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理人际关系------用认知心理学疗法

 凡人老张 2011-12-16
   关于人际关系

   

    新的人际关系这样定义: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表现为他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反过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之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表现。与此相似的理解,所有的精神障碍表现的都是人际关系问题的障碍。人际关系的困难和麻烦越多,人的精神障碍也就越严重。

    我们都生活在“病态”的文明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正常,有些人不正常,而正常的人能去辨别不正常的认知,所以他是正常的。认知心理学疗法:就是帮助你改变一些看法,使你能够更好地对待周围,融入社会。

 

 

一、理解不同的人格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只能是“动物人”,经过人际相互作用下的成长,逐渐成为了“社会人”。除去遗传和生物学疾病等原因,心理和人格之健康成长取决于良好的人际相互作用,而心理和人格之各种障碍则是不良人际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所有的关系是否都是和谐的?”生活似乎由各种关系组成。我们和一切事物都有关系。你和你、我和我、你和我对任何事情的观点、你和你的目标、和工作关系、和家庭、和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反应出你和你自己的关系。你小的时候和周围大人的关系,高度影响了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我们与周围人的主要关系在潜意识里反应出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在心中重新理清与父母的关系,那么我们可能就无法创造想要的人际关系。

    关系像镜子一样映射出我们自己。我们一般都喜欢具有某些和我们相同品质的人,或者具有和我们一样看待问题的价值观,这一点对任何人,大人小孩都是一样。

    第七人民医院王冠军院长讲过一个道理:世界上任何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思维方式,你如果让两个人同时分别画一个杯子,结果相差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人间的思维是相差万千的,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的这个道理,你就能够容忍与人相处的差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使同类,一般人也都愿意和自己性格以及观点相近的人相处,一个人要和所有的朋友相处是不可能的,如何相处不同性格的人,要承认差别,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绝然不同,要在不同之处发现共同之处。人们在交流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你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必然就有距离。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除了生物学的原因,父母养育方式、生活时代、家庭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关以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我们在考察一个人人格的时候,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才能慢慢相互去接近并能试着成为朋友。每个人都会以独特的方式来与人互动,有谁的基因和你完全相同?又有谁的个性会和你一毫不差?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常常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宋丹丹在《幸福深处》书中讲:由于每个人的家庭成长中的抚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人格的形成有着绝对的差异,基于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宽容我们周边的人,接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人。

 

 

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如今,面对无所不在的各种压力,对快餐生活的质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于是人们很可能处于一种暴躁、易怒的状态。如果这时有人或事物作为导火索,那么他们的怒气就会爆发出来,会将周围的人卷入这个狂风暴雨的圈子里。

    只要是一个社会人,肯定都有着自己的烦恼,甚至有着难以启齿的烦恼,它必将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但是你应该尽可能地消除情绪的负面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情绪的正面效能,这种能力,不管对谁来说,都是极其必要的。

    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有些人的情绪经常处于低潮,特别容易迁怒周围所有的人、事、物。因此,情绪的控制极其有待于智慧的提升,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对待不如意,只有三个字“不迁怒!” 。学会判断和自我克制,对一个人的人格稳定很重要,前者是知性,后者是智慧。我们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克制,求得内心宁和则是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冲动把自己带到危机的边缘,这样不可避免地对自己有着恶劣的影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通往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础。而那些不会管理情绪的人,在其他任何事情上也是难以成功的。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一个人能做到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愤怒,是一个人情绪的激烈爆发,经常愤怒的人,绝对不是性格的使然,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有的负性情绪体验均是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观念造的也就是错误认知的结果。愤怒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不快和行为上的惰性。一般情况,怒气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脆弱的,容易控制的。如果不能抑制非理性情绪,后果对自己一定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当遇到不愉快事情的时候,感到非常地愤怒,提醒自己克制自己,努力保持冷静,延缓动怒时间,比如:第一次延迟10秒钟,第二次延迟20秒钟,意识到自己能够延迟动怒的时间,学会了控制自己,防止冲动的发生。当你熬过了10秒钟的时候,也许愤怒的情绪就真的冷却了下来。俄国有个文学家曾经警告容易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个圈。”愤怒之时不讲话,确实是缓和激情,冷却头脑的一个无奈之举。从愤怒情绪发展的规律来看,自我控制越早越好,或者遇到即将愤怒的场合,迅速离开也是一个办法。

    宣泄愤怒还有几个办法:在东部佳士客大商场那儿有专卖出气袋的物品,买回家里,将心中的不爽,拿起木棍,对准安放在那里象征着你的老板、让你生气的人,狠狠地揍个痛快,用运动来对抗你的愤怒。如果没有那么严重,你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的方式写在纸上,这些动作虽然不一定是意识层面上的,但是很可能会使人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上述办法很多人已经尝试,效果不错。

    在提醒控制发怒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想着通过争吵而改变他人的想法是极其愚蠢的,那样只能延长自己的愤怒。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绝对不可能苛求别人顺从你的意见与行为,抵触别人实际是在增加你的痛苦,把自己推向苦海。所有的疾病都是不宽容导致的。

   人际关系的核心,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健康的人是具有张弛自我调节能力的人。我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

   向往成功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一禁戒:勿发脾气。一定学会告别愤怒。

   假如上述的办法没有效果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不容易接纳周围的人或者是一个自我就不能和谐的人。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相处的时候,你就肯定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因为你对自己都百般挑剔,又怎能和别人有真诚良好的交往呢?

   一生中情绪稳定的重要几条:1)吃的好、睡得着;排得下;2)有重要的几个朋友,获得安全感;3)平衡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4)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兴趣爱好。

 

 

三、学会倾听和尊重

     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在人际交往上很失败的人,究其原因是他们不能够懂得或者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特别是在联劳协作的工作岗位中,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喜欢夸大自己的功劳,做出的贡献总是比别人大,这样无形之中,伤害了一起工作的同事。让人感到自己重要是人类行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则。如果人们都遵循了这一法则,那么谁也不会麻烦在身,而且都可以得到真诚的友谊和快乐。相反,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难免就会出现麻烦。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假如你有抬杠、反驳的爱好,也许偶尔能获胜;但是那是空洞的胜利,是愚昧的、虚荣心的产物,它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怨恨为代价,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你必须克服经常与人争论的弱点,虽然争论中你确实有理,但是要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了,无论对方聪明才智如何,任何人都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人的想法。甚至有些人,你越和他辩解,越争执,他越顽固,甚至很偏执,你的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只要是发生过争吵,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情感上蒙上一层阴影,为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

    给足别人面子,也是给自己面子。所有即将争吵的场合,都是可以避免的。一个懂得维护别人面子的人,一定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尊重了别人,也就获得了别人对你的尊重。

    要牢记:人们对负性事件的记忆远远大于正性的记忆。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每个人都在无意识地教会了让别人如何对待你自己,有的人教会了让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了让别人憎恨自己;有的人教会了让别人记住自己。。。。。你呢?

   你和一个人的交往,实际是和这个人的形象交往;反过来说,是你教会了别人喜欢你(或讨厌你)的东西。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肯定、认同,需要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地位。你不喜欢廉价的恭维,但渴望微笑与真诚的赞美。“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我们的内心都是相通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一永恒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你就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的尊重,才能相互的认可。

    面对日常生活等方面中的诸多失误和麻烦,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来消除,如:“对不起,麻烦您。。。。”“我能不能。。。。”“您愿意。。。。”“非常感谢。。。。”等;在工作中甚至常常要使用:“我说清楚了吗?”,决不可以说:“你懂了吗?”等等。喜欢道歉的人,永远保持了一种自如的心态,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容易获得良好的感觉。

    要得到多少,你就得先付出多少。任何东西只有先从你这儿流出去,才会有其他东西流进来。而且,你的付出越慷慨,你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你在付出时,越吝啬、越小气,你得到的就越少得可怜。

    有的人和朋友很亲密、很接近,但是,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你们也密不可分,但是,他可能恨你、嫉妒你、渴望击败你或者控制你,或者你可能是他内在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另一面可能是对你的依赖,(愿意服从你)和移情(把一种深层的情感投射给你),但是对你的依赖和移情是他理性中不能接受和认同的东西,因而让他产生了对你既无奈又愤怒的感觉。假如,你能够读到朋友的这种双重性,那么有利于你与他保持一种距离,有这样一个边界,彼此相处起来,反倒可以轻松起来。

    还有的人在工作中,一旦出现点瑕疵,首先归因是别人的问题,指责、埋怨别人这是经常遇到的现象,你综观周边,很少有内归因主动承担过失的同事。即使有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你是否能够阅读懂:“宽容是所有美德的皇后?”人们应该彼此宽容,每个人都存有不完美,在人最薄弱的方面,所有的人都恐惧被切割捣碎。学会心随境转,每一个蹲下,都是为了下一个跃起。唯有利用蹲下所积蓄的能量,才能在跃起时发挥更好的作用。

    狄更斯说:“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其实,有很多的困境,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所有环境中的感受也都是人为的结果。只要眼睛不失去光泽,心灵就永远不会荒芜。总之,不管什么时候不要陷入自负的深渊。    

    有很多时机我们没有把握好人际交流的互动原则,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做到认真地倾听,使之错过了很多的信息。在倾听这门功课上,我发现,很多人有不合格的倾向。前一段时间,单位上管辖的一个地区老干部活动室与院里基层单位的一个职工,住户在7、8年前因为地皮的划分纠葛,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几年来,矛盾、冲突一直不断,给部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我分管这项工作,所以要经常参与讨论、分析等会议,长期以来心理的疲惫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消极性,常常是只要听到又是这件事,立刻打断对方的话语。春节前,两家矛盾再次升级,甚至惊动了公安110,迫使领导又出面,当我们的副部长再次与我交流的时候,我竟然还没有听清楚领导的意思,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语,好像是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此时,领导微笑着:“。。。。我知道您不想听,让我把话说完好吗?。。。。”我猛然感到很羞愧,自己在50岁的这个年龄了,竟然扛不住让人把话说完的这点焦虑,再者,让人把话说完,起码也是尊重。此时,我的理性层面上战胜了我的非理性情绪,我努力压抑着,听着领导的想法和看法,直至听完才明白领导谈的并不是我认为的那个意思。。。。。自制就是对自己的苛刻,别人做不到的,你要做到;别人都在那么做的,你可以不去效仿。自制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基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我立即反思了近期由于工作频率较快,忽视了特别是关于“倾听”这个环节,常常是没有等人把话讲完,自己就预期做出了反应。

    我们经常犯下一些意识层面不以为然的错误,甚至伤害了同事之间的友情,竟浑然不觉。假如,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的听;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又会不客气的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词不达意,我们又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很可能连讽带刺,令人难堪,。。。。凡此种种,都有过无数次的表演。人不怕失误,就怕不觉悟。一个有悟性的人,终究会改变的。

     世界上可以说,天然地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是少儿又少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往事的时候,你的身体能够往前倾、你的目光是那样地和煦、你屏息关注他的神情、你随着他的情感波浪而起伏,如果他高兴,你也报之会意的笑容,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着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你温柔地递上纸巾。。。。朋友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了他孤独与抚慰,给了他快乐以加倍。。。他会感觉你和他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这就是倾听的魔力。倾听就是用尽力气去听。  只有认真地听,你才能对周围有更确切的感知,才能对事情有深刻地把握,才能把他的智慧基于己身,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怀。

     重视了倾听,你会发现有很好的作用。我的一个同事,父亲体检中查出了肺癌,无疑给她打击很大。对于从来没有涉足过医院看病的她,从到处打探联系住院、邀请大夫、座谈病情、医疗保险、办理大病、甚至请客等深感即沉重又压力,如何操作过程,并要有好的结果,每天陷入绞尽脑汁的狂想之中,可想而知,她的焦虑是如此之大,但是她每天的运作过程,办理结果对于她的心情的好坏有着极大的关系,假如,你对她父亲的病情保持着共情或同理心,她会无意识的层面上感觉有心理的支持,每天运作的结果她都会向你倾诉,你只要能做到一点:认真地听或者不断地点头表示认同,她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之后,她会去全力以赴的去干她的工作。

     真诚最能打动人。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或者其他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向一片阳光。微笑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调和剂的作用。一个懂得微笑和学会赞美的人,往往能够抓住机遇,显示自己的自信、涵养。

 

 

四、人活着就要学会改变

     人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很多事情,你无法改变客观,你更不可能期待着改变别人。先知穆罕默德叫山过来,山却没有过来,默罕默德说:“你既然不能过来,那么我就过去”。按照成功学的原理,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出路,讲的就是一个人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善于变化角度看问题,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你永远休想着站在你的立场上说服他人改变原来的想法和做法。你也休想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让你的孩子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等等。当你又要发表看法,想当然地提出建议的时候,养成习惯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往可能成功。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社会角色更新你的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也是真实的人格,它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每个人都有双面性格,我们总是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在人格面具后面。但是每个人必须在“面具”和“真我”之间保持平衡,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和谐。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我们的上司,上司和上司也是不同的,试想:我们周边的领导前前后后有一样的风格吗?没有相同工作模式的领导,不仅如此,恐怕还南辕北辙。假如我们与领导的思想、行为不同,我们只能本着诚意与领导接触,屏除一切主观看法或者其他同事的意见。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领导需要什么资料?怎样可以帮助他?切忌:1)公开场合表明你的不同意见;2)背后不能随意说领导的坏话,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你;3)协助领导完成工作目标;即使工作出现了差错,不管是谁的原因,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推卸责任,不要去解释,同时要学会接受批评;4)对领导交代的工作,最好多检查几遍以后,再上交;5)保持与领导有良好的沟通,微妙、简洁、有力。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做合适的事情。

    接近领导是有风险的,不接近领导你恐怕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

    只有保持好恰当的人际关系的距离,才能拥有和享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目的就是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处世哲学:1)逢人说上几句话,不可盲目全掏一片心;2)留心别人的忌讳,别忘伤口上撒盐;3)别碰别人的痛处,说话投其所好;4)扬手不打笑脸人,微笑、学会赞美。    

    重要原则:1)不要期待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待太多;2)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3)学会社交技巧;4)把自己放低,示弱,从生活中找个理由仰视别人。

   活着就必须不停地改变:别忘了提醒自己,生命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生命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状态,必须不断地创造新的风格,新的策略以及新的转变。“生命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当你的工作或者生活陷入了困境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这句话。

    我们现在生存在一个合作的年代里,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某种合作形式下的经营。尽管知识有重要的分量,但是企业家所要进行的最困难的工作就是诱导与他人一起工作的人。在自愿和谐的精神下贡献他们智慧与劳动,这个环节十分的重要。如果抛开合作,自己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成功,所以说,没有人能独自的成功。

    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融洽。

   示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有一位企业领导,曾经担任过财务部长,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不擅长计算机之类的工作,因此,我希望诸位能助我一臂之力。”这番言辞马上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聪明的下属,针对不同的上级,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主动“示弱”一定会减少不满和嫉妒。

     假如一个人总是千方百计的想着表现自己,极其希望成为被重视的人,那他的认知水平一定是没有达到高度的人。很多的人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低,对人际关系不敏感,经常暴露才气,锋芒毕露就是招惹是非的祸根,惹了“祸”都不知道事出哪里,你确有追求完美的能力,但是你忽视了平衡和处理好左右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才高气盛最好不要过傲。再加上一点防人之心,特别是防着嫉妒心很重的人,免得惹来是非。总之,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最好不要太锋芒毕露,低调、微笑、示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一个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会“低头”和懂得“低头”。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我们的处境就会有更好的空间。

    世界上没有直线,一个问题不解决,也不一定没有结果,老是想改变一切,最终你会头破血流,所以你还是要接受现实比较好。

 

 

五、学会感恩

     一个不懂的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懂得满足的人,俗话说 “是一个喂不熟的白眼狼,”肯定是一个人际关系糟糕的人,他必然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心中充满嫉妒、整天被怨恨的情绪所啃噬、痛苦不堪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或并进的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领导的态度。。。没有人可以孤独地成长。给予就会被给予。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面来自于互相的关爱。

    你没有感受到感恩是你没有学好这个本领,你仔细的审视,生命中的感恩可以说是随时随处,无处没有。甚至,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你都应该感谢,是他们教会了你怎样去面对成长中的挫折而使你变得更加智慧、人生更加完善。

     当你学会感恩的时候,再次回顾人生经历的时候,你会有着惊喜的转变。

     懂得感恩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感恩,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一定要谨记心中。别人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点点滴滴都是人情。真正领悟了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的更加健康和更加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