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一、師說 韓 愈 論說(應) 二、飲酒之五 陶淵明 韻文 三、現代詩選 抒情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 四、傷仲永 王安石 記敘 五、施與受 張老師 論說 六、與微之書 白居易 抒情(應) 七、小書 雷 驤 記敘 八、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記敘 九、釣勝於魚 陳之藩 論說 十、訓儉示康 司馬光 論說 十一、長干行 李 白 抒情 十二、墨池記 曾 鞏 論說 十三、父王 蕭 蕭 抒情 十四、六國 蘇 洵 論說 十五、一桿「稱仔」 賴 和 記敘
第二冊 一、數字人生 吳魯芹 論說 二、陌上桑 佚 名 韻文 三、送董邵南序 韓 愈 抒情 四、深夜的嘉南平原 陳芳明 抒情 五、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 轍 抒情(應) 六、縱囚論 歐陽脩 論說 七、石壕吏 杜 甫 抒情 八、夏之絕句 簡 媜 抒情 九、虯髯客 杜光庭 記敘 十、風箏 魯 迅 記敘 十一、岳陽樓記 范仲淹 抒情(應) 十二、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論說 十三、我們對於一棵古松 的三種態度 朱光潛 論說 十四、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 記敘
第三冊 一、留侯論 蘇 軾 論說 二、欲望與迷信 傅佩榮 論說 三、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四、腳印蘭嶼 阿 盛 記敘 五、送薛存義序 柳宗元 論說(應) 六、黃州快哉亭記 蘇 轍 論說 七、唐詩選 韻文 從軍行(青海長雲) 王昌齡 終南山(太乙近天都) 王 維 登高(風急天高) 杜 甫 八、小王子 周芬伶 抒情 九、賣柑者言 劉 基 論說 十、雨錢 蒲松齡 記敘 十一、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抒情 十二、臺灣通史序 連 橫 記敘 十三、現代詩選 抒情 雁 白 萩 碑 李魁賢 十四、明湖居聽書 劉 鶚 記敘 十五、對聯選 抒情(應) 題福州鼓山湧泉寺聯 林則徐 題泰山樓聯 彭玉麟 題臺南延平郡王祠聯 沈葆楨
第四冊 一、左忠毅公軼事 方 苞 記敘 二、廉恥 顧炎武 論說 三、髻 琦 君 抒情 四、諫太宗十思疏 魏 徵 論說(應) 五、板橋題畫選 鄭 燮 論說 六、劉老老進大觀園 紅樓夢 記敘 七、醉翁亭記 歐陽脩 記敘 八、散戲 洪醒夫 記敘 九、正氣歌并序 文天祥 抒情(應) 十、黑與白──虎鯨 廖鴻基 抒情 十一、赤壁賦 蘇 軾 論說 十二、祭妹文 袁 枚 抒情(應) 十三、臉 向 明 論說 十四、宋詩選 韻文 田園雜興 范成大 寄黃幾復 黃庭堅 書憤 陸 游
第五冊 一、出師表 諸葛亮 論說(應) 二、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記敘 詠絮才 謝太傅臨危不亂 絕妙好辭 三、楊柳 豐子愷 論說 四、勸學 荀 子 論說 五、詩經選 抒情 蓼莪 佚 名 靜女 佚 名 六、錯誤 鄭愁予 抒情 七、陳情表 李 密 抒情(應) 八、難儒者 韓 非 論說 九、過秦 賈 誼 論說 十、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水滸傳 記敘 十一、燭之武退秦師 左 傳 論說 十二、典論論文 曹 丕 論說 十三、宋詞選 韻文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 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 辛棄疾
第六冊 一、桃花源記 陶淵明 記敘 二、鴻門宴 司馬遷 記敘 三、紅頭繩兒 王鼎鈞 抒情 四、觸龍說趙太后 戰國策 記敘 五、老子選 老 聃 論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六、莊子寓言選 莊 周 論說 渾沌開竅(應帝王) 魚樂之辯(秋水) 七、柳侯祠 余秋雨 論說 八、諫逐客書 李 斯 論說(應) 九、范進中舉 吳敬梓 記敘 十、蘭亭集序 王羲之 抒情(應) 十一、漁父 屈 原 抒情 十二、元曲選 韻文 大德歌 關漢卿 沉醉東風 白 樸
原文标题:台湾高中国文教材目录 - 教育档客 原文网址:http://www./article/404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