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踪

 文山书院 2011-12-28
龙踪
2008/9/21

  《湖湘地理》特别推出恐龙系列(上)

  2.攸县杨家虚骨龙

  3.衡南向阳桥恐龙蛋

  4.衡阳市东阳渡恐龙蛋

  5.衡南泉溪恐龙蛋

  6.茶陵大坑霸王龙

  7.株洲杨柳冲恐龙蛋

  8.株洲实竹塘恐龙蛋

  9.安仁鹅眉塘恐龙蛋

  10.衡东蛇形虚骨龙

  11.茶陵大禾岭霸王龙

  12.桃源勒马山巨齿龙

  13.茶陵枣市恐龙蛋

  15.桃源延泉恐龙蛋

  16.桃源洼蓬山虚骨龙

  18.麻阳九曲湾恐龙蛋

  19.沅麻盆地恐龙牙齿

  21.星沙恐龙蛋

  湖南含恐龙化石地层及恐龙化石遗迹分布略图

  绘图/童潜明 制图/龚万里

  桑植芙蓉龙、幻龙

  桃源岩码头恐龙蛋

  辰溪岩桥垄恐龙足印

  株洲天元区恐龙骨牙

  2008年8月6日,株洲市天元区东湖小学工地。童潜明教授已是第四次来到这里。这次,他的任务是对工地上已经裸露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性收集。这次发现,被这位热心的老地质工作者誉为“继1970年发现芙蓉龙化石后近40年来的重大发现”。

  8月10日,老地质工作者罗海晏辨认从天元区收集到的恐龙骨化石。

  8月6日株洲天元区东湖小学基建工地。该工地于8月中旬停工。

  这窝恐龙蛋,被我国轮藻化石研究领域权威曾德敏教授划定为新科——丛状蛋。这是1976年,她和她的同事从桃源岩码头发掘的两窝恐龙蛋中的一窝。

  文/本报记者荣建华 图/本报记者马金辉

  东线,株洲、茶陵、攸县——湖南晚白垩时期的恐龙化石大量发现于此。那个强大种族最后的身影,向我们昭示着什么?无力,忧伤。

  西线,桃源、辰溪、麻阳、桑植——恐龙蛋、恐龙脚印、芙蓉龙。两种鲜明的印记,一个种族的诞生与消亡。



  行走,只为寻找。

  童潜明抖开了一张泛黄的湖南地图。一个个红色小点,标注着那些亿万年前霸者的埋骨之处。

  勒马山巨齿龙、延泉恐龙蛋、麻阳九曲湾恐龙蛋、攸县杨家虚骨龙……这位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的手指最后落在了株洲天元区——最近时间湖南恐龙化石的发现地。

  大地喧嚣,终归平静。

  株洲市政府采纳国士资源部门的老地质专家们的意见,天元区东湖学校工地停工。残留的巨大恐龙化石静静地躺在底层之下,等待着它们沉睡亿万年后的最终命运。

  这也是我们梳理湖南恐龙“足迹”的起点。

  触摸,亿万年前的霸者

  5月24日,负责东湖学校施工的方党生从爆破后的碎石中捡起一黑色硬块。他不曾想到,那一刻,自己竟轻易地触摸到了亿万年前的霸者。

  他以为这只是硅化木。

  这样的黑色硬块,满工地都是。在此后的一月内不断出现。直到6月23日清晨,一块长约70厘米的骨头状黑色硬块进入视线后,方党生对于此前的判断才开始动摇。

  他将难题交给了媒体和文物考古部门。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拍下黑色硬块的照片,将其发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

  对方很快回电:“恐龙化石无疑。”

  6月23日至7月底,株洲市文物局收集被逐日爆破挖掘的砾岩和砂砾岩中的化石(后称为“上化石层”)。那些藏身于巨大砾石块中的恐龙骨,个别“幸运”的,被吊车连同数吨重的石块一起,运回了株洲市文物局。

  而“不幸运”的大多数,则由工地当做废渣石,被搬运它处,仍旧填埋回地下。告别短暂的喧嚣,继续千万年来的幽闭。



  6月27日,省地质研究所组织童潜明、王根贤、刘钟伟及省地质博物馆的专家,以保护和研究“恐龙化石珍贵地质遗迹”的名义介入此事,进行地质记录、化石收集。

  一个多月来回奔波30余次考察。

  7月30日,株洲市国土局陈科长和孙师傅在下层的紫红色砂质泥岩发现了恐龙骨化石,界定为中化石层。这个发现有力地推动了8月11日大会的举行——省地质学会组织包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内的九位知名专家的现场研讨会,会议以纪要形式肯定此前发现为恐龙化石,并提出保护建议。

  七个岩层中有五个化石层

  剥离表层粘土,东湖学校工地小山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株洲红盆,上白垩统地层。测制工地白垩系地层剖面,厚度12.7米,7个岩层,其中确定有5个为化石层。

  “国内罕见”——专家们如此界定。

  砂岩、砾岩和泥质粉砂岩,成了恐龙无奈的栖身之所。

  含砾砂岩和砾岩,化石从异地搬运再沉积形成。而紫红色砂质泥岩,化石可能为原地掩埋形成。时间流逝,大地喧嚣,让恐龙化石呈现出支离的状态,目前尚无完整全具恐龙骨骼化石发现。

  可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曾经的地球霸者集体埋骨于此呢?

  8月19日,就在专家们为化石保护区划定举棋不定时,方党生电告,又发现化石。专家们赶赴现场,发现了灰黑色含砾砂岩中有保护较好的“原生态”骨化石和较多已碳化的植物碎片化石,不少可清楚分辨叶脉。可以想象,这儿原本水草丰美,水泽畔,一群群恐龙徜徉、进食。

  这个有原生态化石层的存在为保护区的确定投下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砝码,争议平息,专家们一致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东湖学校另选校址。

  对分放在株洲市博物馆和株洲市国土局的一百多块化石,专家们比照化石手册,反复揣摩。按牙、颈、肋等部位特点,初步认为,它们包括白垩纪晚期食肉类恐龙、鸭嘴龙等。

  等待,最后的发掘和鉴定。

  “这是继1970年发现芙蓉龙化石后近40年来的重大发现。”——这个结论让株洲天元龙(目前尚无权威机构、专家为株洲东湖工地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为方便,暂称“天元龙”)的命运变得若隐若现——可能,如童潜明所期待,这儿将会矗立起一座恐龙博物馆?

  44年前,湖南首次发现恐龙蛋皮

  株洲天元龙并不孤独,在它附近,还有着茶陵大坑恐龙、攸县虚骨龙等邻居。而原株洲县、茶陵县共发现了4处恐龙蛋化石。

  44年前,茶陵县,枣市镇南塘村。

  西南石油局教授级高工胡济民在做地质区域调查测制剖面时,无意中于白垩纪地层发现了一块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黑色薄片。尽管同事都认为它只是普通石片,但其表面规律的麻点“纹饰”,却让胡济民断定这是某种古生物蛋壳的化石。

  在该地层之上的早古新世地层,胡济民很快又发现了早古新世标志性化石——阶齿兽骨骼。这让他欣喜若狂。

  是年,他带着阶齿兽骨骼化石和薄片一起进京,拜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在看到薄片的一刹那,杨钟健便叫了出来:“这是恐龙蛋皮啊!”

  这也是湖南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距杨钟健1928年在湖南首次发现古生物化石——衡阳远古马,整整过去了36年。

  让胡济民兴奋的是,恐龙蛋皮之上便是阶齿兽,“生物演替,一目了然”。

  无论枣市南塘的恐龙蛋皮还是株洲天元龙,俱为晚白垩的产物。茶陵大坑恐龙化石则被确认为在恐龙历史上最晚出现的晚白垩霸王龙。晚白垩,这也正是恐龙逐渐消亡、裸子植物为被子植物替代的时代——中生代结束,人类演化的新生代开始。

  于研究恐龙灭亡,我们能从它们身上解读多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