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干咳宜从燥风火论治

 findbeauty 2011-12-16

【引用】干咳宜从燥风火论治  

2011-11-03 11:25:3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三德《干咳宜从燥风火论治》
          咳而痰少或无痰,是为干咳。干咳的治疗首先要辨明外感或内伤。“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从是否有恶风寒之症,便可对外感、内伤咳嗽做出判断。治疗上对外感咳嗽应以表散为先,内伤咳嗽则无须表散。

    一、外邪所致者多为燥邪犯肺

    由于燥伤肺津,故咳嗽痰少或无痰,偶尔肺络受伤可出现痰中带血,只是血量极少,与支气管扩张迥然有别。燥邪伤肺之干咳,有温燥、凉燥之分,临床以温燥咳嗽较多见,二者的鉴别,除了初期的表证有所不同外,主要可从咽部的症状及痰的性状来分析。一般而言,温燥咳嗽咽喉干痛较重,咽部充血明显,痰白或兼黄,黏稠不易咯出;凉燥咳嗽咽喉干痒的症状明显,咽部充血较轻,痰色白,多黏而不稠,易于咯出。治疗上,温燥咳嗽宜清肺润燥止咳,可用桑杏汤加减。常用药如:清肺用知母、黄芩、芦根、花粉;润燥用沙参、麦冬、梨皮、天冬;止咳用杏仁、牛蒡子;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白芨、茜草;喉痒加桑叶、薄荷、蝉蜕。凉燥咳嗽宜温肺润燥止咳,当用杏苏散化裁。常用药如:温肺用苏叶、桂枝、生姜;润燥止咳用杏仁、紫苑、款冬花、桔梗。咽干加玄参、麦冬;喉痒加荆芥、防风、僵蚕。

    二、风邪客肺亦多见干咳

    风邪客肺的症状表现为久咳不愈,气逆或遇风即咳,咯痰不爽,喉痒较重,甚至胸内作痒。此为风痰纠结,肺气不利所致,临床或兼表证。治宜疏风化痰止咳,可用止嗽散加减,重者合用荆防败毒散以加强祛风之力。常用药如:疏风用荆芥、防风、苏叶;化痰止咳用川贝、杏仁、百部、白前、紫苑、冬花、桔梗;兼寒加麻黄、桂枝;兼热加黄芩、山栀;喉痒重加僵蚕、蝉蜕。本证无论有无表证存在,均可使用疏风药。

    三、干咳或因火郁肺系所致

    火郁肺系,津液被灼,亦可见干咳。症见干咳痰少,或痰黄难于咯出,口干舌燥,苔黄脉数。治当清肺化痰止咳,宗“火郁发之”之旨,不可过用苦寒,以免化燥伤津,甚至引邪深入。方用桑菊饮加减,热重者合泻白散变通。常用药如:清肺用黄芩、知母、桑皮;疏散郁火用桑叶、菊花、薄荷;化痰止咳用杏仁、前胡、川贝、桔梗、枇杷叶;津伤口燥者,可加沙参、麦冬、花粉。

    四、内伤干咳多与肺、肝、肾三脏有关

    《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临床看,内伤干咳主要与肺、肝、肾三脏有关。

    咳嗽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如果久病肺阴耗伤,肺失濡润,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黏痰,痰中带血,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苔少乏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润燥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如:养阴润燥用沙参、天冬、麦冬;清肺用知母、芦根、花粉;止咳化痰用川贝、杏仁、枇杷叶;肺热重,加黄芩、石膏。

    肝病之干咳,主要是由肝火及肝风上扰于肺所导致。木火刑金,肺津被灼,则气逆呛咳,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出,甚则面红目赤,两胁作痛,口干口苦,苔黄而干,脉弦数。治宜清肝润肺止咳。方用黛蛤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如:清肝用青黛、山栀、黄芩;润肺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止咳用紫苑、枇杷叶、马兜铃。本证的治疗,清降肝火是关键,重者可加入苏子、葶苈子等降气化痰之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因为“气有余便是火”,降气就是降火。

    肝风上扰肺系,燥伤肺津,则可见干咳阵作,无痰或痰少,遇情绪波动,或尘、冷等刺激,则咳嗽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弦。治宜熄风解痉止咳。方用止痉散合止嗽散加减。常用药如:息风解痉用地龙、僵蚕、全蝎、蜈蚣;化痰止咳用杏仁、前胡、枇杷叶、紫苑。津伤,加沙参、麦冬。

    肾阴亏虚,子病及母,可见干咳日久不愈,口干咽燥,头昏耳鸣,痰咸遗尿等症。治宜滋肾润燥止咳。方用麦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如:滋肾润燥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元参;化痰止咳用川贝、桔梗、杏仁、枇杷叶;咽干重,加天冬、麦冬;喉痒夹风加僵蚕、蝉蜕。

    各种干咳,久治不愈,外邪已去,均可于当用方中加入诃子、五味子、粟壳等,以收敛肺气,提高疗效。

弘扬中医药文化,共创美好健康人生!  点击分享更多健康信息,共同传递健康文化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