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的研究方法 广西钟山县 董全吉 2011年12月19日 我们研究宗谱,当然首先需要从最早的自家宗谱进行研究,从全国各地的董氏宗谱来看,出现不同的宗谱,就是从一个先祖到另外一个先祖之间,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从宗谱的历史,确切说要从怎么兴起修家谱、家谱修谱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弄清楚谁是谁非?不然,你说,该宗谱的某一部分是先前的人伪造的,他怎么也不会从何思想上扭转过来。 如何判断宗谱先前的部分是不是真实,或是不是某一部分出现造假?我认为可以采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方法: 1:历史记载结合野史进行考察 宋朝以前都是由官方进行造谱的,民间还没有出现造谱。而且都是造谱是为了考核录取官员的主要指标。由不得民间私自修谱。所以,民间后来的修谱,多是能够推到唐朝就很不错了,也多把唐以前宗谱作为无法考究。 那么,历史的记载就当然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正史记载了其先辈和后裔的情况。 但是,有时候正史没有详细记载,就出现在野史里面进行寻找。野史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 2:墓碑的记载作为一个支系的参照 一个支系或多或少出现个别有名人物,那这个有名的人物,一般死后有墓碑。这个墓碑是不是真正的安葬之地呢?假如不是,就涉及到不同的母亲的后裔。如南宋宰相董槐,在桂林有坟墓,在江西有坟墓,在安徽有坟墓。只能够推测其在江西、桂林有后裔。但是,历史记载的董槐后裔在浙江一带,也是对的。这样,就出现三个支系或更多支系。 同时,通过墓碑也知道其先祖的名字是否确切。如三门峡董振民的《唐宰相董晋考证漫记》是通过实地考察墓碑得出墓碑的存在。 3:其他同祖先的宗谱记载 从一个祖先到另外一个祖先,之间的代数一定是不会有差异,当然也许会有记载名字不一样。其中,就不可能出现不同支系的名字出现在宗谱中。有的宗谱在祖先名字后面加上其当官的职位,可是,把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记载上来,就变成不同支系的人? 其次,是一个名字的记载,有比较明显的。如唐朝董晋,各地记载差异,且多半是明朝修谱进行,也都说宋朝旧谱丢失。 4:兄弟分居迁徙是否详细记载 宋代开始,官府不再进行修谱,民间也盛行修谱起来。但是,多年的战乱,以前的宗谱基本丢失,保存下来的几乎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了,只能从墓碑中寻找。明代之前多出现造假之风,不是个别姓氏存在,而是普遍的现象。到了明代还出现谱匠之说。 凡是造假的宗谱,一般在兄弟以及迁徙的记载上,没有详细记载。仅仅是记载上辈的名字和母亲的名字。其他兄弟的就没有什么记载了,就是迁徙也没有记载的。 看是那部分的宗谱比较真实,就看其祖先的坟墓安葬的记载有没有?其实,主要还是:一是看其兄弟的名字有没有列出来,包括迁徙居住;二是看历史事件的记载有没有;三是看官职的在任时间以及历史事件。假如没有记载兄弟的名字以及迁徙的,真实性差;凡是有记载兄弟名字以及迁徙的,真实性就强。如董槐在广西的后裔居住的变化以及后裔的每一代的名字都有记载,那么,董槐之后的就可以直接采用,可以不用考究,仅仅寻找后裔即可。 5:通过历史事件、时间的记载进行考证 一般在宗谱的序言中,把祖先的迁徙来源,以及各世代都再宗谱序言中进行概括,常用:吾先祖自。。。。而来,然后,层层推进记载其活动,以及官位,事件,最后到开基始祖。如广西钟山董廷海支系宗谱,民国前的宗谱在序言中就是这样的体例记载。 序言一般说祖先的来源、迁徙等。至于同姓祖先出现的有名人物,一般是单独一个体例进行描写的,不会与序言中的祖先迁徙混合? 通过考察之间的描写事件,看看是不是和历史记载一样的时间和事实真相? 看看有没有官职重复的,有的把千总和昭信校尉并列,就出现问题了。要么是伪造,要么就是官名的伪造,要么就是只是其中之一。 看迁徙情况,一般多把南京珠玑巷作为迁徙来源,但要看年代?如有的写祖先在南京珠玑巷,又细细写出是北京南门外,这样就是说可以详细查找的,然而,另一个官职一样的人,却不是同一个地方来,最后却混合了。这是不确定的。也是不真实的。 6:先祖是否有修谱 先祖是否修谱,作为验证宗谱是否一致的最好办法。如南宋宰相在江西泉溪,把唐朝宰相董晋到董熹共十四世代的宗谱列于谱序中,全面说明各代的承接关系。假如没有事实证明有造假的成分,那么,这宗谱就比其他任何的宗谱有可信度。 不管名字如何变化或太婆的姓氏如何记载,但是从一个先祖到另外一个先祖之间,太婆的姓氏是不会不一样,代数也不可能不一样。假如不一样,两相矛盾的必有一真。那谁的可信度高,那他的真实性就越高。 假如没有记载完全的,那就要看看,宗谱有名人,而名人已经有修谱,应该对照是否有名字一样。有一样的后裔,那真实性强。有记载迁徙地点的比没有记载迁徙地址的强。如董晋到董槐之间的宗谱,宋朝时期董槐亲自在谱序中列出了董晋到董熹共14世代的宗谱,而另一宗谱《嵩公支派谱序》详细列出迁徙过程,就很符合记载的要求。那么董晋到董槐的宗谱排序就出来了。也把董熹到董槐的之间宗谱进行完整记载。那么,董槐写的谱序和 如下面列表中,董晋到董槐出现广西和江西不同的两个不同宗谱的记载:
7:查看先祖的在任期间的地方及有关碑刻 先祖一样则先前的宗谱代数一定不能出现差异,但后裔不同出现分支 由于支系不同,且留下的后裔在正史没有记载,就出现不同的记载。南宋宰相的后裔史上记载到了浙江富春江一带。而江西出现董槐的坟墓,桂林出现董槐的坟墓。而真正的坟墓却在安徽。 那就要查找董槐在过这些地方的情况。假如有,就可能是正史以外的补充。这样,三个地方出现三个不同的董槐后裔,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从后裔的碑刻中,也往往能够找到有关的线索。(略) 广西钟山县董全吉依据“南宋董槐撰写”的泉溪《董氏原谱序》进行整理 2011年10月27日
|
|
来自: 荷香月暖 > 《董氏等姓氏宗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