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之死,死于重山

 昵称7912741 2011-12-19
屈原之死,重于泰山
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 05-12 张雪
汨罗江畔,一个瘦削的身影孤望。江水呜咽流向远方。他头戴高高的切云帽,身着破旧的兰草香服,他悲吟,他高歌,他踯躅——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一个在人心目中响亮的名字。他痛快的生,悲壮是死,留下后世人对他孤单地思。
屈原,乃一介文弱书生,为何遭到朝野上下达到排挤、达官显贵的苦心陷害?这难道是那些所谓的权贵嫉妒他的才华而恶由心生?不,是他的那套救国谋略,震撼了群臣,激怒了群臣,因为它损害了他们的私利。
时势造就了屈原这个“英雄”,也更是考验了他。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纵然是旷世奇才,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明君的庇佑,也只能被逐出局外,甚至惨遭奸人所害。
难道屈原就听任命运的摆布吗?不是!他明知耿直忠贞会招致祸患,却始终坚持自我;他明知面临诸多危险,完全可以往他国寻求出路,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腥臊并御的朝廷,谁又能理解屈原的正直与忠贞?
燕雀聒噪而凤凰孤立,野草丛生而鲜花凋零。滚滚江流熄灭了屈原的生命之火,却不能熄灭他坚持正道的精神之光。这是屈原的必然,更是历史的必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人的内在是否崇高,是否清明,决定了他在生与死的路口做出的选择,不屑于谄媚权贵,不愿与奸佞小人为伍。与其潦倒终生,不如淋漓而死,屈原用“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全释着自律。倘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活下去,那么就选择死亡,这无疑也是对自己意志和尊严的一种捍卫!
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日,都警醒着世人。它昭示着人性的可贵与崇高。屈原之死,看似不明智,实则挽救了自己的心灵,也洗涤了世人的灵魂。
千百年来,江水依旧,永不停息地吟咏着屈原用生命写成的不朽诗篇。
屈原之死,是忠贞之举,唯一之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