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捷固件门硬盘动手修复过程,配图文说明,骗M

 玩梦书生 2011-12-30

上传修复所需的串口调试助手&超级终端工具,打包成一个压缩包了:

串口调试助手&超级终端.7z (309 K)  

希捷固件门事件,想必各位坛友都听说过,名气很大

硬盘是淘宝跳蚤街100包邮买入,希捷7200.11 500GB,故障表现为:硬盘不能识别,BIOS不认,挂易驱线、接esata口,系统都不认,毫无反应,就像硬盘不存在一样。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串口调试解决(原理还是没懂)。不过硬盘本身硬件无恙,通电主机正常转。在网上找了教程,买了需要的材料,开始动手。以下是全过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第一件事,当然是找教程。网上还是有不少这方面的教程的,找两篇详细点的仔细看懂。

第二件事,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所需材料为:T6螺丝刀(用于拆硬盘电路板),双面胶or透明胶or其他薄的绝缘材料,USB-TTL刷机线(这个是主角)。前两样都有了。第三个,刷机线,看教程有说用挪鸡鸭CA-42数据线的,查了更详细的说明知道真正需要的是2303芯片的USB-TTL(或者说是USB-COM)线,。既然只需要2303芯片的就可以了,可选范围就大多了,淘宝搜到一个专门的2303芯片的刷机线,用作中九机顶盒刷机的,也可以拿来调试硬盘,杜邦插头直接做好的省区我自己动手改造CA-42数据线的麻烦,当然就选这个

开始工作了。

一、硬件连接和改造

1、连接硬盘。TTL线的TX端连接硬盘的RX端,TTL线的RX端连接硬盘的TX端。如图为TTL线和硬盘对应的端口

看硬盘数据线插头旁边的跳线槽,需要连接的位置就在这。最左边两根针脚已经被跳线帽短接了,据说这个在操作的时候必须保留否则可能出现问题,我就没管这个了。其实这两根针短接的时候硬盘是强制工作的1.5Gbps速率下的,修好以后可以拔掉,可以稍微提升性能

发现杜邦头太大了,塞不进去。于是把杜邦头的塑料壳拆掉,用透明胶包裹住里面的铜套绝缘

插上去

这样TTL线就和硬盘连接好了

再拆掉硬盘电路板。把一段透明胶对折站起来,粘成绝缘膜,裁成大概1cm宽,铺在硬盘主电机的电源触点上面

这样硬盘通电的时候电机是不会转的

昨天忘记说明一点了,最后要给硬盘插上sata电源线,这个电源线一定要用电源原生的SATA电源线,不要用大4PIN转SATA转接线,也不要用易驱线和移动硬盘的电源,不然可能出现问题。保险起见,当然直接用原生的sata线了

2、连接刷机线到电脑并安装驱动程序

这一步我省略,大家应该都会

二、软件调试

1、设置和确认COM端口

USB-TTL线安装驱动完成以后,进设备管理器,可以看到已安装的设备。如图,我这里是COM6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用来确认端口号)

选择刚才安装的刷机线对应的串口号,发现下拉列表最多直到COM4,没有COM6,看来需要改一些设置

回到设备管理器。自己看图,都看得懂的

在重新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刚改的COM2端口。点“手动发送”,最下面的TX RX数值应该会同时变化(点一次手动发送 数值增加一次),同时变化说明端口选择正确,如果TX增加而RX一直为0,说明端口选择错误或者刷机线没有连接好。确认TX RX数值都会变化以后,即可确认当前COM端口号为连接的端口,须记这个端口

未完,楼下继续

[ 此帖被wjbluecloud在2011-11-06 11:43重新编辑 ]

2、用超级终端调试

打开超级终端。

XP系统自带超级终端,位置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WIN7系统没有,在网上找到从XP系统提取出来的超级终端文件,下载下载,正确安装。安装方法就不说明了,很好找说明

打开超级终端要新建连接。设置部分是刚刚开软件截图补上的的,修复硬盘那会没截图,所以连接名称前后有差别

一步一步设置

进入调试界面!!!!!

进入这个界面以后,开始输入代码调试(红色字为输入内容,每输入完一次内容要按回车。截图中红框内的内容即是要输入的部分):

按组合键Ctrl+Z激活调试终端,会出现F3 T>,如图

直接引用原话:“注意,如果这时出现的是一个箭头符号,或者其他乱码,那么应该是RX与TX的线接反了,调换一下位置。 如果串口调试助手正常,却无法激活超级终端,请关注您的USB接口供电是否不足,如果它无法带动一个移动硬盘的话(通常此问题都出现在笔记本或者台式机前置面板上的USB接口上),请换一个电力强劲的USB接口。 ”输入指令要注意大小写

输入 /2 回车 :: 进入2级指令(我也不懂,照做)(PS:双冒号后面为说明文字,下同)

输入 Z 回车 :: 停止硬盘主机电路

看到下面的字符出现:

“Spin Down Complete

Elapsed Time 0.145 msecs”如图

接下来,抽出压在硬盘电路板下面的透明胶。抽出以后仔细听,发现硬盘主机确实没没动静,看来这些调试代码却是是这么回事 虽然我不懂原理,哈哈

输入 U 回车 :: 启动硬盘主机电路

这时候,听到硬盘主机启动了,就和正常硬盘刚刚通电一样,通电以后,屏幕出现:

“Spin Up Complete

Elapsed Time 6.843 secs”

输入 /1 回车 :: 进入1级指令

输入 N1 回车 :: 创建S.M.A.R.T扇区

输入 /T 回车 :: 清除G-List。引用原文说法:“有人说这一步是可选的, 如果我们这一步没有执行,修复完成后,如果硬盘没有再出现BUSY错误,这一步将不是必须的。”。管他的,既然可能需要,就操作吧

输入 i4,1,22 回车 :: 注意大小写,注意要输入“逗号”

指令输入完成,拔掉硬盘的电源线,等待10秒左右,硬盘启动

在终端上,按组合键Ctrl+Z,再次进入调试模式

输入 m0,2,2,,,,,22 回车 :: 重建硬盘的索引区到固件内。这一串代码要仔细看清楚.....一个字符都不能多也不能少

等待片刻(15-30秒),终端上出现一大串文字,我就不敲上来了,自己看,截图中加上荧光背景的即是

到这里硬盘就已经复活了。拔掉USB-TTL线,拔掉硬盘电源线,关闭超级终端等工具,完成。拿易驱线接上硬盘连接电脑,终于出现了发现新硬件的提示。系统自动安装上硬盘驱动,打开“计算机”,硬盘的分区都出现了!!!狂喜

现在,硬盘只是复活而已,离可以放心的正常使用还差一步

3、给硬盘刷新版固件

原始版本的固件是有BUG的,即是现在修复了硬盘,将来迟早还会出问题,为以防万一,一定要刷新版固件。过程不详述,这个的教程就更多了,一搜一大把。

下面就是进行硬盘的常规测试了,买回来一块旧硬盘,一些测试是必要的

既然是旧硬盘,必要的测试肯定要做,无外乎Smart信息检测,坏道检测,性能检测
刷新固件完成以后才开始测试的。
先上Smart信息。可见硬盘已经用了8000+小时了,是用了不短时间的,不过健康状况还比较放心。图中圈出来的是马达启动/停滞记数,只有11次,这11次应该就是我刷固件前后N次关机重启电脑产生的,看来之前的操作把这一项清零了(猜测)。
有些数值相当大,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是bug
HDTune满扫测试,全绿过关,应该没有严重的坏道。后面有MHDD的详测截图,更准确
读取测试。这次测试的时候,前面说的那个跳线帽没有拔掉,感觉传输曲线最高的地方被截断了
拔掉跳线帽以后的测试,读取性能稍微提升。
写入测试。最高值同样被截断。拔掉跳线帽以后就没测试了,应为已经开始用这块硬盘了,写入测试会覆写所有数据
性能,就那样,单碟250GB的硬盘,和单碟500GB还是有差距的。不强求了,毕竟是旧硬盘,拿来当做文件仓库使用,也不需要多好的性能
下面是MHDD检测截图,DOS下面测试的。MHDD,检测坏道的人应该都知道,比HDTune准确多了。检测太耗时,500G检测完要将近两小时,我只检测到70%左右就中断了,因为硬盘后部读写比较少,出坏道的可能性很小,前面没大量坏道的话后面不是很必要检测了
有40个绿块,有点遗憾,已经用了8000+小时有点不好的区块在意料之中。不过令我惊喜的是,除了这些绿色区块以外,其他部分盘面质量相当好,测试中几乎一直是大面大面3ms<的区块,就像截图中一样,其实扇区读取速度都相当好,要不是那40个绿色区块,估计大家一眼看到这个截图会以为是新硬盘的测试数据吧
现在这块硬盘就作为我的电影&软件游戏安装包存放盘,兼职下载仓库(不是挂机党,学校教育网带宽大,校园PT战下载资源速度很快,加上我设置每个下载任务128M的缓存,估计不会给硬盘造成过大负担),存放的不是重要文件,即即使将来硬盘英年早逝,重要文档也不会丢(已经刻盘备份+网络备份了)。
硬盘已经正常使用一星期,一直很正常,哈哈哈。唯一不爽的,就是这块盘读写噪音好大啊!!!比500G西数蓝盘噪音大多了。。。
总之,在3.5寸500G硬盘涨到500+RMB的时候买到这样一块硬盘,还是相当值得的。
串口调试助手和超级终端,等会我上传上来,估计有人会需要
到此结束!!!!求M啊!!!!有M的都给我加啊给我加,写这个帖子花了不少功夫,大家看我截图就知道了,几乎每张图都专门处理过,用的专门的软件截的,工作量不小。不奖励点,说不过去吧
PS:当时收到快件的时候,拆开发现卖家还给了一张2G TF卡一张M2记忆棒(非原装棒)。呵呵,那个人是好人
TF,好的
M2记忆棒,有损坏区块,这个我现在用不上,也懒得处理了,先放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