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国宝”(多图)

 好美家乡 2011-12-23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国宝”(多图)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故宫部分文物分为三批运抵台湾。三批文物共计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这批文物便入藏该院。 
     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数量虽不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外景
 
 
     一般我们大陆人所共识的国宝文物包括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韩干的《牧马图》。
     这里采用台湾人评选出的两个版本的排名,并且分别介绍(文物名称采用台湾的名称):
 

网络评选出结果:

第一名正是辨识度最高的“清翠玉白菜”

“战国龙形佩”

“元大雁玉带饰”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清掐丝珐琅天鸡尊”

“清高宗夏朝冠”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汉玉角形杯”

“清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

“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内专家评选结果:

“西周散氏盘”

“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清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郭熙早春图”

“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

“清藏文大藏经”

“明帝鉴图说”

 
 
 
散氏盘(周朝)
公元纪年: Ca.9th-8th centuries B.C.
文物描述: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后,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散氏盘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盘上的铭文共 357 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位于今日陜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戡定国界,国割地赔偿,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文物尺寸: 总高:20.6cm 内深:9.8cm 口径:54.6cm 底径:41.4cm 重量:21312g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翠玉白菜(清朝)
公元纪年: 1644-1912AD
文物描述:此器利用玉之原色施以巧琢,以绿色部份琢为菜叶,白色处施作菜身,酷似实物,叶上并琢二螽斯。为故宫所藏『巧作玉器』中最受人瞩目者。
文物尺寸: 长:18.7cm   宽:9.1cm    厚:5.0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北宋)
公元纪年: first half of 12th century
文物描述: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于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文物尺寸: 外高:6.7cm 内深:3.5cm 宽:16.4cm 长: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金嵌松石珊瑚坛城(清朝)
公元纪年: 1601AD~1700AD
年号: 顺治
文物描述:此件坛城,号象征四大部洲,周围再绕以一圈浑圆硕大的珊瑚串;金属镀金的周壁,细腻的浮雕,卷枝番莲纹上涌顶面以分层分形、切割整齐、色泽均匀的绿松石组成,中央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四方以抽象符立各样佛家珍宝,边缘再以多种金属细工烘托,如圆的金珠焊连成串、细扁金丝缠累成细密的卷草纹等。
主体质地: 鎏金铜
文物尺寸: 径:32cm
色彩: 泥金
款识:
【语言】蒙文
【技法】写款
附皮盒,其内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利益金造曼达,乃世祖皇帝时五辈达赖喇嘛来京供于西黄寺,章嘉胡土克图以其吉祥万年、寰宇康宁、众生利益,故奏闻皇上,请于内庭供奉。」
 
【语言】藏文
【技法】写款
附皮盒,其内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利益金造曼达,乃世祖皇帝时五辈达赖喇嘛来京供于西黄寺,章嘉胡土克图以其吉祥万年、寰宇康宁、众生利益,故奏闻皇上,请于内庭供奉。」
 
【语言】满文
【技法】写款
附皮盒,其内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利益金造曼达,乃世祖皇帝时五辈达赖喇嘛来京供于西黄寺,章嘉胡土克图以其吉祥万年、寰宇康宁、众生利益,故奏闻皇上,请于内庭供奉。」
 
【语言】汉文
【技法】写款
附皮盒,其内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利益金造曼达,乃世祖皇帝时五辈达赖喇嘛来京供于西黄寺,章嘉胡土克图以其吉祥万年、寰宇康宁、众生利益,故奏闻皇上,请于内庭供奉。」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清明上河图(清朝)
公元纪年: 1736AD
文物描述:「清明上河图」是写实风俗画的杰作,历代临仿者甚多,此卷是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合作画成,因此又称为「清院本」。所画的事物繁多,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的作品。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虽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
文物尺寸: 纵:35.6cm 横:1152.8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溪山行旅图(北宋)

公元纪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突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列行旅,点出画的主题。这幅画构图不复杂,局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功夫。主峰上有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皱纹,刻画出饱经风霜,被风化的岩石。山顶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前后左右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瀑布在高山深壑间,成一条线般飞泄而下,隐没在云烟飘缈的深渊中。手法都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文物尺寸: 纵:206.3cm 横:103.3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范宽,字仲立,华原(陕西耀县)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中评论范宽的山水画说:「峰峦浑厚,势状雄强。」范宽为人不拘小节,学画以大自然为师,然后经过内心的感悟才表达出来。范宽曾为了体悟这些画境,曾经隐居在华山,随时留心观察山林间的各种情景变化,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今有(溪山行旅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天鸡尊(清朝)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纹识描述: 各式羽毛、缠技花、凤鸟及拐子龙等纹饰
文物描述:铜胎,仿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喇叭口,背和尾部的「T」形棱脊镀金,余均蓝地满布各色羽毛、缠枝花、凤鸟及拐子龙等纹饰,以内卷的眉羽和镂制成拐子龙形状的双足为座,器物沉重,釉色鲜明艳丽。
文物尺寸: 总高:35.4cm 宽:13.7cm 长:28cm
总重:10785g
釉色: 珐琅彩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早春图(北宋)
公元纪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此图的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在线,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背后衔接中景扭转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巨石临溪,与中景山石有桥梁相通。画中点景人物描绘得十分生动,他们渺小的尺寸,衬托出山石的壮观,呈现宋人对山水画讲究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写实的理念。郭熙在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景象。〈早春图〉卷云般的山石,山谷间积雪融化,流入溪水,远山烟岚浮动,枯枝间露出新芽,重现了大地春回,充满喜悦的景象。
文物尺寸: 纵:158.3cm 横:108.1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夏朝冠(清朝)
公元纪年: 1644-1911AD
年号: 高宗
文物描述:圆冠式。内用红纱,外用白布,并滚织金黑地为边。上缀朱纬。平顶,顶覆织锦。帽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各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
文物尺寸: 外径:28cm 总高:14cm 总高:1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快雪时晴帖(晋代)
公元纪年: 265-317AD
文物描述:本幅为唐代摹善本,双钩精细,淡墨填廓,能得原迹生动活泼之笔意,觚棱转折,备见锋芒。大雪过后,天气转晴,王羲之以此书信向友人表达问候之意。末行「山阴张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写在信笺的封面,在此与原迹一并摹在同一张纸上。
文物尺寸: 纵:23cm 横:14.8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纸本
书法书体: 行草书
释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万壑松风图(北宋)
公元纪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将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左右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文物尺寸: 纵:188.7cm 横:121.2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李唐(约1049-1130 ,另一说约1070-1150) ,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宋时代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人物、禽兽等,笔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画风变局之关键人物。他的画风沿袭北宋范宽之取浓墨重笔外,又远承唐李思训之青绿重彩技法,两相融揉,发展出以水墨为主,青绿相辅的小青绿法,借复古以创新,师古又不泥古,此种综合性的风格,可谓「虽变于古,而不远于古,似去古详而不弱于繁。」使李唐俨然成为一代大师,为南宋院体山水的缔造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龙纹角杯(汉朝)
公元纪年: 206BC-220AD
文物描述:青白玉质,全器作角杯形,器表浮雕一龙蟠绕,龙体矫健有力地突显汉代工艺品特有的雄浑气势。此型角杯作为饮器,来自中亚,是汉代与中亚文化交流下的产物。
文物尺寸: 外高:18.3cm 宽:1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朝)

公元纪年: 1741AD
年号: 乾隆
文物描述:全器选用一整块香本雕斫而成,峰壁巍耸,刀斧痕历历可见,颇具绘画中「斧劈皴」意,峰下岩间,九老分成三组:一老背对观者而立,他的左手背于身后,右手高举,正提笔于岩壁题写诗句,二老倚石立于旁观看,石上置砚;观看题壁的二老身后有五老围坐于一矮几前,或言谈,或观赏题壁老者,几上放置一套茶具;山壁左侧有二老(一为老僧)倚石言谈。题壁人的右下方有二童子烹茶于一偶;岩壁上方阴刻填红引首印,并阴刻填蓝楷书清高宗御题诗文。
文物作者: 楊維占
文物尺寸: 外高:18cm 宽:9cm
款识:

【位置】外壁

【技法】刻款
引首印:「中和」。清高宗御题诗文:「风流少傅十年间,结社香山共往还。漫道沧桑变幻,试看常住是香山。」,款:「御题」,填红篆印:「惟精惟一」与「乾隆宸翰」。在全器左侧下方阴刻楷款:「乾隆辛酉年,小臣杨维占恭制」。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国子监刊本《尔雅》(北宋)

公元纪年: 1127-1279
文物描述:《尔雅》一部字典性质的经书,原作者为谁,至今没有定论。本刊本由南宋国家最高学府 — -国子监刊印,保存得相当完整。国子监自五代时开始刊刻经籍,然时至今日,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可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珍贵的孤本,也是考见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证物。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正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文物尺寸: 外高:20.1 cm 宽:8.5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笵金作则多宝格(一组)(清朝)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年号: 乾隆
文物描述:本件作品包含笵金作则图册、史尊、弦文觯、窃曲文簋、銮铃、直内戈、弓形器、蝉纹卮、澡豆罐、蟾蜍砚滴。
     周史尊一页有云:「《西清古鉴》载鼎彝卣觚中皆有铭一字,曰使者,与此同。」可知本套多宝格集结的时间当在乾隆二十年《西清古鉴》成书之后。原有十件,但「周素舟」为咸丰所要去,因此现存九件。这些作品有些著录于《西清续鉴》:窃曲纹簋作「周环纹敦一」,弓形器作「汉旗铃一」,澡豆罐作「汉澡豆罐三」,蟾蜍砚滴作「唐蟾蜍砚滴」。由于是多宝格,因此均为体小质精的器物,但却是真伪混杂。其中属于兵器与车马器的三件「周舞铙」、「周匕首」、「汉旗铃」均为商周铜器,但「汉旗铃」曾经改制,原为商晚期的弓形器,是安置在弓的中央藉以强固弓的一种器具。左右两侧的曲臂断掉之后,在两端加铸器末,并在器的两端与中央加铃,器背则加一半环。表面铸有人形装饰,原来应镶嵌着绿松石。在二十世纪科学考古开始之前,宋代以降的金石学家对于兵器、车马器的认识十分有限,对于其用途也不甚了解。但也由于不认识这类器物,因此很少进行仿制;至于当时所出土的车马兵器,则或妄加解释,或按照想象改制成其它器物,如弓形器被认为是「旗铃」,銮铃被认为是舞人所执的「舞铙」都是很好的例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藏文甘珠尔经-密聚演说无二尊胜缘由本续(cha函)清乾隆间内府泥金写本(清朝)
朝代: 清朝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年号: 乾隆
文物描述: 《甘珠尔》(bKav-vgryur; Kanjur)意即佛的教本,是佛陀所说教法总集。清宫佛经的装帧大部份采用贝叶夹装形式,每函经箧由经叶、经板、经方所形成经叶边缘金泥彩绘八吉祥图案。经板分内外两层,层上下髹朱漆经板,正面有梵文六字真言;内层上下深蓝木质护经板。顶块正面有白、蓝、绿、红、黄彩绣经帘,各有梵藏字母及八吉祥图案,下块护经板彩绘佛像五尊。顶块反面塑有「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梵藏文九字,两侧各有彩绘佛像,并冠以錾欢门,镶嵌珍珠、珊瑚珠、蓝绿松石。内外层经皮将经叶含夹以后,以丝带捆扎,并;附上白色哈达,以黄绫经衣包裹,就成了完整一函的经箧。
主体质地: 泥金本
文物尺寸: 长:28.4cm 宽:75.7cm 高:1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帝鉴图说(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
文物描述: 《帝鉴图说》是明代辅臣张居正为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 — 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内容取材自历代帝王足以借镜或警惕的事迹,并有插图作为说明。图在前、文在后,每则故事先录上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译为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浅显易懂,可知是专门为年幼登基的小皇帝设计的启蒙教本。故宫所藏的《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丽,制作精美。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完成于咸丰朝( 1861 年)之后。清末的同治、光绪、及宣统皇帝,即位时皆不满十岁,这套《帝鉴图说》或许正是因应此等情势而制作的。
文物尺寸: 外高:34cm 宽:45.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鈥準蠊︹潱ǘ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