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吃亏--山西乔家致富秘诀 "学吃亏"显然是先人一生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四方,发达后才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它恰好逮住了人性的弱点。聪明人乃至正常人,没有一个是愿意吃亏的,一般都是见利忘义,哪怕是蝇头小利都不会放过. 俗话说,经常吃小亏的人,绝不会吃大亏。人总是要吃亏的,关键在于吃亏后的心态.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去计较了,如果损害到个人的利益,那就当作买个教训吧.时常吃些小亏,会培养人的智慧,笨人才吃亏,久而久之,就会变聪明了.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学吃亏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吃亏,我们会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个广阔的胸襟!
高智商有才华的聪明人最易犯的错是凡事不吃亏,只会取,不会舍。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以自已为轴心,精打细算,欠缺耐心和韧性,到头来,殚精竭虑一场空。说白了,聪明人一般都没有大智慧。大智慧在哪儿?在那些看似愚钝的少数人身上。渐渐地,“聪明人”成了一个贬义词。常听得街谈巷议:“哦,那不过是一个聪明人!”为人处世,露拙不怕,只怕露出聪明,露出心机。有人干脆就说:聪明即是先天不足,如果你不幸拥有,千万得藏着掖着,打死也别露出来。 所以说,要发财,先练笨。什么是笨?吃亏就是笨。 有一首歌就是演绎“学吃亏”的,歌名叫《朋友》:“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如果你找到了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如果你真有这样的“朋友”,恐怕家产托孤都可以找他。 这首歌自诞生之日便流行不息,恐怕是大家对“稀缺资源”的一种渴求。 学吃亏是以“只舍不取”姿态出现,最终收“先舍后取”之功的智者韬略。俗话说,经常吃小亏的人,绝不会吃大亏。 练笨了的那些人,会经常莫名地感到对他人的亏欠。他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个欠债的人。既然欠债,就会把自己放到债务人的位置上,这样,即便吃了亏都不会感觉委屈,进而主动争取吃亏的机会,偿还债务,并每每原谅他人,体贴他人,必要时还能有所牺牲。 唉,有这种觉悟的人太少了,怪不得我们举目皆是穷人。 在大兴昌烧锅的柜台上,有个葫芦瓢,一瓢能装三四升酒。凡是来买酒的人,不论买多少,都可以先尝后买。一般的人,让他随便喝也不过喝个二三两,顶多有半斤酒撑死了。 有一天来个白胡子老头,进门就问:“掌柜的!你们酒先尝后买?” “对!先尝后买!” “我可尝得多呀!” “老爷子,你随便尝!能喝多少喝多少,尝好了再买!” 就看老头舀了满满一瓢,一扬脖,咕嘟、咕嘟就喝进去了。他一瓢接一瓢,接二连三地喝了三四瓢,把柜台上的劳金、伙计,以及打酒的人都给喝得愣眉愣眼的。老头喝了三四瓢酒以后,巴哒巴哒嘴说,好酒!好酒!给我打一斤吧! 以后每隔三五天,这老头就来打一回酒,每回打酒都得喝上它三四瓢酒。伙计、劳金就把这个事和李掌柜的说了。李掌柜的说,他喝那十几斤酒不算啥!我不是告诉你们学吃亏吗!大兴昌的酒随便尝,酒好喝,大家都来买,咱们不就有了吗! 果不其然,市面上就宣扬开了,说有个白胡子老头常到大兴昌去买酒,大兴昌的酒,先尝后买,他一连气喝了三四瓢也没醉,还说大兴昌的酒好喝。也有人说,我亲眼看见过那个白胡子老头,他三五天就去大兴昌买酒。还有人说,该大兴昌发财了!那是狐仙到他那喝酒去了! 市面上这一宣传,一下子就把大兴昌的名誉给哄出去了,不但街里的人都买大兴昌的酒。就是屯子里的人都特意到大兴昌来打酒,以至各家小铺原是卖别家烧锅的酒,也都打大兴昌的牌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