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劲一指禅提高功法

 天地虚怀一 2011-12-27
内劲一指禅提高功法

  出处:摘自《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  作者:王瑞亭  

内劲一指禅提高功法

一、概述

“提高功法”由第二套热身法、九个难度较大的独立桩功、催气法、辅助功法、采气法和“内气外放”法等组成。所谓“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它旨在提高练功者的功力,增强其“外气内收”和“内气外放”的功能。其中的桩功,练功者在一个阶段(3~6个月)只宜主练一个,甚至长期坚持只练某一两个与自己相适应的桩功,其他的,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体会,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练。

二、热身法

“热身法”,是习练提高功法前的准备动作,为了与普及功法中的“热身法”相区别,我们常称之为“第二套热身法”它和第一套热身法一样也源自武术,其作用与功理亦与之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动作更精练,运动量也大为增加,且练的是“螺旋劲”,从而有助于提高练功者的身体素质和增大功力。

1.双摇臂

预备姿势:右脚向前跨一步;两手向前平举,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同时摇转,腰亦随势而转,并转头目视左手心,做20次。换左脚在前,再做20次,要领同上。

注意事项:全身放松,两臂伸直,两脚不移动。摇臂时身体不得前俯后仰,动作要柔和、协调。

2.托盘运手

(1)单手托盘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左手心向上置于左胯旁,右手掌心朝上伸平,似托住一碗水一样。

动作要领:扭转右手臂,使手向内经腰间带脉处向外划弧,继而绕过头顶,再呈螺旋式顺势而下恢复原状。做7遍。左手再像右手那样也做7遍。

(2)双手托盘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两手心朝上伸平,似分别托住一碗水一样。

动作要领:扭转两臂,双手同时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划弧。随势前、后弯腰,使两手心尽量保持水平朝上,呈螺旋式绕过头顶,再顺势而下恢复原势。

注意:年龄较大和腰椎病变者,要量力而行,以防扭伤腰及加重病情。

3.排打提气

预备姿势:身体正直,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两臂在胸前平举,手背相靠。

动作要领:展臂扩胸,两手臂向后,向下划弧且由掌变拳,同时用鼻吸气;经腋下再由拳变掌在胸前猛烈向上冲提至指与鼻平,同时快速用口呼气有声。做7遍。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该动作不练。

4.持重运手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站立,两手同握重量相等之器件(如铁环、哑铃或砖头均可)。

动作要领:上身正直,两腿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两手像做太极拳“云手”那样运手。

注意事项:①全身放松,动作要柔和协调,做到“含而不露”,使暗劲而不用明劲。②手握之器件的轻重,要视自己的体力大小而定,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5.桑棒排打

(1)桑棒的制作

在春季,取筷子粗,40厘米左右长的桑枝一束,先用丝线捆扎成约30毫米直径的棒,再在棒上包3层桑皮纸,最后用丝绸缝扎好即成。

(2)排打的方法

1.从百会穴开始,自上而下地按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经、督脉及两胁肋的顺序,顺经排打。

2.用力要适度、均匀。

3.若无桑棒,也可用空心掌自行(或互相)循经拍打。

(3)功用:激发气机,疏经活血。

 

附:第三套扳指(趾)法

第三套扳指(趾)法主要是为了加深、加强气感,加强内气外放的功力。动作要求与普及功法内的扳指法基本相同。

手指顺序:食指、无名指、大拇指、小指、中指。每指扳动次数:5791113按下的停留时间10秒钟,起、放平手指运动过程是10秒钟。

三、行功

行功又叫“熊步动功”,它是在“摩肩”动作的基础上,模仿熊行走的一种练功方法。习练时,要身正不歪,转动自如。步伐要稳健,“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两臂要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像从井里打水似的节奏鲜明,朴实无华。步伐与动作的配合上,要做到上下协调,左右对称,前后兼顾、连贯,一气呵成。“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腰如蛇形、脚赛钻”,姿势舒展、凝重,似熊那样“外笨而内灵”,看了惹人发笑。

习练本行功时,全身上下、内外都在微动不息,这不仅有助于“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通经络,治病健身”,锻炼人体的协调平衡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且也是锻炼“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极好方法。

四、铁环功

铁环功又叫铁臂功,其架势、功理、要领均与马步站桩功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站桩时两臂上加重物,以便更好地锻炼两臂的悬劲(即暗劲、内劲),从而调动人体的潜能,提高功力,增强“内气外放”的渗透力、贯穿力。

五、蛇形桩

蛇形桩又叫“一指功”。

预备姿势:直立、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成90°角;右臂上举伸直,左臂屈曲在里与右臂交叉于右胸前。

动作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小步,屈膝下蹲成“左虚步”,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与此同时,左手向左前方伸出,右手向下划至前臂在胸前与肩平,两手均成“打手枪”状——食指伸直,其他四指屈向掌心。右手食指对准左手“劳宫”穴,相距约一尺半;上身正直,目视前方(图126)。站累了,可以换腿换手,方法同上,惟方向相反。站桩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坐臀。屈向手心的指头不要压住“劳宫”穴。后面手的食指约平“承浆”穴,前面手的食指约平“人中”穴。自然呼吸。

六、龙形桩

预备姿势:直立,右臂上举伸直,左臂屈曲在里与右手臂交叉于右胸前。

动作要领:右手向下划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成“龙爪”形“抓地”;左手向上划至头的左前方,掌心朝上,成“龙爪”形“抓天”势,同时,尽量向右转体,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并屈膝下蹲成前虚步,重心落在右腿上,双目炯炯有神,经左手“虎口”向前方看去。站累了,可以换手、换腿,方法同上。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坐臀。自然呼吸。

七、虎形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右腿成蹬步,右脚尖稍内扣;与此同时,右手向下划至距右大腿约10厘米处成“虎爪”形,“劳官”穴对准“髀关”穴;左手向左前方划至与头顶平成“虎爪”形,“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双目有神,平视前方。上虚下实,势如“打虎”状。站累了,可左右交替轮换。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收腹、提肛,自然呼吸。

八、金刚桩

金刚桩又名“金鸡独立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右手向下划至右大腿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对准“髀关”穴;左手向左前方划至与头顶平,“劳宫”穴对准右手“合谷”穴;与此同时,左腿抬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脚尖朝下;右腿直立,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站累了,两腿及两手可同时交换,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

九、罗汉桩

1.单手合十式

动作要领:同坐功“单手合十式”,不同的是单腿屈膝下蹲,另一腿抬起搁在下蹲的大腿上(能悬空更好),站累了,两腿可以交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2.双手合十式

预备姿势:双手合十于胸前成“拜佛”势,其他均同于第一节“单手合十式”。

十、一字桩

一字桩又叫“顶天立地桩”。

动作要领:脚尖朝两侧,两脚跟相对成一直线;两腿屈膝下蹲成“大马步桩”势;按坐功“单手合十式”出手方式,一手掌心朝上成“托天”势,另一手距大腿约10厘米处,“劳宫”穴对准“髀关”穴。两手可以互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身体正直,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十一、虚步桩

预备姿势:同龙形桩。

动作要领:在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右腿屈膝下蹲成“虚步桩”的同时,左臂向前伸出,手成“剑指”式直指前方。右臂向下划至胸前,手成“剑指”直指左手的“列缺”透“合谷”穴。站累了,手、脚可以同时交换。收势同马步站桩。

要求:身正、坐臀,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站桩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十二、莲花座

“莲花座”又叫“歇步”,是蹲着练的一种功法。

动作姿势:右脚提起,从左腿后插向左脚的左边,同时下蹲成“莲花座”式。手势可以是“顶天立地”式,也可以是“单手合十”或“双手合十”式。若蹲累了,可以站起来,在原地向右转体约360°,然后再蹲下,手势同前。

要求:上虚下实;目视前方;自然呼吸;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收势同马步站桩功。


 

十三、催气法

此法取材于浙江寺院内“雷、雨、风、云”四大金刚佛像。四大金刚是分别“主管”雷、雨、风、云的“神”,其寓意是“扶正祛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我们模拟演变成一套“催气”的方法。实践证明,练之可激发内气,增大功力。经络敏感者,在练“雨、风、云”三节动作时极易出现“自发动”故需注意安全。若出现大动不休现象时,可双手握拳,并顺势收功,导气到“涌泉”即可平安无事。

1.雪——自我贯气法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着或坐着均可),右手握拳,举起与头平——谓之“金刚举臂”;左手在下,手心与右拳相对。右手由拳变掌向左手心击去——谓之“金刚洒电”,被击之手即会有麻、胀等得气之感。击发次数不限,两手可以轮换。

2.雨——细雨绵绵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两手伸出,掌心朝下,分别交替从两侧由外向内划圆,同时不停地抖动手指,犹如下“毛毛细雨”状。

3.风——春风荡漾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似怀抱琵琶在弹奏势——左手上下滑动“按弦”,右手在平带脉处左右移动“拨弦”。敏感者,身体即会像风吹柳枝似地摆动,全身气血充盈。

4.云——腾云驾雾

动作要领:全身放松站立,两手心朝上,手指相对;两手在体前由下而上,再向外、向下往返不停地划圈并抖动手指,幅度由小到大,身体飘飘然随势而动,犹如“翩翩起舞”之态。

注意:血压高者忌练。


 

十四、弹子功

动作要领:选用10~14毫米直径的钢珠两只,分别置于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端,用拇指端带动钢珠不停地在三个指端旋转,手腕不动。

功用:①经常习练,不仅可以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强化剑指放气、点穴疗疾的功能。②此功是武术中三十六暗器功之一,外练自如后,亦可用于防身御敌。

十五、弹指功

练习弹指功,旨在强化手指的功力,系搞“点穴放气”疗疾之必要的锻炼方法。

1.弹铜钱

将一铜钱用红丝线悬吊于无风的空间,人站在离铜钱丈余远之处,抬起一手臂似手枪射击势,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手心,用食指和中指对准铜钱猛烈弹射,直练至弹射时铜钱能随之摆动。

2.弹丝棉球

将一10~20毫米左右直径大的丝棉球用红丝线悬吊于无风的空间,人立于离丝棉球丈余远之外,用上述方法练习弹指,直练至能弹动丝棉球。

3.弹火功

用上述方法先练习到能弹灭面前点燃的蜡烛,再练习到能隔着玻璃弹灭点燃的蜡烛。

至此,大功乃成。

十六、插绿豆

15公斤左右的绿豆盛于一口较大的容器内,人站成大马步桩势,用两手指轮番向下猛插。久练之能大大地增强指掌的功力而又不会“上火”。


 

十七、采气法

采气法是本功法在特定的情况下,用一定的姿势、方式,有目的地采收宇宙间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能量,来充实自身内能的一种方法。

1.采太阳之气

(1)“三点一线”式

当太阳刚出来还不耀眼时,全身放松站立,伸出一臂竖起食指,双目通过食指端“瞄准”太阳的下缘,以练己之眼神。

(2)马步站桩式

当太阳耀眼时,背对着太阳马步站桩,用“命门”穴采气。

(3)自由式

面对或背对着太阳放松站立,用双手“劳宫”穴对着太阳采气。亦可在太阳下练行功。

2.采月亮之气

采月亮之气,只宜在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三天内(即满月之时)进行。其方法有:

(1)望月式

当月亮从东方升起来时,面对月亮全身放松站立,举起双手,“劳宫”穴对着月亮,眼睛亦望着月亮。

(2)自由式

当月亮已升到头顶或“望月式”手臂举累了时,可以翻掌朝上,仍将“劳宫”穴对着月亮。亦可背对着月亮马步站桩,用“命门”和“百会”穴采气。

3.采树木之气

在有阳光的天气,选择枝叶茂盛的树木(最好是常青树),全身放松站在树朝阳的一面,一手心轻贴于树干上,同侧的脚踩在树根部,另一手放于背后,手心朝着太阳即可。

4.采花草之气

在健壮无毒的花草或冬青树前放松站立,或取马步站桩势,手心对着花草采气。

 

十八、“内气外放”的方法

内气(精元之气),有意识、有目的集中循经运行指掌(或穴位、部位表体),运用发功的方法发出来,即是“外气”。通过患者经穴位和病灶,达到治病目的,这就是“气功外气治病”。

外气的功能作用: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气功师,发放的“外气”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重性。经科学测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人体场、次声波、红外辐射、微粒流等。“外气”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气功信息和能量。

1.外气的功能

(1)外气的五种作用:

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

(2)经医疗实践证明,外气具有以下功能:

①补育真气;②舒筋活血;③排浊(病气);④祛风排寒;⑤散淤;⑥镇痛;⑦接骨。

这种“外气”效应,能调节、改善、治疗自身和他人机体肌肉、经络、脏腑器官、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机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免疫作用。使机体的兴奋与抑制协调有序化,有利于提高强身健体的效能。中医认为:气滞则血淤,血淤则气结,气不顺则痛,气不通则肿,“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这就是“外气”的功能作用。

2.外气治病的机理

“外气”治病所以显效,具有以下机理:

(1)人与人之间相应部位都有气血运行。“同步共振”是外气治疗的基础。

(2)元气(先天之气)依赖于后天之气充养,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外气治病的物质条件。

(3)归纳起来,外气治病是功力“磁场”的结果,即排除病气,使疾病转愈。

气功师排拿病气,就是凭借平时修炼具备的功力“磁场”。功力越高,“磁场”越大,引力就越大,排拿病气即治病效果就明显,也称之为高电位的生物疗法。

3.发放外气的方法

(1)手法:剑指,鼎立指,劳宫穴。

(2)其他:肘、脚(涌泉穴)、胸、背。

4.外气施治的原则

在定位(病灶部位)、定脏(哪一脏腑患病)、定性(患的是什么性质的病)的基础上,弄清疾病的原因、病位的表里、病症的寒热、病体的虚实等情况下,提出治疗法则和推测预后的吉凶。

病从气生,在治病时也要先调气。气血运行畅通,疾病即会好转,这就是外气治疗的机制。在治疗中,辨证施治、因症施治是外气治疗的关健。

(1)虚实病症:

实证:病气较大;虚症:正气不足。在施治中应采取虚补实泻、有余则泻,不足则补的原则予以调理,促使体内阴阳平衡。

(2)表里俱病:

若在病状上没有缓急之分,在治疗上可表里双解;在病状上有缓急的区别,在治疗上有先急后缓,不可倒置。

(3)不适之症的处理:

在“外气”施治中,极少数人对外气特别敏感,会突然发生心慌、眩晕,继而冷汗淋漓呈现虚脱现象,严重会发生休克。此时,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镇静。将患者处于半卧位,用中指在“百会穴”转三圈,可以双手沿病体两侧向下导引,或者患者处坐势,可顺督脉向下导引,稍缓后,嘱咐患者喝少许温开水,有条件者可配合点穴、针灸进行医疗急救处理。

5.外气施治八法

这份材料是适应学者要求而作。外气施治是指施者运气于掌指或特定部位,离病体遥治疗法。

外气施治,由于施治者、患者各异,病情多样,制约因素尚多,故不可能完全定论,只是感觉与经验之谈。所以,在施治中要根据病情、病位以及病体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方能奏效,切不可千篇一律,从简单、实用、有效出发,概括为:疏、烤、补、和、推、镇、拔、泻外气施治八法。

(1)疏

施治者运气于掌指,用双(单)手劳宫穴朝病体,手掌稍侧,指尖略向病者,从病者颈项部自上而下至足踝,然后,施术者的方向不变,手背朝前,自病人与自己身侧收回原处,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顺经全身性的布气疏导,一般用于施治前的舒经活血,为治疗者开路。

(2)烤

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对着病位或有关穴位发放外气烘烤。若病位于深处,可用剑指。在治疗中,可不时伸屈指头,以增强外气强度和发射力。

(3)补

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发放外气,在病者的病们或穴位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旋转循经放气治疗。

(4)和

是手补手泻:施治者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穴位先顺时针方向施转发放外气,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但顺逆次数要相等,如果顺多逆少是补中有泻,逆多顺少是泻中有补。

(5)推

推包括拉,也有三种手法三种作用。施治者运用双(单)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循经上下、右左推拉,推与拉次数相等,即手补手泻,推多拉少或拉多推少是补中有泻或泻中有补,循往为补、逆往为泻。

(6)拔

此法只用于热、实、湿、邪气过多。施治者立于患者足后,用鼎立指(拇、食、中指)在患者涌泉穴捏住病气撂下入地,如此反复几次,注意不能过多(10次),防止过极。

(7)泻

补的反方向,即逆时针,逆往为泻。

(8)镇

也是震荡。施治者掌心成瓦状朝向患者病位,离体约一尺,向下猛打似用气镇,离体五厘米处停止,手掌猛然撑手压气,然后手握拳上提原处,如此往复多次。

这八法归纳起来为补、平、泻三法。“补、烤”为补法。患者—般有温、热、涨和舒适感觉,有温经散寒、补充患者元气、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和、推、疏、镇”为平法。旋转、提、拉、推、压、顺逆次数相等即平补平泻。患者一般为酸、麻、痒、虫爬感串通,有活血、散淤、祛风、消积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

“泻、拔”为泻法。逆往方向推拉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患者有凉或沉痛的感觉。有泻火退热、镇静、祛除体内经络及脏腑内的实热等作用。概括地说一分为二:补法适应虚症、寒症、阳症。在治疗中要服从需要,有的病用一种治法即可,有的则需要几种治法方能奏效,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疏法只能开始治疗时使用,镇法只能在补、烤合法的基础上运用。在一次治疗中泻法只能用一次,以防止过极。在治疗前根据病体、病情,周密制定医案,认真施治,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几点注意事项:

(1)在施治前要诊断正确,同时要问患者是否穿有丝绸物,因外气不能穿透丝绸物。要观察患者面色,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结束前从头至足在背后拉三下气,即收功。

(2)对患者进行卧位治疗,施术者要站后为宜,从上而下发气,施治者与患者要形成一个水位差。

(3)施治温度,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较为理想,不宜开空调和电扇及吃冷饮。

(4)疗程一般为七天,每天一次,七天中要休息一至二天再进行。一般三天后即有明显感觉。

(5)注意修德:具有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外气治病是能量物质的转移,需要补充营养、休息,收费要合理。

初练气功者不得放气治病。

自身体力虚弱者不得放气治病。

上了年纪者不得放气治病。

6.外气调频七法

调频七法是临床实践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1)手控法

术者一只手施放外气给患者治病,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胯后,掌心朝后),有节奏的一捏(紧),一放(松),如捏“橡皮圈”似的,如此反复进行。

(2)足压法

在施治中,术者一只脚站立,足趾抓地,另一只脚足趾点地,后跟抬起来,有节奏的一踏(紧),一抬(松)如此反复进行。

(3)肩摇法

术者一只手发放外气治病,另一只手像火车轴连杆似的向前、向下、向后做摩肩动作,反复进行。

(4)添温法

施治中,术者一边施治一边喝热水,以及营养冲剂、红参、蜂蜜等,热量高的为宜。

(5)腹鼓法

术者在施治中,将自己小腹有节奏地一吸一鼓,以调动带脉之气。如此反复进行。

(6)采气法

施治中,术者背朝太阳或背朝月亮,用一只手施治,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用手心和后背采太阳之气。

(7)眼视法

在用一只手施治时,术者用眼睛从自己治病的这只手的肩上开始,从臂上缓缓向下扫描至外劳宫穴,以意领气的收视,重复进行。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我的成功之谈,但不是定律。气功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人,不能把自己标榜是神、救世主,故此仅供参考。本功的每节动作,就是康复体疗自治的方法。“健康长寿何处求,一指禅功君愁!”

7.外气施治的临床经验

给患者治病,首先要让病人放松,根据病情采取病灶局部治疗,循经导引或按经穴治疗,采取相应的手段。

(1)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病,要学点心理学,要当“灭火队”,不要火上加油,使患者有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治病。待患者心静下来后,取坐势,双手搭在膝盖上,脚超过膝盖放松,气功师站在患者旁边或身后,用“劳宫穴”在患者“百会穴”贯气,用下压之势。对于严重者要用鼎立手法,从脚心涌泉穴向外拉气。收功时,食指在百会穴转三圈,然后用手掌从头顶背后缓缓拉至长强穴。

(2)气管炎:用指功对天突穴发功,放气前,先用拇指在天突穴顺时针按摩50下。

(3)聋哑:①鸣天鼓以震动,时间可长一点。②烘法,两边耳朵内放一小钢球用劳宫穴放气,两耳同时烘烤。③在哑门穴放气。④在百会穴放气。⑤骨导:用中指插入患者耳孔,在手臂上打击进行测试(辅助动作)。⑥语言口型训练。

(4)面部神经麻痹:嘴歪,用劳宫穴烤患者两颊车穴、地仓穴,5分钟后用一手推一手拉,如此反复进行。要拉得过一些,即矫枉过正。

(5)偏头痛:①疏导法:一只手托住患者后脑,用另一指手从患者前发髻往后梳,或用双手劳宫穴发功往后梳。②振烫法:用一只手盖住患者百会穴在百会穴用手背击外劳宫三下。

(6)脑溢血:即半身麻木(指头痛),用劳宫穴在患者头部麻木的另一侧烘烤,然后按揉抬肩穴、举臂穴并用剑指发气。

(7)手麻:手麻一般是颈椎引起的,先治颈椎。

(8)漏肩风:指肩髃穴、肩井穴,先按揉后烘烤。

(9)心闷:用劳宫穴在胸前后对称地从上至下来回缓缓拉(往下平行)。

(10)胃痛:用劳宫穴发气,前后烘烤胃部以及前后平拉。肚子痛烤神阙穴。

(11)胃下垂:用手往上托。

(12)腰腿痛:腰腿痛,“委中”求,下腿痛,在腿肚上“承山穴”贯气。

(13)坐骨神经痛:患者手朝后,在环跳穴、风市穴治疗。

(14)脚踝痛:指昆仑穴,配合按摩推拿。

(15)瘫痪:先在头部烘烤,左侧偏瘫在右边头部烘烤,右边偏瘫在左边头部烘烤,然后点穴拔经,抬肩、举臂,曲池穴、合谷穴用剑指贯气,并配合推拿手法。下肢点穴痹关、迈步。

①金属球导入法

适应症:较严重的下肢瘫痪症等。

治疗时,置于患者下肢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穴位。施治者手掌上放置若干个金属球,手心成正状,托住金属球,手指自然伸屈对着患肢部位,手掌上的金属球越多,效果就越好。

②铜线导入法

适应症:骨不连(骨折后不能愈合)。

治疗时,在患者骨断外用铜丝缠七八圈,施治者用食指、拇指分别捏住铜丝两头,放气导入。但施治前要查看片子诊断清楚,不能盲目治疗。

注意:内气外放气功师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和保健。古人云:“放气等于放血,是能量的转移,黄金有价气无价。”气是人的生命之源,不能过量,适时进补。要学会采气法:向大自然索取能量;采太阳气、月亮气、树木花草气等。睡眠休息要好,注意养身之道,收入和支出要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