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发展沙湾区第三产业的思考转载

 乐山老杨 2012-01-01

对发展沙湾区第三产业的思考

作者:徐杰  周莉佳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区发展现状,我们应认真思考在第三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又该如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

一、发展现状

(一)概况。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是指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外的产业,大多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三次产业的结构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2006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4665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7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7445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94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分别0.9%91.3%7.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3个、14.34个、1.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82.311.2,因此,我区三次产业呈“二三一”结构,属典型的工业区。

(二)特点。一是总体规模扩大,但占GDP的比重变化不大。从1985年建区到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倍,年均增长速度达6.2%GDP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8.2%。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1985年至1990年产业结构呈二一三结构,1991年至今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结构,且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一、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是发展速度缓慢,拉动经济作用不明显。1985年至2006年,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小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且2006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7.8%。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成为我区第三产业支柱。2006年实现运输邮电增加值11643万元,比1985年增加10778万元,增长近12.5倍,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增长速度相对不快,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1985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速最快的年度是2006年,为10.5%,其余年份多数增速在7%左右,年均增速仅6.2%,低于同期GDP年均8.2%的增速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至2000年为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峰值,占GDP的比重为23.5%,从2000年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06年比重仅为11.2%,反映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严重失调。

(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容纳的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2006年我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28.326.516.7个百分点,同时,建区以来比重一直偏低,最高时的2000年也仅为23.5%。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上,2006年沙湾区高于沐川、峨边、马边、金口河等区县,分别是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的14.6%24.4%47.9%。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6年为4.09万人,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9.2%因此,明显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三)传统行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

金融、信息、咨询、科技是服务业中的先导性产业, 而我区商业、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服务业处于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育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业等商品化程度较低,未形成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积极理顺管理职能。按照国家第三产业门类标准确定的14个门类,把统计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国家行业划分,调整部门管理职能,变传统的部门统计为全面的行业统计。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由统计局实施统一的业务指导,实行制表制度等。对涉及第三产业的相关部门职能进行调整,赋予行业牵头部门服务职能,推进全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制定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扶持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要抓好产业导向目录、重点市场建设及优惠政策、转办、新办各类第三产业的税收、信贷、土地、工商管理等政策的研究制定。实施目标考核,将第三产业统计体系的建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

(二)积极加快商业流通。在物质产品十分丰富的情况下,要搞活流通领域,主要应在拓宽商品流通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商业网络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营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等流通业务,拓展农村市场,促进餐饮业的发展,提升餐饮服务品牌形象和档次。

(三)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产业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以铁路为线、公路为网、并辅之以水运的交通运输网,建立畅通、安全、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通信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健全全区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传输质量和速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培育高效优质的金融保险业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必需有相应发达的金融保险业。一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金融企业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二要努力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规范保险业的有序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三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积极支持保险企业面向“三农”开发涉农保险产品。

(五)大力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抓住郭沫若故居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机遇,加快整合开发以沫若故居、美女峰石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沫若故里文化旅游路牌广告”工程。积极打造沙湾特色文化,保护并开发以“铜河号子”、“铜河山歌”为重点的“铜河文化”。大力开展以展示“铜河风情”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