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阿姨厨房变奏曲

 情系故乡 2012-01-01

    ⊙文/小敏洁

    厨房间向来是阿姨妈妈们神圣而又私密的领地。关上门摆出一副“闲人免进”的姿态,只听得锅碗瓢盆在里面隐隐约约欢快地叮当作响,混合着各种美味的香气从门缝里幽幽地飘散出来,刹那间充满了整个房间。一眨眼工夫,色香味俱全的各色佳肴仿佛变魔术一般从那个狭小的空间里鱼贯而出,将期待饕餮美食的饭前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在这个场景里,上海阿姨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她们以出了名的精明智慧在年复一年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不断推陈出新,为这首厨房变奏曲增添了别有风味的华彩乐章、变化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旋律。

    寸土必争灶披间

    “阿拉老房子里箱额灶披间啊,真真叫螺蛳壳里做道场喔!”回忆起老房子的厨房间,胡阿姨至今仍心有余悸。上世纪80年代初,弄堂房子遍布上海,弄堂里楼挨着楼,一幢楼要住好几户人家,家家要开伙仓,地方小只能合用一个厨房间,俗称“灶披间”,也叫“灶头间”。虽然有窗,但被外面的狭弄高墙挡住了光线,里面总是伸手不见五指,大白天也要开着灯。胡阿姨家的灶披间就在台湾路福建路口的弄堂房子里。进门是一段直通二楼的木头楼梯,上楼就是呈手枪形状的灶披间,不到8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是4户人家的公用厨房,也是一个寸土必争的战场。为了给自己多争取一点烧饭的空间,各家智商高情商更高的上海阿姨们使出浑身解数明争暗斗,每天都在上演没有硝烟的战争。

    刚搬进台湾路的时候上海人还在烧煤球炉子,往炉子里加那种满是蜂洞的圆柱形煤饼是每天的必修课,俗称“加煤炉”。一个炉子从上到下叠3个煤饼,最上面墨墨黑的是新煤饼,最下面土黄色泛着红光的是熟煤饼,中间则是半生不熟的。每天晚上按“先进先出”原则换掉底层的旧煤饼加一个新的上去,然后关上炉门,煨一壶水,用蓝莹莹的微火炖着,早上起床一打开炉门,火苗腾地窜上来,马上就可以做饭,而温过夜的热水则刚好用来刷牙洗脸。为了多抢一点切菜烧饭的空间,隔壁家阿婆每天加煤炉的时候“不经意”动作一大把胡阿姨的炉子往右边挪个一寸,今天发现了给她挪回去,明天又原路返回,还比先前更多一寸。几次三番下来突然有一天,阿婆正欲故技重施,却怎么也挪不动。定睛一看,原来胡阿姨前一天晚上悄悄在煤球炉右边靠近水斗的空隙里插进了两块木板,任凭你千斤巨力,我自岿然不动,气得阿婆只好干瞪眼。可这煤球炉子一次只能烧一个锅子,再怎么抢占有利地形,一顿饭三菜一汤轮流烧下来也起码也要2个小时,饿得人前心贴后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装了煤气灶,煤球炉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煤气灶台体积更大更占地方,为了避免占地纠纷,胡阿姨在两家灶台中间竖了一块铝板代替三八线,表明立场不能越雷池一步,可这铝板最终还是沦为了三夹板,被时左时右拗得变了形。

    虽然小摩擦不断,灶披间的做饭时光还是很值得回味的。一到晚饭时分,4个赤膊灯泡齐齐发光,阿姨妈妈们嚓嚓嚓起油锅炒菜,油烟气与饭菜香四下弥漫开来。哪家下馄饨的时候,必定是街坊邻里人手一碗,那满口的鲜香至今难忘。擦灶台也是一项乐此不疲的集体性活动,灶间顶上的电灯泡、电线、放油盐酱醋的简易木橱上都积满了乌黑厚重的油污,擦都擦不掉。不过无论多脏,隔三岔五都会在阿姨们的大扫除下焕然一新,那个时候用的只是些简单的钢丝球和咸肥皂,什么安利、威猛先生都不知道在哪里。

    独立厨房爱你不容易

    1998年春天,胡阿姨赶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举家迁往浦东,住进了6层楼的新公房。那个连转身都困难的公用灶披间终于鸟枪换炮,摇身一变成了6平方米的独立小厨房,从此告别明争暗斗抢地盘的时代。煤气升级成了天然气,精光铮亮的灶台宽敞整洁、弹眼落睛,两个大铁锅排排坐丝毫不觉拥挤,昔日花2个小时的三菜一汤如今三下五除二40分钟就做好了,再也不会出现饿着肚子等饭吃的局面。头顶上还有大功率的抽油烟机,边边角角的油腻也比过去少了很多。不过这日子一水涨船高,烦恼也接踵而来:分时电表制的出台使得精明的胡阿姨打起了小算盘:同样用一个字,天然气要两块一角,电只有六角一分,而且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6点还半价,算下来只有天然气的七分之一!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电热水壶和电热锅悄然兴起,精打细算的上海阿姨们纷纷屏到晚上10点以后才用电水壶烧水洗澡,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用电热锅烧饭炒菜。钱是省了,可那时的电热锅炉也就是热水壶的原理,靠电热丝加热,只有加热没有焖烧功能,温度无法控制,也没有高中低档火候调节,一不小心就烧焦烧糊。红烧肉烧成焦炭、炒蛋变锅巴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省钱多费的心思和劳力加上不怎么好用的旧式武器,这独立小厨房,想说爱你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视网购轧闹猛

    “喔哟!迭只微波炉灵额呀!呐快点来看呀!”自从有了电视购物这个新生事物,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半胡阿姨就被牢牢地锁在了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盯牢购物频道,还时不时招呼老伴过来评头论足一番:这个健康豆浆机能一边榨豆浆一边加热,1分钟榨完马上可以喝,最适合大冬天做早餐用;那个触摸式键盘电磁炉有60度到280度四档不同火力控制,烧三菜一汤15分钟就能搞定;还有这个微电脑控制的电饭煲可以煮粥、做蛋糕、炖汤、烧煲仔饭,还能24小时预约,功能强大得惊人……足不出户就对时下新兴厨房电器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常常是前一天晚上看了节目,第二天就电话预约、短信确认、送货上门,榨汁机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清洁剂汤锅炒锅一个接一个送进家门,空盒一下子堆成了小山。打开房门扔废纸箱,一抬头对面阿姨家门口居然也堆了一大摞一模一样的小家电包装盒,两人顿时相见恨晚地打开了话匣子:“侬也是看了电视买额啊…”“都说网上东西价廉物美,买点碗筷桌布日用品相当实惠。”——这不,除了电视购物,胡阿姨这几天又迷上了淘宝网,将厨房变奏曲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阿姨妈妈不会用电脑?笑话,这点小问题哪能难得倒我们上海阿姨!这不是还有小辈么?先让女儿打开电脑上网,自己则站在一旁笃悠悠地指挥女儿搜索关键字、比较店家星级、看实物照片、询问细节、和店家讨价还价……一个流程下来不用十分钟轻松搞定,接下来就坐等送货上门了。这天吃过晚饭,胡阿姨一边仔细端详着网上新买的景德镇骨瓷碗啧啧称赞,一边对着一旁在电脑前给店家好评的女儿感慨道:“现在的东西真是先进,省时又省力,比起以前来不知道好多少倍!侬讲是口伐?”

    而这个一边笑嘻嘻地望着她一边用力点头的女儿,就是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