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情绪我做主5

 诗书之华 2011-12-16
一、教学设计说明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的指导,并学会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分析
1.理论分析:
情绪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分析中,我看到现代中学生时常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还有自我成长,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障碍等。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这些问题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还会阻碍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理情治疗法是由Albert Ellis( 1913~)所创,其对于想法与感觉都很重视,其假定为:认知,情绪,行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且有着可逆的因果关系.理情治疗法认为人之所以有情绪困扰,乃是由于人有非理性信念所致,而这些非理性信念个人在儿童时期从重要他人身上学习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们自创非理性教条和迷信.接着,我们借着自动暗示(autosuggestion)和自我重复(self-repetition)的过程,反复灌输这些错误的信念,因此,是我们自已不断重复这些非理性的想法,而不是父母不断地灌输,使得不好的态度继续残留,并且支配我们.理情治疗法认为大部分的情绪困扰起源于责备,所以,要解决情绪困扰,人们必须学习乐纳自已,尽管自已并不完美.
2.辅导对象分析
本节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再加上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近年来,由于省市重点校的扩招使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看到学生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有时早晨学生刚来就带着一脸愁容,仔细询问答案几乎同出一辙就是“心情不好”,个别同学还借助周记直接象我倾诉“最近比较烦”一类的心声。面对学生们的这些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辅导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情绪的知识,认识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认清情绪波动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通过自我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反思、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即兴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提高认识,明确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树立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同时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善于驾驭情绪,消除负面情绪,优化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主宰自己。
四、辅导重点、难点:
辅导重点: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的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情绪的重要性。
辅导难点:学会调节情绪并指导于生活实践。
辅导形式:讲述、分享、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
五、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导,对辅导活动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内容的调查问卷,课件中融入能够展现学生情绪波动的图片和影像,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实效性。
六、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准备:情绪情境单
1、教师准备: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初中升入高中的过度阶段,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为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我设计了名为《我的情绪我做主》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在辅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2、学生准备: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自学情绪的相关知识,反思自己,列举自己情绪波动的表现,以及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和方法。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1、走近情绪,引入正题
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自行搜集材料,独立完成对情绪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对情绪做到准确科学的界定和全面的把握。
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以及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时期
1、初中升高中的过渡阶段
2、考试前后的情绪变化
3、家庭出现变故和问题
4、同学交往过程
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
1、发泄:如打沙包、网络游戏
2、放松:看小说、听音乐、看电影
3、倾诉:和同学、老师聊天
4、转化:吃东西等
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的体验: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表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朋友交往中出现各种情绪波动是非常正常的,情绪波动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要正视这一现象,尊重情绪变化规律,最关键的是怎样恰当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怎样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的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顺利度过情绪波动期。
(学生讲述的感受能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
2、归因,引出情绪ABC理论
人生AB剧
举例:在公交车上,不同的人脚被踩之后,不同人的反应及其造成的不同结果。有的人会一路憋气,伺机报复,激化事情。有的人会一笑了之,小事化无。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两个人会有那么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呢?
学生讨论(略)
从同学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出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理情治疗法的核心。
A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以是一件事,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而B是一个人对既存事实和事件的信念想法;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反应可能是适当或不适当的;一个人被情绪所困惑,不是由A 决定,而完全是由B决定的。
A → C A → B → C
(事件) (情绪反应) (事件) (看法) (情绪反应)
在例子小品中,
A:乘客被别人踩了一脚 。
B: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别人是故意的”;有人认为“别人不是故意的”。
C: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一是气愤并狠狠踩回一脚 ,二是微微一笑,平静地下了车。
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们的心理困惑不是由发生的事件造成,而是由于自己的不适当想法所致。因此,要改变自己的困惑处境,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不适当的想法。
让学生填写表格中“以前的看法”和“理性的观点”,抛弃造成自己心理困惑的一些不适当的观点、看法和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讨论和分析小品“人生AB剧”,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明白情绪ABC理论,以及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同时让他们进一步分析困绕自己情绪的一些不适当的看法和观念,真正让学生自己走出困境,以此达到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助人自助”的目的。)
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①、现场访谈——举例说明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况.
②、即兴辩论——师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
③、心理链接——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表面看来像是无缘无故的,其实仔细分析自有其存在的原因。在这个板块,我通过“现场访谈”让学生各抒己见举例说明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种种情况。其中即兴辩论着重分析师生间、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辩论中采用师生间真诚的对话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苦心和初衷,让老师理解学生的辛苦,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心理链接”这一环节的设计的目的在于分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分别从主客观出发,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4、对症下药,放飞烦恼
(1)症状表现:
小李同学升入高中后,不能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习效率很低,做题错误率高。看到别的同学在进步,自己的成绩却不断下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直担心自己的成绩提不上去,总觉得自己很多知识都没掌握,现在的心情变得很敏感,喜怒无常。
下面是班主任介绍的处方:1.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不良情绪;
2.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讨论并开出处方(略)。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请同学写下自己烦恼、不愉快的事件,并将它叠成小飞机,教师收齐后,再请几位同学抽取某只纸飞机,给纸飞机上写的烦恼提出自己的意见。
班主任总结:调整心态,优化情绪,进入状态,有效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给别人“把脉开方”,像“照镜子”一样,进行心理的对比,在再一次的心理体验中提升认识、调整自我。)
(三)教师总结课堂过程与成果,如何调节情绪波动
1.情境创设题——调查分析
2.讨论具体对策——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坏情绪?
介绍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a.转移注意力。
b.合理发泄情绪。
①哭--适当地哭一场;
②喊--痛快地喊一回;
③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④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c.学会控制情绪,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
3.学生自我总结:
通过这次德育课,我觉得让我最受益的主要有两点:首先,从我们自身来看,通过课上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创意的板面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运动会的片段虽然拍摄的水平不是很专业,但是这都是同学们的业余爱好,是真实的校园场景,这堂课让我们学会了正确驾驭情绪,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想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其次,课上精彩的辩论也为我们师生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彼此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隔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有了这样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我们就能经历风雨,就能够拨云见日。
4.教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内涵的板面设计,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你们思想的成熟,思维的深刻。我为你们有了困惑,情绪烦躁而担忧,又为你们解决难题,舒展眉头而欣喜。人不仅有感情,更重要的是有理智。培养良好的情绪,有意识地用理智去驾驭情绪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七、教学效果预测
1.这节课的内容设计不但贴近现代中学生的生活,而且还能直击中学生的心理命脉。课上对情绪产生波动原因的分析和如何调节情绪波动等内容,利于帮助学生从情绪的低谷中尽早走出来。
2.课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彼此打开心灵之窗。如即兴辩论环节中,面对师生之间产生的误会,教师能从基于理解学生的前提出,发正确地评判自己,真诚的与学生对话,化解了师生间的不快与误解。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苦心,看到教师身上的责任;教师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所想,理解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与彷徨。这样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课堂贯穿了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多种辅导手段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体现了学生自我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4.在整个活动准备期间,我先召集班委会及班级部分同学,共同商讨确立了活动课的主题,进而设计整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布置学生搜集、筛选并整理资料。力求在最段的时间内求得最高的效率,不仅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而且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最终也实现了我预期设定的目标。
5.本节课我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谈自己,谈生活,以典型的做法和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共鸣,从而达到以个体教育带动群体教育的目的。从课堂的教育效果上看,力求让学生达到“迎困难,避消极,逃懦弱”这样一种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事实上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生绝不会因为上了这么一节课,以后就不情绪化了,同学间就不会再有矛盾冲突了,就不会出现打仗等现象。这种期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将这些理论认识卓有成效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想到用本节课讲到的方法,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分析解决,能快速意识到应该怎样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钟提醒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