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chunyu2010 2011-12-17

  

接到上海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非常高兴,六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回想拼搏的艰辛,我感慨万千,也充满了莫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这里,我把自己在的求学生涯中留心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与心态跟大家分享,衷心地希望能帮助后来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少走一些弯路。

还要强调一点:读书不是一件苦差事,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时候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然而努力过后,下一次仍然考不好,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这种在心理上的自我否认,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以后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让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可以说,自信心的调整是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心里踏实,充满自信,就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不被暂时的失意所击败。

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在自信心激励方面,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我还得感谢我的父亲!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怎么冒尖,当时同宿舍有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好,人缘又好,真让我羡慕。我也曾多次向父亲提起。

一个星期天,父亲送我回宿舍,凭感觉,父亲很快就认出了那个女孩。去教室的路上,父亲问我:那个女孩是不是某某?我觉得奇怪:我并没有告诉过父亲哪一个是她,父亲是怎么认出来的呢?于是我问父亲:“你怎么知道?”

开始父亲不告诉我,说这是秘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亲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因为她的眼睛像你一样透着灵气!”

某某女孩本是我学习的榜样,爸爸居然说她的眼睛像我一样透着灵气!这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功课,我不再老用羡慕的眼光看别人这个好那个好了!因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榜样居然还是“像我一样透着灵气”的,我只要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是最棒的!当然,别人有优点,我们向别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以自信为基础。在此,我也希望天下做父母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要老觉得自己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正如父亲常对我说的:“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话深刻揭示了兴趣对于做任何一件事的作用。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活力,调度人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我们就会比别人多出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更重要的是,兴趣能调动人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会使我们不放过从自己身边划过的每一个知识,从而激发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冲劲。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地投以极大的热情。

人这一辈子,虽然读书上大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在我们家族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或强大的经济后盾的情况下,读书成才毕竟还是最好的一条路!何况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辈子受用的事,将来即使自己创业当老板,也还是要学习,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是很难长久立足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努力争取学得好一点,一方面,这样能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认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总会对自己投入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的事物更具有好感,所以它可以培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2、保持愉悦的心情,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不要让自己太过疲惫。

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的时候读书,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上课总爱打瞌睡的缘故了。另外,疲惫时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对自己产生失望情绪,不利于进一步的兴趣培养,甚至会动摇自己的自信心。

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我建议: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比如深呼吸、远眺、听听轻音乐、想想开心事),把自己调整到精力充沛的状态。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快、良好的状态。以后,愉快与学习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了解不同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

(高一)年级:《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少,这一年级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比我们在班里、年级里考个前几名还重要。我的很多同学,高一不怎么的,到了高二下期突然厉害起来了,其实基础是在之前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高二)年级:《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掌握的知识量在(高)中三年里面是最多的。这一年的主要任务是用他在第一年所掌握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建议大家除了按时做作业,一定要多看辅导书,多做辅导练习。    

(高三)年级:所要掌握的新知识也比较少,是复习巩固、冲刺(高)考的决胜期。高三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突然厉害了很多,原来不会的现在都会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是一个让水平突飞猛进的阶段,所以复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走,自己额外做一些参考资料,确保知识完全、有效地掌握。

 

四、扎实做好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阶段总结

要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贯穿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的。

1、课前预习。了解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包含了很多以前学过的

知识。刚上初中或高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很努力、想上进的,但是一个或半个学期后,就开始松懈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学习越来越吃力了,为什么会越来越吃力?其实并不是他们新知识学不好,而是他们原来学的旧知识已经忘了,所以学习新知识就越来越吃力了。所以,课前预习不但要浏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跟新知识有关旧知识都复习好。

    课前预习,有三大基本任务:          

     (1)了解所学习的内容重点讲的是什么?          (学习新知识)

     (2)了解所学习的内容跟已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复习旧知识)

     (3)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                 (提出疑问)

如果时间不充足,预习的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至少心里要对将学的东西有个大概的知识脉络。所以在预习的时候要注意书上的标题和小标题,知道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上课时才跟得上老师。

2、课堂听讲。专心致志地听,有选择地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课堂听讲,有两种现象:一、听了顾不上记;二、记了顾不得听。这都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实,刚上课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是想认真听、认真记的,但是听着听着,三五分钟以后,就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听了顾不上记,要么记了顾不得听,为什么?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要同时做好两件事是很难的。老师们也会告诉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但是怎样才叫认真听、认真记呢?我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专心致志地听:思路要完全跟着老师走,老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想到哪里,老师问到哪里,不管有没有提问到自己,心里都能给老师一个答案。

(2)有选择地记:在保证思路跟着老师走的情况下,再有选择地记笔记:

      (一)记重点:笔记不需要把整堂课的内容全记下来,只记最重点的内容。

      (二)记疑点:只记听不明白的内容;完整的解题过程,只记听不明白的某一步。

不少同学,上课有了疑问,苦思冥想的总想当堂解决,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耽误了课堂听讲。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疑问记下来,课后再解决。如果老师讲到了书上的例题或某个知识点听不明白,就在书上做个记号,以后复习才有重点。    

      (三)记亮点:听课时如果忽然有了新思路,用三言两语迅速记下来。

很多同学思维都很活跃,上课时常常会有自己的新思路。有些人退步就是因为只顾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想而耽误了课堂听讲。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新思路记下来,留到课后思考。

3、课后复习。先复习后写作业。

关于课后复习,我不赞成以下两种做法: 

       第一种:放学后就开始写作业,不会做的时候,翻书、翻笔记,把答案抄上去。

                     结果是:作业会做,考试不会考。

       第二种:从头到尾全部复习。不分主次,平均用力;不管会与不会,重复用力。

                     结果是:学得辛苦,但效率不高。

因此,我希望大家:

首先,整理笔记:一是把老师讲的难懂的东西都理解了,把老师讲的例题吃透了;二是整理书上那些很繁琐、内容很多、很详细的公式和知识点,感觉乱的地方都整理一下,我的习惯是都抄一遍,顺便练练字。当然,也不要真的抄很多,要善于使用一些缩写,提高效率。

其次,看书,老师上课说过的例题,都看一看,加深印象。很多例题都有一些很好的结论,也可以记下来。

第三,写作业:写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有些同学作业会做,考试不会考?是因为没有做到“规范化训练”。所谓“规范化训练”就是要做到:一、严格的时间限制,二、完全独立的状态。就像我们数学老师常说的“平时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时化”。

4、阶段总结。画“知识树”。

学了一段时间(或一个章节)以后,把这部分的知识点列出来;快期末的时候,再把每次的总结整理出来,画一棵“知识树”,沿着这棵“知识树”再去寻找、复习各个知识点。这样就做到了: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五、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重基础、重精华、重方法、重自学

1重基础。全国各地每年的中考、高考标准试卷,基础题占了80%,综合拔高题仅占20%。要想考得好,必须保证基础题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很多人在考试以后,每门功课都有因为基础不牢丢的分,不少人认为是粗心造成的,其实不然,我认为在考试中不存在所谓的粗心,而是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不熟练。

2、重精华。多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某种解题能力的考查,出题的方式主要就那么几种,这就是“题海无边题型有限”。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种题目类型的归纳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并尽量把总结写在本子上,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目的。对那些很简单自己明显已经会的题,就不用再重复做了。

 

明白了以上两点,我们就要力图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成绩稳定,使我们每一次考试都无所惧怕而坦然面对。

据我理解,做题是打牢基础、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老师留的题一定要做,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为什么呢?

因为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如果要使自己基础更加牢固,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比较普通但涵盖面广的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甚至可以做上几遍;如果要改掉自己做题时常犯的一些毛病,就找一些类似的题目做,或者把犯错的题目抄起来(尽量多抄些),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做。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要多见识各种类型的题目,就要找一些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就要找大题难题由浅入深地做下去。

要把平时的做题当成考试,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就像我们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平时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时化”(这些话在前面“写作业”部分提到一次,这里再提一次是因为它的确很重要)。做题一定要做细,要落在笔上,最好在纸上写出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要浮躁。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就不要做题(指理科题)。当然,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好,但最好把细微的时间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最后,做完题一定要总结归纳,把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比较、琢磨,举一反三。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3、重方法。前面所说的大都是学习方法。关于学习方法,我们还要认识到两点:

      (一)学习方法不是天生的,是一点一点学习得来的。

       当然,如果有人进行适当的指导,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如果没人指导,也不要灰心,因为:

      (二)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我们的。

       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4、重自学。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是扶着我们走的,所以我们不容易摔跤;到了初中,老师只是领着我们走,我们只要留心,勉强也能跟上;但是到了高中,老师是在看着我们走。怎么走,大部分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所以升入中学后,尤其是升入高中后,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锻炼相当重要。如果“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阶段总结”这几个阶段都能够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握好“重基础、重精华”的方向,那么,学习能力的提升将是必然的结果!

 

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考试结果。 

考过试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试结果。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结论一般是一下两种:

1、考得不好!但不代表我不聪明,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考不好!

2、考得好!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

第二步,分析每道题丢分的原因:是粗心丢分、知识不牢丢分、还是因“不会”而丢的分?  

      1、粗心丢分:看错、想错、算错、抄错、还是书写不规范?

      2、知识不牢:知识不熟练、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还是举一反三能力差?

      3、不会丢分:缺少思路、缺少方法、题型生疏、还是概念生疏?

第三步,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的作用:考前复习有针对性,保证曾经错过的题不会再错。

      错题本的内容:日期、原题、错解、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法。

第四步,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上,贯穿始终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些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谨记,必须坚持,要有耐心!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必须要看出通过计划能让你的效率提高、你的学习、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

由于制定长期计划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比较多(如:自身的基础,自己的人生目标等等),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七、不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进步

有的时候,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成效的。我们不要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进步。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收获巨大的成绩,很难。我们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积累在于点点滴滴,一时半会看不出巨大的进步,但如果放到长远上看,我们会蓦然发现相比以前的自己,水平已经大有长进。

当然,在日常学习中“突然很厉害”的人似乎很多,但其实他们的“突然”都是建立在长久努力的基础上的,这是量变达到质变的道理。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一定不要太希图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学习一定要有耐性,要一丝不苟地按照计划来做,并始终相信结果是美好的。 (罗班注:只有坚持落实计划,抓好每天中的每一步,结果一定会有好大的进步。《落实是一种意志》)

 

八、要劳逸结合

学会玩。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我建议:课间十分钟一定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觉,到走廊上远眺或和朋友聊天都是很好的办法;早晨和傍晚,做做消耗体力的运动(比如跑步)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学会偷懒。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对于简单的题目,如果已经做过了很多遍的,就不用花时间去做了,跳过;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一时难以攻下,不要急于苦思冥想,也不要直接去看答案,先放在一边,有空闲而且精神状态很好时,再想想有没有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多看看文学书。不是说理科生就不要读文学了,看看文化大家的著作不仅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经常做到以上几点,可以使我们变得有灵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却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我建议,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些散文或者哲理故事书,古典诗词、小说也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放放松,吸吸养料。

九、要正确对待网络

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我们学习、成长的的重要作用:网络是重要的学习工具。

当今信息时代,全球的资讯已相当发达,互联网为我们的学习、成长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捷径,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会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了解各种信息。

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它仅仅是一个工具,是我们聪明的人类发明的,用来为我们人类服务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有的人却只顾沉迷网络:聊天、玩游戏,甚至上一些上不良网站,这就不是我们在使用工具,而是我们被工具使用了,即:我们成了游戏开发商以及那些不良网站赚钱和传播不良思想的工具了。这种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人了,因为他成了别人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网络”这个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