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衣哥朱之文------平车上的演唱会

 花馨月圆 2012-01-08

         在2011年春节刚过的时候,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济宁赛区比赛海选时,朱之文穿着破旧军大衣,戴着破旧线帽,哆嗦着双腿,紧握话筒,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甚至说话都不甚流利,当时评委和观众都不看好他。但当一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过后,因他音质纯正,感情饱满,堪比原唱,从而技惊四座、轰动全场。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外表朴实,打扮土气,一开口,却是优美的歌声。农民的朴素生活和对音乐美的追求碰撞在一起,形成巨大反差,因演唱时身着军大衣,人送称号——“大衣哥”。

英雄不问出处 “大衣哥”朱之文的传奇之路 

 

     朱之文,1969年生,山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自幼家境贫寒,而且兄妹7个,在兄妹中是年龄中最小的。  

 

        朱之文童年是不幸的,他10岁丧父。小学三年级还没毕业,朱之文就无奈退学了。此后,朱之文常跟着父母和哥哥姐姐去地里干活,但艰苦的童年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喜欢唱歌反而让他非常乐观。有一次去河南开封,朱之文从旧货市场买了一个录音机,又花了1.5元钱买了盘《中华大家唱卡拉OK》磁带。天天听,天天唱,朱之文守着盘磁带学了一两年,“光顾着模仿,也不知道方法对不对”。后来他在旧书摊上买了本《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朱之文搬来字典,查不认识的字,天天琢磨。有了这本书,朱之文开始每天练声。天蒙蒙亮就起床,到离家500米外的河堤上练声。练完,天亮了,回家吃饭,下地干活。雨雪天也去练,他觉得“天气越恶劣,越能打得开嗓子”。

       20岁那年起,朱之文加入了村里的进京务工队伍,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在一建筑工地附近,有一处他已经忘记了名字的音乐学校,就是这个学校,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个篇章。发现这所学校后,朱之文在学校里争取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工作之余,他就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学会了一些声乐基本知识,认识了五线谱,懂得了“1234567”的发音。  

 

        这位现年42岁的普通农民,以种地、打零工为生,奉养老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全家年收入仅5000元左右,在田野里、堤坝上、小院外,无处不留下了他美妙的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