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发性肠息肉临床治验一则

 医学677 2012-01-08

  陈某某,男,46岁,锻工。                                     患者有受寒腹痛病史10余年,近7个月来,腹痛不止,痛缓绵绵,痛剧如绞,上下窜动如“奔豚“之状,肠鸣便溏,1日数泄。终日捧腹蹲坐,不能伸腰,撮眉苦颜,呻吟痛苦。多家门诊按慢性肠炎、肠粘连、胃肠神经官能症治之均不效。最后住院有钡剂灌肠造影发现:多发性肠息肉(上至幽门,下达回肠)。外科大夫结论:非手术不治,但息肉范围广泛而无法手术。随拟镇痛解痉,姑息疗法出院。诊其面色灰滞,形瘦少气,舌质暗蓝,苔根白腻,脉细涩不扬。证为虚寒夹实,气滞络阻,治以温运辛通,软坚拈痛法。

  处方 桂枝12克、赤芍15克、茶花10克、凌霄花15克、生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附片12克、干姜10克、玄胡15克、甲珠15克。10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其痛缓而渐止,然大便稀每日2~3次。处方:前方去生半夏,凌霄花加至25克。继服15剂。

  按:肠息肉以剧痛为主者,比较少见,可能是“多发性”之故。该患者素有虚寒腹痛十余年,病久必虚,虚易寒化,寒邪留滞中、下二焦,凝聚结积,有碍于脾胃大肠升降、枢转、运达之机,郁滞既久,积为小息肉,附着于肠腑,壅遏作痛。其治法,《类证治裁·腹痛》主张:“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外温散辛通”。随以辛通温化法,桂枝茯苓丸、大奔豚汤化裁,加海藻、昆布,以肋温通辛散,化结行气,缓肝拈痛之功。

  追访:患者2年后又主动地做一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于2008年再次追访已是70老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