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填海卖地”模式成风 近海生态遭遇危机

 H和平P 2012-01-07

坐拥渤海和黄海,地处辽东半岛顶端的大连可谓左右逢源,而19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是大连人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

不过,这些年来从大连湾、金州湾、大窑湾、长兴岛到东港等地,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改变了大连海岸线的长度和形状。这个海岸线长度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70%以上的城市,岸线资源人工化程度已经达到85%以上。

伴随着高楼厂房纷纷拔地而起,港口码头遍地开花,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地、土地出让金节节攀升。2010年大连市GDP达到5150亿元,“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完成的城建总投资是“十五”时期的3倍。2010年,拥有600万人口的大连市土地出让金却跻身全国三甲,仅次于北京、上海这样拥有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与此同时,近海滩涂、湿地迅速消失,鸟类、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以大连湾命名的大连湾牡蛎产地遭到破坏,斑海豹栖息地和回游路线也遭到严重破坏,近海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遍地开花的港口建设

2003年左右,“大大连”口号提出,随后中央关于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下达,大连市开始调转船头,大力发展引进重化工项目,并大力建设相关配套的港口码头。此后的几年,随着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大连市的填海造地运动愈演愈烈。

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点项目,大连保税区填海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在大窑湾一次性填海5平方公里,创下当时大连最大填海规模的纪录,被称为“再造三个大连保税区”。

而这里就是后来大连市重要的石化企业扎堆的地方,大窑湾港区的填海成就了大孤山半岛的发展,这里从人烟稀少的渔村变为忙碌的现代化港区。然而,一大批炼油、化工企业的落户,使得这里成为大连市最有争议的地区,尤其是自从2010年“7·16”事故之后,各种突发事故不断,福佳大化PX项目风波更是将这块地方推进舆论的漩涡中心。

大连市多山,属于丘陵地形,可利用的平整土地面积并不大,而岸线资源却非常丰富,尤其是有很多盐田、滩涂和湿地,于是填海成为大连市港口和工业发展的首选。

“为什么呢?陆地成本太高,填海成本太低。”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于连生告诉记者,由于盐场属于国有,变成工业用地不占土地指标,而且土地用途也不用变更,填海成本非常低。

在低成本的推动下,填海运动愈演愈烈,港口建设遍地开花。

“航运中心的概念不是大连能建码头的地方都建,恨不得一天都把港口建完了,这是两回事。”于连生认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应该从大系统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单从硬件方面把适宜建港口的地方全部建成港口。”

不过,在大窑湾还未完全开发的时候,不仅长兴岛要建港口,在其东北边不远靠近营口鲅鱼圈港附近还要建港口。这个港口规划在瓦房店西北的太平湾,北距鲅鱼圈港30公里,南距长兴岛38公里、距大连100公里。大连港[2.62 0.38% 股吧 研报]淡水河谷合建40万吨的矿石码头,营口鲅鱼圈有30万吨矿石码头对口鞍钢,长兴岛规划里也要建30万吨矿石码头,而太平湾还要建,与长兴岛、鲅鱼圈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而这居然获得了辽宁省的同意。

“你有多少钱能把这些岸线、港湾全整理了?”于连生说看到这个规划后自己急得要命,“大连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是非要遍地开花建港,全建完了也是破坏资源。大连这1900多公里岸线,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点,子孙后代的事情还多着呢,别都给破坏掉了。”

低廉的“填海—卖地”模式

除了用于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大连疯狂填海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卖地。2010年大连土地出让金增速达到320%,从2009年的275.29亿元猛增到1157.75亿元。

其实,大连的填海卖地模式可以从星海湾追溯起来。当时的星海湾是一片垃圾场和废弃盐场,大连市政府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填海造地100多公顷,建成大连最大的城市广场。此后,星海湾广场西边逐渐形成一片密集的高档住宅区和商务区,周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

其实星海湾广场设计之初就打算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当时规划从广场中轴线到海边两边都盖上高楼,地下管线都已经铺设好了,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大连一位政经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正是这个改变,使得后来不得不在西边密集盖楼,以偿还建设时的欠账。

不过,这一时期大连的填海热潮尚未掀起,自从2002年“大大连”的城市定位提出来之后,伴随着大连的城市扩张,填海被提上日程。

在这个丘陵地形的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虽然通过城市改造,拆除了很多老旧建筑,甚至是文物建筑,但这不仅进度慢,而且拆迁成本也不菲。当然,拆迁腾出来的土地也不能满足城市的扩张,相比较而言,填海则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模式。

在大连市最古老的城市广场中山广场东边,是号称大连未来的“维多利亚港”的东港区,一些高楼已经建起,大连国际[7.36 1.94% 股吧 研报]会议中心也基本成型,不过填海作业仍在忙碌地进行。这个规划5.97平方公里的港区,一大半面积是填海填出来的,填海面积达3.19平方公里。

在东港区的建设中,海之韵广场被毁曾引发大连一些市民的反对,认为这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侵蚀。而政府则回应表示东港区建成之后,这个广场的面积还要扩大,现在只是暂时拆迁。有知情人士透露,拆迁海之韵广场是为了进行填海修路,旁边一整座山都被挖掉了。

“东港区按说土地够用,现在这么大面积的填海还不是为了卖地搞房地产?”当地一位市民对记者说。这个新港区定位为商务区,而房地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高档居住区就是其规划中的八大功能区之一。

在其他功能区还在建设之际,一些房地产项目早已竣工。2009年底,占据东港商务区龙头位置的万达公馆豪宅项目开始认购,创出大连、甚至全国的房地产销售奇迹。就在万达公馆几栋百米高楼旁边,形似鸟巢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才具雏形。

“大连土地既不是很多,地价又不是很贵,总量和单价上都不占便宜。为什么去年卖地收入名列全国前三,能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大连市民梁东告诉记者,“填海是和卖地联系在一起的。”

逼近的生态危机

“填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人类要发展肯定要动用海岸,但是要把对岸线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经过科学论证,而不能不计后果地填海,这是我们的问题。”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大连市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于连生认为,沿海要发展经济就得建港口、搞工业项目,这些总是会改变岸线,但是现在大连的岸线利用强度太大了。

在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之下,港口建设从大连市区的东港区一直到北边的长兴岛、太平湾,1900公里长的岸线人工化程度高达85%。而这样大肆填海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现在人们还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已经对海洋生物资源和近海环境造成破坏。

在大连湾,有一种牡蛎是以这个港湾命名的,它的经济价值也很高。但是,随着大连湾的不断填海,这种牡蛎的产地被破坏了,附近海域其他一些本地品种的贝类随着填海而消失了。

“现在不管怎么改良品种,本地种没有了怎么改良?”于连生为此颇感痛惜,“海洋资源的原种保护基地绝对不能破坏,不然对子孙后代来讲是严重的损失。”

在长兴岛,自从2005年开发以来,这里从小渔村变成一大片临港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成为这里的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个面积502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规划通过岸线整理疏浚造地100平方公里。

长兴岛的填海开发,尤其是一大批重化工项目上马后对周围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斑海豹的栖息地和回游路线。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渤海沿岸,每年二三月份从长兴岛到北边营口的海冰成为斑海豹繁殖幼崽的地方。长兴岛的葫芦山湾湿地以前曾是斑海豹生存繁衍的地方,但是随着韩国STX造船厂的落地,这里已经遭到破坏。

填海除了破坏滩涂、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也对鸟类迁徙造成影响。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是鸟类迁徙的大通道。大连的老铁山是鸟类迁徙的必经地,北方的鸟秋天往南方飞,有的甚至迁徙到南半球,走过大连之后要渡海,因此需要在这些湿地上吃饱肚子,而春天回来繁衍也要在这里觅食。填海把湿地破坏之后,整个生态系统就全部破坏了。

“对于这类问题,领导不可能不知道,按理说应该找专家先进行评估。现在不知道是利益驱使还是胆大,不管这些直接就上。”大连一位政经观察人士抱怨道。

“填海会造成什么后果,现在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还看不到。在我们还看不清的时候,尽量不要破坏它,不要全都开发了,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点。”于连生警告。 转凤凰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