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妇女爱臭美臭得不走常规

 闲之寻味 2011-12-24

南宋妇女爱臭美臭得不走常规

文/赵炎

南宋妇女爱臭美臭得不走常规

    “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这是女词人朱淑真笔下可爱的南宋妇女,因为鞋子小,挤脚了,疼得直蹙眉,还不忘赶紧在头上添加首饰,好出门臭显摆疯闹一番。

    爱美之心,男女都有,女人爱扮美,男人爱看美,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这很正常。但美也有规律,得悦人悦己,悦人者,谓之赏心悦目,悦己者,谓之舒服惬意,这就是常规。违反常规的美,在今天,宽容者称其为“潮”,促狭者称其为“恶魔”,大抵如此。南宋妇女集体爱臭美,之所以说她们不走常规,是因为她们过于追求美的极致,如同今天流行的“极品秀”,问题就出在这个“过”字上。过则近妖,离“恶魔”不远了。

    裙裾求长,女子不论贵贱,一律逐长裙,恨不能“裙拖六幅汀江水”。

    这是当时人的形容,夸张了些,但能反映出一种情绪,即对女人臭美有违常规的不满。在南宋读书人心目中,女人的裙裾怎么着才算常规呢?赵炎翻阅了一些当时的记载,发现提到最多的,是徽宗“宣和装”,裙子要求宽长,“宽松适体,长不曳地”,女子便装要求“不旋衿纽,束身短制”,这是旧制,或称古制。如《清波杂志》作者周辉就指责说:“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男人的这种情绪,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女子追求裙子长,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是不假,但弊端也不少。一是造成料子的浪费,增加男人的经济负担不说,亦有违儒家自律节俭的传统;二是影响正常走路,得雇佣专门的丫鬟在后面跟着托裙子,又是一笔额外的开支;三是南宋时大街上不见得就干净得一尘不染,裙子太长难以保证清洁。

    头饰求多,不管是什么,都往头上堆,追求新颖稀奇。

    南宋女人佩带的首饰比起唐朝有更多花样,更多奇思妙想。《武林旧事》说:“都民土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宋史五行志》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都城纪胜》说:“如官巷之花行,所聚花朵、冠梳、钗环、领抹,极其工巧,古所无也”;《梦粱录》说:“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等等。如果加以统计,得有多少种?金银珠钗戴戴倒也罢了,连假花、树叶也往头上放,不是臭美反常规是什么?

    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南宋妇女喜欢在头上戴一种叫“金翠”的帽子,是鸟的羽毛或者鹿皮制作成的,“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近服妖也。”打扮起来跟妖怪一样,堪称古代的“恶魔装”了,难怪后来的元朝丞相脱脱不客气地说:“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而耻营生”。

    衣衫求薄,所谓“美丽冻人”大概源于南宋。

    我们今天来描绘南宋妇女的衣服样式,大概可以这样概括:“上著织金短衫儿,下穿黄罗银泥长裙,系一条乡花裹肚儿”。织金短衫的布料一般是绸子和绢做的,黄罗银泥长裙不用说了,是一种质地轻薄的罗,裹肚没得办法,只好有厚实的布。也就是说,女子全身上下能够起到御寒保暖作用的,仅有那一点点的裹肚,其他主要的衣服都薄如蝉翼。怪不得朱淑真要矫情地叹道:“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老说唐代妇女的“露乳装”很华美,也不怕冬天受凉。实际上,在唐代只有少数宫廷里的或贵族女子才穿那样的服装,广大的士庶、里巷、贫家妇女衣着相当朴素本分。柳宗元说:“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讙闹以饮食观游,非妇人宜也。”很严重是吧,唐代妇女如果追求“美丽冻人”,弄不好会被开除“族籍”的。

    穿衣服,主要作用有三,自然的顺序应该是:遮体、御寒、美观也。像南宋妇女那样,绝对是反顺序了,美丽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遮体和御寒,显然属于不走常规。

    纤足求小,越小越能“莲步轻移,如花枝招展”。

    南宋妇女缠足多半沿袭了南唐与北宋的陋习,其起源于何时,咱不好说,但南宋妇女缠足之风似乎比北宋更甚。北宋时,妇女缠足虽已开始,但还未盛行,尤其是南方妇女,大抵不缠足。可宋室南渡之后,把所谓的“瘦金莲方”从北方传入临安,缠足之风遂日渐盛行起来。

    朱淑真笔下的“凤鞋”,还有“凤头绣鞋”之称,就是当时女人普遍缠足后所穿的小绣花鞋儿。许多南方好人家的女儿为了生计,做个“嫁碗族”,开始纷纷缠足,竞相比小,以取得官员士大夫及豪门朱户的青睐,指望给他们侍女、婢妾。

    女人小脚,到底美不美,暂且不说,就那一份痛苦,已经够女人受的了,当时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女性天足是一种自然美,而缠足就是反常规的美。

    美丽求炫,唯斗美攀艳,不及其余。

    白居易形容杨玉环是“有女初长成,深闺人未识”,他若生在南宋,恐怕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南宋女子一旦长成,是绝不放过任何出去臭美的机会的,她们不光在闺房里精心打扮自己,还要出去炫的。词人康与之描绘:“花影乱,笑声喧。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辛弃疾也有写:“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朱淑真更是以女人的感觉直言不讳:“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妇女们尽情玩耍,向路人或者男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展示美丽没有错,最多叫臭美,但故意魅惑就反常规了。“簇着冠儿斗转”,是指几个女子围住一个戴帽子的男人打转,这让被围男子情何以堪?“笑语盈盈暗香去”,分明就是某女对某男回眸一笑,然后飘然而去,留着可怜的男子置身于“暗香”中莫名神伤,这有多狠心!

    李清照更能炫,更违常规,她独居临安后已是中年,依然炫美之心不死,她不跟小姑娘比拼,而是跟古人炫:“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很想送她一句:李阿姨,您够妖的哈!(赵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