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菜根谭》,悟“双向人生 ”

 秀水拖蓝 2011-12-30

品《菜根谭》,悟“双向人生 ”

1)两个向度,两种历练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评注疏引]

精金美玉:喻高尚纯洁。掀天揭地:翻天覆地,喻宏大,雄伟壮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就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锻炼;想干一番翻天覆地的事业,就必须练就履薄临深的沉稳谨慎性格。

这是《菜根潭》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第一则格言,是全部格言的总纲。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什么叫上下求索?“上”是指外部世界,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心之外的事功就是“上”。向上求索,要有立功、立德、立言的雄心壮志,这就是“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下”,指自己的身心,是内部世界,其发展方向正如植物之根一样,向下生长,向深处生长。向下求索,要有人格,有美德,有情操,有节气,这就是“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人生好比一棵成长的大树,愈是要向上发展,愈需要向下培根,树愈大根必愈深。愈是要向外部进取,愈需要向内部充实,从内心深处获得动力。

这是两个向度的人生追求,我们称之为双向人生。

两个向度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关系是阴阳互根、阴阳互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格言中讲到内在向度的人品时,指出要从热烈的外部世界得到修炼,而不是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一份不该忘却的情缘,一个不该失信的承诺,一个不该忘记的朋友,一个不该久拖的问候,一次不该缺席的吊唁,一份不该拖欠的人情……外部世界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是考验人品的功课。幽静高洁是从热烈纷繁中得到的品质。

同样,格言在讲到外在向度的事功时,指出要从如履薄冰的冷静心态中获得成功。这个项目该不该上?这个人能不能用?这笔资金该不该投?目前情况是该进、该退、抑或该停?……一切重大问题都在考验着当家人、经营者的心理素质,临战状态和幽静程度。一切事业的成功归根到底是个人素质、个人品格的成功,而失败多是人格缺陷造成的。刘邦用张良,刘备用诸葛亮,朱元璋用刘伯温,就是要请踱方步摇鹅毛扇的高人来弥补自己热过头易失误的缺陷。现代企业的参谋部、咨询团起的也是这种作用。掀天揭地的热烈是从沉着冷静的“庙算”中收获成果的。

《菜根潭》的作者深谙双向人生之道。他在这则格言中采用冷从热,热从冷的词语搭配决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出乎本意的画龙点睛。

2)事功随身销毁,精神万古如新 

[原文]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一。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评注疏引]

文章:指个人才华表现。信不当以彼易此:相信这一点就不应当用放弃精神追求而换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双向人生,内向成人,外向成事,二者孰轻孰重?成人重于成事,人品重于功利。为什么?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一切物质性的东西都有生有死,有存有亡,唯独精神可以用世,可以存世,可以传世,可以永恒不灭,可以万古如新。

达·芬奇指出:“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古今多少帝王公侯,没有在我们记忆中留下一点痕迹,就因为他们只想用庄园和财富留名后世。而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在美德上却是富豪。”

面对着当今社会重金钱轻精神的人性失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道:“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我们很快就会离开它。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远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开始了精神的求索,人类最终也许将消灭金钱,但毫不疑问的是人类的精神永存。”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原文]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评注疏引]

富贵如花。花有深根之花,浅根之花,无根之花。那山林中满山的映山红,根深叶茂,年年岁岁在春风中开放,永远开不败。那花圃中的盆花,根浅叶稀,无人打理便不再开放。那从枝头上摘下来插到瓶中的花,没有根,美则美矣,美景不长。

在金钱社会里,爱财不是错误。问题在财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这是区分双向人生和单向度的人的试金石、分水岭。

财分三种:有道之财,有运之财,不义之财。有道之财即是利己利人利社会、合情合理合法之财。这样的财富如根深叶茂的山林中花。获得这种财富的人叫做“自道德来者”,他们是具有双向人生理念的经营者。有运之财是不需要经过身心努力而获得的财富,看他得到财富之后怎么支配,怎么打理,如果用财富行善积德,利己利人利社会,则富贵之花久开。如果他的财富只知利己、不知利人,则如花圃中那不再培植的盆花,用不了多久就凋落荒废了。这样的人是迷失了真性的单向度的守财奴。

不义之财是靠权势巧取豪夺、权钱交易得到的财富。这样的财富如同从枝头上摘下来插到瓶中的富贵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获得不义之财的人更是落魄的单向度的人。他们内心空虚,活得最累。

4)以德为基,双向自立 

[原文]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后嗣之本,未有本不立而枝叶荣茂者。

[评注疏引]

后嗣:后代子孙。“三十而立”。立什么?应是双向自立:一是内在向度的立人,立做人的原则;二是外在向度的立业,主要是立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就叫“德者事业之基”。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自立,既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更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坚守不变,必有所得。同理,一个民族的自立,也必须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形态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文化形态的双重自立。我们传薪给后代子孙的就应当是这样一种以德为基的传统精神,这样才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使我们的民族久盛不衰。

5)凡事首先考虑福祸 

[原文]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你会救;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你会受。

[评注疏引]

儆:使人警醒。人有两只眼睛,有双向人生理念的人会一只眼睛看事功,一只眼睛观身心。单向度的人两只眼睛都死盯着事功,身心出毛病了,全然不察,身心出危险了,他也浑然不知。

这个世界有阳光、鲜花、蓝天、白云,但也有风霜雨雪、陷阱、死胡同。身心的存在和安全是不能忘记的。凡事首先考虑福祸,才能趋利避害,化险为夷。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回顾自己创业几十年的艰难历程后,深有感慨地说:“赚钱的机会永远会有,但闯一次祸就可以变得血本无归。我考虑问题,首先考虑这事能不能办?有没有祸,能不能避祸?无祸便是福。第二,再考虑有收无收,有收比无收好。第三才考虑多收少收,能多收当然更好,但如果多收于后续发展不利,我宁肯少收。最后,还得考虑现有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颗粒归仓,把能收到的东西先抓到手,否则等于白做。”这位企业家所讲的都是福祸问题。福祸意识是遇事优先考虑的必设防线。

《菜根潭》这段格言就是对有福祸意识的人讲的。如果连福祸意识都不具备,读这段只会无动于衷。

1970年,美国吉列公司因威克森公司推出塑料刀架丢掉了一些市场,这是对行业排头兵的一次“微祸”了。吉列没有惊慌,也没有大意,立即推出双刃剃须刀救祸,收回了失地。接着在1976年吉列又推出一种便宜、有两个以上备用刀片的“好消息”牌剃须刀。当市场好消息不断传来时,吉列没有因微福而变为骄兵,再次推出使用起来更自由的皮伏特剃须刀,使“好消息”变成了“老消息”。由于在胜利面前不骄不躁,采取了内强自己的防御战略,吉列在全世界刀片市场的份额已达60%以上。

6)坚持真理而不要坚持贪欲

[原文]

欲路上事,勿乐其便而始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一事,勿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评注疏引]

欲路上事:指贪欲,不应当攫取的财富。万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万仞比喻很远很远。惮:害怕。在人生面临的内外两个世界中,什么东西该坚持,什么东西该放弃?什么东西不用怕,什么东西要害怕?真理应当坚持,贪欲应当放弃;利人民、利社会、利国家的事情不怕,违背良心、被人鄙弃的事情要害怕。君子有所畏,有所不畏,当畏则畏,不当畏者则不畏。正因有其不畏,故有其畏;正因有其畏,故无惧无畏。这就是双向人生的“畏字诀”。

欲路上的事先后退一步,以畏惧之心规避,不要因其可以顺手牵羊便首开恶端,被小利所污;须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染指便退回去亦是污点。品性上的事,心灯一亮便不容熄灭,八风吹不动,决无后退之理。一旦放弃了那坚守的一份纯洁、一点质朴、一念慈悲,便是心灯自灭,漆黑一片;远隔千山只在当时,而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危险还在后头呢! 

7)心有目标暗使劲 

[原文]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评注疏引]

炫耀文章:炫耀表面的繁华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心体莹然:内心纯洁而充实。

双向人生,需要有双重目标,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做事难免有兴衰成败,而做人却应当“心体莹然,本来不失”。什么叫“心体莹然”?正直、善良、诚信就叫做“心体莹然”。什么叫“本来不失”?人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具有这种优良本性,不需要从外面找来,这就叫“本来不失”。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有没有位置,是不是被人“瞧得起”,是不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就凭这些“本来不失”的秉性,而不在于外物的作用。单向度的人只有功利目标而没有成长目标。他们以为拥有人无我有的外物就可以使自己得到人无我有的尊重和承认。他们穿了一件高档名牌服装,戴了块进口高级手表,买了一辆豪华轿车,都要用乞求的眼光使别人看到,唯恐别人不知道。这就叫“靠外物做人”。岂不知越是炫耀,越被别人瞧不起,越在人家心目中“掉价”。越显得孤立和悲哀,反得不到“生而为人”之快乐。

8)有形的业绩,无形的品德 

[原文]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慕虚名,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俗。

[评注疏引]

一个在柏林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坐出租中巴时往车窗外扔了一块香蕉皮,德国司机一眼瞥见,刹了车,自己下去捡了放到驾驶室的垃圾桶中,一声不吭继续开车。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平民做的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给那个扔香蕉皮的中国青年终生受益的教育。

这位德国司机的作为是没有任何个人功利动机的,这就叫“从虚处立基”。一个人完成自己的成长过程,实现自己的成长指标,是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自己检验,自我评估,自我奖罚。一句话,自己管理自己。因此他不希翼也不乞求别人给什么好处,自己心安理得,对得起天地良心,便是最高的自我奖赏。

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好事,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做得更多,按《菜根潭》的说法,那是“达人”、“至人”了。帮身边的人出一个好主意,搀扶一个行走不便的老人,为突然生病的人喊一辆救护车,给烦恼之中的同事找一段格言,帮相互怨恨的朋友化解一个误解,使一个沾染了恶习的孩子脱离那个污染他的环境,为受委曲的人说一句公道话,清除马路上发现的可能造成事故的路障,赈灾、救火、扶贫……这些都是成长历程中应做的功课,是题中应有之义,决不能考虑其中哪一项去换钱易物。“若稍计功效,便落尘俗”。

但在事功方向,不计功效就不行了。数据时代就要有严格的数据意识,一开口就说自己有几个亿,是大企业家,一了解,那是几个亿贷款,没有一个可以增值的项目支撑,到最后那几个亿只能用来忆苦。这就是格言中“稍慕虚名,便成伪果”所指,不可取也。

9)成事必难,成人必苦 

[原文]

功夫自难处做去,如逆风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学问自苦中得来,似披沙获金,才是一个真消息。

[评注疏引]

逆风鼓棹:逆风行船。披沙:淘沙。消息:途径。

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个个都曾因功夫不到家,被对手打得如丧家之犬,险些丧命,而后迎难而进,几经曲折,几经锤炼,才成就炉火纯青的上乘功法。世间百业,没有一件事不要靠功夫到家才做得好。有的人“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打算坑人骗人,却因事情的结果“砸锅”而坑了人骗了人。庸医把病人治瘫、治死,非其本意,却也是坑人骗人!这就是功夫不到家所致。

知道功夫难成,才会喜欢那个“难”字。逆风鼓棹,勉力而上,才是一段“真精神”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就叫“真精神”。

成人的过程却不仅在难,更在苦。为什么这里用“苦”字?心苦。成人要同误会、曲解、非难、人格颠倒这些“拂逆”之事打交道。玄奘取经,唐太宗不批准,玄奘没有关文也私自成行。太宗大怒,下令通揖拘捕。出关时被抓,是那位瓜州吏李昌被玄奘不求理解的诚意感动,将他放了,使得西行,取得真经。孙中山推翻帝制,有人讥笑一个医生能治病就得了,还想救什么国,称他为“孙大炮”,孙中山以自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诚意感动了海外华侨,得到大家力助,始得辛亥革命之成功。“淘尽狂沙始到金”。“淘尽狂沙”是“始到金”的必由之路。这则格言的最后一句话提醒我们:既知求真必苦,成人必苦,何不以苦为常,以苦为乐——就象日常生活中啜饮咖啡、可可和功夫茶一样玩索苦涩?

10)造假是人品上的问题 

[原文]

习伪智矫性徇时,损天真取世资考,至人所弗为也。

[评注疏引]

矫性:矫情,违反常情,表现得与众不同。徇时:曲从不良时潮。取世资考,取悦于外人,这里主要指上司。资考:作为供上司考功的资本。

这段话是官场中语,可能为于孔兼所指撰。于孔兼是为救吏部考功郎中赵南星被贬官的,这个“考”字已作为忌讳进入了他的潜意识。

原文意译:习惯于造假的小聪明,千方百计突出自己以曲从不良的风气,损伤人格的纯朴天真以取悦上司,攫取上司考功的资本,这是品德高尚的人所不取的。

“习伪智矫性徇时,损天真取世资考”反映了明朝末期的官场坏风气。这种坏风气,流毒于今,且扬恶尤甚。据报载,前些年某省三分之一的单位来乱谋政绩,打起数字造假的主意。其中某市长在任期间,竟将那年该市GDP数字绝对值写成“增长”8个亿,“增长率”近百分之百,盖因看到大家都造假,唯恐自己造假不够而吃亏,干脆假出个水平来。这种违反常情的行为,绝非工作方法不当,路人也自铁定人品问题。求真务实,返朴归真,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人品、论人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如何“考功”,也指出了课题方向。

11)返己不尤人 

[原文]

返己者触物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途,粗去霄壤矣。

[评注疏引]

返己:向自己的内心求索。尤人:埋怨别人。众善、诸恶:佛家用语,各种善举、各种恶行。粗去霄壤:稍不留意便差之天地。浚:疏通。

这则格言讲如何看待外界的不合理现象,实质上是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

公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私德是个人品德、个人修养。社会成员的私德修养好了,社会公德就一定会好。

双向人生是注重向内心求索,注重降伏心魔的“返己者”。看到一桩不合理的事情,首先检索自己,是否有责任,是否可引以为鉴,是否应当警惕不徇其时?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即使永远做不到“精金美玉的人品”,但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同样会得到祛恶从善之乐,同样会从向内求索的小小成功中,享受到鼓励和奖赏的愉悦。“触物皆成药石”,格物致知,外部世界所接触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转化为对治我们自己心理毛病的良药。

“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埋怨别人,埋怨社会,只能激化矛盾,自寻烦恼,于事无补。

两种对治办法,一是向内求索,这是积极的。一是只怨别人不怨自己,“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是消极的。前者辟众善之路,后者通诸恶之途,一不小心便天差地别。

12)内心世界,天高地阔 

[原文]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高明爽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评注疏引]

双向人生,两个世界,哪个更大?内部世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会有新发现,每天会有新收获,每天会有成功的喜悦,每天都可以自我庆祝。道家说“心游万仞”,天地可谓大矣。佛家说心境中有三十三重天,永远有享不尽的良辰美景。天理,又叫天道,我们可以理解为心理世界及自然规律。“高明爽朗”,指心理感觉,当发现内部世界天高地阔之后,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这句歌词对我们理解“人欲路上甚窄”有帮助。功利世界与心理世界的不同之处,是许多人拥塞到同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人一世界,因此功利之门是一道窄门。刚刚看到一线曙光,往那方向走时却是荆棘丛生,泥泞满地。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当你在拥塞狭窄的人欲路上走不通时,不要忘了你还拥有一个内部世界,那是你憩息、遨游和重新充实、组装自己的广袤天地。

13)呵护成功 

[原文]

生长富贵丛中,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评注疏引]

自烁:自焚。这是一则冷静看待功利世界成功的格言。当一个人名利双收、志得意满时,很容易因兴奋而自我膨胀,自视其身不胜其大,再往前跨一步,便因“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而进入一种癫狂状态。癫狂状态是完全失去了内外平衡,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的非正常状态,它离灭亡只差一步。对于这样的成功者,爱护他的最好办法是在他还没有癫狂之前的兴奋初起时,帮他清热解毒降火。如果是头脑发热,当头给他浇一盆冷水。如果是全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在发热,就把他丢到莲花池中去冰镇。否则,等到欲火使他“自烁”时就太晚了。

当然,单靠外人帮助降温仍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还在于成功者自己的双向平衡,在事功上获得巨大成功时正确认识成败。成功是危险的,它容易招败、招祸,应当从内部世界紧急调兵来防败、救祸,而不能因成功而“自烁”。

“奥运会”的精神——“重在参与”,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有很大启迪。一个人来到世间,正如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参与了就是莫大的荣幸,就要有感激心情。参与了,就是成功。参与不等于拥有,不等于攫得,“参与”代表一种向往,一种追寻,一种努力。只要把参与和不懈努力视为成功,人生就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因为我们总在参与,总在努力,并在这种参与和努力的经历中获得快乐,获得教益,获得成长。不管参与和努力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只是人生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中的一个情节。只要不中途夭折,这活剧就能不断出新。如果因成功而自毁,岂不痛哉!

14)双向调节自圆融 

[原文]

建功立业者多圆融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评注疏引]

圆融:处事周全,善与人沟通,左右逢源。偾(fèn)事:坏事。失机:失去机遇。执拗: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不善与人沟通。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讲父母总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儿女奔波在外,不要忘了一生都在深情关注和挚爱着我们的父母。一个人的内部世界就是他的“家”,这个家同样在深情关注和挚爱着你。而一个人在投入外部世界的事功时,“常回家看看”,及时进行双向调节,乃是建功立业的基础和前提。

事业成功,久盛不衰者方可称为“建功立业者”,而能够久盛不衰,必是双向调节及时、准确、有效的圆融之士;他在事业处于低潮、冷落孤寂时能志气高昂、热情如火,感染自己周围的人;在事业成功、热浪蒸腾时能居安思危,冷静平和,修德于内,修睦于外,小心翼翼地呵护成功。而因成功坏事,失去发展机遇的人则必是执拗于事功而不善向自己的内部世界调取给养的人。这样的人“为天下者不顾家”,不仅不顾父母那个家,连自己身心这个家也不顾,接下来的当然是“人事两空”的悲剧了。

15)跟着感觉走

[原文]

不虞之誉不必喜,求全之毁何须辞。自反有愧,无怨于他人,自反无愆,更何嫌众口。

[评注疏引]

不虞之誉:不期而至的荣誉。自反无愆:自我反省没有过错。

人的品格是在接受双重检验中向完美方向进步的。一方面,是外界的检验,另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检验。后者的检验比前者更重要,也更有意义。什么叫完美?追求完善而不停顿就叫完美。因此完美是一种历程美,而不是象物质产品那样的结果美。如果结果完美才叫完美人生,那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完美的人。难怪人们要创造上帝、造物主、神仙、佛爷菩萨这样一些结果完美的圣像来顶礼膜拜,那是立定一个完美的标准,向那个标准看齐,朝那完美的方向努力。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遇到有人称赞你、抬举你时,不要飘飘然;遇到别人非议你,求全责备,攻击毁谤时也不要反感。你要反躬自问,自己检验好自己。心中有愧,就不要怪别人,知过即改。心中无愧,“更何嫌众口”,路人不识我,何必空计较?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去吧。

16)双向互补自悠然 

[原文]

见外境而迷者,继蹱况进,居怨府,蹈畏途,触祸机,懵然不知;见内境而悟者,拂衣独往,跻寿域,栖天真,养太和,悠然自得。高卑继绝,何啻霄壤。

[评注疏引]

这段话意译如下:

看到外部世界而迷失了本性的人,脚步不停地向前竞跑,在人怨沸腾的红尘中打拼,前路凶险难测,祸患随时可能发生。由于一心向外,头脑昏沉,身在险中不知险。懂得双向人生道理的人,可以以内补外,从内部世界得到悟性,不为外物所困扰,独往独来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跻身延年益寿之域,栖心于纯朴天真之境,养怡太和之气,怡然自得而无烦恼。不在乎有身份的、没身份的来访者减少或断绝,两种活法不啻天壤之别。这段话中的“养太和”用的是宋代张载的哲学范畴。张载写的《正蒙》第一篇题目就是“太和”,“仇必和而解”“太和所谓道”。清朝的金銮殿称为“太和殿”。太和是身心与外界平衡互补的理想状态。

双向人生的两个世界是可以互补的,正如植物的枝叶吸收阳光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能量转换可以壮根;根吸收水份养料可以养枝叶。在互补结构中,根的作用更重要。

留心现实生活,你会惊奇地发现:拥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拥有幸福的爱情、闲适的情趣;官居高位的,不一定有贤惠的妻子,争气的儿女;拥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发挥才干的岗位。你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却有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当你羡慕台上的明星出尽风头时,说不定明星更羡慕你轻松自如、随心所欲、喜笑怒骂、平平淡淡总是情。“我看青山多妖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你站在船上看山上的景色,说不定那山上的人正羡慕地看着你。

外部世界的“失”,正是内部世界的“得”。一个人如果碰到离婚、免职、辞退、失业、破产等不顺意事件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暂时不为人妻了,暂时不为人主了,暂时不为那“居怨府,蹈畏途,触祸机”的社会角色了,你还是你自己。找回自己相对于失落自己来说,是一种“得”啊!

17)物重人轻,物轻人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幽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评注疏引]

挠;阻。泥:拘泥。机:生机。

讲一则梁启超的故事。

据传,清光绪年间,博学年轻的梁启超去武昌拜谒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是权势盖天的大人物,看到梁启超的拜贴上署款为“愚弟”,心中很不舒服,见面时也不叫看座,却铁青着脸哼出一句楹联的上联:“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立即对答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心中一惊,但没有上火,再出一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句话的意思是:江河湖海江排在第一,春夏秋冬夏排在第二,武昌古称江夏,就在长江之畔,当时又逢夏季,我张之洞就是“江夏学者”的领袖,你小子算老几?梁启超幽闲镇定,脱口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儒道释三教儒教排在第一,天地人三才人排在最后,我是儒教之人,不敢居前,但也不能居后吧?张之洞见梁启超持身如泰山九鼎,岿然不动,应事若高山流水,散澹自然,心悦诚服,当即把梁当成小老弟,以礼相待。

这则故事的两个人物都是持身庄重的人物。梁启超见张之洞,不是双膝发软,两眼发直,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也没有什么礼物可送,而是以“侠士有志傲王侯”的报国情怀打动张之洞,这实际是最高的信任和尊重。张之洞见梁启超以礼相待,不是看重他的钱财,而是看重他的品德才华,也是难能可贵的。现代人中间可能很难出现这样动人的故事了。但格言中讲的“看外物重则持身轻,看外物轻则持身重”的道理却仍不失为处世之道。在权力、金钱、物质面前,要把持住自己的身心世界。不要因外物或蝇头小利而变得低眉俯首,不能幽闲镇定、潇洒活泼地做人。

18)行止在我,得失由人 

[原文]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评注疏引]

傀儡:木偶戏里的木头人。卷舒自由:收放自如,进退随意。行止:或进或退。提掇:抓在手中任其拾掇。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

人生如戏,木偶戏。戏中之我是一个傀儡,我们参与外部世界扮演的许多角色都是逢场作戏,身不由主,那不是真正的自我,不是我的身心。戏中人的动作语言也不代表我的内心世界。但那傀儡把柄应当抓住在我的手里,那扯动傀儡手舞足蹈的线头应当抓在我的手中。也就是说,外部世界的进取应当由我的身心去操纵,而不能由别人操纵,这样我能进能退,行止在我,得失由人,才有可能始终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世人常常卷入外部世界之后遗忘了这一点。唐伯虎有一句诗“一样傀儡下场人”,是说置身于外的人们不知不觉真以为那戏中之傀儡便是我,而失落了真实的自我,这是很可悲的。有的人发了一笔财,又在政府中谋了一个职务,见到老朋友甚至老婆、孩子、父母都打起官腔来,就是这样一种“傀儡下场人”,这是很可笑、很可悲的。

转文后记:

1、引自望人松的BLOG  为方便本人阅读,转文标题改动

2、附:编者按:这部《双向人生》书稿,经我三个多月的编辑,全文80多万字;正联系出版事宜时,我的朋友、作者胡均亮,经叶舟策划,将书稿交给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搞成了语录体的《修养之最高境界》,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见书后深感失望——一部思想深沉、文笔生动活泼的作品,仿佛涧底青松,郁郁苍苍,凛然挺立,经教授们煞费苦心的删改,那撼人心魄的浑厚思维消失了,那纯朴扎实的语言风格没有了,我看到的是学院风格的语法逻辑严谨的“一盘绿豆芽”!

我试着将我初编的书稿摘录部分放到这里,或许对《修养之最高境界》的读者,能有裨益。

3、我是《修养之最高境界》的读者,对比阅读,感觉这部《双向人生》书稿比《修养之最高境界》更适合我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