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 学生在学习什么;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 “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 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2、常用操作模式 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1、教师要多反思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反思是就是“回头看”,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作课例的基本前提,就是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 写作课例要反思什么: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反思: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它的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等等。 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等。研究者可以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实际的阅读教学观察中,分析是否有与上述要求相悖的行为,从中揭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 是“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 第一步:初拟主题。教师回顾整理日常课堂教学时所遭遇的问题,通过列举的方式写出来,然后挑选自己最急于解决,并且觉得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课例的主题。 第二步:主题分解。对挑选定的主题进行分解,这一步主要是防止主题过大或者过粗。通过对这个主题涵盖面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主题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以明确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跟自己的研究选题所匹配,也就是说,有些课堂教学并不会出现我们所要研究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如果用这些课堂教学作为研究样本,那么势必会导致课例研究的中途“流产”。因此选好题后,关键是选课,要根据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合研究利于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样本,这样才能促使课例写得下去。 “先选课再选题” 即先选取教师自认为值得研究期望研究的课堂教学内容(即选课),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初步实践,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实践现状来选取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样的选题方式比较适合一般教师,因为基于实践现状,教师对课已经具有一定感知,并且有一定的感触,这样研究主题就会随之而生。对广大教师来说,显得容易的多。要注意的是,课仍然要精选,在初步选题后,对选题仍要进行分解处理,步骤基本如上。 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本身并没有优劣,主要是其适用性问题。在教师科研能力、课例研究能力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先选课再选题”操作方式;在教师科研能力、课例研究能力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先选题再选课”操作方式。 3、锻炼写作技巧 “我”是指要写自己的课例。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鲜活的、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独特的、最有个性的。写自己的案例,就要关注自己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研究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来于自己教学实践,研究才能真正走进教师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师才能真正用研究的目光去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当研究和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研究才是实用的,教师们才能对教研保持长久的兴趣,才能使教学研究真正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 “升”是指要写出自己经历课例研究的过程所获得的理论和经验的提升。我们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把这些提升记下来,既是自己成长的记录,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
|