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各地正在编辑十八打锅牛统谱各部,现将各“部总编”内容提纲的征求意风稿印发,请大家修订。
一、十八祖各祖都要编辑自己的“部总编”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工作会议通过“《十八打锅牛统谱》编纂总体规划”的决定中说:“《十八打锅牛统谱》”要编个“总编”。如果十八祖的每个儿子或孙子的分谱都修好了,十八祖的每个祖也需要有一个“部总编”,编写本支的变迁和发展,以及各项重大活动,概括各分支的情况,成为本支系寻根问祖的指南,新世纪精神文化的宝库。如:十八祖的长兄牛楷有七个儿子,大儿子祥是第一部第一卷,二儿子林是第一部第二卷……。那这个第一部牛楷的“总编”叫什么名字,可叫“《十八打锅牛统谱》第一部总编”“牛楷家谱”。这样,十八祖就有18个“部总编”。“部总编”要编出本支系的特点和风格,它既不同于《十八打锅牛统谱》的总编,也不是本支系分谱的简单概括。要以人文资料为主体,以弘扬民族先进文化为核心,以寻根、联宜、合作为手段,以发展经济振兴中华为目的,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记述本支系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全方位、多层次地记述本支系的人文和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讴歌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牛氏族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丰功伟绩。
二、十八祖各祖的部总编和《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的关系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所区别。
联系:一般说来,十八祖各祖的部总编是《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的支谱;《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是十八祖各祖部总编的总括。
区别:1、重点不同
《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重点有三个:(1)世系人物:记载牛川及其儿子洪、裨、超和孙子(即十八祖);(2)时间:主要是元末和明清。(3)事件:主要是打锅、对锅和有关十八打锅牛的集体活动。 十八祖各祖的部总编的重点也有三个:(1)世系人物:记载十明清以来;(3)事件:主要是打锅后的迁徙和发展情况,以及本祖支系的有关活动。
2、详略不同。
采有史学家据实直书的笔汉,详于近,略于远。
《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的重点要详,非重点国略;牛氏渊源可略,打锅的原因、地点、时间等要评述;有关十八打锅牛的集体活动要详,各支系的活动可略。
十八祖各祖的部总编的重点要详,非重点内容可略;古代资料少可略,近现代熟悉要详;本支系的要详,外支系的可略;《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内容与本支关系不密切的可略述。
3、世系谱不同
《十八打锅牛统谱》总编续十八打锅牛1—5世左右。
十八祖各祖的部总编可续本文系1—5世左右。
三、十八祖的“部总编”内容重点
卷首:
1、两个通知:
(1)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国档会字[1984]7号
(2)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办社图函[2001]29号
2、牛氏始祖及先祖先贤画像
3、名人题词、题画
4、序
上部 牛氏文化
(一)溯祖探源
1.牛姓起源:(1)牛姓的演变和发展 (2)十八打牛支系的形成 (3)十八祖迁居地址歌
2.X祖(18祖之一)支系的迁徙和发展概况:(1)每个儿子(即四世祖)后裔迁徙路线和居住 分布图(或情况)(2)各分支居住地(行政村或自然村)发展情况(可写村史)
(二)家谱文化
1.各支系、分支修谱概况(附:家谱一览)
2.民国家谱序跋精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修家谱序跋精选
4.家谱研究论文选 5.中国打锅牛氏VCD式现代宗谱本支制作情况
(三)家族文化
1.族规与家训
2.昭穆世辈字
3.牛氏宗祠(宗祠概况、神主碑、碑文)
4.牛氏祖茔(祖茔概况、墓碑文)
5.名人府第:(1)府第简介 (2)制书(即诰封文据) (3)牌坊(碑楼) (4)碑文
6.本支系历史文化遗址、遗址简介、照片
7.居住地的民风民俗
(四)名人
1.名人简介
2.名人录(可包括姓名、世数、性别、籍贯、学历、工作单位、职务、级别、备注等项)
3.革命烈士 (1)烈士简介 (2)烈士名录(包括姓名、世数、性别、籍贯、参加工作时间、
工作单位、职务、牺牲年月等)
(五)家史、创业史、成功史
1.家庭三代、五代、七代家史
2.牛氏企业的创业史
3.个人的成功史
(六)文学艺术
1.名著名篇(包括文、诗、词、楹联)选萃
2.书、画、工艺作品选萃
3.传说、轶闻、掌故
(七)有关本支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八)大事记
1.牛氏历史文化研究组织
2.牛氏历史文化研讨化
3.寻根谒祖活动
(九)功德榜
1.编辑人员玉照、简介、通讯录(通讯录包括姓名、世数、性别、籍贯、现在住址
、 工作单位、职务、电话等)
2.捐资助修人员玉照、简介、芳名录(芳名录可包括姓名、籍贯、工作单位、损资
数(元)等)
(十)其他
1.本谱有关地名沿革
2.本谱涉及元、明、清职官名称解释
3.参阅资料说明
说明:以上内容要点编辑时可根据情况设章、节。
下部 宗族世系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