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富翁的理财哲学

 天乙初一 2011-12-22

    天乙初一按:如果你在股、期、汇市中能修炼到稳定盈利的程度,加上“理财三句话”,那么,你将一定会成为富翁……

----------------------------------------------------------

    理财只需要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1)每月储蓄30%工资,先储蓄,后消费;
2)投资年回报率10%以上;
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财三句话”,也称为理财方程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吃透三句话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    告诉你人生的理财哲学

让金钱为我而工作 理财致富五大金科定律   钱非关键 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条标准

管好五张纸 财富一辈子享不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吃透三句话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
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
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投资行为

消费行为

房产
国家债券
银行产品
办实业
收藏品

汽车
买衣服
食物,上饭馆
电影,打保龄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
     
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陆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陈作新: 
现任北京理财中心的首席顾问,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香港国际理财规划师。 
加拿大McGill 大学经济系毕业。15年以上的金融投资理财经验,清华大学理财课程的嘉宾讲师,中央财经大学IFP俱乐部的邀请嘉宾。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http://www./Figure/show.aspx?id=916

告诉你人生的理财哲学

陈作新

 

陈作新: 北京安达第三方理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 香港国际理财规划师,专为100位中国的中高端客户理财。加拿大McGill大学经济系毕业,清华总裁金融研究班的特邀讲师。中国保险行业(中国人寿,平安,美国友邦)及银行行业的理财导师,及50多家大企业的理财培训大师。出版了《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学习富翁理财之道》等。

 

投资要成功,必需下苦工,做功课是必需的。投资理念只需三句话,如果能做到,打工一族可以变成百万富翁。

 

价值中国: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陈作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理财教育,而且大家都比较懒,不肯下苦功去学习。总是希望不劳而获,听小道消息赚钱。其实这就像在赌场赌博一样,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普通百姓的操作总跟专业人士相反,专业人士用便宜的价格去买优质的股票,而普通百姓是用高价去买一些不知所云的股票,亏本是理所当然的。

 投资要成功,必需下苦工,做功课是必需的。企业年报和每季度报告都是公开的资料,在交易软件后面都有免费报告,网上也有股票的分析报告。大家应该每周花二、三个小时去研究阅读这些资料。
  价值中国: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您认为投资者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投资理念?
  陈作新:我认为所需的投资理念并不复杂,就是三句话:
  (1)每月储蓄30%工资,先储蓄,后消费;
  (2)投资年回报率10%以上;
  (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财三句话,也称为理财方程式。理财走不出这三句话,每句话你都要吃透,完全执行,不能马马虎虎。如果能做到,打工一族可以变成百万富翁。
  其实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难,有一点投资技巧和每年5万元储蓄便能成功。每年储蓄5万元并实现年回报率20%,八年过后你就会成为百万富翁。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你只需要每年储蓄5万元。在中国,有能力每年储蓄5万元的人,实在不少。每年储蓄5万元的第一个关键并不难。第二个关键是年回报率20%。股市在牛市时,无论基金和股票回报率都很容易高于20%。困难的是股市在熊市时,如何能够达到年回报率20%?技巧在于要跳出股票这个市场,用别的金融工具去寻找机会。国内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同样能赚到20%以上。假如你有研究的话,境外理财产品回报也不会很低。
  当然,以上都离不开理财教育和不断学习。理财的技巧,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和练习,这样我们有一天才能成为富翁。
  价值中国:您对年轻人有哪些理财建议,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
  陈作新:我认为年轻人要弄清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第一个重要的理财概念是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在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而学过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思考,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请看一个例子: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人民币。然后,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大家的财富明显有差异。为什么呢? 因为甲花钱买房子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到房子里,以后仍归自己所有。乙花钱没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给了别人。房子会保值、升值,而车只能贬值,被慢慢消费掉。
  第二个理财概念是哈佛教条。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只教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消费,这就是哈佛教条。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能超额完成,存下的钱才会越来越多。
  价值中国:年轻人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理财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陈作新:人生的工作时间大概有2535年之间,人生的黄金时段应该是3045岁之间,是最容易有较多储蓄的时候。到了45岁之后,工作有可能有变更,收入相对减少。55岁之后,慢慢就再没有工作收入。大部分人在30岁至50岁之间,都能积累到原始的资本。
  对年轻人来说,投资理财大概有5步:
  第一步:提高收入,工作中有提成收入;
  第二步:转移风险,买适量的保险;
  第三步:40岁前供满房贷;
  第四步:每两年作一次重要的投资,回报率要高;
  第五步:到50岁时力争一半收入为投资收入。
  对于资本操作,要做到年年赚,这是资产增值的关键。投资不用年年做,市场也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给你,每两三年做一次重大的投资决定就行。
  价值中国:我们人人都有健康、事业、金钱、情感,这四个存折,那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好它们,成就成功的人生?
  陈作新:这有一个总体的原则,就是健康、快乐地生活。新生代富豪最关心的一个自我开发项目,就是维持健康的生活和提升自己的魅力。对于那些为了生活而生活,只做企业老板或者客户要求的、喜欢的事情的职业人士来说,即便是表面热情洋溢,他们中间90%的身心都不怎么健康。但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努力提升自己财富的新生代富豪,有90%都属于健康型。
  不是说他们天生就比别人健康,事实上他们投资在健康上的时间与金钱也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你不要认为他们是当了成功人士后才开始关注自己健康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他们清楚在知识社会里,只有用脑才能赚到钱,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当以大脑为首的所有身体器官运作良好时,工作起来才更有效率、更持久,新生代富豪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富人过的是一种呕心沥血的生活,追根究底,左右着富人成功投资的不是钱而是体力。因此,并不是所有健康的人都一定会成为富人,但是所有的富人都有健壮的体魄和强韧的毅力。你去看一下那些获得成功的富人,他们都是很珍惜家庭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家庭生活幸福,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身于工作。
  价值中国:您是如何处理家庭和工作之间关系的? 哪个对于您来说更重要?
  陈作新:家庭是我们的生活港湾,事业是家庭的物质基础,二者缺一不可的。当你还没有成家前事业更重要些,因为你得建立物质基础。建立家庭后,为了生活得好些,还要拼命工作,但你又多了一份家庭的责任。家庭安逸了,工作起来更有劲了,这是相辅相成的。
  划分事务的轻重缓急,只解决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只处理最紧急的事情。不论是职业上的、身体上的,还是感情和精神上的。如果想同时处理好所有的事情,那结果只能是什么都处理不好。不妨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列一张清单,要做的只是处理列在最前边的事情,学会放手,那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做或交给别人去做。如工作上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交给下属去完成,生活中的家庭琐事可以交给保姆去做,那么你就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或锻炼身体。这样你就有时间应付那些棘手的事情,下属也从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能力。
  其实处理工作与家庭这些事情时,就像玩杂技。当你要同时抛接几个球,你不可能让它们处于同一高度。窍门就是不要让任何一个球掉到地上,在它落下之前设法接住它。如果处理不好或对自己承受的压力根本没有感觉到,那你就有被拖垮的危险,造成事业上的失败,家庭悲剧的发生。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幸的发生,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寻找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并努力去维持这种平衡,那么你会发现工作和生活都很轻松愉快,丰富多彩。
  价值中国:您的新书《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升级版——学习富翁的理财之道最近出版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陈作新:我在第一册《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应付人生的十大困境与挑战中讲的是理财概念,用实际的10个人生案例写出来的。
  在第二册《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学习富翁的理财之道中主要针对的是中端客户所写的,用07年的牛市实际操盘经验,透露一些方法与技巧供大家参考。
  我还准备在09年底出版第三册《留出你过冬的粮食》(精华版)——人生的三个选择。它是针对中高端客户写出来的,主要是写09年熊市的操盘经验和选股技巧,让非专业人士知道专业人士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这些都是用实际案例写成的。
  价值中国:最后,祝您的新书大卖!
  陈作新:谢谢,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