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性格色彩咨询师的神秘面纱(1)

 一袭烟雨 2011-12-14

上课之前我有一个盲点,我将性格色彩咨询等同于心理咨询。我以为咨询师的职责,无非是以一名旁观者的姿态,倾听他人的苦痛、解答他人的疑惑,然后以专家的身份,居高临下地为那些困苦的人们指引一条康庄大道,告诉他们如何走出迷途。实则不然。性格色彩咨询不是直接下结论并给出方法,而是要通过分析和引导,帮助对方厘清思路,使其自己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然后给予积极和正向的推动,帮助对方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就是帮助别人洞见、洞察、修炼、影响。相比二者之效果评估,如果你直接给出方法,帮别人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当他再次遇到类似的或者其他的问题时,他往往还是一头雾水,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你只是自己知道;而当你运用性格色彩帮助别人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他自然就有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自己知道还不够,你也要让对方知道。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天的整个上午,我们都是在自我介绍及倾听别人自我介绍中度过的,这让我有一点点的烦躁,因为我们绝大部分学员都是互相熟识的,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当分享结束后,小卷老师询问我们对谁的发言印象最为深刻时,我才隐隐约约体会到老师的用意——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或许只是目的之一,更多的应该是在培养我们的倾听能力。作为咨询师,倾听是最基础也是很关键的环节。这里的倾听,是倾尽全力地听。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很容易只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别人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这一点,从小卷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分享一句对林的感受,从林的反应上可以得到佐证。红+黄的林是我们一群人中比较特立独行的,有点冷若冰霜,有点桀骜不驯,整个人感觉是端着的。小卷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时刻处于应战状态”。当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对林的感受,尤其是某些言论明显带着质疑和批判的意味时,我明显察觉到,林虽然很尽力地在倾听,但骨子里的孤傲与坚定还是时不时地使得他流露出不屑与厌烦的神情。我用很委婉的语气分享道:“你的坚定和执着在事业上是强有力的推动,可以使得你快速达成目标取得成功,这非常好。但是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你的坚硬会伤害到你最亲密的人,因为她们不是你,她们不能理解你传达爱的方式。”说完这些,林的眼中一亮,并回馈给我一个会意的微笑。事后我一直在思考,林对我的认可,是因为我说的正是他想听的。反观自己,我也很容易犯选择性倾听的毛病,只听自己想听的或者感兴趣的东西。而作为咨询师,我们必须训练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下午,小卷老师蜻蜓点水般地向我们讲授了咨询的原则:中立和保密;以及咨询的流程:目标和达成。我曾一度疑惑,难道咨询就只有这么简单的两步吗?似乎也不是很难嘛?后来我们分组讨论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咨询的程序和技巧,这给了我们一众红人极度发挥想象力与表现力的空间。几乎每一组上台分享时,都是一个人口若悬河地叙述,另一个人洋洋洒洒地在白板上奋笔疾书。小卷老师谦虚地肯定了我们的能力:她只讲授了100分,而我们却收获了200分。红人们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的结果是原形毕露。晚上给Y做模拟咨询,Y的困惑是与同性相处困难,没有同性朋友,而与异性相处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我为了表现同理心,一上来就感同身受地表达了没有闺蜜分享快乐和分担痛苦是一件很沮丧的事情这一观点,而同理过后完全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发问。考拉老师立马叫停,提醒我犯了先入为主、一开始就下结论的错误。之后海的几个问题反反复复纠缠于没有同性好友是不是个问题,因为这在他看来完全不是问题。老师的及时提醒让我们明白:只要这件事对她造成困扰,就是问题。当军追问到Y小时候的经历,我明显感觉到Y是有话想说的,但军不忍在众人面前提及Y的伤心往事,使得问题没有深入下去。大家东一榔头西一棒,直至最后,所有同学用尽浑身解数,近百个问题抛出去,而真相却越来越远,我们集体崩溃。

 

这个案例我们的失误总结如下:1、咨询一开始没有做确认:你来这里是为了改善同性之间的关系吗?这一点不确认,下面的咨询将没有方向,无法将对反带到她想去的地方。2、先入为主、以己度人。我的错误和海的错误都说明,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主观判断带入,是违反中立原则的。3、在挖掘Y儿时的经历带给她的影响时,她一直在陈述感受,我们没有引导她说出具象的事情落地,无法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帮助我们自己更帮助她明白问题所在,咨询得不到实质性进展。4、军在触碰到问题的敏感点时,本能的逃避。当别人有着与我们自己相似的经历与伤痛时,我们往往不敢直面别人的痛苦,其实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痛苦。如何将情感与理智剥离,是红人一辈子要修炼的功课。

 

窥见性格色彩咨询的一点皮毛

 

从第一天对性格色彩咨询的误解到理解,从对咨询过程的信心十足到混乱迷茫,我渐渐理出了一点头绪。第二天小卷老师对咨询技巧作了深入的总结和细致的分析,使得我重拾信心,我磨刀霍霍、热切期盼着下午为考拉老师做模拟咨询。

 

考拉老师的案例又一次成为我们总结咨询失败原因的案例。他在一开始陈述了从97年开始害怕坐飞机,这给了我们误导。我们一直纠缠在97年前后他或他的周围甚至世界范围内是否发生过重大空难事件给他造成心理阴影这一个点上,画地为牢,在他几次予以否认之后仍揪住这个点不放。当玲在追问中提到发动机故障这个点时,考拉老师明显表现出对此话题的兴趣,我是察觉到的,只是囿于没有经验和方法,不知道该如何通过追问将问题深入下去。老师到底是功力深厚并且乐于奉献的,最后他自己帮我们总结了他害怕坐飞机的原因:1、由于了解发动机原理,担心机械故障这种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发生,尤其是在杂志上看到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动机故障率最大,深化了这种担忧。2、在与空姐的交往中,亲眼见证了一位飞行员的情绪化,生命安危交到这种人手上而自己无法掌控,完全没有安全感。

 

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案例没有继续下去。事后我一直在考虑,至此仅仅算是完成了咨询流程中达成的第一步,即通过分析帮助对方发现问题、认清问题。然而,如何积极正向地推动?

 

两天的模拟咨询案例,当我们问到某些关键点时,都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使得真相与我们失之交臂,或者兜兜转转绕了好大一个圈才找到些许痕迹。我总结出一点:作为咨询师,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对方一个扬起的声调、一个明亮的眼神、一个屏住的呼吸、一个游离的神情,都有可能向我们传达一种信号——在这个点是有东西可挖的。训练这样的敏感度,我们将少走很多弯路。

 

晚上,小卷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经过四次咨询,成功帮助一位求助者解决婚姻危机的案例,到最后对方居然自己要求停止咨询。因为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对FPA的学习,他已经认识到人际沟通中不同性格产生的差异和矛盾,并有方法解决这种差异和矛盾,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了。

 

我记下了小卷老师的一段心灵分享:“咨询的过程中,自己越来越有自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个过程,看似在助人,其实也在自助。

 

这几个月与FPA结缘的历程,是我人生中最神奇最美妙最有力量的过程。我发现我对FPA越来越上瘾,每一次课程结束就期盼着下一次的课程,日思夜想欲罢不能。我深刻领悟到乐老师所说的四个境界:从自助到助人、边自助边助人、通过助人而自助、当自助达到最高境界时助人自然而然,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相辅相成漫长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