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 足 跡 天碩電網科技 蔡明軒 別以為全球暖化與自己無關。每個人每天的活動,如開車、座車、喝茶、玩遊戲等等,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過,二氧化碳無色無味,有時候排放了造成汙染也不清楚。因此想知道自己的生活模式中,產生了多少的碳,可以透過「碳足跡」的大小來估算。 近年來「碳足跡」的名詞不斷出現,但是所探討的內容僅限於計算碳的排放量,但是事實上,足跡顧名思義就是行走歷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就產品來說,在計算碳足跡時應包含:原料開採時期、產品製造時期、運送銷售時期、使用時期、即丟棄後處置與回收時期等等全程生命周期的總排放量。比如說你今天吃了一個漢堡,夾在漢堡裡的肉,是從美國空運過來的,肉上面的蛋,是從台中運過來的,加上了包裝紙等等。於是你就得把這些背後的碳排放全都相加,最後就得出了吃下這個漢堡的碳足跡。在國外有研究發現,一個漢堡的碳足跡,約為3.1公斤的二氧化碳。 不要小看一個人的碳足跡,根據慈濟功德會最新發行的碳足跡檢測手冊,在台灣幾乎每戶家庭必備的冷氣機,一個月竟然可製造101.2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每台電腦的排放量大約是83.25公斤的二氧化碳。 計算碳足跡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許多的企業初步計算碳排放量時,多僅侷限於產品製成的碳排放量。但近幾年,推動碳排放量盤查已有多年經驗的國外企業也逐漸體認,碳減量責任不應該僅侷限在自家範圍內,況且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大碳排放量,也不一定是製程階段的,例如高耗電或耗油的產品,往往都是在被使用階段時的碳排放量最大。因此,企業已開始思考計算碳足跡時納入供應端與產品輸出端,一起推動碳減量。 進行產品的碳計算與碳標示,對於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有莫大的幫助。例如生產者可以從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去尋找可能的減碳空間,而消費者則可藉由商品的碳標示,來決定購買對環境友善的商品,並且瞭解日常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程度。因此近年來商品碳足跡標示在各國可以說是蓬勃發展,例如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於2009年7月16日宣布將實施永續產品指標,要求其供應商提供產品生命週期的環境資訊,此舉預計將影響沃爾瑪10萬個供應商。沃爾瑪會將這些訊息與價格一併標示在標籤上,供消費者了解。另一家大型的零售商-英國特易購(Tesco)也已經自2008年春季即開始標示部分產品。這個趨勢將對我國的影響將十分深遠,因為台灣是一個外貿導向的國家,未來許多國際買家在下訂單時,將會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的碳排放資訊。台灣業者若無法配合提供相關資訊,屆時可能就會喪失許多商機。 參考來源: |
|
来自: LM0318 > 《554 國土 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