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城老街:还原江南人家生活的另一面(图)

 易可为 2011-12-17

苏城老街:还原江南人家生活的另一面(图)

2011年11月29日

来源:《现代苏州》

说到老街,可能是苏州这座城市最不缺少的东西,也成为了游客们感受姑苏气质最佳之地,比如人气旺盛,灯笼摇曳的山塘东头一段;咖啡馆林立,国内外游人和小清新们慕名前往的平江路;古色古香但生活气息浓郁,飘满着萝卜丝饼香气的葑门横街……

也有人问:老街都是这样热闹的吗?其它的老街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们找到了藏匿于姑苏城中的三条老街。它们有些文静,有些质朴,有些醇和,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还原了江南人家生活另一面的悠然与美丽。

苏城老街:还原江南人家生活的另一面(图)

文衙弄,悠悠的市井生活

文衙弄,悠悠的市井生活

记者 李楠

从景德路走到汤家巷,再过桥到吴趋坊,找到天库前,看到红色小字——艺圃的指示点。在阊门吴趋坊的文衙弄转进,小街深巷之中,没多远便是苏州最美的小园林——艺圃。

艺圃为明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所建,又称敬亭山房。面积虽不大,但构思精巧,布局开朗,厅、堂、楼、阁、亭、廊、假山、池水、小桥等,应有尽有,是一处典型的苏式宅第园林。园内水湾延伸,蜿蜒曲折,亭台水榭,挑临水面,幽雅清静,别具一格。

出得园林,走入文衙弄深深的小巷子,风景依旧。岁月的侵蚀,脱落的石灰,斑驳的墙,颓废的影。仰头可目及,高墙边上有青葱翠竹探身下来,摇曳着清新的叶片。

纤细悠长的巷子,望不到边。伫立墙边,低眉,指尖轻轻触碰,仿佛回到旧日时光……

戴望舒诗句里那一名结着丁香般忧愁的女子,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娉婷而来又娉婷而去的吧?而那一把陪伴她的花色绮丽的油纸伞,历经年久,是否已色衰?

拐角处,年轻的少妇,明眸善睐,迎面而来,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花树掩映下,屋檐前,光亮的石板凳上,老人躬着腰身,在小憩。她的白发,犹如一面白旗在风中招展,深深的皱纹在脸上黑色的斑斑点点之间恣意蔓延。

吱吱呀呀间,一间紧闭的大门慢慢敞开,露出摆在灶台上的钢精锅和堆在公共走道间的旧报纸。木质信箱上并不写门牌号,而是各家各户的姓:竺、曹、方、周……在这里,人和人的招呼还保留着“张家阿婆”、“徐家小囡”……

陪伴着老街巷的,还有墙角的那一簇青葱的翠竹和一株摇曳的桂花树,花枝在长有厚厚青苔的旧瓦片间起起落落,飘浮不定。市井百姓,在小巷里起居,忙碌,繁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从文衙弄走进天库前,古老的骑楼,巍峨耸立,直逼眼帘。骑楼的外墙涂上了红色的油漆,光洁明亮,精雕细镂的花图,清晰可见,却难掩沧桑,风风雨雨,繁华过尽。这里的控保建筑很多,古老的宅子,屋檐飞翘,犹如张开的羽翼。想当年,这里也住着达官显贵、名胜一时。沿着天库前转向专渚巷,散落着各种小吃摊,梅花糕,绿豆汤,赤豆圆子,臭豆腐……色香俱全,让人垂涎三尺。捧上一份赤豆圆子,边走边吃,珠圆玉润,甘甜丝滑。

随着小巷一直向南,豁然开朗,便到了人流如涌的金门街市。穿越古今般的,一下子从宁静过到了喧嚣的当下。

回眸这深深的巷弄,随手而拾的往昔,余温依旧。它虽无古山塘的繁华、千年平江路的文气,却留住了苏州的市井生活,也留住了人们对里弄悠悠的最美好回忆!

苏城老街:还原江南人家生活的另一面(图)(2)

山塘西段,虎丘山下旧江南

山塘西段,虎丘山下旧江南

记者 肖寒

俗话说“七里山塘到虎丘”,想必古人游山塘,便是从东到西而行。从阊门渡僧桥进了山塘,看看美景,尝尝小吃,走上一二个时辰,正好到虎丘山下,又是一番游玩,甚是惬意。

这山塘街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如今的沿街建筑,大多是近年新修的,热闹繁华,美是美,却少了些古韵。不少游客从东段进入山塘老街,没有古人的兴致,多是走不了多远就返回了,却叹息着说山塘街“见面不如闻名”,实际上,却是他们自己没深入到山塘最本质的地方。若要游逛山塘,私以为,倒不如从虎丘开始,由西往东而行。

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游人甚少。见惯了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繁华山塘,对于闲逛领略山塘的另一面倒有了新的雅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似乎也不当这里是什么旅游景点,依旧是沿着河过自己简单的日子。或是谁家门口搭起的丝瓜棚子,或是河岸边洗菜的老人,每一家,每一人,都融入到这山塘风光里,变成风景的一部分。

近虎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领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葛贤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曾率领工人对朝廷增加税收进行抗争。他为了表示对五义士的崇敬,迁居到“五人墓”附近,死后葬于“五人墓”旁。

中国南社纪念馆也在山塘西段的张公祠内。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柳亚子等十七人在此举行雅集,成立南社,意思是与“北庭”即北方满清朝庭相抗衡。张公祠本是苏州人纪念明末反清英雄张国维的建筑,南社选此成立,可以说是别有深意。

山塘西段的老牌坊颇多,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牌坊融于山塘人的生活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有的甚至“被”长在了老房子里,只是探出个头来,很有意思。

行走在这沿河老街上,偶尔也见到从虎丘开来的游船,却总觉得,只有传统的摇橹小木船,才配得上这里的古朴和精致。

苏城老街:还原江南人家生活的另一面(图)(3)

盛家带,时光放缓

盛家带,时光放缓

记者 陈佳慧

盛家带在这两年的名气渐渐开始起来。之前,当人们刚把热切的目光投向山塘街和平江路是,它只是低调地在苏州大学老校门的旁边作为静谧生活的典型地段。之后,即便苏州江南风味浓郁的老街们开始人声鼎沸,逐渐有了商业的气息,盛家带却依然是盛家带。这条老街仍旧清秀文静。

它有小桥流水,却是不刻意的风情,颇有些藏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味道。而这位大家闺秀,举止大方自然,温婉随和。十梓街、十全街,沧浪区两条繁华的街道,而盛家带横向连接它们,却在车水马龙之间,营造了一段世外桃源的小天地。走过它的人都知道,这条看似笔直的街道,却是非横非直,呈一弧状。

盛家带的景观属于当代江南水乡的简洁清爽,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至明代。有何证明?巷内祠堂大宅鳞次栉比:袁家祠堂、徐家祠堂、清末汪文婉贞洁坊、乾隆年间题款的控保建筑3座、道光年间题款的控保建筑2座……它的古味,原来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尽管如此,逛盛家带,享受的还是那种悠然的生活气息。在河的两岸逛逛,就需要抛弃时不时有车辆抄近路而往来不断的一边,而选择贴近苏大高墙的一边。走很远,才看到一个同样悠然闲逛路人或者从老式平房中走出的居民。在中间这条碧绿的小河两岸,有依依杨柳,亦有各式的繁花,而石头拱桥被掩映在其中。几座小桥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忠信桥,它原名中信桥。古时,往来旅人和商贾常常在此停泊,或接到家中来信,或彼此交易。古桥名字便由此而来。而桥的一头,则是小巧的仁义亭,依水而造,与垂柳相伴,中间一块太湖石,刻有“仁义”二字。一片景致便如此无声无息地“藏匿”于闹市之中。盛家带,是小河两侧有人家,更是在闹市深处保存着另一种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