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我是一条鱼1973 2012-01-05

新石器时代玉器工艺(节选)

               --转自尤仁德著《中国古代玉器通论与鉴赏》

 

    1、采玉。由于我们不可得知原始社会有关地理学和矿物学方面的信息,且古籍中又缺乏是时采玉的资料,故新石器时代各考古学文化采掘玉材的情形,只能从近现代地理学和矿物学关于各地出产玉石的研究成果中认识,即各考古学文化采玉主要是“就地取材”。如红山文化采用岫岩玉,河姆渡文化采用萤石,良渚文化采用透闪石一阳起石等。此种情况,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所致,人们还不具备到远距离以外的地方去寻找采掘玉料的主客观条件。

    2、剖玉。人们采集到的玉料,常常是像块块天然石头那样的玉璞,要把它的外表所包裹的玉皮剖切掉,才可显出内里的玉质。然后还需将玉料剖切成片状,才能进入雕琢程序。先民剖解玉料的方法,主要是用质地极坚硬的石片为“刀具”将玉料(块)切成片片玉坯,其示意图可见图1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剖切玉料方法示意图

 

这种剖玉方法,可分为两种方式:其一,较小而薄的玉料,是从一面以手工推拉切割;其二,较大而厚的玉料,则需从上下两个方向对切,有时因两次切割的刃口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在玉片上留下凸起的锯痕(台痕)。切片后,再拿着玉片在砺石上做大致的加工磨平,然后即可进入造型或雕刻纹饰的阶段。这些工序的工艺学原理,即如《诗·小雅·鹤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石玉之间相互克服,切磋琢磨,即可奏效。当然,在剖切过程中,需加入水和磨玉砂(硬度很高的石质细颗粒,如石英砂、方解石、石榴石等),当作加工的中介物,目的是加大石刀具与玉料之间的摩擦力,加速剖切的进度;加水是为减小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避免玉片由于过热而发生爆裂。用砺石研磨玉片时,也需加入细腻的磨玉砂,其工艺效应与切玉相同。江苏常州寺墩所出良渚文化玉壁保留着很多解玉砂,它的内含主要是花岗岩,其中硬度达到7度的石英砂就占30-40%。用砣轮旋切玉料的方法,已见《良渚文化玉器》一节。

    3、钻孔。玉器钻孔技术的应用,来源于磨制石质生产工具的钻孔,如石斧、石铲,目的是为了装柄。然而,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钻孔,已经突破了工具钻孔的功利(使用)目的,广泛地运用于装饰品和礼仪器了。其钻孔的目的,还是服务于装饰美与象征美的需要。如装饰玉钻孔,增加了器物的通灵美;玉琮的通孔,代表天神地祗往来的通道。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钻孔方法,主要有3种:

   (1)锥钻法:即用锥形石质或青铜钻具,在玉器表面的一面或两面钻孔。锥钻是最原始的钻孔工具之一,它多用于较薄的片形玉器上。锥钻孔的特点是孔径较小(一般在0.1至0.3厘米之间,如南京北阴阳营文化玉璜之孔),孔洞呈漏斗状。单面钻者,因受钻面的钻孔时间比不受钻面的要长,所以,受钻面的孔径要略大于不受钻面的孔径(图2)。两面对钻孔,则也形呈两个相对相反的漏斗状,孔形是两端大,中间小(图3)。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单面锥钻法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3、双面锥钻法

 

在器物表面一处位置上用锥钻做左右对钻的钻孔法,可称为“单面对钻法。”所得的孔形为两端大,中间小的斜形孔道,犹如隧道,故名为“隧孔”。红山文化玉鸟上常见这种隧孔。良渚文化玉器上也多见隧孔,如兽面纹玉冠饰上也有这类的隧孔(图4)。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4、单面对钻的隧孔

 

    还有两种特殊的锥钻钻孔法:一是先磨后钻;一是先琢后钻。

    先磨后钻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石器中常见的钻孔法。其方法是:在需要钻孔的部位,先用片形锐刃磨具手工推拉研磨出一道沟槽,由于推磨时用力的不均衡(中间用力大于两端用力),形成一道中间宽而深,两端窄而浅的沟槽,然后在沟槽的中央最深处,再以锥钻钻孔。这种方法可相对地省时省力;因为,用手工推磨沟槽,要比直接用双手捧锥钻使之左右旋转而钻孔来得方便与省力。先磨后钻钻孔方法,在石器中的应用较普遍。如内蒙古包头市阿善及云南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出的两件石刀(图5);红山文化玉器中,有辽宁凌源三官甸子云形佩(图6)背面的四个孔形也是先磨后钻而成。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5、先磨后钻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6、先磨后钻制玉,红山文化勾云形佩

   

    先琢后钻。在需要钻孔的部位,先以坚硬的尖状工具,用啄击圆形的凹窝(一面或两面),在凹窝中的最深处,再用锥钻钻孔。其孔形特点是琢击处有不规则形的麻点,而孔缘则较规整。这种方法的工艺原理,与先磨后钻相似。陕西蓝田泄湖新仰韶文化遗址石刀(图7)的钻孔法属于此类,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117号墓的黄玉铲(图8)的孔形,亦属于此法制成。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7、先琢后钻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8、先琢后钻

   

    锥钻实物在考古发掘中少见,举四例说明。

    大连文家屯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所出两件石锥钻,砂岩质,钻杆已残,残长共4厘米,钻头已经使用磨损;凌家滩所出石锥,钻头有罗丝纹(图9);石家河所出三件石锥钻,钻杆较粗(图10);山西六中所出石锥钻呈长棒形,钻头极尖锐。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9、螺丝纹石钻头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0、石锥钻    

    

    锥钻造型的特点是:钻杆直径大于钻头直径,这样可保证在反复使用过程中,钻体受力而不致折断;长棒形锥钻的钻杆较细,它的受力系数不会很大,推测它只能适用于薄片形器物的钻孔。

   (2)桯钻法。桯钻又称杆钻,钻形如圆棒。使用桯钻钻孔,分为单面钻与双面对钻两种。单面钻因受钻面用钻时间较长而孔径要大于对面者(图11),其孔形似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而孔壁稍显凹弧形。龙山文化绿松石饰的桯钻孔也很曲型(《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图四九)。双面钻的两个孔形基本相同(图12)。有时两面钻的两次钻头相接处,因钻头较圆,孔壁上会留下一周凸起而尖锐的台痕(图13)红山文化双联壁的桯钻孔(《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图五),即属此种孔形。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1、单面桯钻法制玉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2、双面桯钻法制玉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3、桯钻对钻留下的台痕

   

    桯钻实物,有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所出桯钻及钻垫(图14、15〈考古学报〉1988年第二期)。桯钻的两端为短圆棒形(因长期使用而磨损),钻垫呈圆饼状。使用方法是,将钻垫放在玉器下面,为的是当钻透器物时,不致因钻头的压力而把器物的孔缘崩损,并能保持钻具长期安全地使用,钻垫有双层保护作用。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遗址所出两件玉质、石质桯钻(图16),短圆棒,柄部较细,钻体上部稍粗,下端因磨损而较平齐且较细。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4、石桯钻  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出土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5、石桯钻垫  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出土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6、石桯钻

   

   (3)管钻法。管钻即圆管形钻具。使用管钻钻孔,其孔形特点是:两端孔径大小其本相同(使用同一管钻时)孔壁平直、光滑。钻孔方法分单面钻和双面对钻两种。单面钻(良渚壁;图17)孔形垂直。此法所旋下的玉芯,曾见江苏梅堰良渚文化玉壁的管钻玉芯,形如短圆柱,边缘平直、光滑。双面对钻时,常常会因两次用钻,钻具取位有差距,其圆心未在一条直线上,致使由于错位而在孔壁上留下凸起的台痕及有台玉芯。台痕现象,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常见(如玉壁、玉琮)。台痕现象虽然本属于工艺的原始性(技术上的缺陷),但它在研究和鉴定某些玉器的工艺特点上,却有其独到的价值。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7单面管钻形孔

   

    管钻实物,至今未有发现。考古界一般认为,管钻的材质可以是青铜或动物的骨头或竹管。笔者认为,尽管青铜冶炼在当时可能出现,但是,要制成铜管,其工艺十分复杂,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恐难以完成。因之,管钻由骨管与竹管制成的可能性更大。福泉山良诸文化玉钺的管钻孔,管径约为2.2厘米,孔径约为1 .8厘米,管壁厚度约为0.4厘米。在一般情况下,骨管或竹管的管壁厚度,可以合乎这种尺度的要求。

    纵观新石器时代玉器钻孔具的种类与发展顺序,可能是:锥钻-桯钻-管钻。钻出的孔径,也随之由小渐大,可以满足不同钻孔的需求,同时还表现出钻孔技术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

    4、镂空法。指在器物上用雕出孔洞的方法,使玉器造型更丰富,更有立体感和灵动感的特殊工艺。

    新石器时代的镂空技法常见。其方法大致有两种:其一,用坚质石片形带刃工具,在器表以手工推拉研磨(一面磨或两面对磨),使玉料磨透而出现孔洞;其二,先用锥钻在需镂空处钻上许多小孔,再用动物干筋或植物荆条穿过各个小孔,以手工拉动筋条、荆条,把多余的玉料拉锼去掉而完成镂空。

    第一种方法,见于红山文化勾云形佩、兽面形佩(图18、19)这种镂空基本是由两面对磨出来,因之镂空处的实物边缘一般呈刃状。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18、19对磨镂空法制玉          

   

    第二种方法,见于良渚文化玉器上,如张陵山玉(图20),其上有三处镂空,边缘还算工整,可能镂空完成后又经过修整(“丫”形镂空处有磨痕,可证)。瑶山蛙形珮、反山人面纹兽面纹冠饰(图21、22),亦用此法做镂空,其镂空边缘不工整,有的边缘留有纵向短线痕,清晰可见,很可能是拉锼时留下的线痕。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0、拉锼镂空法,良渚文化  张陵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1、拉锼镂空法,良渚文化  瑶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2、拉锼镂空法,良渚文化  反山出土

   

    5、改制。玉器改制工艺常见者有两种:一是利用其他玉器的破损后所余玉料再行加工改制成另种器物;二是在玉器本身受损后再行加工,使之完整如初。

    第一种方法的典型实例,是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人首形佩,可见在人首腮部有较大圆孔,明显地与其造型不相谐合。说明此器利用原带孔的玉器的残余玉料改制而成的。

    第二种方法,常见者是玉器破损后,在破损断口附近,再行钻孔,可用丝绳再缀合成原样的完整器形。如大汶口文化玉环(图24),原器断成两半,后在断处再钻8个小孔,将二者连成原状。红山文化勾云形佩(图25)断后再行钻孔复原的工艺方法亦十分明显。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4、大汶口文化玉环     

                  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述(转载)              

                          25、红山文化勾云形佩

   

    从新石器时代始有的玉器改制工艺,反映了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当时因为玉料采掘并非易事,加之先民对玉的神秘化与神圣化,故而形成珍视玉料的观念,宁可经过改制、而影响玉器的美观,也不肯将它丢弃;二是改制玉器工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后世(特别是商周两汉时期),时可发现。说明中国人爱玉、崇玉、视玉如宝的传统观念源远流长。

    6、纹饰线纹雕刻。从总体上估计,新石器时代玉器中,雕刻纹饰者约占40%左右。研究玉器纹饰的线纹雕刻工艺是把握玉器技艺特征及艺术成果的重要内容。

    线纹工艺包括阳线雕与阴线刻两种。前者形成阳线纹;后者形成阴线纹。

    阳线纹。顾名思义,它是利用浅浮雕的技法,在玉器表面磨出凸起的线纹,故又可名为“减地起线”,即把起阳线以外的地子磨减下去,阳线自然会凸起来。此法十分耗费工时。因为,不仅要磨减地子,还要将地子琢磨得平整光洁,然后再将阳线线条修整得圆滑整齐。不少玉器的阳线纹两侧,可见细细的阴线划痕,即是修整线条时留下的磨迹。红山文化玉鸟双翅的羽毛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阳线纹(线形刚直有力)。阳线纹的成熟形,见于龙山文化玉圭上的人面纹、兽面纹和鹰纹。这些纹饰的工艺和艺术特征是规整且粗细均匀,线形圆润流畅。圆畅流美的阳线雕,需要极娴熟的技巧,特别是线纹的拐弯处,要圆柔而不露琢痕,其工艺的高难度,可想而各。

    阳线纹所需的琢制工具,大概是硬石质的窄而扁平状磨具。这样的工具方便于减磨玉地子和修磨线形,且便于手持,运用自如。

    阴线纹。利用阴线刻的方法,在玉器表面刻划各式凹下的线纹。

    红山文化玉器的阴线纹已较成熟,以玉猪龙头部的双圆眼、鼻梁褶纹为代表。线纹特点是匀细、流利、规圆,线形十分秀丽。圆眼的阴线圈,犹如管钻旋刻而成,可见玉匠手工旋刻功夫十分娴熟。玉鳖、玉鸟、玉枭的阴线较短,玉鳖的阴线较宽,粗放、刚劲,与玉猪龙的阴线纹形成对比。这些阴线纹的刻划工具,估计仍为坚硬的石质片形或细棒形尖锐“刻刀”,经手工推磨划成的。玉猪龙圆眼的阴线纹十分规圆,是否以管钻旋刻而成,虽目前尚未能确认,但是,有一个值得重视的信息,可做参考:据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介绍,红山文化遗址曾发现过一件管钻钻孔后留下的玉芯。这件玉芯为红山文化可能已用管钻钻具,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良渚文化玉器的阴线纹,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玉器阴线纹刻划工艺的最高峰。以玉琮和玉冠形饰的兽面纹为典型。兽面纹是以云雷纹及圆圈纹为主要的纹饰构成。阴线纹的结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式:一为粗练形,二为细密形。现简要分析如下:

粗练形者,线条粗放、简练,刚劲有力。以张陵山、瑶山玉琮,瑶山三叉玉冠饰为例。另外,反山玉冠形饰的人面纹、兽面纹的阴线纹风格也很典型。细密形者,线条柔细繁密,秀润委婉,以寺墩和反山玉琮兽面纹为典型。细密形纹饰最精美,其线纹细若发丝,密而不乱,线线有交待,表现出玉匠极高超的刻划技艺。

    阴线纹的刻划工具,可能是硬度很高的石英岩或玛瑙所制成。兽面纹的圆眼,是由细管钻在器物表面轻力旋琢而成,其圆圈纹的底部呈细密光滑的“凵”形(可证)。粗练形阴线的线形特点是宽窄不匀,深浅不一,线边缘不平齐或有毛粗感。其工具可能是用薄而尖利的片形或细锥形“刀具”,经手工反复叠划而成。反山玉冠饰人面纹、兽面纹的阴线为代表。细密形阴线特点是线细且深浅较匀,线边缘平齐,线底为“U”形。可能用薄而尖锐的砣轮(勾砣)旋刻而成。有学者认为,阴线纹可能用鲨鱼牙做工具而为之。鲨鱼牙不仅极坚硬,而且形状尖细,正适用。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大墓曾出土过鲨鱼牙。将鲨鱼牙捆绑在木棒的下端,完全可用做刻玉工具。

    7、镶嵌。指玉器某部位嵌入与本器物相同或不同材质的饰件的工艺方法。镶嵌工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器物的材质内容,提高其工艺价值;丰富器物的色彩形式,提高其审美价值。

    牛河梁遗址所出的红山文化泥塑祖神头像,其双眼镶入淡蓝色的滑石质圆珠代表眼球。此泥塑虽与玉器无关,但这是迄今所知新石器时代镶嵌玉石工艺的先例,很值得重视。甘肃永昌鸳鸯池仰韶文化白云石人面饰,双眼嵌入骨质眼珠。余杭瑶山良渚玉杖端饰,中央处嵌有白玉圆饼。山东临朐朱封村龙山文化玉笄饰,上部兽面纹的双眼用绿松石珠镶成。

    上述各例有以下几点可论:其一,由于嵌入与器物颜色相近似的材质,表现出色彩和谐的审美效果(如良渚文化玉杖端饰);其二,由于嵌入与器物颜色不同的材质,表现出色彩对比的审美效果(如龙山文化玉笄饰);其三,嵌入的饰件,需用牢固的粘合剂结合。虽然当今尚不可知粘合剂为何种物质,但经过数千年的时间镶嵌物仍不脱落,可见当时工艺技术的成熟。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镶嵌工艺实例虽较少见,但它能开传统玉器镶嵌工艺的先河。在商周及以下历代玉器上,都可找到这种工艺方法的成果,它大大地提高了玉器的艺术欣赏水平。

    8.抛光。利用极细腻的磨玉砂或其他材料,经精心研磨,使玉器表面呈现较强光泽的工艺方法。最早的抛光技术,用于磨制石质工具上,目的是为了使用便利(如便于劈砍,挖地时可少粘结泥土)。玉器的抛光,已超脱了功利目的,而归入审美范围。因为玉质的坚毅和外表的光泽美,使人向往和追求,在这种心理力量的驱使下,人们就会耗费极大的劳动和时间,去精心地进行抛光作业。从总体上看,新石器时代玉器抛光艺术尚不精湛,器表留有高度光泽者为数不多。

    红山文化玉器的抛光工艺是初步的。就此问题,笔者曾取实物请教于当代雕玉师傅。他们认为,一些玉器当初抛光使用的磨玉砂的细度在 800至1000目左右。因此,玉器表面不会留有较强的光泽。

    良渚文化玉器的抛光工艺较红山文化玉器有很大的进步。笔者在参观上海博物馆玉器陈列时发现,有的良渚文化玉琮、玉冠饰,表面至今仍有耀眼的玻璃光泽,看上去真像瓷釉那样光彩照人。它们的抛光成果,完全不亚于明清时代玉器。

    近现代玉器作坊所用的抛光工具,是干坚的葫芦皮。将一小块圆形葫芦皮粘在琢玉“水凳”的砣轮杆前端,旋转砣轮杆,便可将玉器表面在较短时间内磨得精光。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是“以柔克刚”;自然界常见的“滴水穿石”现象,也属此类。新石器时代玉器抛光工具,可能是干硬的兽皮,或较细润的植物纤维(如麻织物或丝织物)。利用它们在器物表面以手工反复擦磨,使器物光泽滑润。这种方法的原理,也属于“以柔克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