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笔筒

 笑熬浆糊糊 2011-12-26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7.3厘米,口径:13.7厘米。

  作者采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技法,以通景的方式,刻有竹林七贤图。图案分两部,层次深达十二三层。山前竹林深远,枝繁叶茂。竹林中奇石叠错,在松树竹林、山石溪水间有12人,其中七老或立或坐聚于林间,有的对弈,有的抚琴,还有一人站立于石板桥上,手指前方,回首吩咐着身后的侍童。五位侍童则分别在挥扇烹茶,端盘送水,或手执拐杖身背酒篓,或者在林中玩耍。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文学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他们在林中相会、饮酒赋诗,世称“竹林七贤”。

  此件笔筒,刻工十分精湛,镂空的竹枝细若粗针;人物眉眼,须毫毕现,点漆的眼睛及衣衫上的花纹,更使人物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情景交融,整体和局部均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2.2cm,筒径:6.2cm。

  笔筒圆体,三矮足。器表浅浮雕山水人物:云气缭绕之间,现出山岩高峻,崖岸平旷,溪水潺潺,松竹掩映。有柴扉半掩,门侧岸边,一老者与一小童遥望天际,但见层峦之外有白鹤悠然唳鸣。画面清新,如一幅描绘山居生活的淡墨小品。其刀法圆熟老练。空白处有阴刻行书题铭:“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及“梅邻制”款识。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吴之璠制竹雕松荫高士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5.2cm,筒径:7.4cm

  笔筒圆体,三矮足,筒身修长轻巧。外壁以去地浮雕法表现3株老松斜插于云翳,松针亭亭如盖。松根处半倚坐一老者,宽袍大袖,扳膝昂首,纵目天外,意态陶醉,而笔筒上部浅浮雕流云遮月,与人物目光遥相呼应,情境清朗,富于书卷气。松干下侧有阴刻隶书“吴之璠”款识。

  此作之去地浮雕技法极为纯熟,在有限的高度内划分层次,如3株松树的相互关系,近实远虚,叠压转折,一目了然,人物的姿态表情也处处精确传神。器表年深日久,有纹饰处色浓,无纹饰处色浅,如运笔墨于画布之上。

  吴之璠在竹刻技巧上颇多创新,除继承嘉定圆雕与多层高浮雕的传统外,又发展出一种剔地浅浮雕技法,能于较小的范围内表现出物象微妙的凹凸变化,清金元钰《竹人录》特为其命名“薄地阳文”。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吴之璠制竹雕御题刘海戏蟾图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4.5cm,筒径:11.4cm。

  笔筒圆体,三矮足。以去地浮雕法刻画刘海于两株松树旁信步缓行,一手搦钱串并担负长帚,帚上伏三足金蟾,一手持葫芦。刘海敞衣袒腹,围豹皮裙,回首与蟾蜍对视,咧嘴而笑,憨态可掬。雕刻技法之粗犷处,如衣褶、松枝、帚梢等,大开大阖,线条峻急有力;而精细处如发丝、松鳞等,特别是以黑漆点人物双乳则极为写实。年长日久,人物部分的色泽与去地的背景色之间对比越发强烈,是有意为之的成功处理。

  筒身有填绿色阴文行书款识:“吴之璠制”及隶书御题诗句:
  一帚扫清三界尘,戏蟾犹自不离身。还金篇与伊谁论,仿佛其人道姓甄。

  并“乾隆壬寅御题”与“古稀天子”、“犹日孜孜”2印。乾隆壬寅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松下牧牛臂搁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7.7cm,宽:7cm,厚:1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器表浅浮雕山坡上老松兀立,与云层相接,其下一小童伏身于牛背,牛健硕高大,小童披发短衫,手拢缰绳,俯首似正与牛嬉戏。云、树刻画的中规中矩,而人物与牧牛则在透视、细节等方面较富特点。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松石老人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1.9cm,筒径:6.2cm。

  笔筒圆体,色如蒸栗。器身去地浮雕,在雾霭缭绕、山岩兀立、松柏森然的景色中,以两株松树为界,有人物二组:一组为二老者作展观画卷状,旁有小童踞石台而坐,人物长幼有别,主次分明。另一组亦为二老者,一挥杖遥指远山,一斜坐瞩望。刀法深峭粗放,人物的眉目、衣褶,树木的枝叶等多以简单的阴刻一剔而就,似意笔草草,但自有一股爽利气势,风格别具。留白处有阴刻行书题识:“辛亥夏日为绍余世长先生雅赏。静之赠。”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封锡爵制竹雕白菜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7.3cm,口径:9.4cm,底径:9.2cm,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封锡爵”三字圆形款印。

  笔筒近底处筒径收小,而近口沿处筒径稍放,既符合白菜的自然形态,又顾及笔筒的实用功能。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刀法看似略嫌单一,却于不经意中显现出物态的自然生动。这是一件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作品。

  封锡爵为竹刻名家,擅名一时,而作品存世极少,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其雕刻造诣之一斑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28cm,口径:4.9cm,足径:5.4-5cm。

  壶为双层唇口,长颈,鼓腹,圈足,拱形圆盖,火焰式钮,壶体一侧为凤头式流,另一侧为卷云式执柄。壶身饰四周弦纹,腹部雕一圈减地隐起的饕餮纹。肩部配活环链式提梁,提梁中部雕成夔龙状。

  此壶竹刻技艺精湛,未见粘接痕迹,整体造型及纹饰仿商周青铜器,可见清中期好古拟古之风尚。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蟠松水丞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4.7cm,口径最大:3cm。

  水丞以竹根雕成松干局部,小口窄长,如一处裂罅般。镂雕枝叶三丛,布排于口两侧,高低错落,亦起到耳的作用,便于水丞的拿取。下部似未经修饰,凸凹自然,竹根本身的纹理与上部浮雕的松鳞融合无间,极具装饰意味。此器设计巧妙得体,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竹雕之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松树水丞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7.2cm,口径最大:1.9cm。

  水丞截取竹根雕为松干式,略呈椭圆柱体,筒身不规则地随形起伏,平底,微内凹。口部较小,口边阴刻及去地浮雕水纹,使其似树桩内积水而形成,引人遐思。器身一面镂雕松树枝叶屈曲伸展,遮覆于口沿,设计颇精巧。针叶及皮片的雕刻纤毫毕现,富于质感。另一面则保留竹根天然形态,稍加打磨,与雕刻面恰成对比。此器配木座一具。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3.9cm,口径:10.1cm,底径:10cm。

  笔筒圆形,有三矮足。外壁减地浮雕一马翻滚仰卧,奋鬣昂首,前足左曲,后足蹈空。旁立一骑士,意态从容。一动一静,增强了画面的戏剧化效果。笔筒另一面阴刻行书“生桃林之野,出颇黎之谷”10字,并行书题款:“嘉定王易抚赵松雪本,作于墨香小筑之南窗,时年七十有六。”

  此滚马图题材笔筒并非孤例,清初竹刻大家吴之璠亦有滚马图笔筒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相比较,构图颇似,王作之技法似也源自吴氏之“薄地阳文”。而人物、骏马的神态刻划,吴作均更胜一筹。然而,此笔筒将浮雕与阳刻结合,增加了器表的变化,刀法亦工整流利,在流传至今的清代嘉定派竹刻中亦不失为优秀之作。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梅花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晚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0.4cm,筒径:10.3cm。

  笔筒圆体,略扁,色近深红,口沿内倾,三矮足。器表浅浮雕折枝梅花。在浮雕的枝干及花朵之内又以阴刻及去地浮雕等技法凸现物象的立体感,风格于疏犷中不乏细致之处。

  器身有阴刻行书五言律诗一首: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依杖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并“支山”款识。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镂空松树形洗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9cm,口径最大:11.9cm,底径最大:10.5cm。

  此笔洗钵式,口微敛,外底内凹,器表色泽深红。周身浮雕松皮鳞纹,并镂雕松枝虬劲,松针匝体,两侧松枝直伸入口沿,使器形轮廓更富变化。在口边及近底处的隙地雕松鼠6只,若隐若现,平添几许生趣。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菊花臂搁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4.8cm,宽:6.8cm,厚:1.9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器表以去地浅浮雕配合阴刻法表现纹饰。画面以菊花为主体,据守半边,构图奇峭。下部盛开的菊花尤为引人瞩目,杂以竹叶等,合为二君子,含义隽永。花瓣轮廓线清晰,如墨线双钩,并于轮廓内打漥,立体感甚强。花叶均区分出阴阳向背,正向者以阳线为界,用阴线刻筋脉,上部背向花瓣,花朵瓣瓣弧凸,背向叶片则以阴线勾边框,以阳线为叶脉。此作精雕细镂,运刀如笔,有工笔画的风韵,耐人寻味。右上楷书引首:“唐醻写于玉笙楼”及“王曾铁笔”款识并“开”、“先”篆书印2方。

  唐醻,明时南汇(今属上海)人,字去非。传说其隐居闵行玉笙楼20年不出。工花鸟。王曾其人不详。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留青松根式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2.8cm,口径最大:7cm,底径最大:7.2cm。

  笔筒保留竹节本形,上小下大,微弯曲,有节痕二道。一面以留青法刻画仙鹤立于松干之巅,并通过竹节的划分在松鹤之上刻画松鳞累累。仙鹤雕刻的细腻生动,眼部烫成黑色尤其传神。另一面则对材质本身的坑洞、突起等稍加处理,构成立体装饰,将缺陷变为装饰特点,与上述平面留青图案的严谨风格恰相对照,颇见巧思。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松树洗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9.9cm,口径最大:13.6cm,底径最大:8cm。

  此笔洗略呈椭圆体,敞口,敛腹,底微凹入,随形矮足。全器雕作松干式,虬结劲健,外壁高浮雕的树瘿空洞甚为醒目,镂雕的松枝呈鋬状向两侧伸延,松针密匝相叠,硕大如轮,鳞片大小错杂,点缀空白。

  此器风格豪放潇洒,运刀老辣,粗中有细。其造型借鉴了当时盛行的犀角杯的形态。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封锡禄竹雕人物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5.1cm,筒径:10cm。

  笔筒圆体,以去地高浮雕技法表现松溪赏月的情景。溪水边,松荫下,二人并立赏月,旁有一小童负书观望。背面山石下角阴刻隶书:“壬寅五月侣梅居士清玩”及“封锡禄刻赠”款识。

  笔筒壁去地浮雕,技法熟练,再与阴刻法结合,鲜明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多个层次。创作者状物写人均应付自如,雕刻大刀阔斧,删繁就简,但刀不苟下,每一线条都颇具表现力。笔筒刀法老辣,可见匠师技艺过人之处。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荷花蟹臂搁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3cm,宽:7.8cm,厚:1.2cm。

  臂搁以去地浮雕法雕刻荷花螃蟹等为主的池塘小景,浮雕层次多至五六层,展现出似阳实阴、阴中有阳的特殊装饰效果。细部处理上,如俯伏的螃蟹、叶面的虫蚀以及似为清风所动的欹侧叶尖,皆生动异常,而荷叶翻卷处则以镂雕表现,极为精妙。纹饰左下有去地阳文“松山”篆书小印。

  此臂搁主要以剔地技巧造型,而雕刻则达到阴阳相配虚实相生、凹凸变化精微的境地,纹饰之美与臂搁的深红色泽亦相得益彰。此臂搁显示出艺匠卓越的技巧和作品雅致的格调

中国竹雕之清王易制竹雕滚马图笔筒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葫芦式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6cm,长:16.9cm,宽:10.5cm。

  盒竹根制,雕作葫芦式,从中间分剖为二,盖与身子母口相合。器表以高浮雕及镂雕技法刻画藤、叶、小葫芦等为装饰。

  葫芦自古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在明清工艺品题材中极为常见。此盒盒身藤萝的牵缠、叶片的翻卷、虫蚀的痕迹以及葫芦的位置等都经过悉心安排,既形态逼真,亦富于装饰意味。作品寓意吉祥,可储册页,可做陈设,是清代文玩中的优秀作品。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明竹雕飞熊
【类别】竹雕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国家文物局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8.5cm,底径:11-9cm。

  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部长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

  此件作品为立体圆雕技法制作,刻工浑厚圆润,造型威严壮健,反映了我国民间对神勇力量的崇拜,为研究明代圆雕竹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荸荠式小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4.9cm,口径最大:3cm。

  盒以竹根雕作荸荠球茎状,扁圆形,小口,边缘呈不规则状,有蒂式盖,与盒身子母口相合,盖上圆雕弯曲的顶芽,旁簇拥三个短喙状侧芽。盖、身扣紧后,浑然一体,全无痕迹。盒身光滑圆润,浮雕环节一周,底心凹入。此盒肖形生动,意匠高妙,细节处处饶富趣味,惹人怜爱。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酉仙款竹雕人物笔筒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1.6cm,筒径:6cm。

  笔筒圆体,口微侈,三矮足。器身下部浮雕一老者袒腹斜坐,酒瓮倾倒,似畅饮的点滴不遗。老者右臂搭酒瓮,左手举蒲扇,眯眼嘬唇,酒意正酣,人物神态刻画得生动幽默。构图场景集中,有大片留白却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器身另一面有阴刻行书题铭:昨夜群仙宴蓬岛,霞浆潋滟春光好。寻常一醉三千年,洞口桃花犹未老。

  落“酉仙”款识。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白菜圆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1.5cm,直径:5.8cm。

  笔筒圆体,较纤巧,三矮足。通体以去地浮雕法表现纹饰,故口边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倾侧的白菜一棵,叶片翻卷,又以阴刻法刻画虫蛀之痕及叶筋等。物象虽简,却也神完气足。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蟠螭水丞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6.5cm,口径:3.3cm。

  水丞竹根制,罐式,凸唇,短颈,耸肩,鼓腹,小圈足。罐身浮雕双歧尾蟠螭纹二,曲体回首,姿态相近,头尾相连。其纹古拙,其形特殊,在水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古佩纹臂搁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4cm,宽:6.7cm。

  臂搁长形,覆瓦式。器表以留青及浅浮雕技法刻划纹饰。边缘及三个转角饰变体夔凤纹。中间分上、中、下布排3组仿古佩玉纹,每组佩玉或两件或三件,以绦带缠绕。其纹饰刻划通过青筠的全留、少留及不留分出位置与层次关系,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玉的质地与肌理。下部一组纹饰留青最薄,似隐若现,装饰效果突出,为刻划最出色者。

丞制品中较为少见。此器配有束腰四足木座。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
【类别】竹雕 、笔筒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1.1cm,口径:5.5cm。

  笔筒圆体,口沿微内斜,三矮足。以留青法表现一老者抱膝坐于湖石上,其面带微笑,长髯及胸,神态悠闲,衣着旷放,羽扇置于身侧。老者所注视的石上所置之三足兽耳炉及鼎镬中水汽蒸腾而上,凝为云雾,引得花鹿昂首仰视。老者身后立一湖石,贯通画面上下。

  此作留青技法极熟练,通过青筠的厚薄不同与反出之深色竹肌形成复杂的层次关系,摹写物象的透视叠压灵活裕如,例如人物面部结构、衣褶的处理及扳膝斜坐的姿势,鹿颈屈曲的动态,都表现得十分准确自然。特别是根据材质本身的洞罅设计的湖石,变瑕疵为妙处,使平面纹饰有了凸凹之变化,粗糙的肌理也与留青的细腻构成对比,类似玉器工艺中“巧做”的意匠。此器纹饰集中,以立石为界,构图戛然而止,富于画意,是同类制品中特点较突出的一件。

中国竹雕之明竹雕飞熊等 - 老排长 - 老排长(6660409)

【名称】清嘉庆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
【类别】竹雕
【年代】清代嘉庆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长:25.9cm,宽:9.8cm。

  臂搁长方形,覆瓦式,较宽大厚重,四角有四矮足。正面开椭圆形空间,内去地浮雕金文34字为饰。背面阴刻行书铭文二段,其一为:“摹薛尚功谱,周‘孟姜匜’铭三十四字,惟首一字不可识。文云:‘□叔作朕子孟姜盥匜,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洍洍越越男女无谋,子子孙孙永保用之。’按是器‘匜’字从‘皿’,与‘杞公匜’相类,谅是同时之物,字画古奥,词义清雅,良可贵也。嘉庆丙寅秋日曼生陈洪寿镌。”下刻“曼生”小印。又:“金石竹刻,古之君子诵读之暇,聊以消遣,余读书未违,酷好铁笔,是铭曾三镌矣,惟此完善,博古者定不以余言为河汉也。翌日曼生再记。”刻“曼生”印。镌刻字体严整,笔画圆润,一笔不苟,如淬火而成,不失吉金趣味。

  按:此器金文摹自宋薛尚功编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十一,其后考释缀语也本诸是书。 孟姜匜今已佚。据《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其释文与薛氏有出入:“庆叔作媵子孟姜盥匜,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沱沱熙熙男女无期,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此器作于清嘉庆丙寅年(十一年,1806年),时代明确,更显难得。清代金石学大盛,清后期碑、帖学之争亦为学界焦点之一,影响所及,竹刻领域也多有纯以文字书法为饰者,从这件臂搁上可窥当时风气之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