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的许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地图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正确地判断区域地图是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判断地图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位,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经纬度来判断 不同度数的经纬线在地球上都具有唯一性,因此我们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纬线度数来判断区域的位置。 在众多的经纬线中,要能记住每条经纬线所经过的区域是不可能的,但头脑中一定要能够清楚地记得比较重要的一些经纬线通过的地方,如0°经线经过英国首都伦敦、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和大西洋东部等地,而120°E经线则经过亚洲的东部、澳大利亚的西部、太平洋的西部边缘和印度洋的东部边缘等地。在区域复习时,还要能记住20°W(经过大西洋的中部)、160°E(经过太平洋的西部)、120°W(经过北美西部、南太平洋中部)、赤道(经过非洲中部、印度洋北部、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中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中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的经纬线。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记忆,记住通过各大洲、各大洋、主要国家的经纬线度数:如非洲中部的经线为20°E,南美洲中部为60°W经线,北美洲中部为 100°W经线,印度洋中部为80°E经线。
2.根据比较有特色的地理事物来判断 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尤其是中学课本中重点介绍的区域,我们应牢记这些区域内的主要山脉、河流、资源、城市等信息,在根据上述方法判断出区域位置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地理事物来逐一对照往往是我们验证判断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甚至于就是进行区域判断的切入点。在用该方法进行区域判断时,应先从自己最熟悉的一两个标志物着手,然后逐步扩大战果,在得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其他的标志物来进行验证。如美国本土略显长方形、印度像由三个不等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埃及近似梯形、法国是不太规则的六边形等。 在给出较大范围的地图时,判断起来较为容易,但如果只是给出极小的一部分地区,判断时就要特别小心。有时,可能给出的并非是一个区域的地图,而只是地图上的一条经线或纬线,这对我们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头脑中要有非常清晰的中国和世界地图。 (八)表格 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它可以把冗长繁琐的文字叙述加以简化,是对教材内容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提炼。表格清晰、醒目、简练、重点突出,能体现“少而精”的原则,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能较好地反映地理现象和规律,各种自然和人文信息都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要反映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切不可被表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一般而言,解读表格时应注意: 1.认真筛选表格中的数据,其中有些是解题时必不可少的,是解题的关键,命题者将其混杂在一般的数据之中,我们要会从中发现出来。 2.对地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即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定量地分析,用数字去说话,也就很有说服力了。 3.对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分析,这类表格不要求对具体的数字进行计算,但需要从所给的数据中得出结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