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富兰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沪学 2011-12-27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闲话京城“兔儿爷”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近人金易先生和他的夫人沈义羚女士合著的小说《宫女谈往录》,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金易先生终生从教,已于1992年辞世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书中写道: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慈禧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道:“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宫女谈往录》所述的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北京人称“兔儿爷”,天津人则称“兔二爷”,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乃旧京民间工艺品,系以黄土胶泥为料,用石膏模具扣出的(未经烧制)融神、人、兽三者为一体的偶像。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大家都知道,爷,是封建时代对高贵人的尊称,进而引申到对神的尊称。玉兔不是凡间的家畜,也不是野兔,而是广寒宫里的神兔,不能随便捉来玩耍,要玩,只有“请”一尊泥塑的称为“爷”的“兔儿”恭而敬之地“供”起来。正如清人方元鹍《都门杂咏》所写:“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这个习俗也流传到上海,清末民初时,上海人中秋节祭祀月亮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也有对着兔儿爷画像祭拜的。兔儿爷的起源大约在明代末年,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就是例证。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燕京岁时记》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据有关记载称,最早的兔儿爷大约诞生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中秋节前,北京城坊街巷多设专售兔儿爷货摊。花色品种极为丰富,大的高约1米,小的不足3厘米,兔首人身,衣冠具备,多执药杵,或披甲基、或衣红袍。又有骑虎的、骑鹿的、骑马的、骑麒麟的,带莲花座的,带云气花卉座的,还有背插靠旗的、头顶盖的,各式各样不胜枚举。兔儿爷造型多为模印,上底粉、施彩绘,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常见的神态均为二日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活泼生动惹人喜爱。

兔儿爷实际上充当了孩子们祀月活动中的神佛,从这个出发,备受儿童尊重。购归后,如成人祭月一样供养礼拜。清乾隆年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有《桂序升平》图,是当时儿童礼拜兔儿爷的真实写照。图中兔儿爷居案中高坐,面前供有西瓜、石榴、桃和月饼。两童子跪拜,另一稍长者击磬助兴,情景动人。这种场面于中秋节夜晚随处可见,不仅平民百姓家家如此,连宫廷内院也尚此俗,“禁中亦然”(徐珂《清稗类钞》),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多种兔儿爷,就都是当年的王子皇孙们祭月的遗物。

崇拜兔子之风自古就有,嫦娥奔月传说见于汉代,印度也有美女奔月说,奇妙的是,她们都带了一只兔子。先民崇拜兔子,于此可见一斑。因兔子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在多子多福的时代,古人希望将兔子的超能力转移到人的身上。为什么要将兔子月亮联系起来呢?因为传说中兔子“望月而孕”,中秋节以月为主角,难免掺入兔子崇拜的内容。比如南方有不少兔子庙,仅为求子而设,与中秋节无关,然而,随着生活日渐世俗化,小孩经常模仿大人礼拜,兔儿爷渐沦为玩具。到代时,每到中秋,已是大街小巷处处叫卖兔儿爷。此后,兔儿爷品种不断丰富,为了人们的具体需要,兔儿爷也不得不改头换面,比如有“坐象兔儿爷”,象、祥同音,表示吉祥;有“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王,表示事业发达;有“麒麟兔儿爷”,所谓麒麟吐书,表示学业进步;有“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更加搞笑的是,人们怕兔儿爷打光棍,又搞出个“兔奶奶”,古人以为不成家则生活不幸福,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民俗博客(232)图文(31)兔儿爷

        称呼月亮玉兔为“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