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砂半理中汤(宋孝志)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12-23
这方子是一个前辈给我的,我还没有用过,但据他说很好用。在此发出,请各位探讨研究一下。

  〔组成〕清半夏9g 制香附9g 高良姜9g 炒枳壳9g(或炒枳实)砂仁9g(打碎)。
  
  〔功能〕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暧气,或吐诞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二次,日服一剂;分二次温服。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做为肺胃痛之主药。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做为肾胃痛之主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放做为脾胃痛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效果。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1~2次,以巩固疗效。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呃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量仍为9克。若日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桅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桅仁3克。
  
  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自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特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苦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 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 2~3克。
  
  肾胃痛证:见脘痛及腰,腰酸,少腹胀满,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迟或伏,治疗将砂仁加至 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 9 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分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分冲)。
  
  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挂末2克(分冲)。
  
  〔按语〕本方是宋老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升华出的一首有效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练,剂量轻微,反应出轻可祛实的“王道”思想。此外,以调整药物用量来变换方剂的治疗重点,以及从五脏论治胃痛的新思路,均给后学有益的启示。
砂半理中汤是火神郑钦安的方子。组成是:理中汤加砂仁、半夏。
砂半理中汤治疗慢性胃炎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孝志的“砂半理中汤”,为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
    处方为: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二次,日服一剂,分二次温服。该方有理气散寒、和胃止痛的功用。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痛,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枳壳能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香附舒肝理气。诸药合用,具有理气散寒,和胃止痛之功效,故为治疗慢性胃炎之良方。刘建英
http://www./gb/content/2004-09/01/content_257422.htm
此方和瞳仁塘出的粮复丸功效相似,都是温中散寒,疏肝理气。

这和传统的理中没有什么联系,我想,宋老将其方改为安中或定中会合适一些。

中药名医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