红认为在整个病情变化中,肝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故在治疗上从肝入手,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在本方中加黄芪、丹参、女贞子、酸枣仁、远志、木瓜、人参、红花、天麻治疗斑秃100例,效果良好。

19妇科疾病

19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不调、气滞血淤而成。王秀春、华刚等用此方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192不孕症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肾主生殖,不孕与肾的关系密切,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有关。严宇仙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不孕症,l2次煎服,月经后开始服药,1个经周期为1个疗程。12例均受孕,最短3个疗程,最长为8个疗程。王敬绪以本方加减治疗输卵管不通3则,获全效。

193高泌乳血症 高泌乳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垂体肿瘤及特发性高泌乳血症,其次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医源性高泌乳素血症如服用避孕药,某些镇静剂,以及人流术后、产后、创伤等。奚嘉根据此类患者大多具有肝郁症状,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症,效果良好。

110男科疾病

1101男性乳房发育症 男性乳房发育症,中医学称为乳疬。奏伯未在《中医临主备要》认为病由“。肾虚肝燥,忧思怒火郁结”所致。邹定华以本方加味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20例,痊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

1102阳痿 于厚南用本方加味治疗阳痿88例,总有效率886%,疗效程最短30 d,最长182 d

1103睾丸炎 张宏俊等用本方治疗睾丸炎37例,结果有效率为9739%。

11l 其他 柴胡疏肝散亦可用于治疗小儿厌食、音哑、耳聋、梅核气等症。

2现代研究

21对胃肠的影响 苗玉兰以夹尾间接刺激小鼠建立肝郁动物模型,用柴胡疏肝散煎剂灌胃,并设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实验性肝郁证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结果:给药后柴胡疏肝组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P<001)。表明柴胡疏肝散可显著改善实验性肝郁证小鼠的胃肠功能。

22对肝胆的影响 陈梁等用CCl4造成大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酸(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检测肝组织中MDAGSH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能显著降低CCl.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其SOD水平,并可显著降低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而升高GSH水平。并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抗自由基损伤有关。朱肖鸿等治疗组30例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汤剂,对照组服用益肝灵、护肝片,均治疗3个月。结果:该方能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sB)r-球蛋白(y—G),从而促进肝功能恢复;并能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IV)、非肿瘤性引起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23 抗抑郁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可促使下丘脑和海马DA神经兴奋,反复给药可使DA神经兴奋,但抑制5一羟色胺神经功能,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具有抗抑郁功能。陈煜辉等对比了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和未服药组,比较各组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大鼠群居接触时间。结果表明本方能明显缩短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对抗群居试验所引起的矛盾冲突状态,减轻动物的焦虑程度,而对其自由活动无明显影响,且没有中枢兴奋作用。朱清静等研究发现,本方能明显降低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模型大鼠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一内啡肽水平,使大鼠下丘脑β一内啡肽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并降低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对不良情绪有一定的预防作用。Sun—Hee Kim等发现柴胡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有明显的抗不动作用,并能逆转慢性温和应激实验诱导的蔗糖消耗量的减少。方中的香附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也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在慢性温和应激实验中却无抗抑郁作用。

2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郑爱华等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RT—PCR法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病人Th细胞内分化信号蛋白(Pkc)表达及肝郁大鼠Th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通过下调肝郁病人Th细胞分化信号蛋白PKC和肝郁大鼠Th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而调节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显著,应用范围较广,是疏肝解郁的良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理论。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多,但本方的现代研究较少,且本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未见报道。而且目前病例不多,随机对照较少,降低了其疗效的可信度和疗效评价。今后应加强对其现代研究以及扩大临床病例的规模。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柴胡疏肝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体会

 

【关键词】 疏肝散


近年来笔者选用柴胡疏肝散对36例肝郁气滞型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均属门诊病人,辨证筛选符合肝郁气滞型,均为女性病人,年龄30~48岁。病程3个月以内者10例,3个月~1年者18例,1年以上者有8例。

1.2 临床表现 证见溃疡数目少,形状不规则,黄或黑白色基底,边缘有较宽红晕围绕,易发生在舌缘或唇黏膜,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改变而发作或加重。伴心烦易怒,失眠不寐,胸胁胀闷。经前乳房胀痛,痛经,舌尖红或暗红,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数。

1.3 治疗方法 对辨证为肝郁气滞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6例均以柴胡疏肝散(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川芎15g,白芍10g,香附6g,栀子9g,益母草10g,生地10g)治疗,方中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疏肝理气解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栀子清热除烦,生地养阴生津,益母草活血调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忌辛辣油腻。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全身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溃疡数量减少,或一年内偶有复发但程度明显减轻,全身症状不明显。无效:溃疡在1年内多次发作,随月经周期而加重。

2.2 治疗效果 痊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机关办事员,复发性口腔溃疡6月余,平素口腔中有小溃疡1~2个,此起彼伏,每至经期口腔溃疡数目增加,疼痛,心烦易怒,喜叹息,胸胁胀闷,乳房胀痛,纳差,月经不规律,口服维生素B2、三黄片等药,效果均不佳。来诊时为经间期,但因工作关系与同事发生口角,出现心烦不寐,情绪郁闷,胸胁胀满,唇边有一小溃疡,基底灰白边缘较红,舌灰暗,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郁气滞,给予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生地10g,益母草15g,栀子10g,服6剂后胸胁胀满即消失,心情好转,再服6剂口腔溃疡治愈,诸症消失,再服6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口腔溃疡。

4 体会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溃疡性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复发性口腔溃疡则属于“口疳”,历代医家治疗多从心脾蕴热或虚火上炎论治,笔者临症时发现,本病多见于女性,反复发作或加重与情绪月经周期有关,故对此类患者辨证为肝郁气滞者,试从肝论治,给予疏肝理气解郁,对郁怒化火者加栀子等清热除烦,热盛伤津者加生地养阴生津,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情志,缓解精神紧张。

 


作者单位:030006 山西霍州,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

日期:2008年7月4日 - 来自[2007年第8卷第14期]栏目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摘要】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法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对尿蛋白阴转率和复发率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例28例,比较两组的尿蛋白阴转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尿蛋白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年后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疏肝解郁法在预防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方面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治疗;柴胡疏肝散

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内科学》第5版教材已无临床分型,而病理诊断在基层医院几乎不可能,且儿科用药与内科用药标准各异。为便于疗效观察,本组肾病综合征病例仅限性于内科范畴,但借用《儿科学》第5版教材之临床分型,并按其标准选用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之所以做上述选择是因为本文重点讨论肾病综合征的复发问题。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多为肾小球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对激素治疗较为敏感,因而便于观察其复发情况。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以疏肝解郁法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2例,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从临床角度探讨如何预防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均为1998~2001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首发就诊(来诊前未做过特殊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4~43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4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儿科学》第5版教材中关于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1)所有病例均按《内科学》第5版教材中肾病综合征之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原方加蝉蜕10g、白蒺藜15g,水煎得药200ml,晨起一次口服,疗程6个月。(2)观察指标:于治疗后1个月观察尿蛋白阴转率,于1年内观察复发率(治疗后1个月尿蛋白未阴转者不参与复发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取α=0.05。

2 结果

治疗组在促进尿蛋白阴转方面无显著性临床意义(P>0.05),而在控制复发率方面有显著疗效(P<0.01)。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认为是T淋巴细胞免疫紊乱所致。目前国际公认且行之有效的治疗主要是激素治疗,但复发率高,于是加用细胞毒药物治疗。但由于其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难为患者接受,于是绝大多数患者转而求助于中医治疗。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多从温补脾肾着手,源于肾病患者起始均有水肿,属中医阴水范畴。而事实上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并非其病变本质,且该病复发前几乎无症可辨,因此单从脾肾着手自然难有满意效果。

笔者从现代免疫学观点之“几乎所有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都可追溯到情志因素”得到启示,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乃取其疏肝理气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能有效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情志变化对免疫功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丧偶、心情抑郁等能抑制T和B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及NK细胞活性;而情绪兴奋能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增多[1];焦虑、紧张、怒气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反应、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2]。祖国医学早有经典的情志致病理论,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灵枢·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认为情志致病的根本机制为内脏气血,尤其是五脏气机的失调。情志和调,可以调节脏腑活动,御邪内侵,防止疾病的发生。因此,条畅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且性喜条达,故选用柴胡疏肝散疏调肝之功能,从而调畅五脏六腑之气机,以达调节免疫功能之目的,从根本上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笔者采用从肝治水,虽有违常法,但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立法,并有其现代医学研究基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廷彬.实用免疫学.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132.

2 贺新怀.论七情致病的免疫学机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9(10):453.

作者单位: 414400 湖南岳阳,汨罗市中医院内科

  (编辑:萧 凝)

日期:2006年8月28日 - 来自[2006年第3卷第7期]栏目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的疗效。 方法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180例肝气犯胃型的胃脘痛进行治疗。 结果 痊愈17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 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证之一。包括了西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以脘腹部疼痛为主证的疾病。临床上以胃脘痛为主要症状,有胀痛、刺痛、隐痛和剧痛等。常伴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大便或结或溏等脾胃症状以及神倦乏力、面黄消瘦、浮肿等全身症状。胃痛虽以胃腑病为主,但其病因复杂,相关脏腑相互影响,证型较多 [1] 。中医内科把它分为七个证型:(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肝胃郁热;(5)瘀血停滞;(6)胃阴亏虚;(7)脾胃虚寒。胃痛虽同属胃腑之病,却有多种病因涉及多个脏腑、多个证型。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笔者就肝气犯胃型胃脘痛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对其疗效观察作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胃脘痛患者均来自2002~2004年本院中医内科门诊。在辨证筛选符合肝气犯胃型病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69例,女111例,均为职业人士。脑力劳动者158例。起病病程从3个月~5年不等。

  1.2 临床表现 主证见胃脘胀痛,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每因烦恼,郁怒而作痛,舌苔薄白,脉弦,甚则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或吐酸、口干口苦。脉弦数等等。从贲门至幽门部即上脘、中脘、下脘均有自主疼痛。压痛加重。胃镜下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等。本治疗组全部病例已做胃镜检查以排除占位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对辨证为肝气犯胃的180例均以柴胡疏肝散(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白芍6g)随证加味治疗。方中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疏肝、理气、解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嗳气加白蔻、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每天一剂,水煎分二次服,10天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服药一疗程之内胃脘痛消除,无胸脘闷、嗳气、无脘腹不适、舌脉正常。起居饮食工作等恢复正常。显效:服药一疗程后,主证胃脘痛消除。无胁痛、嗳气、无脘腹不适。舌脉基本正常。但食量较平素减少、或饮食后脘胀满较长时间才能消除。需继续服药才能保持正常起居与学习生活工作者。有效:服药一疗程后主证胃脘痛消失。能进食物、但需继续服药及休息配合者。无效:服药一疗程主证未除。舌脉无改善者。

  2 结果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疗效确切、经本法治疗的180例中,99%均获效。其中痊愈17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3岁,职业会计师。因患胃脘痛2余月,反复发作。经西药治疗并作胃镜检查,证见胃粘膜水肿,充血,红白相间、表浅点状糜烂。胃脘痛加重2天,于2003年10月初来本院中医内科就诊;患者诉说因月底赶制财会报表连续加班,又与同事意见分歧口头争执。睡不宁、心烦、气不畅、郁闷不乐。两天来胃脘痛。舌苔白微黄、脉弦。此属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即投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6g,川金6g,三剂。复诊时。诸证已除。起居饮食如常人,唯时有少许嗳气。效不更方,续上方加鱼古15g,再服三剂。一月后随访,患者诉自服完上方剂后已恢复正常的起居生活,胃镜复查已正常。

  4 讨论

  胃脘痛是中医内科最常见病证之一;古今有之。对其治疗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对其病因病理、辨证分型都要准确。在此前提下,投方用药,才能得心应手。取得疗效。笔者归纳就肝气犯胃型胃脘痛180例的临床治疗、病因病机等分析如下 [2]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等的记载充分说明胃脘痛的病因中,郁怒忧伤,气血壅而不行、不通则痛。是常见的重要病因。因此,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为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与肝的功能正常与否甚为密切。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木郁不达,失于疏泄,横逆犯胃。其病机是肝脏之病影响到胃,病位虽在胃脘,但此因肝气横逆所犯。木胜乘土、中土壅滞、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而发病 [1] 。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本性暴,且正克也。”故治疗上就要针对其病因病机分别施治。笔者用《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理气,和胃止痛之效方,正合本型胃痛之病因病机。方中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白芍、甘草等组方。可见一疏一散配伍、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效果甚佳。关键是辨证准确。临证时需要与胁痛作鉴别;胁痛以两胁胀痛为主证,本型胃脘痛以胃痛为主证,亦有攻痛两胁,但仍以脘痛为主。两者不难区别。而本型胃痛发病与情志相关。临床上需对起病日久,或久病不愈者作胃镜检查以排除恶性病的存在。本治疗组病例中,投药一剂即见效或七剂达到痊愈的亦不少。但考虑巩固疗效,均以十天为一疗程。虽然一疗程能达到痊愈标准,能正常生活起居。但从长远效果着想,还是主张患者接受两疗程以上的治疗为佳。治疗中兼见脾胃气虚者,在善后上应培补中气,以香砂六君汤调理。在治疗组无效的两例中,其中一例在治疗同时服用调经西药黄体酮(孕激素类)、而另一例治疗期间同时服用治疗“甲抗”西药他巴唑等。不排除药物相关影响的可能。总而言之,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费用不高、有相当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3-136.

  2 邓铁涛.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5.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向阳医院

日期:2005年7月14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