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趣

 听雨楼619 2011-12-27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日期

2011-10-13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童趣

主备人

侯玉慧

参备人

李英

知识

技能

1.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及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过程

方法

1.学习诵读文言课文,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2.在学生反复诵、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增加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和积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教学难点

难点: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理解文言词句,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这里有几张很好看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欣赏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据图片内容给这几张图片起一个合适名字,并说说这些图片勾起你怎样的回忆。[投影:图片

问:大家给图片起了什么合适的名字? 你从图片想到了什么? 

过渡:童年是一首歌,铭记着我们的天真,洋溢着我们的乐趣。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板书课题) 

交流诵读,整体感知(20分钟) 

[]课前热身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有什么感觉?(检查预习,明确学习方法)[投影:文言文简介:文言文的特点;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励学生学好文言文。

[]资料交流 

通过预习,相信不少同学对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理解文章准备) 

[学生介绍后,投影:沈复与《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大公报》曾有语云:凡治(研究)中国文学者,鲜(少)有不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 

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本文是其开头一小段。 

[]诵读感知 

1.齐读,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务: 

彼此正音;划出并互解不懂词句;提出难解语句和问题。 

[投影:(配合点拨) 

(一)读准字音(略) 

(二)重点词义

A.常规词语 

物外    素帐          神游     

B 特殊用法 

强(通假字)鞭(动) 

C.惯用短语 

怡然 庞然 呀然 ;以………… 

D.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形容标便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质疑问难,难句互译。 

2.范读,提出要求: 

[课件:范读录音

注意朗读节奏、停顿、语调、感情。(学习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用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童趣》里的故事。要求从文中任选一个故事,发挥自己的想像,把事情尽量描述具体、生动。说完之后组内展开讨论,进行修正、补充,然后推选一人为小组发言人。(熟悉课文内容) 

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儿时的那几件事?三件事位置调换好不好?(整体把握,体会构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调换不好。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 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按照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如下问题:(深入理解,合作学习) 

1. 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其实古诗中(如李白的诗)也有体现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吗? 

(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词语:”“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 作者儿时看到一个癞虾蟆,为什么说是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的出现,是错觉;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 

3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体验升华,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感悟:(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异姓盎然、充满生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a.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b.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c.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Q精神等。) 

4. 读了《童趣》一文,你还想说点什么吗?对自己、老师、同学、沈复都可以。

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自由畅谈。 

1.总结激励 

《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不为什活所累,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2. 延伸作业 

背诵全文。 

童年有许多趣事,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用优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集体修改建议

个人再探讨

板书设计

童趣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课后反思

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散文这种文学体例。为了让学生学而有趣、学有所悟、学而得法,在教学方式上,执教者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积极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通过作品的例读和学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之功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还不能很自觉、很自然地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只有通过以后潜移默化的散文熏陶,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