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情哲理尽在奏鸣中 ———欣赏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mp寒梅 2012-01-07
 

据说,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第5、69、102号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

音乐,不能只用耳朵去听,而是要以心灵去感悟。当钢琴与大提琴的旋律在映衬与交融时,就像诗人同哲人在畅谈、在沟通、在辩论、在冲突。钢琴犹如情感的速写,它将感情诗化,将感情引入青春的起伏跌宕,去触摸人生历程的鲜花与蒺藜。哲人,总是在你迷茫时,让你清醒而理智。它,阐述着人生的辩证,生活的哲理,让那些浅薄擦肩而过,把秘密揭示于你。钢琴使你升华,大提琴让你思索。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是诗人,充满着睿智与青春活力,炽热如火的真情,它因纯真而畅美,青春映射出生活的斑斓多姿。大提琴如一位长者,稳健而有哲理,胸中浸含着厚润的干练。它,具有着强劲的张力与成功的灿烂。

乐圣的大提琴奏鸣曲,有罗斯卓波维奇与里希特演奏的菲利普版本,有宽尼亚与克尔达演奏的DG版本,有杜普蕾演奏的EMI版本,最近有哈莱里与阿什肯纳奇演奏的DECCA版本。无论哪个版本,都是两位大师,两位巨人在倾情合作,曲中的钢琴,清澄透明,充满和洋溢着丰富的情感与欣悦。钢琴颗粒感强,犹如大师手捧玉珠,豪情挥洒。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这些圣洁之音,不敢说我听懂了多少贝多芬,只觉感悟贝多芬真谛的丝丝点点。只要舒畅,能启迪,那就是可喜之事。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