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与厥阴的辨证

 太原中医42 2011-12-14

少阳与厥阴的辨证

翻译自美国中医师Michael:
我第一接触伤寒论是在中医学校的时候,我把疾病的传变规律总结为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但是,夹杂了热和吐蛔现象这样奇怪的厥阴病我在临床上却从未遇到过。虽然在临床上我经常开药方治疗肝脏疾病,也很容易抓住少阳病的症候,但同样是治疗肝病,我却对厥阴病把握不好。
.在阅读胡希恕的方证相对:伤寒辨证论治五步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他对六经的认识。
他认为:
太阳(表阳证)
阳明(里阳证)
少阳(半阳证)
厥阴(半阴证)
少阴(表阴证)
太阴(里阴证)
我不是伤寒论专家,但是希望有些重量级的专家可以参与这样的讨论。然而,胡希恕对少阳和厥阴的比较让我印象深刻,而且从很多角度都讲得通。
首先,少阳被看做是一个枢纽,而厥阴也是一个拐点。在这个拐点,阳入阴,阴入阳。
第二,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肝胆,心包三焦经都经过阴阳交会的地方。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利用肝经,三焦来调节阴阳?把少阳和厥阴看为是枢纽的两面,这一点我们获得了临床上的验证。
.让我们看看胡希恕是如何阐释少阳和厥阴的。
少阳病:脉弦细,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郁不欲饮食,病在少阳,小柴胡汤主之。
厥阴病:上热下寒,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乌梅丸亦主之。消渴,小便利,气撞冲心,引起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不论是少阳病还是厥阴病,我们都认为是寒热分离。少阳病,寒热是交替出现的,但是厥阴病是在身体中同时出现,而且界限明确。随着疾病深入,寒象将更加明显。

当热比寒多时,我们认为病的还不深。不同于感冒初期的寒证,这里是阴阳转换时期的寒热混杂,就是在这个阴阳交替的枢纽这里,疾病才会产生或者发展
这期间的诊治需要重视。
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胡希恕讲求辨证施治。他关心的是疾病的归经,然后根据六经辨证开具药方并随证加减。
让我们看一下他是如何留意寒热变化,将六经辨证融入到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去的。
=================================================
案例分析---
陈女士,33岁,1967年3月7日首诊,
1—中医诊断
有肝炎病史,数月余恶心,无食欲,腹部胀满,肠鸣,便溏,舌侵蚀,疼,苔黄,脉细微。
2—致病机理
脉细微,腹部胀满,肠鸣,无食欲,便溏,下寒症状。舌侵蚀,疼,苔黄,恶心,上热的症状。
3—分析概括
上热,下寒,厥阴病。
4—方解
辛温苦寒药开脾降逆,半夏泄心汤主之。
5—方剂
因为上热甚,加生石膏。
炙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石膏45g。
6—结果
用药三剂,病人愈。
=================================================
很有意思,我发现少阳和厥阴有这么多的共同点,两者都是寒热夹杂,都胁下不适,少阳引起烦闷,厥阴病主要在上腹部,同时兼有恶心,食欲不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