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统领下的知识才有价值

 大象读书 2011-12-31

知识其实没有多少用处,真正有用的是智慧。比如2700多年前的孔子,如果从知识的角度上看,他还比不上今天的初中生,可他的智慧,却整整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孔子的智慧并不过时,仍然还能给我们如先弥久日新的启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可谓家喻户晓,可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成力量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弄清楚。知识本身是一种很浅表的东西。中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经讲过一个观点:零散的知识,如果一个人不能将它归纳整理,然后放入到自己知识体系的某一个位置上,那么,这些零散的知识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也就是说,只有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才可能有用。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将知识分类、整理、融合、运用,则是属于智慧的范畴。如果说知识是叶子,那么智慧便是树根、树枝和树干,叶子从树根、树干中获取养份,因而有了生命和鲜活的水分。而树干和树枝,则使叶子有效地整合起来,使无数的叶子看上去有一棵树的风姿和美丽。因而,可以讲,智慧是知识的灵魂,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智慧首先要指导我们如何获取知识。人到四十岁左右,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获取知识的行为模式。例如,我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每天读书大约一小时,这一小时基本上是系统学习,读的书基本上是名人、名著、名篇(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的观点),而且我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会将书中对我有启发的句子勾下来,然后随时写一些批注。一本书读完后,我会将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整理出来,定期进行深入地体会和领悟。很多句子,读的时候觉得浅,领悟了几次以后,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其中有着了不起的经验和智慧。另外,我每天会花十分钟时间通过手机上的“搜狐新闻”的软件浏览当天的焦点新闻。每天我们通过手机上的“新浪微博”,随时记载自己思想中一闪而过的感悟和灵感。别外,每当我遇到不懂的东西,我会随时通过手机上的“掌上百度”进度搜索。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读一本杂志叫《读者》,它里面的文章唯美、智慧、流畅、幽默,帮助我建立起了稳定的价值观,给我很丰富的艺术滋养。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稳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只是这种方法和途径一定要对自己有效。另外,获取知识时一定要让自己有一种宁静的心态,这样才不会陷入焦虑、急燥的泥坑。轻松而高效、从容而愉快地去获取知识,不变乐乎?

其次,智慧会指导我们如何运用知识。没有经过运用,知识实际上永远只是知识,不可能产生力量。而知识的运用途径很多,以下我们只谈几种。首先是知识的传播,传播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说将知识在聊天中使用是最低层次的传播。将知识在演讲或课堂上使用,是中等层次的传播。如果将知识运用在文章中,在杂志、互联网、博客、书籍上发表,则因影响的人会很多而属于知识的高级传播。当然,如果你的文章或书不小心成为经典,那么,这种影响就不仅限于当代,可能还会影响到后人,这种传播应该是知识最高层次的传播。其次,是知识的创新。我们学来的知识都是别人的,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并且这种结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是有价值的时候,这种知识才是你自己精神产品,如果这些精神产品能对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演变,那么,它们就成了人类智慧宝库的结晶了。第三是知识的实践。这种实践对个人而言很多时候不仅仅是验证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通过对知识的实践,让知识对我们创造价值。比如有的人利用股票的知识通过投资股票赚到了钱、医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治病救人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一个女孩利用自己学到的美容知识通过实践让自己变得更美丽等等。另外,当我们获得了一种知识后,如果我们能长时间地去践行它,让他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这种坚持也会对我们个人产生巨大的价值提升。例如一个人学习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16字法则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心态平衡、戒烟限酒”后,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最后他获得了叫“健康”的价值。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慧在统领着知识,知识是现象,智慧是本质。知识会随认识的深入而改变,但真正的智慧却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和方法。知识是变化的条件,智慧才是变化的依据。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没有哲学内涵的艺术,是没有文化品味的女子,是没有精神家园的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