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到年逾不惑时,方知少年曾轻狂

 大地之歌 2011-12-31

熬到年逾不惑时,方知少年曾轻狂

(2011-09-05 10:42:10)
标签:

杂谈

人生有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我在大学时基本上玩了四年。玩,也是一种生活的阅历。当时写信很多,有的同学告诉我大学有四个阶段,就是上面的“知道、不知道”。现在把这些阶段放在人生中,也觉得非常贴切。

 

熬到年逾不惑时,方知少年曾轻狂。这几分钟,我的脑海忽然涌出这么一句话。这两天,我的博客,有身为老师的博友评论,教我怎么做人,怎么教育学生。譬如,你要像路遥写出那样的好作品;譬如,你的这一套不符合教育规律;譬如,作文如做人,等等。有一些话,使我觉得有意思。我也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觉得少年也曾轻狂,结果40多岁了,依然是一事无成,空叹时光流逝。

 

嘿,凡是这么指点我的,一看那口气,就知道刚刚领略了一些知识,觉得成竹在胸了。譬如有个踏入校门不久的老师,才干了5年,就觉得悟透了教育,俨然成了教育的行家里手。于是给我讲述一些大道理,教育我怎么做人,怎么教育孩子等等。哎呀,好兄弟呀,你不想想,就像在莽莽林海中寻找出路,俺都摸索了20多年了,你指给俺的路子,俺早就踏了几遍了。你才吃了几碗干饭?

 

还有人给俺讲快乐成长、赏识教育,求求您,这些理论俺基本领略了。俺让孩子快乐了,结果玩电脑成疯了。俺赏识孩子了,结果孩子总是强调自己的优点,忽略自己的缺点。那么多教育家,谁不懂得教育理论呢?依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两张皮,挂在教育的躯体上,弄得老师也是明暗各一套。我坚持的,都是自己的野路子,用在我家孩子上很合适,俺家孩子认我这一套。我宣扬我的观点,您可以反驳,但是不要拿出别人的理论来吵架。你拿出你家的孩子,你班的学生,证明自己的教育能力就好了。搬别人的理论,都是空洞的,我不服气。还有,你不能拿韩寒之类的天才,来适应如今的普遍教育现象——就像你以现在的位置,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成省长以上的高职。

 

小兄弟,哥哥我在年轻的时候,也轻狂过,轻狂得让我汗颜至今。譬如,我的文章进了一个课外的读本,哎呀,我就觉得自己成了著名作家了。我老是跟别的写字的较劲,你的文章进过读本吗?殊不知,人家出版过小说,人家开过作品研讨会,人家的名气在圈子里大多了。譬如,我的一篇短文在16年前,进了《读者》,就觉得高明得不得了,进了《青年文摘》后,就觉得自己成了什么青年作家,这些年,才思枯竭,写不出好东西,才知道,自己压根不是什么作家。譬如,自己30来岁的时候,做了科长,就觉得官位顺通了,现在才知道,那种小职位,远远不是官场。你想进官场,必须是正处级以上。副处的位置,吃屁都吃不到热的。

 

熬到年逾不惑时,方知少年曾轻狂。很多生活的道理,非得你放弃了很多以后,你才能悟出来。真正的行家里手,谁是拿着理论指手划脚的呢?都是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优秀的老师,都是因材施教的,而不是非要寻找班级建设的理论,而且也犯不着把任何活动,都冠以什么意义。我想,于我而言,自己的毛病是有的,我的张扬依然显示着我的个性。有人喜欢,有人恶心。但是,我不做作,不装蒜。我说的,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不拿理论去忽悠人,而是拿直接经验去影响人。

 

我写过一篇短文《一万个小时的磨砺》。意思是说,在某个圈子里,某个行当中,你沉浸过一万多个小时,下够功夫,有一万个小时里,即使你没成就,也算其中的行家能手。若非一万个小时的摸索,你怎么能归纳出属于自己的窍门和技巧来呢。因此,对我指手划脚的年轻人,稍安勿躁,暂时别轻狂了。如果你教你家孩子,看看你能否闯出属于自己的路子不。如果你教作文,你就自己先发表点文章,或者自己写点作文。如果一味地挑剔别人,别人不服气,自己其实是硬逞能。

 

当你熬到年逾不惑,你就知道自己在很多领域都很草鸡。轻狂一旦被社会现实磨掉,剩下的选择,就是找一件事情做,做好,享受其中的快乐。你不会成为专家,不会成为名人。即使有点成就,你一抬头,前面有的是名家。

 

      幼时许愿凌云志,誓言天下要称王。熬到年逾不惑时,方知少年曾轻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