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的脸飞上太空

 昵称8238120 2011-12-27

shuttle-earth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还有最后2次航天飞机任务,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头像照片到NASA“在太空露脸”网站(Face in Space),并在这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中让自己的照片飞上国际空间站。

将私人物品带入太空已经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传统了,从1997年起,航天飞机任务运送了学生的签名到太空;绕土星轨道飞行的“卡西尼”(Cassini)号飞船将带有81个国家数十万人签名的数字光碟带入了土星轨道;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把含有艺术作品和地球人名单的DVD盘带到了火星北极;月球勘测轨道器携带含有许多人名字的微芯片到了月球;探测地外行星的开普勒望远镜也携带满载人名和问候的DVD进入了轨道。

旅行者1号(Voyager I)则携带有1张唱片,里面有亲吻、母亲对孩子的第一句话、美国天文学家、科幻/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妻子Ann Druyan的脑波等地球上的声音。

尽管已经有很多私人信息飞上了太空,不过这次是公众第一次被邀请将照片送上太空轨道,只要年满13岁,就可以上传一张照片(或者也可以只输入名字),然后选择愿意参与最后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中的哪一项。发现号将于9月16日升空,奋进号则会在11月上天。航天飞机返回后,可以打印出由任务指挥官签名的“飞行证明书”。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NASA的宣传小游戏(Space Your Face):可以上传任何照片,显示在一个卡通宇航员的面罩部位,并可以指定宇航员降落在月球还是火星。虽然不确定这是否有教育意义,不过确实很有趣。

自打人类能上天以来,就开始把各种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也捎带上去,美国宇航局又推出“让你的脸飞上天空”的活动,就像网友95daba说的:“虽然没什么实质意义,但是NASA这些亲民做法,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值得称赞。”对此,老孙特别有感触:

今天(6月15日)去看了IMAX 3D《哈伯太空望远镜》(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引进),是2009年4月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维修拍摄的科普片,美国宇航局也制作宇宙的“3D”影像,45分钟的电影看下来非常过瘾。在豆瓣上一则关于《星际迷航11》(出现了Sheldon最爱的斯波克的青涩形象)的评论中说,硬科幻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大航海时代”这样激动人心的探索和冒险的时代,缺少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勇气。我想其实何止如此,我们的科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承担起“向公众解释科学的责任”,比起主动向纳税人“交代”的美国宇航局来说,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幸好,我们有科学松鼠会:)

消息来源:《连线》网站6月7日报道

拟南芥 审稿

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