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00问》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2-30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00问》 一、基础知识 1、啥是食用菌病害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它有害微生物侵染,使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发育受阻,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称为食用菌病害。食用菌病害分为病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而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机械或昆虫、动物(不包括病原线虫)和人为活动的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结果,不属于病害。 2、啥是菇床病害 菇床病害与子实体病害是相对而言的,菇床病害是指发生在播种后菌丝生长至子实体形成前的各种病害。这类病害病菌首先发生在菇床培养料上,主要影响菌丝生长,进而影响菇蕾形成或子实体生长发育。这类病害病原菌对播种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直接寄在食用菌菌丝上,或分泌出能抑制或杀死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毒物质,或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或几种情况兼有。所以有人也称它为菇床上的竞争性杂菌或有害杂菌。许多发生在子实体上的病害也与菇床病害有关,菇床病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比子实体病害大。 3、食用菌覆土栽培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食用菌栽培,如草腐性食用菌双孢菇要进行覆土才能出菇,而木腐性食用菌如平菇覆土可以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并且可以提高产量,土壤能保湿吸水,刺激菇体形成,但是土壤中往往带有病原菌或者虫卵,造成食用菌病虫害发生,所以食用菌覆土必须进行处理。在使用前,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才能使用。在草腐菌上覆土材料,如果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作为材料,可撒5%石灰,在太阳下曝晒几天,使用前5~7天喷500~800倍克霉灵和1500倍敌杀死,用薄膜盖上闷5天后使用。也可采用地下20厘米的生土覆盖。 4、硬水或有水锈的水可以栽培食用菌吗 硬水或有水锈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硬水或有水锈的水中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成分,它们放置在水池中遇到氧气会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水锈或沉淀,这些成分会造成培养基中营养成分不平衡,最终导致食用菌生理代谢失调,如菌丝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出菇(耳)等现象。要对硬水或有水锈的水进行处理,如放到水池中氧化沉淀,也可以在水池中放入次氯酸钠净化,达到要求即可用来栽培食用菌。 5、可以用河水栽培食用菌吗 一般河水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农民普遍采用除草剂除草、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这些化学农药残留会随着雨水流到河中,再加上目前工厂废水不进行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这都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品品质,所以,山区远离大城市的地区可以采用河水栽培食用菌,其它地区有条件的栽培户最好采用井水栽培食用菌。 6、啥是子实体病害 子实体病害是指发生在各种食用菌子实体上的病害。即发生在子实体原基、幼菇、菇盖、菇柄以及耳类的耳片上的病害,如平菇腐烂病、黑木耳线虫病和香菇病毒病等均属于子实体病害。 7、啥是病原 引起食用菌病害直接因素即为病因,在植物病理学上称为病原。根据病原属性不同,病原又分为生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两大类型。微生物病原引发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也叫为非生理病害;环境因素引发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病程)主要是食用菌、病原微生物和环境条件三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则主要是环境条件综合作用于食用菌的结果。 8、啥是症状 不同类型的病害、不同病原引发的病害,同一病害的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晚期)症状都不相同。症状主要有:染病和发病的菌丝体生长变缓、不均匀和变色等;染病和发病的子实体出现畸形、变色、病斑、水肿、滴水、腐烂、猝死、枯萎和病原菌子实体等。从食用菌病害发生到症状出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即为病程。不同病害类型,不同病害其病程不同。 9、啥是食用菌虫害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遭受某些动物的伤害和取食,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在这些动物中,通常以昆虫类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因而人们习惯地把对食用菌有害的动物,统称为害虫。有害动物还有螨类、线虫、蛞蝓等。由于害虫的作用,造成食用菌及其着生基物被损伤、破坏、取食的症状,叫食用菌虫害。 10、啥是竞争性杂菌 竟争性病害类似于农作物的杂草危害,所以也称这类病原物为杂菌。其特点是病原物着生在培养基质上,和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使食用菌品质和产量下降。这类病原物有真菌和细菌等。 11、啥是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即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造成食用菌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生理性病害,也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生长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措施不当。如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值过小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或过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农药、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等。这类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再继续,能恢复正常状态。非侵染性病害最常见的症状是畸形、变色。 12、啥是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造成食用菌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叫非生理性病害。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四大类,具有传染性,侵染性病害特点是病原微生物直接从食用菌的菌丝体或子实体内吸收养分,建造自身,使食用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从而出现症状,使食用菌产量和品质下降。如常见的白双孢菇白腐病、白双孢菇褐斑病、香菇病毒病、黑木耳线虫病等。 13、侵染性病害有哪几类 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 (1)真菌病害:引起食用菌病害的真菌绝大多数是霉菌类,具有丝状菌丝。这些病原真菌除腐生外,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在侵染的一定时期就在被侵染的食用菌表面形成病灶和繁殖体——孢子。这类真菌病原物大多喜高温、高湿和酸性环境,以气流、喷水等为主要传播方式。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疣孢霉引起的香菇褐腐病、轮枝霉引起的双孢菇干泡病、轮枝孢霉引起的平菇软腐病、头孢霉引起的香菇褶霉病等; (2)细菌病害:引发食用菌病害的细菌绝大多数是各种假单孢杆菌,这类细菌大多喜高温、高湿,氧分压小,近中性的基质环境,气流、基质、水流、工具、操作、昆虫等都可以传播。常见的细菌病害有托拉氏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褶斑病、菊苣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菌褶滴水病等; (3)病毒病: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虫,现已发现寄生为害食用菌的病毒有数十种,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病毒大多是球形结构,直径在20~50纳米;也有杆状或螺线形病毒粒子,这两类病毒粒子比球形病毒大,一般为17~65纳米×50~350纳米。常见病毒有双孢菇病毒病、香菇病毒病和凤尾菇病毒病等; (4)线虫病:线虫是一类微小的原生动物,为害菌丝体也常为害子实体,引起食用菌的各种线虫病。引起食用菌病害的线虫多为腐生线虫,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培养料中,常见的线虫病有香菇线虫病、平菇线虫病、黑木耳线虫病和银耳线虫病等。土壤、基质和水流是它们的主要传播方式。 14、食用菌病害发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栽培食用菌品种本身不抗病或抗病能力差; (2)培养的环境和培养基质中大量存在病原菌; (3)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和养分等不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而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 (4)栽培管理措施不恰当,预防工作未做好。 这四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病害才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或不易发生病害。栽培者尽可能优化适合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条件,提高食用菌抗病能力。 15、食用菌病害症状由几部分组成 食用菌病害症状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食用菌发生病害,一是子实体或菌丝体本身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出现畸形菇、菌盖上出现斑点或霉烂、菌丝体由白变黄等,这种表现叫做病症,即病害的形状,不论生理性病害或非生理性病害都有病状表现;二是在发病部位表面长出霉层或溢出菌脓,这是病原生物在发病部位长出的菌丝、孢子或菌体,如发生轮枝霉或疣孢霉褐斑病后,在褐色病斑表面可看到灰白色霉状物,发生枝孢霉菌后,子实体外表长满白色绒毛状菌丝,一般都有病症表现出来;凡是由病毒、线虫及不适宜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引起的病害,一般都只有病状表现而无病症。 16、食用菌病害发生时有啥症状表现 (1)菌丝生长速度缓慢,或不吃料,或发菌不均匀,或发菌后菌丝逐渐消失; (2)菌丝颜色变黄、萎缩、死亡;培养料变黑腐烂,散发出霉味、酒糟味、臭气等异味; (3)培养料表面长出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或形成一层白色、粉红色或桔黄色菌被; (4)不形成子实体原基或延迟形成子实体原基; (5)子实体畸形生长,如出现花椰菜花球状的、珊瑚形状的、菌柄细长而菌盖变小的、菌柄肿胀呈泡状的、菌柄弯曲并分叉的、菌柄顶端丛生很多小菌柄的、菌盖形状不规则并出现缺刻的畸形子实体; (6)菌盖及菌柄上出现红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或斑块,出现水渍状条纹或斑纹; (7)子实体呈干腐或湿腐,菌柄髓部变色或萎缩,子实体腐烂后散发出恶臭气味或无恶臭气味; (8)子实体或幼菇颜色不正常、萎缩、干枯、僵化。 17、食用菌病虫害发生有啥特点 (1)侵害食用菌的病虫种类繁多; (2)营养丰富的栽培基质为病虫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 (3)适宜的出菇环境为病虫繁殖提供优越的条件; (4)食用菌与病菌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小,营养需求性基本一致; (5)培养基质携带病源和虫源; (6)病虫侵害面广,食性杂,虫体小,隐蔽性强,繁殖量大,爆发性强; (7)病虫同时侵入,交叉感染和再侵染,加重病虫害发生。 18、所有表现不正常的食用菌子实体都称为病害吗 人工栽培某些食用菌,如金针菇、猴头菇等,为了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商品价格,栽培者在金针菇和猴头菇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人为控制不适宜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的空气及光照等环境条件,使金针菇子实体菌柄不断延伸生长而抑制菌盖的形成,使猴头菇子实体不形成正常的管状毛刺和保持白色,像这样不正常生长的子实体不能称为病害;而不按照人为意愿表现出与原生物学性状不同的、不正常的食用菌子实体才能称为病害。 19、如何区分有益真菌和有害真菌 凡是可供人们食用、药用或对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有实用价值的真菌,统称为有益真菌或应用真菌(酒曲、酱引子、酵母菌、放线菌等);凡是可引起人体、家畜、水产、农作物、林木、花卉、牧草及食用菌等发生病害的真菌,统称为有害真菌或病原真菌(细菌性腐烂病、竞争性杂菌、绿色木霉、链孢霉等)。 20、为啥病害发生后损失有大有小 对于病原真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寄生性和致病性,只不过各种不同病原真菌其寄生性和致病性强弱不同。如轮枝孢霉菌寄生性较强,青霉菌寄生性则较弱。就引起子实体或菇床发生病害真菌来说,它们大多数属于弱寄生性真菌,这样,他们平时可以以腐生方式生活在土壤或各种有机物质上。但是,病原菌寄生性强其致病性不一定强;相反,寄生性弱的病原生物,一旦侵染食用菌,其致病力则很强。这就是有的病害发生后损失小,有的病害发生后则损失严重的原因。 21、危害食用菌线虫有哪几类 为害食用菌的线虫有两类:一类是头部口器中有吻针的线虫;另一类是头部口器中没有吻针的线虫,生产中经常碰到的多属于前一类线虫。它们对食用菌为害性较大,只是由于线虫为害症状容易与生理性病害症状混淆,因此,没有引起栽培者应有的重视,并且认为是病害。后一类线虫在发生流耳的耳脓中大量存在,在培养料中以及一些腐烂子实体中大量存在。 22、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为啥易发生病虫害 (1)栽培时,一般在中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及发菌; (2)用于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本身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充足的水分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充足的场所和养分。 这两个基本条件,既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也适合各种病菌及害虫害螨生长繁殖,特别是采用生料栽培或堆制发酵料栽培平菇及双孢菇等食用菌时,如果栽培场地及菇房、菇床未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杀虫,培养料没进行符合标准的高温堆制发酵和药剂处理,在有大量病虫害情况下播种,如果播种量少、菌种本身生活力不强,而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病虫螨害就会发生和流行。即使是采用灭菌后的熟料栽培,也同样受到病虫螨害的威胁,只是发生时间稍微推迟。 23、为啥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病虫害   当栽培食用菌发生病虫螨害时,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但是施用化学药剂,一定要注意食用菌对药剂的敏感性,保护菌丝体免遭药害。出菇后防治病虫害要慎重选择使用药剂,要选择能有效抑制病虫螨害发展而不影响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的农药,以免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同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交替使用,防止杂菌产生生理小种或者抗药性。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一段时间后药剂效果明显下降,可能造成病虫害大发生。所以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病虫害。 24、哪些农药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 (1)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敌敌畏、敌百虫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生物类杀虫剂有爱力螨克、苏云金杆菌、茴蒿素、噻唑酮、川楝素、鱼藤酮、藜芦碱、苦参碱; (2)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杀菌剂包括代森锰锌、百菌清;具有内吸收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包括噻菌灵、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生物性杀菌及杀病毒剂有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抗霉菌素120、病毒灵、菌毒清、植病灵; (3)杀螨、杀线虫剂:杀螨剂有克螨特、速螨酮、双甲脒、卡死克、噻螨酮、浏阳霉素;杀线虫剂有二氯异丙醚、苯线磷、克线丹、棉隆; (4)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缩节胺、赤霉素、爱多收、萘乙酸。 25、食用菌上如何使用农药 (1)在出菇期间,使用农药要慎重,农药沾染在子实体上,会造成污染,农药残留会影响产品质量;  (2)禁止直接将有剧毒的有机汞、有机磷等药剂用于拌料、堆料和菇床防治;残效期长,不易分解以及有刺激臭味的农药,也不能用于食用菌栽培。特别是出菇期间,禁止使用毒性强、残效期长或带有刺激臭味的药剂; (3)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根据防治对象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如敌敌畏具有熏杀和触杀作用,对菇蝇类的成虫、幼虫以及跳虫有特效,但对螨类杀伤力差;辛硫磷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杀虫剂,除对菇蝇、跳虫有特效外,对螨类也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药效优于敌敌畏;若用辛硫磷加杀螨剂防治螨类,则优于其他农药;施药要选择合适浓度,辛硫磷加杀螨剂,从堆肥到出菇期前各用500倍液防螨,但子实体阶段浓度应降到l000倍;  (4)使用农药时,要先熟悉农药性质,滥用农药,有时会在覆土层或培养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毒物质,影响菌丝生长,造成减产;  (5)尽可能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和微生物制剂,如除虫菊、鱼藤精、增产菌等制剂;  (6)保护天敌,不可滥用农药。如肉食螨,某些革螨等螨类在床面上出现时,不应加以扑杀,应予保护。 26、为啥食用菌要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因为食用菌食用部分—子实体是裸露的,没有其它保护组织,又是健康食品,病虫杂菌一旦发生后,给化学药剂防治带来困难,用药时既要避免药物对食用菌本身引起药害,又要禁用对人体有毒性残留污染菇体的药物。所以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选择防治效果好的(高效)、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不受药害、不污染产品、不为害人体健康的(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27、出菇阶段防治病虫螨害的化学药剂应具备啥特点 在出菇阶段的病虫螨害防治的化学农药必须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选择性强的特点。高效,是指该农药灭菌、杀虫、杀螨的能力强,效率高,病菌害虫害螨接触到农药后很快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低毒,是指该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低,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畜中毒;低残留,是指该农药喷洒后,在发挥其高效力的防治病虫螨害作用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变成其它无毒物质;选择性强是指该农药对病菌或害虫害螨防治效果好,而对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则无不良副作用,特别是病害防治中的杀菌剂要求它的选择性非常强。 28、线虫病危害有啥症状 线虫属无脊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危害食用菌的线虫有多种,例如杆型线虫,是危害食用菌的主要线虫;滑刃线虫,以刺吸菌丝体造成菌丝体衰败;垫刃线虫,此线虫培养料中较少,但在覆土层中较普遍,危害性较轻;在灰树花出菇袋中发现一种线虫,体长3~6毫米,取食其菌丝,危害甚重。线虫危害多种食用菌菌丝,依被危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食用菌有双孢菇、银耳、黑木耳、草菇、灰树花、平菇、香菇、茶树菇、鸡腿菇、双孢菇和球盖菇等品种。双孢菇受侵害后,菌丝体稀疏,培养料下沉、变黑、发黏、发臭,菌丝消失、不出菇。幼菇受害后萎缩死亡。香菇脱袋后在转色期间受害,菌袋产生“退菌”现象,最后菌袋松散而报废。线虫数量庞大,其排泄物是多种腐生细菌的营养。这样使得被线虫危害过的基质腐烂,散发出一种腥臭味。由于虫体微小,肉眼无法观察到,常误认为是杂菌危害,或是高温烧菌所致。 29、线虫病发病有啥规律 线虫绝大多数经过两性交配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经过3~4次蜕皮变为成虫。在气温15℃~30℃,含水量大的腐殖质料中都有线虫分布。线虫能在水膜表面蠕动,有时大量线虫群集在覆土或菌体上,互相缠绕成一个闪烁的、扭曲的螺旋体。在25℃左右10天即可繁殖一代。在5℃以下线虫停止活动,50℃时在干燥的状态下虫体进入休眠期。在菇床上线虫的危害程度在10%左右时,症状不明显而不引起注意;当危害程度达到30%以上,则防治困难,产量损失严重。塘水、旧菇房、工具和昆虫是线虫的携带者。浇水采菇、害虫的活动是造成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30、怎样防治食用菌线虫病 (1)适当降低培养料内水分和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恶化线虫生活环境,减少线虫繁殖量,是控制线虫危害的有效方法; (2)强化培养料和覆土材料的处理,尽量采用二次发酵,利用高温进一步杀死料土中的线虫; (3)使用清洁水,河水、井水较为干净,而池塘死水,含有大量的虫卵,常导致线虫泛滥危害; (4)采用轮作制度,如菇粮轮作、菇菜轮作、轮换菇场等方式,都可减少线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5)采用药剂防治,“菇净”中含有杀死线虫的成分,按1000倍喷施能有效地杀死培养料内和菇体上的线虫。 31、食用菌常用消毒杀菌剂有哪些 (1)酒精:杀灭菌体使蛋白质变性,但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主要用于菌种袋、菌种瓶表面的擦洗,接种工具的浸泡,接种人员的手表面消毒等处理。使用消毒时需将浓度为95%的原液稀释成70%~75%的浓度,酒精灯燃烧时用95%浓度,应选用医用或食用酒精,不能用工业酒精或甲醛代替; (2)高锰酸钾:可杀死细菌体和菌丝个体,但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主要用于擦洗菌种袋表面、接种工具的浸泡消毒。使用浓度为0.1%~0.2%; (3)过氧乙酸:杀菌性强,作用明显,具有熏蒸作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主要用于接种室、接种箱内的空气熏蒸消毒。使用浓度为2%,每立方米用20~40毫升喷雾,再密闭1小时后接种; (4)石灰:能快速提高环境或培养基质中的pH值,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在高温期用 2%~3%的浓度拌料,抑制细菌发酵,促进培养料熟化; (5)二氯异氰脲酸钠(即气雾消毒盒):主要用接种箱和接种室的空气消毒。每立方米用量2~4克,点火熏蒸,30分钟即可接种; (6)多菇丰:食用菌专用消毒杀菌剂,可用于多种木腐菌类的培养料生料和熟料拌料。使用浓度1000~1500倍,可有效抑制竞争性杂菌,如木霉、根霉、曲霉等病菌的萌发及生长,而不影响正常菌丝生长和出菇。多菇丰能有效防治子实体生长期间的致病菌,如疣孢霉菌、干泡菌、褐斑病等细菌性、真菌性和酵母菌类的病害。使用浓度为500~1000倍。间隔3~4天,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地缓解病症,使新长出的菇体不受病菌的侵染而正常生长; (7)多菌灵:主要对绿色木霉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会抑制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和个别平菇品种等食用菌菌丝生长。由于此药使用多年,许多食用菌病原菌对多菌灵药剂已产生抗性。拌料用量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8)甲基托布津:杀菌谱广,药效显著,但对发菌期的菌丝有抑制性,只能用于子实体成长期的真菌性病害的防治,75%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喷雾为宜。 32、如何进行生态防治 食用菌生产从培养基制作、发菌到菇体发育生长全过程中,极易遭受病、虫、螨类危害,因此在防治上也应从各个环节着手,处处把关,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确保菌丝正常发菌,安全出菇。生态防治主要有以下5点:  (1)木腐食用菌与草腐食用菌分场所栽培。草腐食用菌的制种和栽培都需将培养料发酵处理。在发酵期间,病菌和蚊、蝇等虫害大量繁殖,同时木腐食用菌菌种也处于制种发菌期,操作相互间在同一环境下,病虫害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并且造成木腐食用菌菌种污染杂菌。如蚤蝇侵入平菇发菌袋内产卵繁殖,同时在发菌室内重复侵害,难以根除。只有分开场所,分别制种,才能保持木腐食用菌菌种场和栽培场地清洁卫生;  (2)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或虫害的栽培房不要连续种植相同品种,以免相同病虫害暴发,难以控制。如在春季种植鸡腿菇的菇床上发生鸡爪菌,而秋季在同一菇房应种植不适宜鸡爪菌寄生的菇种,切断其病菌的传播链,从根本上消除再发生的机会;  (3)选用抗病虫性强的食用菌品种,培育生活力强、高纯度菌种。抗性强品种可体现出品种的遗传优势,而菌种生活力和纯度则由供种单位的技术和条件所决定。栽培户在引进优良菌种的同时,选择适宜出菇季节温度出菇的品种,才能消除或减少病虫害侵染机会,安全发菌,顺利出菇;  (4)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提高菌种成品率的重要措施就是保持整个制种场所清洁、干澡、无污染菌袋、无积水、排水通畅,空气、水源清新、干净。这样空气中杂菌指数低,接种和发菌期间感染的机会也随之降低;  (5)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同期出菇。这样便于管理。在能保证正常出菇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通气量,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存条件。采菇后及时清除残菇、断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洁,降低病虫害的孳生。 33、如何进行物理防治 (l)加强基质灭菌或消毒处理,降低污染率。灭菌期间常压100℃维持8~10小时,高压121℃~126℃之间维持2.5~3小时,可杀死基质内的一切微生物菌体和芽孢。使用的菌袋韧性要强,无微孔,封口要严。装袋时操作要细致,防止破袋。 (2)规范无菌接种程序,严格无菌操作。菌种以及栽培袋的生产要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有条件的菌种场或栽培户,灭菌灶应安排进袋口和出袋口,中部有隔断。出袋口处连接种室,经冷却后,在接种室内接种。操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并且戴好口罩和工作帽,确保接种室高度无菌程度; (3)安全发菌,防止杂菌、害虫侵入菌袋。菌种或菌袋发菌室应具备恒温条件,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防止温差过大而引起菌袋出现水汽、杂菌入侵而污染。同时遮光培养,减少蚊、蝇成虫飞入产卵危害。 34、如何进行化学防治 (1)培养料要进行药剂处理。在生产规模较大的栽培场,长期生产菌种和出菇袋,其场内空气中的杂菌浓度较高,污染途径也较多,因此有必要在培养料中加入微量的灭菌药剂,有效地抑制竞争性杂菌的萌发和生长速度,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如50%多菌灵在500~1000倍时能有效地抑制绿霉的发菌速度,而克霉灵1000~1500倍也能有效抑制木霉、根霉、曲霉的生长速度,保证食用菌菌丝正常生长; (2)覆土材料要进行前处理。土壤能保湿吸水,刺激菇体形成,但土壤也是许多病菌和昆虫卵、蛹的栖息场所。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才能使用。在双孢菇等草腐菌上的覆土材料宜推广河泥砻糠土的使用。河泥在嫌气状况下,好气性致病菌少,且保湿性好,在覆土后2~3潮菇内基本不用浇水即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对于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的材料,撒上5%石灰,再在太阳下曝晒几天,在使用前5~7天,再喷上500~800倍克霉灵和1500倍敌杀死,建堆前用薄膜盖上闷5天后,搬入菇房使用; (3)强调覆土和开袋前的消毒处理工作。在高温季节病虫活动期,应在开袋前和覆土前进行预处理,如双孢菇在菌丝发满后的覆土前,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于菇床上,能有效杀灭菌丝内的有害昆虫、幼虫和杂菌。平菇在开袋后,在袋口和周围喷1500倍敌杀死,可防止菇蚊、蚤蝇产卵危害,确保安全出菇;  (4)抓住出菇间歇期防虫治病。如在出菇期间遭遇病虫危害,应在采菇后及时用药处理。 35、食用菌常用杀螨杀虫剂有哪些 (1)菇净:由生物型杀虫、杀螨剂复配而成的高效低毒型杀虫、杀螨和杀线虫的杀虫剂,对成虫击倒力强,对螨虫的成螨和若螨都有快速杀灭作用。对食用菌中的夜蛾、菇蚊、蚤蝇、跳虫、食丝谷蛾、白蚁等虫害都有明显效果。可用于拌料、拌土处理,用量在1000~2000倍。浸泡食用菌栽培袋用量在2000倍左右,菇床杀成虫,喷雾用量在1000倍,杀幼虫用量在2000倍左右; (2)高效氯氰菊酯:对成虫击倒力强,对菇蚊、蚤蝇、夜蛾和跳虫有较大的杀虫活性。但持效期较短,对螨虫、线虫无效果。使用浓度为4.5%制剂1000倍左右; (3)吡虫啉:属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对幼虫有效果,但对成虫无效果。使用浓度为5%乳液1000倍左右; (4)克螨特:有73%乳油、30%可湿性粉剂、4%粉剂。它是一种杀螨谱广、残效期长,毒性低,对天敌安全的有机硫类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对幼、若、成螨效果好,杀卵效果较差。一般生产上采用73%乳油,用水稀释1000~2000倍,或4%粉剂。 (5)灭蝇胺:属特异性杀虫剂,对蚊、蝇类的幼虫有效,使用后1周见效,使用浓度为50%粉剂1000~2000倍。 (6)磷化铝:高效熏蒸杀虫剂。它本身无挥发性,当其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磷化氢气体对多种害虫的成虫、卵、幼虫及蛹都有很强的熏杀作用。对害螨的成、若螨也有很强的毒力。但对休眠期的螨态毒力很小。磷化铝的加工剂型有:含有效成分56%的磷化铝片剂(每片重3.3克)和56%的粉剂。 二、侵染性病害 36、木霉为害有啥症状 木霉又称绿霉,木霉菌是食用菌栽培中的第一大病原菌。常见种类有: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 ex Fr.)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Oudem.)。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木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木霉菌丝的生长。在菌种携带木霉或是接种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接种室内木霉孢子浓度高的情况下,接种面上落入木霉孢子,孢子迅速萌发繁殖将接种面覆盖,使食用菌菌丝失去培养基而停止生长,导致接种失败。在出菇期,菇体在不良环境下生长受阻,抗性降低,极易被木霉侵染。菇体被侵染后,停止生长,软化、渍水,进而菇体布满木霉菌丝。木霉还能侵染所有种类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抗木霉菌侵染的食用菌品种,因而每年都有大量的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受到木霉的侵害而报废。 37、木霉在什么条件下发病 (1)是培养料本身带有大量绿霉菌,若灭菌不彻底,引起菌种瓶或菌种袋内的绿霉菌分散出现,即同时出现在瓶袋的各个部位; (2)是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室或接种箱灭菌不彻底,空气中带有绿霉菌的孢子,接种时孢子落入瓶袋内,这种情况发生的污染出现在瓶袋口附近的表面; (3)是母种原种本身带有绿霉菌或接种工具上带有绿霉菌而发生污染,这种污染数量较多,霉菌都在接种点长出; (4)是瓶袋(特别是塑料袋)有破裂缝口或棉塞松动,使接种后的菌种在搬运排放过程或培养过程进入绿霉菌的孢子而发生污染,这种污染都发生在破裂缝口下面,有时只要塑料袋上有一个针尖大小的孔洞绿霉菌的孢子也可进入; (5)是灭菌后瓶袋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室内空气中有大量绿霉菌孢子沉降到瓶袋外表或棉花塞上,接种时进入灭菌室或接种箱内而引起的。 38、木霉防治方法有哪些 (1)保持制种发菌场所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制袋车间应与无菌室有隔离,防止拌料时尘埃与灭菌的菌棒接触; (2)熟料处理的菌袋要求厚度达0.5~0.55毫米,无微孔。减少破袋是防治污染的有效环节; (3)配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不掺入白糖。培养基内水分控制在60%~65%,过高水分极易引发木霉繁殖;大规模生产时应在料中拌入高效低毒剂多菇丰,其浓度为药水比例的1000~1500倍,才能有效地控制发菌期的破袋污染程度; (4)灭菌彻底,灭菌过程中防止降温和灶内热循环不均匀现象。常压灭菌需100℃下保持10小时,高压灭菌需125℃下保持2.5小时以上; (5)密封冷却及时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用菌种优势方法覆盖料面,减少木霉侵染机会; (6)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具有高纯度和旺盛活力的菌种是降低木霉感染的基础保证; (7)保证接种室和接种箱高度无菌,可有效地降低接种过程的污染程度,接种室应设有缓冲间,在菌袋进入之前要进行消毒,在接种前用菇保一号熏蒸,能有效地防治木霉孢子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尽量用超净工作台接种; (8)低温接种,恒温发菌。在高温期间,接种室需装空调降温和冷却菌棒,低温下接种能降低受伤后因呼吸作用而上升的袋内温度,减少因高温伤害菌丝的程度,提高菌种成活率和发菌速度。恒温发菌可有效降低因温差引起的空气流通而产生较多的杂菌; (9)加强发菌期的检查,发现污染袋需及时运出,降低重复污染机率; (10)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房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 (11)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 (12)当出现细菌性病害或虫害时,及时用药防治,并降低菇房湿度,避免因细菌性病害而降低抵抗性,引发木霉侵染危害。 39、曲霉为害有啥症状 侵害食用菌培养基质的曲霉主要有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黑曲霉(A. Niger V.Tiegh.)、灰绿曲霉(A. glaucus Link.)。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曲霉菌丝有隔、无色、淡色或表面凝集有色物质。分生孢子单胞,球形或卵圆形。孢子呈黄、绿、褐、黑等各种颜色,因而使菌落呈现各种色彩。 在食用菌的制种、制袋和发菌过程中,曲霉的污染也很普遍,尤其在多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便高,瓶口棉花塞受潮时,极易产生黄曲霉。在灭菌过程中,常因温度不稳定或保持时间不够,导致灭菌不彻底,基质中的曲霉孢子未被杀死,经10~15天后袋内出现斑斑点点的曲霉菌落,而导致全灶培养料报废。在南方多雨地区,曲霉污染周年发生,从试管母种到栽培袋都可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PDA琼脂培养基上常因棉塞受潮感染黄曲霉,进而污染至试管内的菌种。在麦粒或各种培养基中,常因水分过多,麦皮、谷皮开裂,遭受曲霉侵染而报废。 40、曲霉在什么条件下发病 曲霉菌分布十分广泛,能在有机残体、土壤、水等环境中生存,分生孢子随气流漂浮扩散。孢子萌发温度在10℃~40℃之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5℃。当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时,生长最快;如培养基含水量低于60%,则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较耐高温,在100℃时8~10小时或125℃下维持2.5~3小时才能彻底杀灭基质内的曲霉孢子。 41、曲霉防治方法有哪些 防止灭菌过程中棉花受潮,一旦发现,在接种箱内及时更换灭过菌的干燥棉花塞。接种时严格检查菌种瓶的棉花塞上是否长有曲霉。接种前菌种瓶口或试管口都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熏烧灭菌后才可使用。 42、根霉在啥条件下发病 根霉菌属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常见的根霉为黑根霉,学名为(Rhizopus stuolonifer)。该菌平常生活在各种有机物质上,适应性强,孢囊孢子从孢子囊散发出来后在空气中飘浮,沉降到有机物质表面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即萌发生长,由于其没有气生菌丝,因此污染培养料后其扩散速度和范围不像绿霉菌及毛霉菌那样快和那样大。 43、根霉为害有啥表现 受根霉菌污染后的培养基或培养料,无明显的菌丝生长,只有平贴基物表面匍匐生长菌丝。后期在基物表面0.l~0.2厘米高处形成许多圆球形的小颗粒体。初形成时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转变为黑色,其明显的特征是黑色颗粒状霉层。 44、怎样防治根霉 (1)培养料要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拌料时麦麸或米糠的用量比例控制在10%以内; (2)用干料重量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或干料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拌料。 45、毛霉在啥条件下发病 毛霉菌属接合菌亚门,病菌学名为Mucor mucedo(L.)Brefeld。毛霉菌平常生活在各种有机物质上,形成的孢子成熟后在空气中飘浮,沉降到有机物质表面后,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可萌发长出菌丝。在温度较高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生长迅速。菌种生产过程中培养料消毒灭菌不彻底,接种室或接种箱的灭菌不彻底,或工作人员操作时没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或菌种瓶、菌种袋的棉塞受潮,或接种后的培养室的温度高等,均可造成毛霉菌的污染。 46、毛霉为害有啥表现 受污染的培养基或培养料,初期生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菌丝,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圆形小颗粒体,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黑色。 47、怎样防治毛霉 (1)培养料要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拌料时麦麸或米糠的用量比例控制在10%以内; (2)用干料重量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或干料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拌料。 48、链孢霉在啥条件下发病 病菌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学名为Neurospora sitophila Sh.Et Dodge。该病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空气中到处都飘浮有病菌的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沉降到有机物表面后很快就可萌发生长。培养料消毒灭菌不彻底、接种室或接种箱消毒灭菌不彻底、接种时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棉塞受潮后未更换、菌种袋有伤损裂中接种用的原种或母种中带有杂菌等都可造成链孢霉菌对培养基或培养料的污染。此外,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大、通风不良有助于此菌的发生和传播。链孢霉菌平时生长在各种有机物质上,如潮湿的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秆以及棉籽壳等,均极易发生。因此,菌种生产房间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条件,也与杂菌污染有直接关系。 49、链孢霉为害有啥症状 在菌种分离、提纯或转管扩大培养中,若受链孢霉菌污染后,其灰白色、疏松棉絮状的气生菌丝很快就可长满整个培养皿或试管斜面上的空间,并很快就大量形成链状串生的分生孢子,使菌落呈淡红色粉状。在原种或栽培种生产过程中受链孢霉菌污染后,其灰白色的菌丝在培养料内扩展迅速,向下生长可到瓶袋底部,向上扩展可到棉塞上,并很快在棉塞外面形成肉红色至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厚度可达1厘米左右,并将整个瓶袋口包围而看不到棉花,稍触动或震动,其分生孢子就像撒粉一样扩散。菌种瓶袋内的菌丝由灰白色转变成黄白色。它与生长速度很快的毛霉菌相比较,链孢霉的菌丝纤细,生长致密,颜色较白,而毛霉菌的菌丝粗壮,稀疏,分枝较少,颜色为灰白色。与绿霉菌污染相比,前期相似,但不久绿霉菌就会出现淡绿色的分生孢子,且绿霉菌的气生菌丝较少,在菌种瓶袋中,一般不长到棉塞上面。 50、怎样防治链孢霉 (1)菌种生产房屋的环境卫生必须搞好,废弃的培养料及菌种瓶、菌种袋要及时处理或深埋,不让链孢霉杂菌生长及传播; (2)培养料灭菌时必须保证彻底并尽可能避免棉塞受潮吸湿,搬运过程尽可能不损伤菌种袋; (3)菌种分离接种室或接种箱每使用1次后要彻底消毒灭菌,保证空气中无杂菌的孢子; (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5)接种时将事前准备好的经过灭菌消毒的棉塞放在接种箱内,发现菌种瓶或菌种袋的棉塞受潮吸湿的及时更换。菌种瓶(袋)的棉塞上撒一层石灰粉吸潮防菌; (6)菌种培养室内放置石灰块吸湿吸潮; (7)定期检查,发现受污染的要及时取出集中处理,不能等到大量形成孢子时再去处理,以免孢子到处传播。 51、褐色石膏霉为害有啥症状 褐色石膏霉又名黄丝葚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学名为Papulaspora byssina Hots。此杂菌是草腐菌及覆土品类常见病害。发病初期覆土面上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体,后渐转变为褐色粉末,形成菌核。该菌可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推迟出菇时间,发生量大时产量受到影响。 52、褐色石膏霉在啥条件下发病 高温高湿的环境及在偏碱的培养料中易发生褐色石膏霉菌,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度、料中水分偏多、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菇床上极易出现褐色石膏霉危害。褐色粉末状的小菌核在空气中传播,成为下层侵染的病源。 53、褐色石膏霉防治方法有哪些 (1)正确掌握发酵料的腐熟程度,避免培养料水分过多; (2)保持菇房卫生,适当降低温度,增加通风量; (3)在病块上喷上500倍的多菇丰,待病灶消失后开始浇水让其出菇。 54、细菌为害有啥症状 马铃薯斜面菌种受细菌污染后培养基表面呈潮湿状,有的有明显的菌落,有的散发出臭味,食用菌的菌丝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受大量细菌污染后,有的细菌可能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益,有的则有害,使培养料变质发臭而腐烂。特别是麦粒菌种生长时发生细菌污染后,菌种瓶壁上有明显的粘稠状细菌液及散发出细菌腐烂的臭味,蘑菇菌丝不能生长。 55、细菌在啥条件下发病 污染菌种或培养料的细菌种类很多,其中以能形成芽孢的芽孢杆菌(Bacillus)较常出现,其次是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和欧氏杆菌(Eiwinia)等。污染培养基及培养料的细菌种类很多,其来源也很广泛,空气中飘浮有细菌,各种有机物质上也带有细菌,一般的水中也有细菌。一般的污染细菌,以芽孢杆菌的抗高温能力最强,它所形成的休眠芽孢必须通过121℃的高压蒸气灭菌或正规的间歇灭菌方法处理才能将其杀死。因此,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除干净或压力不足,或保压时间不够,是造成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分离接种过程分离室或分离箱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或菌种本身带有细菌污染,都是引起细菌污染的原因。从培养基或培养料的条件上看,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含水量偏高,有利于污染细菌的生长;从温度条件上看,高温或料温偏高时有利于污染细菌的生长。 56、怎样防治细菌 (1)菌种分离、提纯或转管扩大培养过程,首先要保证培养基、培养皿等灭菌彻底。并要求经过灭菌的培养基放在30℃左右的温箱中存放两天后经过检查确无细菌污染时才使用。其次是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2)菌种生产时扩大接种用的原种或母种必须保证未受细菌污染。若用小麦做菌种,则要选用没有赤霉病及无破损的麦粒。防止含水量偏高和严格进行灭菌; (3)所用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的pH值应调成偏酸性,以便抑制细菌生长; (4)栽培过程中要求培养料的原料如稻草、麦秸、棉籽壳、甘蔗渣等干燥新鲜无霉变现象;其次是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和二次发酵处理;第三是拌料时用清洁干净的井水或河水;第四是用干料重的0.2%的25%多菌灵或0.1%甲基托布津拌料。 (5)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不能过高,培养室及菇床的温度不能过高; (6)菌种分离或一级菌种扩大培养时,可在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加进少量的链霉素或其它的抗生素,防止细菌生长,保证菌种内没有细菌。但向试管中滴进链霉素时,应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制止了细菌污染而带来霉菌的污染。抗生素的浓度以每毫升含100~200单位为宜。 57、酵母为害有啥症状 培养料受酵母菌污染并大量繁殖后,引起菌种袋内的培养料或菇床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一般多从培养料中间开始发生。 58、酵母在啥条件下发病 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在酵母菌科Saccharomycetaceae内包括了许多属和种。酵母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真菌,空气中到处飘浮有酵母菌的孢子,许多有机物质上面也存在酵母菌。菌种生产过程或生料栽培过程中所以会发生酵母菌污染发酵而变质的现象,一是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所引起,特别是采用间歇灭菌或常压1次性灭菌的原种或栽培种,由于瓶袋内装料多和装料紧,加上灭菌时瓶袋间排放过紧,热蒸气不易直接接触瓶袋的各个部位,造成灭菌不彻底,加上间歇灭菌,在间歇时料温降不下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培养料内未杀死的酵母菌萌发和大量繁殖,造成培养料发酵变酸变质;二是生料栽培平菇时,由于铺床播种时气温较高,加上床料铺得过厚和培养料含水量偏高,也易引起床料发酵变质。 59、怎样防治酵母 (1)菌种生产时,培养料不要装得过多过紧,菌种袋的规格不能过大。装锅灭菌时,瓶袋之间应保持有一定的间隙,以便热蒸气流通。原种或栽培种不宜采用常压间歇灭菌方法。100℃常压1次性灭菌至少要保持8小时; (2)保证接种用的母种质量和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合乎规则; (3)栽培时用干料重量0.2%的25%的多菌灵或0.1%的70%甲基托布津拌料; (4)控制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防止含水量过高和气温过高; (5)管理用水要求清洁干净; (6)一旦发现培养料料温过高,并散发出酒酸气味时,可用pH值13~14的石灰水浇灌培养料,控制酵母菌繁殖,同时又可使培养料的酸碱度转为中性到碱性,有利菌丝生长。 60、青霉在啥条件下发病 青霉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该属内种类多,常见的有指状青霉菌和白边青霉菌等,其学名为Pnicillium spp.。由于病菌分布范围广,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多,孢子小,空气中到处飘浮有青霉菌的分生孢子,培养基及培养料受污染的条件与聚端孢霉菌相同,菇房高温高湿有利于青霉菌的生长。 61、青霉为害有啥症状 不论菌种分离培养或生产栽培过程中,培养基或培养料受青霉菌污染后,初期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绒状菌丝,1~2天后菌落便渐渐转变成绿色或蓝色的粉状霉层,局限性生长。凡有青霉菌污染的地方,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受抑制或不能生长。 62、怎样防治青霉 (1)培养料要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拌料时麦麸或米糠的用量比例控制在10%以内; (2)用干料重量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或干料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拌料。 63、黏菌为害有啥症状 当耳片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发生较多。初期,在耳片表面长出灰白色的黏菌菌落,扩展迅速。黏菌营养体生长过程可分泌出多种外酶,使耳片组织水解胶化而引起流耳。当胶化后的耳胶流到那里,那里的耳片或耳基也随之水解胶化,使段木或耳筒表面粘糊着一层耳胶。当晴天气候干燥时,失水后呈半透明的硬壳,颜色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凡是发生流耳或粘糊有耳胶的地方,不能再长出耳芽。 64、黏菌在啥条件下发病 黏菌是一类和真菌不同的菌类,它的最大特点是营养体无细胞壁,呈变形体结构,生长扩展迅速。不同种类的黏菌其菌体颜色不同。为害木耳引起流胶的黏菌较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耳片组织表面呈匍匐状生长。黏菌平时主要生活在树林中阴湿的地面或树干上,特别喜欢生长在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黏菌本身营腐生生活,在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在95%~l00%,pH值在5.5~6.5的环境下最适于黏菌生长。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正适于黏菌营养体的生长,因此木耳的流耳现象发生较普遍。 65、怎样防治黏菌 (1)控制湿度:防止段木或耳筒菌块表面长期处于水湿状态,可有效控制黏菌生长; (2)若在耳片上发现有黏菌生长时,可喷洒0.1%高锰酸钾溶液杀死黏菌而不伤害耳片组织。 66、鬼伞为害有啥症状 鬼伞是夏季高温期发生于粪草菌类培养料上的竞争性杂菌。鬼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散菌目,鬼伞科。侵害食用菌培养料的鬼伞主要有毛头鬼伞、长根鬼伞、墨汁鬼伞和粪鬼伞。其菌丝白色,有3个种类:一是由单孢子萌发而成的单核初生菌丝,二是单核菌丝经质配后形成的双核次生菌丝,三是子实体内由双核菌丝经分化而成的双核第三生菌丝。子实体早期白色,很快变黑或液化。在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球盖菇甚至在平菇棉籽壳培养料内都可长出鬼伞子实体,尤其在发酵期间堆料受到暴雨的袭击,料温下降或是稻草带菌,都将造成发菌期间鬼伞孢子的萌发。一般草菇播后5天左右,双孢菇播后10天左右就出现鬼伞子实体。在菇床见不到鬼伞菌丝,只见到鬼伞小蕾从中冒出,2天就开伞,而后流出墨汁,很快就腐烂发臭,并诱发其他的杂菌生长繁殖。鬼伞发生严重时,菇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绝收。 67、鬼伞发病需要啥条件 鬼伞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孢子和菌体生存于秸杆和厩肥中,由空气、水流和培养料带菌对食用菌造成危害。鬼伞喜高温高湿,在25℃~40℃之间生长迅速,20℃以下发生较少。菌丝在pH值4~10之间均能生长。培养料中氮肥含量偏高能促进鬼伞菌丝生长。 68、鬼伞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在高温期发酵时加强通气性,防止雨淋,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不能使用稻草、麦秸帘盖料堆,在培养料中发生鬼伞时,应在其开伞前就要及时拔除,防止孢子传播而污染栽培环境。 69、湿泡病为害有啥症状 湿泡病又名有害疣孢霉病、褐腐病。病原菌为有害疣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湿泡霉菌侵染双孢菇后,发病症状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当病原孢子基数较大时,双孢菇菌丝在土中形成菌索时即被侵染,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即是有害疣孢霉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绒状物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此时已产生厚垣孢子,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最后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腐烂,并有臭味产生。二是子实体原基分化时被侵染,形成类似马勃状的组织块,初期白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并腐烂。三是子实体分化结束后被侵染,表现为畸形,菇柄膨大、菇盖变小,菇体部分表面附有白色绒状菌丝,后期变为褐色病斑。湿泡病不仅侵染双孢菇,还侵染香菇、草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用菌的菇体。 70、湿泡病在啥条件下发病 有害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其孢子可在土中存活几年。在10℃~30℃,孢子萌发生长,在菇房内通过喷水、工具、害虫、人工操作等形式传播。菇房内通气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时病菌极易暴发。低于10℃和高于32℃很少发病。在发酵过程中孢子55℃经4小时、62℃经2小时即死亡。双孢菇从病菌侵染到症状出现需要10天以上,生长中的双孢菇菌丝能刺激湿泡霉孢子的萌发。当第一潮菇发病时其病源来自覆土材料或旧菇床带菌。而后几潮菇发病,则由水和工具及昆虫等带菌引起。 71、湿泡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1)菇房消毒:及时清除菇房废料,并彻底消毒处理,不要等到进新料时再清理前茬废料。有条件的菇房可通蒸汽消毒,70℃~75℃持续4小时,而后通风干燥。菇床床架材料宜用钢材和塑料等无机材料制成,经冲洗和消毒后,病原孢子不易生存; (2)覆土消毒:首先要选取不含食用菌废料的土壤,取稻田中20厘米以下的中层土或河泥土,经太阳曝晒后使用。在发病区土壤中宜用杀菌剂处理,如用多菇丰2000倍液喷雾,边喷边翻土,而后建堆盖闷3天后在使用。推广河泥砻糠覆盖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带菌的机率; (3)培养料病菌处理:在发病区,培养料宜用杀菌剂拌料,如1500~2000倍的多菇丰。当菇床出现病症状时要及时挖除,撒上杀菌剂,让其干燥,病区内不要浇水,防止孢子、菌丝随水流传播。 72、干泡病为害有啥症状 干泡病又名真菌轮枝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轮枝霉属。轮枝菌的侵染力较强,致使双孢菇各个发育阶段致病。如在双孢菇未分化期感病,被害幼菇形成一团小的、干瘪的、灰白色、直径达2厘米左右的干硬球状物,而被称之为干泡病。此症状与湿泡病相比,其颜色偏深、体块较小,质地较干,无滴液,无臭味,不腐烂。在子实体分化后感病,导致朵形不完整,菌盖小部分分化,或菌柄畸形,菌盖歪斜,病菇上着生一层细细的灰白色病原菌菌丝。分化完全的菇体感病,菌盖顶部长出丘疹状的小凸起,或在菌盖表面上出现蓝灰色病斑。 73、干泡病在啥条件下发病 轮枝菌的初侵染源来源于覆土材料,而分生孢子是再次侵染源。休眠的菌丝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轮枝菌的分生孢子包着极黏的黏液,正是这种黏液把孢子黏附到尘埃、蝇类、螨类和采菇者身上而传播,而喷水也是传播病原菌和孢子的重要途径。水分带着孢子流淌到菇床和地面进一步传播。轮枝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在20℃下从感病到出现畸形症状大约为10天,而菌盖出现病斑只要3~4天。 74、怎样防治干泡病 发生干泡病可用菇净1000倍防治蚊蝇、螨类害虫。同时使用药效较高的杀菌剂,如使用500倍的多菇丰和代森锰锌、施保功等,并且应该交替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如轮枝菌已对多菌灵药剂产生了抗体。 75、细菌性褐斑病为害有啥症状 细菌性褐斑病又称细菌性麻脸病、斑点病,是双孢菇、金针菇和平菇等菇体上的常见病害。此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菌盖表面发生暗褐色小点或病斑。发病初期颜色较浅淡,逐渐发展成为暗褐色病斑。最严重的导致菇体畸形,产生褐色黏液和散发出臭味。双孢菇发生褐斑病的菌盖上有斑点症状的地方开裂,有时菌柄也可发病。金针菇菌盖患病后,黑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而扩大,严重时整个菌盖变成黑色,菇体变软发黏,失去商品性。 76、细菌性褐斑病在啥条件下发病 病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源和培养料中。在出菇阶段的温度范围内,引发褐斑病的重要因素是湿度。当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加上通气不良,凝聚在菇盖上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蒸发,在长期潮湿状况下,菇体组织抗病性降低而导致细菌侵入发病。 77、细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1)适当降低菇场内空气相对湿度,加大通风量,是减少细菌性病害有效方法之一; (2)药剂预防 当出现病状时要及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选用对细菌防效较好的药剂,如多菇丰500倍,加上菇菌清500倍,施药前后菇床停水1天,用药量为每平方米用稀释液1千克。间隔3~4天再次用药,连续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3)使用清洁水浇菇,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保持菇场清洁干净。 78、褶霉病为害有啥表现 褶霉病病原菌为头孢霉属,主要侵害双孢菇的菌褶。发病初期,菌褶颜色变黑,发病菌褶连成一块,而后病灶向菌柄和菌盖蔓延,后期在病灶处出现白色的病原菌菌丝体。患病后的菇体发僵,停止生长,对产量和品质构成很大威胁。 79、褶霉病在啥条件下发病 土壤带菌是发病的初侵染源,菇房残留病菌是再侵染源。在出菇温度(12℃~25℃)和湿度较大的菇房内极易发生褶霉病。病菌孢子又随水、空气、昆虫及人为的传播扩大发病范围及加重病害程度。 80、褶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菇房消毒:及时清除菇房废料,并彻底消毒处理,不要等到进新料时再清理前茬废料。有条件的菇房可通蒸汽消毒,70℃~75℃持续4小时,而后通风干燥。菇床床架材料宜用钢材和塑料等无机材料制成,经冲洗和消毒后,病原孢子不易生存; (2)覆土消毒:首先要选取不含食用菌废料的土壤,取稻田中20厘米以下的中层土或河泥土,经太阳曝晒后使用。在发病区土壤中宜用杀菌剂处理,如用多菇丰2000倍液喷雾,边喷边翻土,尔后建堆盖闷3天后在使用。推广河泥砻糠覆盖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带菌的机率; (3)培养料病菌处理:在发病区,培养料宜用杀菌剂拌料,如1500~2000倍的多菇丰。当菇床出现病症状时要及时挖除,撒上杀菌剂,让其干燥,病区内不要浇水,防止孢子、菌丝随水流传播。 81、病毒病为害有啥表现 (1)双孢菇病毒病:双孢菇菌丝染上病毒后,在培养料内菌丝表现为吃料慢,菌丝稀疏发黄,发菌不均匀,覆土层内菌丝稀少,菇床床上出菇不均匀。子实体朵型明显变小,有的畸形,菌盖缩小,菌柄细长,表现为菌柄膨大或早开伞。在发病轻时,无明显症状,但产量逐年下降。双孢菇病毒病主要通过健康菌丝与带病菌丝的融合及担孢子传播,带有病毒的双孢菇孢子较小,萌发快。双孢菇细胞内可有一种或几种病毒粒子共存。菇床上发病主要是菌种带毒引发而来; (2)香菇病毒病:香菇病毒粒子非常普遍地存在于子实体中。在未发病的情况下,带病毒的香菇菌丝在生长速度或是在子实体的产量上表现均没有差异。但若发病后菌丝在PDA上表现为菌落发黄,菌丝只在菌种块上向上伸张,难以在培养基上吃料,发菌速度慢,且稀疏。在栽培袋上则产生退菌斑,即菌丝尚未发到底时,上面的菌丝已开始消退,产生一块块的秃斑。开袋后,菌棒表现气生菌丝少,难以转色。出菇期症状则表现为菌柄肥大,菌盖球形。或是菇体细小而薄,提早开伞; (3)平菇病毒病:症状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慢,稀弱、发黄或吐黄水,出菇阶段表现为菇盖畸形、发僵、不向上开张或菇盖较小,并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转潮时间推迟,且第二、第三潮出的菇,形状均同样出现畸形。将带病菇体分离培养出菇时,还是表现同样的症状,即可初步诊断为病毒病菌株。 82、病毒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1)选用无病毒的菌种,应向有技术力量的科研单位引种; (2)严格消毒接种工具,接种室用过氧乙酸熏蒸能有效地杀死病毒孢子; (3)及时治虫治病,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83、细菌性腐烂病为害有啥症状 在食用菌的发菌期和出菇期间,都易受到细菌性病原菌侵入而产生病变,如平菇在生料的发菌期,培养料受细菌侵染后,大量的细菌在料内繁殖,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细菌体层,使平菇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产生散袋现象。在平菇的子实体成长期受到细菌侵染后,菇体呈水渍状,发黏,进而腐烂发臭。近年来在茶树菇、鸡腿菇、双孢菇、杏鲍菇和滑菇等多种菇体生长过程中,都易出现细菌性腐烂病,造成菇体或培养料腐烂的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 84、细菌性腐烂病在啥条件下发病 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发酵的培养料和不洁净的水中,当拌料时使用了不洁净的水,发菌期病菌就会大量繁殖,致使菌袋发病报废;在出菇期,若菌袋口长期积水,原基受淹,极易引发腐烂病。菇房内高温高湿也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85、细菌性腐烂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1)使用洁净水拌料,适当控制发菌期培养料中的水分; (2)出菇期适当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浇水时防止菌袋积水; (3)选用季节性品种,适温发菌,适温出菇; (4)发病时,菇床停止浇水,加强通风,并在菇床和菌袋上喷施1000被多菇丰,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症状。 86、异常气候条件为啥会造成死菇?如何预防 (1)死菇原因:异常气候条件使食用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改变,造成食用菌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生理性病害,如连雨天造成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光线弱(低温高湿少光照),干旱天气造成高温低湿、强光照等而死菇。 (2)预防措施:当异常气候来临时,尽量不要打开出菇室的门窗,减少外界环境对出菇室的影响;同时低温多雨天气要作好保温、加温和防雨措施,尽量升温、降湿;高温干旱天气要作好遮阴降温工作,同时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气压低时要在出菇室上方安装引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排除二氧化碳。 87、畸形菇发生的原因是啥 菇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容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在缺氧的情况下,长出团状的菜花型的“块菌”。但改善通气条件时,又可以从中分化出朵片,恢复正常生长。金针菇在坑道内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即使不覆盖薄膜,也难以长成正常的菇体。草菇在出菇阶段如把薄膜直接盖在菇体上,会引起菇体无菇盖现象。香菇原基在菌袋内生长,受到薄膜挤压而畸形。覆土栽培的品种如双孢菇、球盖菇等菇蕾被过大过硬土粒压迫,都易使菇体出现畸形。猴头菇、真姬菇在缺氧状况下都易出现畸形现象。 88、畸形菇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1)防止出菇棚内的出菇袋数量过多而造成缺氧现象。选用通气性强、土粒大小适当、松软通气的土质做覆土材料; (2)一旦发现畸形菇,要立即改善通气状况,使之尽早恢复正常生长。畸形严重的原基应尽早摘除,让其重新分化,生长出正常的菇蕾。冬季加温时应在菇房外烧锅炉,再用暖气管送暖气至室内,防止室内直接烧煤炉消耗氧气,增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造成菇体中毒,变色畸形。 89、地雷菇产生原因是啥 在覆土栽培的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和双孢菇等品种中,有时原基在覆土层下或基质中形成,受到基质的挤压,使其菇体形状不圆整,形似地雷。在地雷菇从土中拱起的过程中其周围的菇蕾生长受到影响,造成营养菌丝断裂,营养阻断而死菇。 90、地雷菇防治方法有哪些 (1)在菇房进料和覆土时要避免料内和菌丝层内渗入泥土,防止菌丝在料内的泥土中扭结出菇; (2)基质中含水量不能过高,如水分过高可在覆土前将菇房通风透气,适当降低料内湿度后再开始覆土。覆土的土质要松软,土粒大小适宜,含水量适中,促使菌丝一次上土,在土面扭结出菇。在出菇期间要保持土层湿润,防止土层菌丝干缩,转向料内出菇; (3)当料内出现地雷菇时,要将其连根拔除,压平料面盖上土层,让其正常出菇。 91、空根白心菇是怎样产生的 一些食用菌品种在菇体生长速度较快时,培养料中的养分和水分未能及时供应上,使菌柄的髓部变得疏松,当髓部收缩或脱落后便产生了中空现象。如双孢菇、姬松茸和大球盖菇等品种,都易产生空根白心现象。 92、怎样防治空根白心菇 (1)在产菇旺期需满足菇体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 (2)对密集度过大的菇丛,应当适当摘除一些或适当提早采收期,以防止水分和养分不足而产生空心现象。 93、啥是温度不适症 在出菇期间有些食用菌品种遇到不可抗拒的高温、低温或较大温差的刺激,造成生理失调,致使菇体畸形或死亡现象,称之为温度不适症。如气候异常平菇等死菇,黑木耳不长耳或烂耳等。 94、为啥会发生温度不适症 如草菇在15℃以下,呈现萎缩软化或死亡现象;灵芝在15℃以下菇体长成棒状;杏鲍菇在温差较大或温度偏高时易出现畸形子实体;中温型双孢菇在30℃以上出现死菇现象;鸡腿菇在春季温差较大时,生长不稳定极易出现成批死亡现象;云芝在8℃以下原基增厚,不易开片;真姬菇在25℃以上只长原基,不能分化出菇体;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在高温下形成厚菌皮或长成“鸡爪式”菌盖;双孢菇菇体在成长期当急剧出现10℃以上温差时,使生长于土层内的菇柄与暴露于空间的菌盖生长不均衡,菌盖与菌柄分离开裂,露出菌褶即出现硬开伞现象。 95、怎样防治温度不适症 (1)选择出菇温度与季节温度相适应的品种; (2)加强必要的保护设施,夏天以地表覆土栽培为主,冬天大棚可覆盖双膜保温,降低温差,使菇体生长在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3)遇到季节不适宜时,应尽量安排以菌袋的形式越冬或越夏,菇床中则以遮阴干燥,覆厚土的形式越夏,到温度适宜时,再脱袋出菇。 96、药害症产生原因是啥 在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对有些药剂敏感,容易引起药物致畸或致死。如用硫磺熏蒸菌种,极易造成菌种死亡;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农药杀菌性很强,用于拌料抑制菌丝生长;在出菇期喷施敌敌畏,致使原基死亡、菇体畸形或长期不出菇等现象;某些平菇品种使用多菌灵超过800倍浓度会发生畸形或不出菇;敌敌畏在平菇出菇时使用会造成死菇或畸形菇现象。 97、怎样防治药害症 (1)应选择安全的专用型农药进行对症下药,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 (2)一旦出现药害要用清水多次冲洗,及时摘除受害菇体,让其重新生长。 98、发生肥害症是啥原因 当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在菌丝生长期或子实体生长期若配方中的碳、氮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偏多时,菌丝和子实体极易出现病态现象。如平菇菌丝在麦粒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旺盛,但却长不出子实体;香菇、平菇等品种在培养基中麸皮偏多的情况下,菌皮增厚不易出菇;双孢菇在堆料时氮肥偏多、氨味浓重的培养基内,菌种不能萌发吃料,甚至被氨气熏死,全部培养料报废。 99、怎样防治肥害症 (1)合理调配配方,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减少或不使用尿素、硫酸氨等含氮化肥,多用有机氮肥如饼肥、麸皮或豆粉等; (2)发现氮肥偏多抑制菌丝生长时,需及时将培养料取出掺入新料重新发酵,重新播种。 100、着色症发生原因是啥 有些食用菌品种受环境中不良因素刺激后,菇体表现出变色症状。如平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一些敏感的农药刺激后,菌盖变成黄色或呈现黄色斑点;当平菇吸收了煤炉加温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菇盖上会出现蓝色条纹或蓝色斑点;双孢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被覆土中含有铁锈的水溅上后会产生铁锈色斑;喷雾器生锈后用于喷水也会产生锈斑;猴头菇在较强的光线照射下,菇体呈现粉红颜色;杏鲍菇盖在水分偏多的情况下,会出现水渍状条纹。 101、怎样防治着色症 (1)不宜用煤炉在菇房内加温,而应用管道送热气的形式增温; (2)在出菇期不宜施用农药; (3)在阴雨天时菇房不宜浇水; (4)猴头菇在出菇期应避免强光,防止菇体变色。 四、虫害 102、啥是食用菌害虫 食用菌害虫严格地说不完全是昆虫,还包括螨类、多足类、软体动物等。对这类为害食用菌的小型动物都称为食用菌害虫。这些害虫未达到一定种群数量时不见明显的为害,当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复种植数量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害虫也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虫源增加,并繁殖加快,很快达到为害种群,造成虫害,使食用菌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103、食用菌害虫为害有几种类型? 按害虫取食方式不同,可分为咬食型、贮食型、舐食型、蚕食型等,按对食用菌为害不同时期,又可分为发菌期害虫、菇房害虫、仓库害虫三大类。食用菌害虫可以在食用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发生为害,如螨类为害发菌期的菌丝 ,使菌丝消失而菌体报废,发菌完全失败;食丝谷蛾为害菌种使黑木耳不能定植。有的害虫直接取食子实体,如跳虫、蛞蝓、鼠妇、马陆等。有的取食培养料使之霉变,如粪蚊、菌蝇等。有的是病原菌的携带者,这些害虫不仅直接取食子实体,还将病原菌带入培养料,引起病害,如菌蚊、果蝇等。有的为害贮藏期的食用菌干制品,如食丝谷蛾、赤拟谷盗等,蛀食香菇、黑木耳,造成仓贮失败。 104、啥是菇床害虫 害虫发生在菇房菇床上,为害食用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称为菇床害虫。以双翅目,半翅目及弹尾目为主,如菇蝇、菇蚊等。 105、啥是贮藏害虫 发生在经过加工干燥后的干菇和干耳上的害虫,称为贮藏害虫。以鳞翅目、鞘翅目为主。如食丝谷蛾、赤拟谷盗等。 106、跳虫危害有啥症状 跳虫几乎能危害所有的食用菌种类,在食用菌生产期一般聚在已发菌丝的表面取食菌丝,毁坏菌种、片根,抑制发菌。子实体生长期则在菌褶内取食,也可在菌体表面各部位取食。被取食的菇体表面皱缩,不光滑,出现凹点或孔道,菇体含水量减少,逐渐萎缩。凤尾菇、香菇等被害后品质下降,黑木耳耳片被害后造成流耳。跳虫还能携带病菌传播病害。地栽平菇、双孢菇因跳虫大发生危害,可造成绝收。 107、跳虫发生条件是啥 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通常防空地道、露地栽培地方发生量大,尤其是适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危害严重。 108、常见跳虫种类有哪些 常见跳虫种类有刺白跳虫、紫跳虫、短脚跳虫、黑扁跳虫、黑角跳虫、黑木耳盐长角跳虫、中华盐长角跳虫、电白长角跳虫、斑足齿跳虫、绿圆跳虫横红缺弹器跳虫等。 109、怎样防治跳虫 (1)对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发酵产生高温可杀死培养料内害虫; (2)注意环境卫生,栽培场及四周要做好清洁卫生,空气要流通,防渍水和潮湿; (3)清水诱杀。发现跳虫危害食用菌,可在四周用小盆盛清水,让跳虫跳入水中集中消灭,注意常换水,可减少虫口密度; (4)药剂防治:①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于纸上,在滴上数滴蜜糖,然后将药纸分散在培养料和覆土上进行诱杀;②床面无菇时,可直接喷洒0.4%敌百虫水溶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水溶液或50%锌硫磷1500倍水溶液或氯氰菊脂1000倍水溶液;③床面有菇时,可喷洒0.1%鱼藤精或0.5%除虫菊。也可将菇房升温到20℃~25℃,使跳虫活跃后,用硫酸烟碱喷射床底或菇房各处;④袋栽菇发现大量跳虫,可在放袋的地面或架子上喷2000倍巴丹液或500倍杀虫双液,也可在地面撒生石灰。 110、常见菇蝇有哪些 为害食用菌的菇蝇主要有果蝇、蚤蝇和扁足蝇等种类,它们危害双孢菇,也危害平菇、银耳和黑木耳等。 111、怎样防治菇蝇 清除菇房内外废旧杂物,消灭菇蝇孽生地。拌料时加入二嗪农或马拉硫磷,能有效地杀灭幼虫和卵。菇房安装纱门和纱窗,防止菇蝇成虫飞入菇房。发生时可采菇后喷洒0.1%的鱼藤精或杀灭菊脂。还可用糖醋毒饵诱杀成虫。毒饵的制作方法是:将麦麸炒香,然后加入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糖和食醋的用量以可散发出较强的糖醋味为度。毒饵可放在菇房的门口和其他不影响操作的地方。 112、食用菌常见菇蚊有哪些 为害食用菌的蚊类主要有眼蕈蚊、蕈蚊、瘿蚊等数种。 113、怎样防治眼蕈蚊 首先应保持菇房及环境的清洁,菇房用前进行杀虫处理。菇房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还可安装黑光灯诱杀,灯下放置糖醋毒液,诱杀成虫。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2500~3000倍液的2.5%溴氰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生时,可采净菇后,用10%蚊蝇净熏蒸,用量为0.27克/米2,每7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眼蕈蚊。 114、怎样防治蕈蚊 首先应保持菇房及环境的清洁,菇房用前进行杀虫处理。菇房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还可安装黑光灯诱杀,灯下放置糖醋毒液,诱杀成虫。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2500~3000倍液的2.5%溴氰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生时,可采净菇后,用10%蚊蝇净熏蒸,用量为0.27克/米2,每7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蕈蚊 115、怎样防治瘿蚊 首先要作好菇房用前的清洁、杀虫和防虫处理,以杜绝虫源,发生时可在采净菇后,用1000倍液的50%锌硫磷喷洒,也可在幼虫聚集处吸干水珠后撒少量石灰粉将幼虫杀死。将子实体采净后,使菌体表面干燥,可使瘿蚊幼虫干燥而死。 116、怎样防治害螨 菇房要远离有螨源的禽畜场舍、垃圾站和堆肥场,搞好培养料的灭螨处理,以杜绝螨源。培养料使用前要用解剖镜检查有无螨的为害,如果发现螨的存在,用前使用杀螨药剂拌料。菇房及其环境用前做好杀虫、杀螨处理,具体方法是每100米2菇房用1千克敌敌畏稀释成200倍液喷洒,密闭熏蒸一昼夜。螨害发生后,采菇后可用500倍液克螨特喷雾。 五、平菇病虫害 117、平菇常见病害有哪些 平菇常见病害有子实体着色病、平菇畸形病、农药、化肥中毒病、软腐病、青霉病、细菌褐斑病、细菌性腐烂病和病毒病等。 118、平菇子实体着色病症状及发病原因是啥 (1)症状:出菇期菇蕾或子实体的菌盖变成黄红色或焦黄褐色,似强太阳光灼烧后的症状。受害的子实体生长受抑制,菌肉薄,质地较硬,菌盖边缘变成蓝色; (2)发病原因:①覆盖用的薄膜质量差,由于膜内外温差和膜内湿度大,在膜内顶端形成水滴,而水滴中含有薄膜析出的化学毒物,当水滴落到菇床上时,使接受水滴的菌盖或菇蕾中毒而着色;②菌盖受到一氧化碳毒害就会变成蓝色的边缘。 119、怎样防治平菇子实体着色病 (1)选用优质地膜或塑料薄膜覆盖床面; (2)支架保持半圆形或呈斜面形,使膜上的水滴流到菇床边缘而滴不到菇床上; (3)如果用炉火对菇房加温,一定要加用烟囱将煤烟排到室外。 120、平菇畸形病有哪几种表现 平菇畸形病症状表现有: (1)花菜形畸形: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再分化,桑葚状的原基团不断增大,形成类似花椰菜花球状或半球状子实体原基团,其直径可达到20厘米,重量2千克左右; (2)珊瑚状畸形:子实体只有较长而粗壮的菌柄,柄端部连续分枝成许多小菌柄,没有菌盖,整个子实体形如珊瑚,色泽奶白色; (3)高脚畸形:菌柄细长,菌盖小,整个子实体很像一个苍白色的高脚酒杯; (4)光杆畸形:只有细长的菌柄而无菌盖,菌柄顶端有小的开口,颜色稍深,没有菌盖和菌褶; (5)幼菇萎缩干枯:出菇期,幼菇和菇丛生长瘦弱,黄白色或淡黄褐色,菇体从上往下萎缩枯死,菌杆和菌柄皱缩干瘪; (6)菌盖表面有瘤状或颗粒状突起,严重时子实体僵缩,菇肉硬化,生长停止。 121、平菇畸形病发生原因是啥 平菇畸形病发生原因主要有: (1)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引起花菜形畸形菇和珊瑚状畸形菇; (2)出菇期光照弱和温度偏高,则可形成高脚畸形菇; (3)菌柄生长后期,温度低(0℃左右),不分化菌盖而形成光杆型平菇或瘤盖菇; (4)培养料含水量低,出菇期室内相对湿度低,会导致幼菇萎缩干枯。 122、怎样防治平菇畸形病 (1)控制温湿度: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床面温度控制在20℃以下,遇到气温高时,常洒水并通风降温。低温时,设法保温,中温型品种保持8℃以上,低温型品种保持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85%~90%; (2)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菇房要适时通风换气,使床面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1%。光照强度在5~10勒克斯,每天光照4~6小时; (3)出菇前或出菇期:发现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干燥时,及时用竹竿或小木棍于傍晚在床面上打洞,洞距15~20厘米,洞深达床底,每个洞内注入足够的水。灌水后揭膜,第二天早上再盖上膜以保证床面较高的湿度。若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对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浇足够的水,防止干燥的土壤从培养料中吸取水分。 123、平菇农药化肥中毒有啥症状,原因是啥 (1)症状:农药中毒后床面该出菇时无菇长出,或出菇很少或出畸形菇。一般在用药后第一批菇出现中毒症,以后各批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床上的畸形菇主要是菌盖和菌柄分化不正常。化肥中毒后,平菇正在生长的菌丝、菇蕾或幼菇变黄,萎缩,最后死亡。 (2)原因:出菇前或菇生长期,喷敌敌畏或杀虫双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农药中毒。菇农为提高产量,对床面喷洒尿素过多会引起化肥中毒。 124、怎样防治平菇农药化肥中毒 平菇对上述农药和化肥比较敏感,如使用不当,就造成产量损失。 (1)用敌敌畏喷洒或熏蒸床面时,严格控制用药量,特别是温度较高时,药液稀释800倍或每立方米空间用10%敌敌畏乳油10毫升; (2)如果对床面追施尿素时,其浓度不能超过0.2%,即50千克水中尿素不能超过100克。 125、平菇发生软腐病有啥表现 (1)症状:子实体浅褐、水渍状软腐,多数从菌柄基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少数从菌盖开始。无论从哪里开始发病,最后都是整个子实体呈水渍状软腐。发软的子实体表面粘滑、湿润,但无臭味; (2)发病条件:毛霉是一类弱寄生菌,平时生活在许多有机物质上,空气中也浮有其孢子,当遇到衰弱的平菇子实体时,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的菇房内,很快发芽侵害子实体导致发病。同一菇床上,有渍水的地方容易发病。 126、怎样防治平菇软腐病 (1)预防床面渍水; (2)及时采收成熟的平菇子实体; (3)防治害虫、以免传播病菌。 127、平菇发生青霉病有啥表现 (1)症状:首先发生在生长衰弱的幼菇或采菇后遗留在菇床上的菇根、菇桩上。幼菇发病一般从顶端向下出现黄褐色枯萎,病部表面生绿色粉状霉层,霉下面的菌肉腐烂。病菇上的病菌向周围蔓延侵害健康菇菇柄基部,再向上发展,导致健康菇腐烂,表面生绿霉; (2)发病条件:病菌为弱寄生菌。存在于多种有机物质上,很难侵害健壮的平菇子实体。当培养料的酸碱的在4左右时,含水量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菇蕾丛生而缺乏营养,幼菇生长瘦弱,就容易受病菌侵害发病,如果菇床上残留有菇根或菇桩,更有利病害发生发展。 128、怎样防治平菇青霉病 (1)控制培养料呈中性至弱碱性:这样平菇的菌丝可以正常生长,而病菌受到抑制。用1%石灰水调节酸碱度最经济; (2)清理菇床:及时清除采菇后留下的残余部分和生长瘦弱的幼菇; (3)病害发生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129、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有啥症状 (1)症状:菌盖表面产生针头大褐色斑点,扩大后为椭圆形,褐色或红褐色,其直径2~4毫米,边缘整齐,中央凹陷。多个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块。菌柄上初期与菌盖病斑相似,扩大后为梭形。病菌只危害菌皮,潮湿条件下,病菌表面具有一层菌脓,干燥后为贴在表面的菌膜。一个子实体发病后,少则几十个病斑,多的达几百个,但病菇形状正常,也不腐烂; (2)发病条件:该病菌分布广泛,可以由培养料、覆土或管理用水带入菇床。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上有水滴或水膜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在比较干燥的子实体上虽然可以存在病原菌,但不引起危害。 130、怎样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 (1)卫生防治:培养料推广二次发酵;覆土用甲醛消毒;菇床管理用水以漂白粉消毒; (2)控制温度:子实体生长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每次喷水后及时通风透气,使菌盖表面保持干燥的状态,造成不利病菌繁殖的条件; (3)药剂防治:一发现病菇及时清除,集中处理,再对病区喷洒0.1~0.2微克/毫升浓度的链霉素或四环素液。 131、平菇细菌性腐烂病有啥症状 (1)症状:在菌盖或菌柄上产生淡黄色水渍状斑,高湿中温条件下,病斑迅速从菌盖往下或从菌柄往上发展,最后造成整个子实体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并有恶臭味。病菇不可食用,完全失去经济价值; (2)发病条件:凡菌蛆发生严重的地方,病害发生严重;用不清洁的水喷菇床及子实体,发病重。菇房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132、怎样防治细菌性腐烂病 (1)作好菇房卫生和温湿度控制。管理用水应经过漂白粉消毒,喷水适度,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下;每次喷水后及时通风换气,防止子实体表面较长时间内有水膜或处于水湿状态; (2)及时防治菇蚊和菇蝇;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除掉病菇并停止喷水1天后,喷洒0.1~0.2微克/毫升浓度的链霉素液。 133、平菇病毒病症状有哪几类 (1)症状:①菌柄肿大近球形或烧瓶形,无菌盖或很小的菌盖;②菌柄扁平弯曲,表面凸凹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有深缺刻并呈波浪形;③菌盖和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 (2)发病条件:主要是菌种菌丝将病毒带进菇床。带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到床面,也引起发病。 134、怎样防治平菇病毒病 (1)选留无病菌种,从无病菇床上选菌种; (2)防止带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入床面。接种后以薄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 (3)及时防治菇蚊、菇蝇,以免传病; (4)生产结束时清除废料、病菇残体,消毒场地。 135、平菇枯萎病发生有啥症状 平菇发生枯萎病后,子实体中部发黄,菌盖分化不正常,出现卷曲,生长发育受阻,或者“僵菇”。感病严重时,整个菇体变褐枯萎,僵硬,或呈猝倒状,但不腐烂。该病是由链胞霉侵染引起的。该病原菌生活在土壤中、有机物和农作物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培养料和土壤等途径传播。在通风不良,湿度大时易引起发病。 136、怎样防治平菇枯萎病 (1)栽培原料要求新鲜干燥,不能使用霉变、腐朽的原料。在夏季栽培时,不宜使用菌渣来栽培,否则易引起发病; (2)培养料灭菌要彻底,常压100℃,保持10~12小时。也可在培养料中拌入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老菇房在使用前,要清除废旧菌渣,并喷洒0.1%的50%多菌灵水溶液或0.1%克霉灵水溶液进行消毒,清除病原菌; (4)出菇期间,控制用水量,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湿度增大,出现发病; (5)出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菇,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湿度,然后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局部处理,抑制病原菌生长,防止再传染。 137、平菇白瘤病发生有啥症状 平菇白瘤病又叫平菇小疣病,平菇褶瘤病,是由一种线虫引起的病害。线虫侵染平菇菌褶后产生白色瘤状块,线虫在瘤中产卵。在平菇菌褶中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瘤块,严重时整个菌褶内都布满白色小瘤,使平菇失去商品价值。 138、怎样防治平菇白瘤病 (1)菇房在使用前,喷洒3000倍溴氰菊脂等杀虫剂,清除菇房内害虫; (2)控制用水量,使用清洁的水保湿,加强通风换气,恶化线虫生长环境; (3)出现线虫危害后,及时摘除病菇并烧毁,然后喷洒0.5%~1%漂白粉液或0.1%碘液杀灭环境中的线虫。 六、双孢菇病害 139、双孢菇畸形病常见的有几种类型 (1)菌盖生长不规则,菌盖向一边歪斜伸出;菌盖表面凹凸不平;菌盖不圆。产生原因:覆土的土粒粗大,土质硬,是造成菌盖生长不规则的主要原因。菌盖表面有水锈斑:这是因为喷水后通风不及时,菇房内湿度大,水珠凝在菇盖表面而形成的; (2)菌盖小或薄或菌柄异常。菌盖小而柄长;菌盖小而柄粗;菌盖薄而柄长。产生原因:菇房温度高于23℃~25℃,且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形成盖小柄长的畸形菇;当温度低于12℃时,或受药物影响,则又产生盖小柄粗的畸形菇; (3)菌柄髓部形成白色空心。产生原因:在双孢菇旺产期,菇房内湿度低,土层干燥,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则菌柄髓部变白甚至中空; (4)子实体在覆土底层或培养料内形成,迟迟不出菇,出的菇根很长,形似地雷,故称“地雷菇”,地雷菇外观很脏。产生原因:培养料内混有泥土而且过湿,导致在覆土下层和料中形成菇蕾,而成为地雷菇; (5)柄细盖薄,提早开伞。产生原因: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达10℃~15℃,或冷空气袭击使菌盖与菌柄生长不平衡,造成幼菇开伞。 140、怎样防治双孢菇畸形病 (1)选用优质土覆土,粗粒大如蚕豆,适时通气喷水,可防止菌盖不规则和地雷菇的产生; (2)出菇期控制菇房内温度12℃~16℃,湿度为85%~90%,经常通风换气; (3)在黄豆大的菇蕾期,100千克水中加5毫升“喷施宝”,每周喷1次,有防病增产的作用。 141、双孢菇菌丝徒长有啥表现,发生原因是啥 (1)症状:菇床覆土以后,双孢菇绒毛状菌丝持续不断地往细土表面生长,严重时密集成块状不透水的菌被或称菌皮,推迟出菇或始终不产生双孢菇子实体。严重影响双孢菇产量。 (2)发生原因:①菌种原因。制种时,如果母种菌丝为气生型菌丝;转管时又将生长旺盛的气生菌丝移到腐熟过度、含水量达60%以上的培养中制备生产种;菌丝在瓶口上部生长过浓,甚至密集成块;这样的菌种到菇床上,容易徒长;②菇房不通风,温度在22℃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菌丝会徒长。 142、怎样防治双孢菇菌丝徒长病 (1)制原种时就挑选半基内半气生菌接种; (2)出菇期菇房温度控制在13℃~16℃,喷水适当,并加大通风,降低菇房相对湿度; (3)如果菌丝已出现徒长,较轻的,重新覆一层土早晚喷水;如菌被已成片发生,用刀或齿耙划破菌被,同时加大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如果菌被中有生长不良的菇蕾,用竹签在菌被处插小孔洞若干,以加强通气,促使菇蕾健壮生长。 143、双孢菇死菇症状及发生原因是啥 (1)症状:菇床上菇蕾变黄、萎缩而死亡,严重时成批成片死亡。 (2)发生原因:①秋菇出菇前期菇房内温度连续数天高于23℃或春菇出菇后期温度超过21℃数天,加上菇房内不通风,缺氧;②出菇前菌丝生长过快,出菇部位过高,土表面形成的子实体过多,会有部分小菇死亡。(3)采菇时操作不慎,损伤了周围小菇,导致死亡;③农药过量也会造成小菇死亡。 144、怎样防治双孢菇死菇 (1)出菇期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6℃左右; (2)春菇后期加强菇房内温度监测,防治高温袭击; (3)防止菌丝长出土面,压低出菇部位,以避免出菇过密; (4)防治病虫害时,避免农药过量造成死菇。 145、双孢菇湿泡病症状有哪几类,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①双孢菇菌丝在土中形成菌索时被侵染,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绒丝状物,逐渐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最后在细菌作用下腐烂,发出臭味;②在子实体原基分化时被侵染,则形成组织块,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腐烂;③子实体分化结束后被侵染,表现为畸形,菇柄膨大,菇盖变小,菇体表面附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后变褐色,产生液滴;④在子实体生长中后期被侵染,仅子实体表面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双孢菇一生中以幼菇最易受侵染。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疣孢霉,平时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多半由覆土带入菇床,培养料也可以带菌,另外,分生孢子可以通过喷水,或随气流、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覆土中病菌孢子越多,发病率越高;在菇蕾形成期,温度达17℃~26℃,湿度大,极易发病。 146、怎样防治双孢菇湿泡病 (1)覆土消毒:覆土上床前,每立方米土用36%甲醛500毫升,加水10千克喷洒后,盖塑料薄膜封闭1~2天,或喷洒5%甲醛后封闭1~2天。覆土上床后出菇前,在床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 (2)降湿降温:发病初期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内通风,降低湿度;温度控制在15℃以下,再喷1%~2%甲醛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会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及时清除病菇和病土。用过的工具用1.6%甲醛消毒。 147、双孢菇干泡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菇蕾形成初期受害,不能形成双孢菇,而是形成一团团灰白色菌丝组块。其直径可达2厘米,质地紧密干燥,不腐烂,无臭味;双孢菇子实体形成后受害,造成畸形菇,菌柄基部加粗,形如葱头,有时脱皮,菌盖歪斜,病菇上生一层细细灰白色菌丝。病菇变褐,干枯而不腐烂。已分化完成的子实体受害,通常在菌盖顶部长出丘疹状小凸或菌盖表面出现1~2厘米直径的褐色斑,中央凹陷,湿度大时,可见灰白色霉状物。切开病菇,内部黄褐色,干燥,皮革质,具有弹性。该病危害双孢菇后,没有褐色汁液和无臭味能区别于湿泡病,褐色病斑的深色和无色光泽的特征又区别于细菌斑点病。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真菌轮枝霉和双孢菇轮枝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有机体内,覆土、昆虫、空气等都可以将病菌传到菇床,引起发病。新形成的分生孢子随溅水、床面流水传播引起重复侵染。干泡病在双孢菇栽培的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其中温度在20℃以上,湿度达到90%~95%时,发生最快而且容易流行。在上述适宜条件下,双孢菇从感病到畸形菇形成只需10天左右,菌盖现病斑只要3~5天;菇床内害虫和螨密度大,会增加传病机会,加速病害严重发生。 148、怎样防治双孢菇干泡病 (1)覆土消毒:覆土上床前,每立方米土用36%甲醛500毫升,加水10千克喷洒后,盖塑料薄膜封闭1~2天,或喷洒5%甲醛后封闭1~2天。覆土上床后出菇前,在床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有条件的地方,覆土也可以用70℃~75℃蒸汽消毒30分钟; (2)栽培料消毒:主要是实行二次发酵,即将培养料堆制2次,每次使料内温度达到60℃分左右,维持6~12小时;另外根据报道,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增温剂”将增温剂拌入经预湿过的稻草和辅料中,直接上床覆膜发酵,不加热也不翻堆,7~8天不仅达到与2次发酵相同的优质料标准,还增产21.87%; (3)化学防治:清除病菇后,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在病区喷药。当病菌对多菌灵、苯菌灵等产生抗性时,改用百菌清800倍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49、双孢菇软腐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病菇上长出粗糙菌丝如蜘蛛网,进而造成病菇软腐。病菌能危害任何发育阶段的双孢菇。发病时通常在覆土表面形成近圆形的白色菌丝斑,并由此向菇体蔓延。双孢菇受害,最先是菌柄基部发病,再向菇盖发展,菌盖病斑初呈水渍状不规则形,后被菌丝覆盖,逐渐变褐发软,稍一触动便倒伏。有时病部出现粉红色菌丝垫。 (2)发病条件:树状葡枝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通过覆土、双孢菇孢子和菌丝碎片、操作者传入菇床,第一潮菇出现时,即引起子实体发病。病菌覆土和病菇上形成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溅水、水流和采菇者传播进行再侵染,同时覆土表面的菌丝不断生长扩展,也导致更重的发病。用菜园土作覆土的,一般发病较重;在菇房内,相对湿度越高,或覆土含水量越大,发病会越严重。 150、怎样防治双孢菇软腐病 (1)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管理中用2%石灰水喷洒菇床面,使酸碱度维持在6.5~7,适合双孢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生长;在双孢菇发菌期,把菇房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8%~70%,以促进菌丝生长;在子实体发育期,湿度则保持在80%~90%,这样也不利于病菌生长,因为病菌生长的最适合湿度是100%; (2)清除病菇:一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淋药消毒病菇周围的覆土,或撒食盐覆盖病区,以防止病菌扩展; (3)化学防治:菌盖发病时用药,一般用药1次。可用药剂: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 151、双孢菇锈斑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双孢菇受害后,菌盖上形成黄褐色似铁锈的病斑,其大小不一,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整齐,中央稍凹,一般不侵害菌褶,只限于菌盖表皮。在湿菇上,病害发展迅速,病斑变成巧克力色且有粘液,并发出较强的臭味。湿度小时,病斑可能干枯而裂开,形成不对称的菌盖。菌柄也偶尔受害产生纵向凹斑。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托拉假单孢杆菌,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土壤和水中,一旦被带到菇床,就会发病,栽培中人工喷水、床内的蝇螨、线虫等传播病菌导致再侵染。早春栽培中,培养料和覆土的酸碱度达到5.5~6发病,温度达20℃以上,湿度85%以上,酸碱度5.5时,发病严重,特别是菌盖表面较长时间保持一层水膜的条件下,病害会暴发。 152、怎样防治双孢菇锈斑病 (1)净化环境。菇房墙壁、地面、床架均用漂白粉消毒:500克漂白粉加入75千克水中喷洒; (2)控制料层和土层酸碱度。培养料和覆土进菇房前把酸碱度调到7.5~8;用石灰把床面喷水的酸碱度调至7.0~7.5,从而使料层和土层的酸碱度长期保持在6.5~7.5;发病初期,用酸碱度为7.5~8的熟石灰水尽快地将土层的酸碱度调至6.5以上,并加强通风; (3)药剂防治。发现病菇时,立即摘除,加大通风,把湿度降低到85%以下,再向病区喷药。下列药剂有效:①漂白粉600倍液;②0.1~0.2微克/毫升浓度的链霉素或四环素溶液;③5%石灰水澄清液,或在病区撒一层石灰粉提高酸碱度,对控制病害发展很有好处。 153、双孢菇病毒病有啥表现,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双孢菇菌丝受害,变成褐色,生长慢,菌丝量减少,发菌不均匀;菌丝进入覆土后,30~90厘米范围内不形成菌落,有时菌丝可以露出土面,但很快就消失,不形成子实体,偶尔形成子实体,也是很小或长到蚕豆大小时就死亡。受害稍轻的可形成畸形子实体,如菌盖很小而柄膨大如球;或有半圆形菌盖,菌柄上粗下细;或菌柄很长并向一侧弯曲;或提早开伞。病菇常呈褐色的水渍状或裂柄,进而腐烂。 (2)发病条件:病毒病以带毒的双孢菇菌丝和孢子传播和传染。使用带病毒的菌种或菌床上有带病毒的菌丝或孢子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当健康菌种长出的菌丝和病双孢菇孢子的菌丝发生融合时,就染上病毒,新的子实体会发病。由菌种带毒的,发病早,会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由孢子带毒的,对第一潮菇产量影响不大,以后各潮菇随病菇的增加而产量也渐渐下降。在双孢菇生长后期感病毒的,对产量几乎无影响。 154、怎样防治双孢病毒病 (1)培育无病毒的菌种。主要从无病毒感染的菇床上挑选种菇; (2)预防带毒的孢子感染菇床。接种后最好用地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防止带毒的孢子落入床面。 155、双孢菇线虫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菇床局部菌丝初期变细,进而死亡,随着病区的扩大,培养料成片发黑和湿润,面料下沉,并有刺鼻的腐败味,菇蕾变成棕色而死亡。病区没有双孢菇或只有零星的双孢菇,产量严重下降。 (2)发病条件:牛粪、稻草、甘蔗渣、棉籽壳中都可能有线虫或卵,这类物质用做培养料,如果堆制发酵不好,线虫就进入菇床进行危害;未经消毒的覆土材料也会把线虫带到菇床,用山(河)水喷雾、浇菇房、菇床都是线虫侵染的来源。菇床上的线虫因营养丰富得以迅速生长繁殖,含水偏高的培养料有水膜存在,极利于线虫的蠕动和造成严重危害,当环境不适宜时,线虫在干燥条件下能存活较长时间,成为下期病害发生的初侵源。 156、怎样防治双孢菇线虫病 (1)高温处理培养料。进行常规的堆制和二次发酵,能杀死料内的线虫及其卵; (2)科学用水。管理中控制培养料含水过高,一切用水最好用自来水,不用山水、塘水; (3)作好卫生防治。一旦发现线虫,立即清除病区及其边缘看来是健康的培养料;一季菇结束时,要将培养料、菇箱菇床板在55℃~60℃下处理10分钟,以杀死线虫。 七、金针菇病害 157、金针菇基腐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菌柄基部。菌柄基部变黑腐烂,整个子实体倒伏。严重时,针状的幼菇体成丛变黑腐烂。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拟青霉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及多种有机体上,极易传到菇房。培养料较长时间积水或盖有薄膜,床面通风不良,或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极有利于发病。 158、怎样防治金针菇基腐病 (1)子实体生长期,床面不能积水; (2)发现病害后,立即清除病子实体,向病区喷洒65%代森锰锌500倍液,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159、金针菇软腐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最初在菌杆基部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大后病部变软,进而腐烂,并产生一层白色絮状霉。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异形葡枝霉菌,属土壤习居真菌,由空气、覆土、水滴和昆虫传播。到11月中下旬,如果气温突然回升,容易发病,并且蔓延十分迅速。 160、怎样防治金针菇软腐病 (1)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管理中用2%石灰水喷洒菇床面,使酸碱度维持在6.5~7,适合金针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生长;在金针菇发菌期,把菇房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8%~70%,以促进菌丝生长;在子实体发育期,湿度则保持在80%~90%,这样也不利于病菌生长,因为病菌生长的最适合湿度是100%; (2)清除病菇。一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淋药消毒病菇周围的覆土,或撒食盐覆盖病区,以防止病菌扩展; (3)化学防治。菌盖发病时用药,一般用药1次。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水溶液喷雾;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水溶液喷雾。 161、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菌盖上病斑初期为针尖状褐色或黑褐色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数个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菌柄上病斑与盖上的相似。病菌只危害表皮,故不导致子实体腐烂,只是影响外观。 (2)发病条件:喷洒不干净的水把细菌带到子实体上,如果菌盖表面较长时间有水滴或湿度很大,极有利于病害发生,通风不好更加剧病害发展。中温适合发病。 162、怎样防治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 (1)管理用净水,出菇期菇房温度调到15℃以下,每次喷水后要通风换气; (2)发病初期,去掉病菇,对病区喷有效氯为0.02%~0.03%的漂白粉液。 163、金针菇褐腐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褐腐病又叫褐色腐败病,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初期,在子实体菌盖和菌柄上出现褐色斑点,最后引起子实体变成褐色并腐烂,出现褐色液体,散发出恶臭气味。此外,还可引起金针菇菌丝消失,不再出菇。 (2)发病条件:是由细菌引起的。在温度偏高、湿度大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主要是由使用不清洁的水造成的,和用不洁塑料袋而感染病害的。 164、怎样防治金针菇褐腐病 (1)拌料用水要用清洁的井水,河水和自来水,不能使用污水; (2)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不能使用变质料和污染严重的菌渣; (3)菇房在使用之前,应喷100国际单位的链霉素或3%的漂白粉液进行喷雾杀菌处理,杀灭菇房内病原菌; (4)在染病初期,在菇体上喷洒100国际单位的链霉素可抑制病菌繁殖; (5)感病严重的,要及时摘除病菇,及时在袋口内和菇房内喷洒杀菌剂,杀灭病原菌,防止扩散传染; (6)菇房内保湿用水,要用清洁水,不能使用污水。并要注意不要在子实体上喷水过多; (7)套袋用塑料袋,要求清洁、干燥。多次作套袋的塑料袋和塑料袋有水的不能作为出菇的套袋使用。 165、金针菇畸形菇有啥表现 畸形菇又叫丛枝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在袋口或瓶口上长丛生菇蕾后,不分化出菌盖,或菌盖生长停止,只长菌柄,并在顶端出现许多枝,形成许多似针状的分枝。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湿度偏大时引起的。 166、怎样防治金针菇畸形菇 (1)诱导出菇期间,要给予散射光照,诱导子实体形成并分化出菌盖; (2)套袋作业不宜过早,待子实体长2~3厘米长、并且生长整齐,菌盖发育良好时才套袋; (3)套袋时,袋口不要封得过紧,一点都不透气,留有少量缝隙,以便空气流通; (4)当菇房内湿度偏大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套袋后,不宜向菇房喷水。 167、金针菇发生菌蚊有啥症状 金针菇菌袋中出现菌蚊类害虫后,幼虫取食菌丝体,排泄出的液体,引起子实体基部变成褐色,从而降低商品质量。严重时,将袋口表面的菌丝蚕食殆尽,造成出菇减少或不出菇。 168、怎样防治金针菇菌蚊 (1)从菌袋培养开始作好防虫管理,培养期间,定时喷洒杀虫剂如3000~4000倍溴氰菊脂液等杀灭培养室内菌蚊; (2)菌袋的袋口要封严,封口纸上不能有裂缝,防止成虫进入袋内产卵。一旦成虫在袋内产卵后,就难以防治; (3)在温度偏高(15℃以上)出菇时,排袋出菇之前,喷洒杀虫农药如3000~4000倍溴氰菊脂或1500倍食用菌专用杀虫剂除虫。子实体生长期间,应使用灭蚊灯或粘虫纸诱杀; (4)出现虫害后,将危害严重的菌袋清除烧毁,危害较轻的,在子实体长出之前,在袋口喷洒杀虫剂灭虫。 169、金针菇螨虫发生有啥症状 螨虫是金针菇制种和菌袋生产中常见而且危害较严重的害虫。螨虫危害初期,菌种中菌丝被取食,菌质变成褐色,随后从瓶口或袋口向内扩展,最初被危害的部位变成黑褐色,白色菌丝消失。菌袋被螨虫危害后,造成不出菇,或者幼菇枯萎。危害金针菇的螨虫极小,肉眼不易看见。往往被误认为是高温所致,一旦将长有螨虫的菌种接种菌袋后,就会出现螨虫大面危害,造成不出菇或出菇稀少。这种螨虫在25℃以上高温下生长。螨虫来源于饲料仓库、禽舍、饲料加工厂、老菇房和培养室,也通过菌种传染。 170、怎样防治金针菇螨虫? (1)培养室使用之前,要进行杀虫处理。即用磷化铝密闭熏蒸杀虫,密闭条件不好的,应喷洒杀螨农药杀灭; (2)培养室内和周围不要堆放饲料、粮食等物,并且远离禽舍; (3)凡是菌种瓶口内出现有变为褐色或酱油色的菌种,则有螨虫,不能作菌种使用,以免引起大面积的螨虫危害。将带有螨虫的菌种经高温杀死后再挖出培养料; (4)在菌种和菌袋培养期间,刚发现有螨虫出现时,要及时用磷化铝密闭熏杀。 八、香菇病害 171、香菇畸形病有有啥症状,发病原因是啥 (1)症状:①菌盖异形。菌盖有缺口,盖缘成波浪形,盖缘内卷或呈钟罩状,盖上生有角状、须状和小盖等附属物;②菌柄膨大成球棍状,没有菌盖或菌盖很小;③子实体互相联合。两个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联在一起或菌柄、菌盖无区分,有时没有菌褶。 (2)发病原因:通气不良,光线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大,可能感染病毒或农药中毒。 172、怎样防治香菇畸形病 (1)作好通风换气,注意调节光线;(2)子实体形成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3)袋料内农药残留量不能超过使用标准。 173、香菇病毒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在菌丝生长期,菌种瓶或菌种袋出现凸斑;在子实体生长期,形成畸形菇、早开伞、菌肉薄。香菇感染病毒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后期:①发菌慢,甚至停止生长;②在长好菌丝的培养料中出现不均匀的花斑或缺刻;③菌丝生长不整齐;④菌丝退化,严重时整袋培养料报废;⑤菌丝退化的培养料极易感染其他病害。 (2)发病条件:香菇病毒由香菇菌丝体和孢子传播。病毒病以带毒的香菇菌丝和孢子传播和传染。使用带病毒的菌种或菌床上有带病毒的菌丝或孢子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当健康菌种长出的菌丝和病香菇孢子的菌丝发生融合时,就染上病毒,新的子实体会发病。由菌种带毒的,发病早,会严重损失产量甚至绝收。由孢子带毒的,对第一潮菇产量影响不大,以后各潮菇随病菇的增加而产量也渐渐下降。在香菇生长后期感病毒的,对产量几乎无影响。 174、怎样防治香菇病毒病 (1)培育无病毒的菌种。主要从无病毒感染的菇床上挑选种菇; (2)预防带毒的孢子感染菇床。接种后最好用地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防止带毒的孢子落入床面。 175、香菇褐斑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在子实体生长中期,菌盖上产生褐色病斑,其大小不一。后期病斑中央稍凹陷,灰白色,边缘褐色,菌肉溃烂。有时病斑有裂纹,潮湿时,表面有灰白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病原菌是蛛网丝枝霉菌,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菇房或菇场,喷水或菇蝇传播导致再侵染。高温高湿和菇房内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 176、怎样防治香菇褐斑病 (1)菇房内常通风换气,防止较长时间内的高温条件; (2)及时防治害虫,以免传播病菌; (3)发现病菇后,立即拔除,并停止喷水1天后用化学农药喷洒病区。 177、香菇烂筒病有啥症状 香菇菌筒上菌丝消失,菌筒崩解,手提即松散,造成不出菇。主要是木霉类杂菌侵害引起的,木霉菌丝分解菌筒中木材,产生毒素杀死香菇菌丝,使香菇菌丝消失。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特别是菌筒转色不良时,极易引起木霉菌侵染。 178、怎样防治香菇烂筒病 (1)料袋灭菌要彻底,接种时认真作好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防止接种时绿色木霉菌孢子侵染; (2)做好菌筒的转色管理工作,使菌筒转色为褐色或茶褐色。不能成为白色或褐白相间的菌筒,转色不良,是引起木霉菌侵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菌筒补水时,灵活掌握注水量,切勿注水过度,以注水后菌筒的重量为脱袋时重量的80%为宜。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筒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4)出现木霉菌后,初期及时用0.2%的50%多菌灵液或1%克霉灵液进行涂刷处理,并连续进行2~3天,方可杀死木霉菌,抑制其扩展。 179、香菇裂褶菌污染有啥症状 香菇菌筒被裂褶菌感染后,抑制香菇菌丝生长,在与香菇菌丝接触部位产生拮抗线。裂褶菌孢子通过气流在接种时进入菌袋内。或者菌筒的塑料袋上出现小孔,裂褶菌孢子进入菌筒萌发生长造成感染。 180、怎样防治香菇裂褶菌污染病 (1)香菇生产场地附近,不要堆放干朽树木、树枝,以免生长裂褶菌后,弹射出大量孢子而引起感染; (2)接种室用复合酚200~30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菌种容器外壁用75%的酒精或复合酚液进行擦洗杀菌; (3)香菇菌筒出现两种菌丝后,将不转色的菌筒去掉,长出裂褶菌子实体后,要及时将感染裂褶菌的菌筒去掉,烧毁或深埋入土中。 181、香菇菌筒转色不良有啥表现 香菇菌筒转色不良时,菌筒为白色,或者白色与褐色相间,色泽不均匀,这样的菌筒易失水干燥,造成出菇量减少,而且还极易感染杂菌,造成烂菌筒。其原因是脱袋转色的菌筒菌龄偏短;转色期间温度低,温度低时就会造成菌筒不能很好地转色。 182、怎样防治香菇菌筒转色不良 (1)香菇菌筒要求达到生理成熟后才可以脱袋转色,即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10天以上,菌筒表面出现许多瘤状物,接种孔附近菌丝开始变为褐色,菌筒由硬变软时,即可进行脱袋转色; (2)脱袋转色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之间,增加光照强度,让菌筒表面菌丝恢复生长,形成菌膜,并转变为褐色; (3)出现转色不良时,将菌筒平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浇水使土壤潮湿,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接触地面一侧的菌筒转色后,在翻转菌筒,让没有转色的一侧接触地面来转色;也可以将菌筒埋入土中来转色; (4)没有转色的菌筒,不能进行注水出菇,否则会引起木霉菌侵染,造成烂菌筒。 183、香菇褐腐病有啥症状 香菇褐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杆菌。细菌在香菇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繁殖引起发病,造成香菇子实体生长停止,菌盖、菌柄组织变为褐色,最后腐烂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在温度偏高(20℃以上)、湿度大时,容易发生。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和手、工具接触病菇而传染。 184、怎样防治香菇褐腐病 (1)菇棚在使用之前,搞好卫生,喷洒300倍漂白粉液或100~200国际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进行消毒处理; (2)出菇期间,保湿和补水用水要清洁,不能使用污染的水。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 (3)出现感病后,及时去掉病菇并销毁,然后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并喷洒农用链霉素进行杀菌; (4)适时采收,在菌盖未完全展开之前采收。采收下来的香菇,要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掉,在夏季不宜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易引起细菌侵染,造成烂菇。 185、香菇褶腐病有啥症状 香菇褶腐病是由头孢霉寄生在菌褶上引起的。感病初期,在菌褶上出现少量的白色菌丝,后期成团,并覆盖整个菌褶,使菌褶相互粘连,导致菇体变软腐烂。 186、怎样防治香菇褶腐病 (1)菇棚在使用之前,清除掉废旧菌渣,并喷洒0.1%的50%多菌灵液或0.1%克霉灵液,清除病原菌; (2)出菇期间,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湿度,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3)出现感病后,及时摘除病菇,并进行烧毁或掩埋。然后停止喷水,喷洒多菌灵、克霉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来抑制病原菌继续扩展。 187、香菇袋内菇表现啥症状,发病原因是啥 (1)症状:袋栽香菇在菌筒未开始转色,未下田前便长出子实体,而子实体被束缚在袋内,长不成形,无经济价值,却消耗大量的养分。经过一段时间后,子实体感染绿霉,导致烂筒。 (2)发生原因:一是品种使用、搭配不当;二是菌筒培养时翻堆次数太多;三是培养室温差太大,光线太强。 188、怎样防治香菇袋内菇 (1)正确使用、合理搭配品种。如在夏菇生产上,1月份以前生产栽培袋的以Cr04、Cr20为宜,在2~4月份生产栽培袋的宜用L26、Cr04、Cr20。在花菇生产上,1~3月份生产栽培袋的以135为宜,4~5月份生产栽培袋的以939为宜; (2)翻堆要适量适时。翻堆次数以3~5次为宜,每次翻堆均应疏散菌筒,以防高温烧菌。当菌筒达生理成熟后,遇温差大的天气,严禁翻堆; (3)合理调控培养室内的光线和温差。菌筒在发菌前期,培养室应保持黑暗,后期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培养期间要做到相对恒温,缩小温差; (4)及时处理袋内菇。发现袋内菇后,应及时割开菌袋将子实体连根拔除。对菌袋被割开的部分,要及时用透明塑料胶布补上,以防菌筒脱水。 九、滑菇病害 189、滑菇常见病害有哪些 滑菇常见病害主要有:腐烂病、菌床腐烂病、萎缩病和黏菌病等。 190、滑菇子实体腐烂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病状:滑菇子实体腐烂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感病初期,子实体表面出现深红色的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病斑周围组织出现糜烂,并扩展到整个子实体或整群子实体,子实体腐烂后,发出难闻的臭味。该病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生后,整个菇房都会侵染。 (2)发生条件: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以及用水不清洁时易发生。特别是在培养料中含水量高,喷水过多,子实体上水分过高时更易发病。 191、怎样防治滑菇子实体腐烂病 (1)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为宜;菇房内湿度增大后,要及时通风排湿; (2)喷水保湿时,切勿在子实体上喷水过多;并且使用的水要用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不能使用被污染的水; (3)感病初期,喷雾100国际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抑制该病扩展。感病严重的,要及时清除掉病菇,将其烧毁或深埋土中,并停止浇水,加强通风换气。 192、滑菇菌床腐烂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滑菇菌床腐烂病是由一种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菌床上感病初期,出现稀薄点状的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与相邻的病斑愈合,使整个菌床上菌丝层变薄,有时菌丝消失,露出培养料。随着病原菌的扩大,在菌床上形成一层粘液状物,渐渐变浓扩展。此时滑菇菌丝变为红褐色至褐色,生活力下降,到了末期,菌床无法恢复正常,不再出菇。 (2)发病条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该病。特别是菌床太湿时,易促进病原菌繁殖。 193、怎样防治滑菇菌床腐烂病 (1)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以保持在60%为宜; (2)诱导出菇期间,绝对禁止喷水过多; (3)喷水保湿时要用清洁的井水、自来水,不使用池塘中污染的水; (4)出现病害后,及时去掉病斑,并喷洒100国际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抑制病原菌繁殖。 194、滑菇萎缩病有啥症状,发病条件是啥 (1)症状:滑菇子实体萎缩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藻状菌纲、毛霉目的纺锤孢伞菌霉。感病初期,在子实体菌盖表面出现白色的菌丝,不久呈现辐射状,细直、针状的气生孢子囊梗,子实体失去生活力,退色、萎缩。 (2)发病条件: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特别是在喷水过多后,更易发生。 195、怎样防治滑菇萎缩病 (1)安排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出菇,避开高温季节出菇; (2)喷水保湿管理时,用水量不宜过多,并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 (3)发生该病后,及时去掉感病的菌床,进行烧毁或掩埋处理。 196、滑菇黏菌病有啥症状,发生条件是啥 黏菌也称菌虫,是子实体近似真菌,而营养方式和生活循环又近似原生动物的一类群真核原生生物。 (1)形态特征:流动的原生质在菌盘上交织成网状并向周围扩散,色泽鲜艳,呈黄色或黄绿色,蔓延速度快,原来几厘米的污染面经十几小时后增大到十几厘米。 (2)发生条件:黏菌存在于自然界中,污水、垃圾堆、淤泥中都有黏菌的存在,黏菌孢子发芽温度是2℃~30℃,孢子发芽后在12℃~26.5℃的适温下,形成不规则网状形体。当环境处于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滑菇培养块往往容易受侵染,一般在滑菇开盘划面半月以后,尤其是开盘过早的菇房内容易发生,因为开盘后需连续向菇房喷水。 197、怎样防治滑菇黏菌病 (1)药剂防治,对于用药剂防治黏菌的问题上,几年来栽培户自己采取一些药剂防治措施,如用石灰粉覆盖被黏菌污染的地方,用克霉灵、碳酸氢铵药液涂擦被污染的表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黏菌生长的作用。但同时也使被侵染部位周围的菌丝受到伤害,就一个菇棚而言,仍然杜绝不了黏菌的扩散,处理一批菌盘,经过l~2天后,又有许多菌盘被黏菌污染;  (2)综合防治是解决黏菌侵害滑菇根本途径:①保持菇房周围环境卫生,春季栽培前,将上一年遮挡菇房用的草帘、秸秆、腐烂的玉米秸帘以及菇房内外的垃圾彻底清扫干净,用火焚烧掉。菇房架层的朽木杆要及时换掉.然后向菇房架层、空间、地面喷洒3%石灰水,菇房罩上薄膜封闭后,用2%来苏儿喷雾消毒,然后按10克/立方米硫磺的剂量点燃后进行熏蒸杀菌,密闭24小时;②适时开盘、划面。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开盘,过早开盘由于温度过高,菌丝遇冷水刺激后抵抗力降低,容易死亡。在高温高湿的菇房内,黏菌乘虚而入,很快侵染菌丝枯死部位。根据秋季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开盘时间,每年秋季气温变化或多或少有差异;③改变对污染菌盘的处理方式,将被黏菌污染菌盘移出菇房,用消毒的水果刀将污染部位彻底挖除,创面用3%石灰水或其它杀菌药物涂擦,处理后的菌盘盖好塑料薄膜放在树阴下或通风良好的棚厦内,让创面重新愈合;④清除杂菌时,要用盆等容器接好污染碎渣,不能将污染块随处乱扔。污染碎块要用火烧掉或挖1米以上深坑埋掉。在清除其它杂菌时也应这样做。 十、黑木耳病虫害 198、黑木耳黑疔病是啥症状,如何防治 (1)症状:黑木耳栽培袋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或者在室外接种、划口等会发生黑疔病,黑疔病有黑色、黑褐色、铜绿色等不同的颜色,形状多为瘤状、颗粒状、条状,发生严重或后期多连成片,使栽培袋表面变褐色或黑色,不能吸水,栽培袋不能形成耳芽和出耳。一般黑疔病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主要有:①灭菌和接种都在室内或灭菌接种在一起,防止在灭菌和接种之间混入杂菌,并且一定要采用液体进行喷雾消毒,提高室内空气相对湿度;②划口应该在室内或室外窝风的地方进行,防止室外的黑疔病菌在划口后通过伤口进入栽培袋内;③一旦发生黑疔病要立即将栽培袋深埋或烧掉,防止第二年进行再侵染; 199、黑木耳线虫病如何防治 (1)症状:代料地栽黑木耳发生线虫比较突出。尤其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加上栽培袋培养基含水量过高,就会发生烂耳现象,凡是发生腐烂症状的耳片或耳根中均有大量的线虫,线虫可以取食菌丝体和黑木耳耳片,前期取食菌丝体会造成培养料表面菌丝消退现象。线虫属无脊椎的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危害黑木耳的线虫为小杆线虫,体长1毫米,取食菌丝,线虫数量大,每克培养料密度达200条以上,其排泄物是多种腐生细菌的营养。这样使得被线虫危害过的基质腐烂,散发出一种腥臭味。由于虫体微小,肉眼无法观察到,常误认为是杂菌危害,或是高温烧菌所致。线虫绝大多数经过两性交配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经过3~4次蜕皮变为成虫。在气温15℃~30℃,含水量大的腐殖质料都有线虫的分布。线虫能在水膜表面蠕动,有时大量线虫群集在覆土或菌体上,互相缠绕成一个闪烁的、扭曲的螺旋体。在25℃左右,10天即可繁殖一代。在5℃以下,线虫停止活动,50℃时在干燥的状态下虫体进入休眠期。在耳床上线虫的危害程度在10%左右时,症状不明显而不引起注意;当危害程度达到30%以上,则防治困难,产量损失严重。池水、旧菇房、工具和昆虫是线虫的携带者。浇水采耳、害虫的活动是造成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2)防治方法主要有:①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水分和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恶化线虫的生活环境,减少线虫的繁殖量,是减少线虫危害的有效方法;②使用清洁水浇耳,流动的河水、井水较为干净,而池塘死水,含有大量的虫卵,常导致线虫泛滥危害;③对老的出耳场地要进行灭线虫或采用轮作,如轮换出耳场地等方式,都可降低线虫的发生和危害;④药剂防治。可以采用1%的石灰水或5%的食盐水喷洒在栽培袋表面,也可以用菇净防治,因为菇净中含有杀死线虫的成分,按1000倍喷施能有效杀死培养料内和黑木耳上的线虫。 200、黑木耳黏菌流耳病是啥症状,发生条件是啥,如何预防 (1)症状:代料地栽黑木耳发生黏菌性流耳比较普遍,而流耳主要是由黏菌引起的。黏菌的营养体是一团多核的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繁殖体形成有细胞壁的孢子。近年来在高温高湿季节的耳床上,常出现黏菌侵染栽培袋和黑木耳子实体。发病初期在栽培袋划口处出现黏糊的网状菌丝,其菌丝会变形运动,发展迅速,在1~2天内蔓延成片,并爬向黑木耳耳片。黏菌菌落颜色有白色、黄白色、橘黄色和灰黑色等色彩,其形状有网络状、发网状等。菌丝消失后则出现黄褐色或深褐色的孢裹果子实体。黑木耳子实体被害后出现病斑、畸形、发僵、腐烂等症状,其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2)发生条件:高温高湿环境是黏菌发生的先决条件。当温度超过28℃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通风条件差时,黏菌生长迅速并很快形成孢子。孢子随水、空气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危害。 (3)预防措施:及时清除栽培废料(袋),增强光线,降低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保持通风状态。发病后先停止浇水,喷撒石灰粉让其干燥,或喷洒0.1%高锰酸钾水溶液,经3~5天喷洒1次,连续用3次以上药剂能有效地控制黏菌蔓延危害。 十一、贮藏害虫 201、麦蛾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惯怎样 (1)症状:麦蛾幼虫食食用菌子实体干品,在子实体上咬出许多虫孔,严重时,将菇体蚕食殆尽; (2)生活习性:1年发生4~6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成虫飞翔能力强,具趋光性; 202、如何防治麦蛾 (1)干燥菇体时,要用热风干燥,在55℃~60℃的高温下,杀死菇体上的虫卵; (2)干菇要用塑料袋或纸箱密封贮藏,防止成虫进入菇中产卵繁殖; (3)贮藏的库房,用磷化铝密封熏杀处理,的预防出现虫害。 203、香菇阔尾蛾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怎样 (1)症状:香菇阔尾蛾幼虫食香菇干菇,多从菇柄和菇盖内蛀食危害。严重时将整朵菇体蛀食一空,成品失去食用价值; (2)生活习性:以幼虫越冬,2~3月羽化成虫,成虫在干香菇菌褶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直接危害子实体。 204、如何防治香菇阔尾蛾 (1)烘干后的菇,要及时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放入仓库内保藏; (2)库房在使用之前,喷洒杀虫剂或者用磷化铝密封熏杀,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一旦发现害虫后,及时在55℃~60℃的烘干机内烘杀,或用磷化铝密封熏杀害虫。 205、谷蠢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怎样 (1)危害症状:危害食用菌干品,在干菇中蛀食许多虫道,排泄出许多细粉,并可将塑料袋咬破; (2)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和幼虫都可以危害干菇。该害虫耐干燥力较强,在含水量低的食物中仍能生活。 206、如何防治谷蠢 (1)干菇要用热风干燥,在55℃~60℃下杀死虫卵; (2)包装干菇的塑料袋要较厚,最好用双层塑料袋包装,防止咬破塑料袋后,进入干菇中取食危害; (3)干菇贮藏期间,在干菇中放入用纸包裹着的磷化铝,密封熏杀。库房也用磷化铝熏杀害虫,或者喷洒农药杀灭害虫。 207、毛蕈甲是怎样体态特征 毛蕈甲成虫体长2.5~3.0厘米,长椭圆形,密生金黄色茸毛。幼虫白色或淡褐色,体长4.0~4.5毫米。成虫和幼虫都可危害食用菌干菇,将干菇蛀食成粉末,其中对多孔菌灵芝、茯苓、块菌等的危害严重。 208、毛蕈甲生活习性如何 成虫和幼虫耐干燥,含水量10%的干菇都可危害。此外,还可危害储粮、干果、香料等物。在仓库、地下室和草堆内常见。可将包装用塑料袋咬破。在夏季高温期间危害严重。 209、如何防治毛蕈甲 (1)干制时,在烘干机机仓内55℃~65℃下烘干1小时,杀死菇中虫和卵; (2)包装干菇要用较厚的塑料袋或复合膜,防止咬破包装后进入菇中危害; (3)库房在使用之前,喷洒农药或磷化铝密闭熏杀;在菇箱内也可放入用纸包好的磷化铝熏杀; (4)干菇最好在0℃~8℃的低温下贮藏,可防治该虫危害。 参考书目 1、张维瑞.新编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2、刘克均.食用菌病虫螨害防治指南.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 3、宋金俤.食用菌病虫害彩色图谱.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邵明,曾宪顺,王明祖.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手册.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王波.看图诊治食用菌病虫害.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