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宇宙巫师图书馆 2011-12-19

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制定《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高中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原则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高中教学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全人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2.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发展中进行教学,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教学。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教学实施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

4.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5.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强调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三、教学实施建议

1.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新课程教育理念

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每位教师应深入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充分理解高中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新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新要求。在深入研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在学习、反思、调整中走进高中新课程。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每位教师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和着眼点。在新课程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价值取向上的新变化,具体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而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致力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与全面落实,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发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实施的重点。

3.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培养学生人生规划的能力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首次采取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方式。高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已有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学科学习计划。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规划人生。

4.研究高中新课程中模块的特点与价值,准确把握模块的教学设计

模块教学是高中新课程的独特形式,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操作运行都与模块的设置密切相关。每位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充分认识模块的价值与功能,准确把握模块的教学设计。

模块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模块教学设计时,要做好以下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

1)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即在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对应36课时进行的整体教学设计。

2)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一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时每一个单元就是这个模块主题下分解的问题,通过解决每一个分解的问题,从而整体上解决模块的问题。针对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3)基于模块的主题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主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单元,针对主题的教学设计既具有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又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

4)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即在主题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教学内容的课时教学设计。

在上述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第一,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探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提炼知识、形成观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第二,注意构建教学内容问题化,在各层面的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情境,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问题串),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逐渐达成对模块主题的全面、深入的认识。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合理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5.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根据高中新课程的不同课程模块、单元、主题及课时的学习任务和特点,采取多样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自学、讨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保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在提倡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的同时,要防止贴标签式的形式主义,对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要正确认识并科学地加以运用。

6.认真组织并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各学科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注意处理好初、高中教学及高中必修、选修教学之间的衔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准确、生动,注意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注意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有机融合,采用多种形式反馈和调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状态。在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智慧技能、思想方法和科学观念的培养。力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7.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教学评价要按照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标准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并根据反映教学目标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既涉及到过程又涉及到结果。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进行教学评价。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高中学科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制订符合新课程理念、能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如学生选课制度、教材选用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学分评定及管理制度、教师进修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程资源建设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

2.建立视导评估机制   

    加强对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情况的视导与评估,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新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市、区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对各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进行评估、督查。工作的重点是该区或学校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所创设的条件,如选修课开设的情况,师资状况,课程开设的水平,学生的发展情况,实施新课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3.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所有教师、教研员接受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参加高中新课程的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力量,并承担所在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在培训中要多采用主体参与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帮助教师建立新课程理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资源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校要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训机制,组织各种参与方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培训活动,如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论坛、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

4.加强教学研究

健全我市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教研工作,提高各级教研部门和高中学校教研组指导、管理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扶持薄弱高中校、特别是农村高中校的新课程教学作为我市教研工作的重点。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要能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确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建立教学支持系统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各项政策、制度支持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支持系统,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高等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人员等的合作与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市教研部门组织力量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校要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实现课程管理者与课程实施者的互动。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投入,开通专门的网站,提供专家专线答疑,教师互动研讨的技术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学科课程资源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